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干细胞为机体组织中的一个极小的未分化细胞亚群,具有增生、自我维持、自我更新、能产生大量具有功能的子代细胞。对胚胎干细胞、人成体视网膜干细胞及眼内肿瘤干细\胞研究发现,人胚胎及成体视网膜均存在有干细胞,眼内肿瘤如视网膜母细胞瘤、脉络膜黑色素瘤内也有肿瘤干细胞的存在;将不同干细胞移植到视网膜下或玻璃体腔,均能分化成神经元或视网膜结构。干细胞有望成为疾病发病机制及治疗研究突破的最新靶点。(中华眼底病杂志, 2007, 23: 83-86)  相似文献   

2.
视网膜色素上皮-脉络膜在近视发病中的作用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5  
目的 :探讨人眼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 (RPE)、黑素细胞、成纤维细胞与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β转化生长因子 (TGF β)和肝细胞生长因子 (HGF)的关系。 方法 :①用不含血清的培养液培养三种细胞 48h ,收集培养液 ,用酶标免疫吸附法测量生长因子含量 ;②将各种生长因子加入含有三种不同细胞的培养液中 ,五天后行细胞计数。结果 :在RPE和成纤维细胞培养液中能测出HGF、bFGF和TGF ,而在黑素细胞培养液中则不能测出。bFGF能刺激上述三种细胞的生长 ,HGF能刺激RPE与黑素细胞的生长 ,而TGF β能抑制三种细胞的生长。结论 :RPE、成纤维细胞和黑素细胞具有上述生长因子受体 ,其中RPE和成纤维细胞还能产生上述生长因子。视网膜产生的各种与近视有关的信使不能透过RPE—脉络膜 ,所以不能直接作用于巩膜。RPE、成纤维细胞和黑素细胞通过产生、抑制和应答各种生长因子、神经递质及激素 ,在近视发生中产生作用  相似文献   

3.
患者 ,男 ,5 5岁 ,左眼拳击伤后视物不清 2年 ,于 1999年11月 2 5日就诊。拟诊“左眼外伤性白内障 ,晶状体脱位”。眼部检查 :左眼 :视力为眼前指数 ,结膜轻度充血 ,角膜透明 ,前房清 ,深度正常 ,虹膜震颤 ( )。扩瞳检查发现晶状体核心和后囊膜混浊 ,晶状体向后下方脱位 ,晶状体悬韧带大部分断离 ,仅颞下 4点~ 5点韧带完整 ,无玻璃体溢出 ,眼底窥不见 ,眼压 2 .5 3kPa。网测 2 0 / 15 0 ,角膜内皮计数 436 6mm-2 ,B超 :玻璃体腔内未见异常回声。 2 0 0 0年 1月 3日在局麻下行左眼白内障超声乳化 囊袋张力环植入 人工晶状体植入 前…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体外不同培养条件对视网膜及脑神经干细胞(NSCs)视紫红质的纯化能力及不同诱导条件对NSCs的诱导分化能力.方法 取胚兔视网膜及大脑皮质制备单细胞悬液,分别在5种不同培养基中进行体外培养并纯化.选取无血清条件下传3代的NSCs,分别在2种培养基中诱导8~10 d.采用免疫荧光法及流式细胞仪检测所获得细胞的神经干细胞和视网膜神经上皮细胞抗原的表达.结果 免疫荧光法显示无血清培养条件下2种组织来源的NSCs均部分表达巢蛋白.流式细胞术显示2种诱导方式均部分细胞表达巢蛋白,较诱导前明显降低,而视紫红质及Thy1.1的表达均较诱导前明显增高.经5%胎牛血清(FBS)诱导的细胞表达视紫红质较联合应用全反式视黄酸(ATRA)时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30.59,6.76;P<0.01).但Thy1.1表达低于后者,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χ2=6.19,22.92;P=0.01).结论 无血清培养基添加N2、EGF、bFGF、LIF 4种因子可以获得最佳纯化效果.2种诱导培养基都能够诱导NSCs的分化,视网膜NSCs分化为视网膜神经上皮细胞的能力高于大脑皮质NSCs.  相似文献   

5.
镍钴作业对人眼损伤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414名镍钴作业者与100名非镍钴作业者进行对照研究,镍钴作业空气中镍钴污染比对照组分别高2.7~18倍和3.69~11.1倍。尿镍发镍,尿钴发钴也比对照组明显高,有显著性差异,且与镍钴作业空气中的镍钴含量呈明显正相关。镍钴作业者与对照组相比,角膜缘色素沉着、结膜炎、晶体混浊均有明显增高并有非常显著性差异。晶体混浊随镍钴指数的增高而增多,呈正相关(r=0.6339)。镍钴对晶体的损害是较轻的混浊,对视力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6.
初期开展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术的并发症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通过对初期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术出现的并发症的分析 ,以期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提高手术效果。方法 :总结 40例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的并发症。结果 :角膜水肿 38眼、后囊破裂 5眼 ,两者是最为常见的并发症。结论 :提示初期开展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应严格掌握手术指针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于难治性青光眼用氩激光经瞳孔睫状突光凝固25例26只眼。26只眼中13只眼的眼压控制在2.74kPa(21mmHg)以下,眼压控制率为50%。其手术效果取决于光凝睫状突的范围。睫状突光凝术作为睫状体破坏手术方法之一,与睫状体冷凝相比,具有疼痛少、安全、并发症少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放射性视神经病变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放射性视神经病变(RON)是因邻近视路的头颈部放射治疗(放疗)而引起的迟发性进行性视神经并发症.临床表现以突发的、无痛性单眼或双眼视力进行性下降为主要特征.视路接受的照射剂量及照射范围是发生RON的关键因素.增强的核磁共振成像(MRI检查以及电生理检测具有一定的辅助诊断意义;结合其临床表现、相应辅助检查及头颈部放疗史可作出诊断.虽然高压氧治疗能在发病早期一定程度上改善RON的视力损害,但目前仍然缺乏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因此,在制定头颈部放疗计划时应充分考虑视神经、视交叉是否在照射范围内,并注意控制照射剂量,以防止RON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瘦素对胰岛素抵抗状态下人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氧化损伤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的人RPE细胞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胰岛素抵抗组。分别加入 0、10、100 ng/ml瘦素干预24、48、72 h。2′,7′-二氯荧光素二乙酸酯(DCFH-DA)法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OS)的产生情况;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细胞内8-羟基-2′-脱氧鸟嘌呤(8-OHdG)的表达量;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检测细胞浆中8-羟基鸟嘌呤DNA糖苷酶1(hOGGl)的表达量。结果 干预后24、48、72 h,正常对照组、胰岛素抵抗组RPE细胞ROS(正常对照组:F=37.136、37.178、49.634;胰岛素抵抗组:F=9.822、28.881、71.150)、8-OHdG表达量(正常对照组:F=88.643、390.920、1039.276;胰岛素抵抗组:F=273.311、299.155、82.237)均随瘦素浓度增加而增加,hOGGl的表达量(正常对照组:F=470.062、1073.113、295.456;胰岛素抵抗组:F=240.032、592.389、527.760)随瘦素浓度的增加而递增,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对照组、胰岛素抵抗组在相同浓度瘦素干预下,随干预时间延长,胰岛素抵抗组RPE细胞8-OHdG表达量呈现高于正常对照组的趋势。干预后24 h,胰岛素抵抗组RPE细胞hOGGl表达量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3.392,P>0.05);干预后72 h,胰岛素抵抗组PRE细胞hOGGl表达量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9.394,P<0.05)。在相同浓度瘦素干预下,随干预时间延长,RPE细胞hOGG1表达量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干预后48 h,正常对照组(F=83.673、268.000、373.492)、胰岛素抵抗组(F=49.021、304.293、294.293)RPE细胞hOGGl表达量均高于干预后24、72 h RPE细胞hOGGl表达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正常状态及胰岛素抵抗状态下瘦素能引起人RPE细胞氧化损伤,随着瘦素浓度的增加、作用时间的延长氧化损伤的程度呈加重趋势;氧化损伤的修复随着时间的延长呈先强后弱的趋势,随着瘦素浓度的增加而呈增强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
葡萄膜渗漏综合征(UES)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继发性视网膜脱离,分为真性小眼球或远视眼和非真性小眼球或远视眼的“正常”眼,后者即为特发性UES[1].目前治疗该病的主要手术方式为涡静脉减压手术和板层巩膜切除手术.由于涡静脉减压手术手术部位深,操作困难且并发症多,一般需在全身麻醉下进行,近年已被板层巩膜切除手术取代[2].  相似文献   

11.
例1 患者女,21岁.因"感"出现39~40℃高热2 d,服用"感冒药"后症状缓解;但左眼出现眼前黑影,视力下降10 d来我院眼科就诊.全身检查未见异常.眼科检查:右眼视力0.4,左眼视力0.3,矫正均不能提高.双眼瞳孔对光反射正常,屈光间质清晰,眼压正常.直接检眼镜检查,双眼视盘边界清楚、色泽正常,视网膜血管正常,黄斑区见一边界清楚类圆形暗红色区域,中心凹反光消失.  相似文献   

12.
生晖  卢奕 《国际眼科纵览》2004,28(5):333-336
葡萄膜炎并发性白内障的手术治疗效果与葡萄膜炎的类型、手术适应证的选择、手术时机、手术前后炎症的控制以及人工晶状体的类型等有密切关系。本文就以上问题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治疗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合并牵拉性视网膜脱离(DTRD)患者视力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接受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治疗的86例DTRD患者102只眼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在散瞳后经间接检眼镜及B型超声检查确诊。手术后随访12~56个月,平均随访23个月。随访观察手术前、后视力及手术后视网膜解剖复位情况。采用t检验、χ2检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等统计学方法,分析视力提高组及未提高组间疾病自然因素及手术后并发症与视力预后的关系。结果 87只眼视网膜首次解剖复位成功,占85.29%;15只眼视网膜首次未完全解剖复位,占14.71%。49只眼手术后视力提高且最佳矫正视力(BCVA)大于0.05,占48.04%;53只眼手术后视力降低或BCVA较手术前有所提高但仍低于0.05,占51.96%。两组间疾病自然因素比较,是否一期行白内障手术及是否合并视神经萎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66,9.274;P=0.022,0.002)。两组手术后并发症比较,视网膜脱离(RD)复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059,P=0.000)。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RD复发、视神经萎缩是影响DTRD患者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后视力的独立危险因素(OR=33.518,4.079;P=0.003,0.041);手术前完成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是手术后视力的保护性因素(OR=0.270,P=0.034)。结论 RD复发、视神经萎缩是影响DTRD患者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后视力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报告52例(61只眼)白瞳症。其中,男31例,38只眼;女21例,23只眼。患儿平均年龄7.7岁。病因以肿瘤为最多,共22例(22只眼),占42.3%;其次为各种先天性疾病,共12例(19只眼),占23%;另外还有外伤和炎症。44例采用手术治疗,8例用药物保守治疗。讨论了儿童白瞳症的主要病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及其受体CD44在白内障患者及正常晶状体上皮细胞中的表达规律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22例前囊下白内障1、7例核性白内障、14例皮质性白内障患者和11例正常晶状体上皮细胞中OPN和CD44的表达,并进行阳性细胞计数和各组间比较。结果OPN与CD44在前囊下白内障晶状体上皮细胞中的阳性表达率为56.48%±4.14%和45.55%±5.52%,在皮质性白内障为4.36%±1.12%和3.05%±1.02%,在核性白内障和正常晶状体中表达为阴性。前囊下白内障组中OPN及CD44的阳性表达率与核性白内障、皮质性白内障及正常人晶状体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经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前囊下白内障患者晶状体上皮细胞中OPN和CD44的阳性表达率呈正相关(r=0.866)。结论OPN及CD44在前囊下白内障及皮质性白内障晶状体上皮细胞中均表达为阳性,在前囊下白内障晶状体上皮细胞中表达明显增强,两者在前囊下白内障的形成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视网膜母细胞瘤(RB)的超声诊断价值。方法 162例经手术及病理检查证实为RB患者的210只眼纳入研究。对其超声检查、计算机断层扫描(CT)检查、临床和病理学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相RB的超声特征以及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结果 RB的超声表现均以眼球后段实质性肿块为特征,呈球形、半球形及不规则形,甚至充满整个眼球。149例197只眼肿块内有钙化,占病例数的92.0%;13例13只眼肿块中无钙化,但超声高度怀疑为RB,占病例数的8.0%。超声诊断与病理诊断符合率为92.0%。所有患眼肿块内均见与视网膜中央血管相延伸的彩色血流信号。CT检查发现145例167只眼肿块内有斑片状、块状钙化。CT诊断与病理诊断符合率为89.5%。结论 超声检查可以显示肿瘤的形状、大小、内部特征及眼眶内累及范围,在RB诊断中有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圆锥角膜是一种病因不明的双侧进行性角膜病变,其发病机制主要有两种假说:上皮学说和基质学说,目前的研究认为圆锥角膜的原发病变主要在角膜基质细胞。圆锥角膜的早期诊断非常重要,近年来角膜地形图成为诊断早期圆锥角膜的主要手段。透气性硬性接触镜是轻中度圆锥角膜最常用的非手术治疗方法,常用的手术治疗有角膜基质内环植入术、激光角膜切削术、表面角膜镜片术、穿透性角膜移植术等。  相似文献   

18.
表面麻醉下25G经结膜无缝合玻璃体视网膜手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目的 观察表面麻醉下行25G经结膜无缝合玻璃体视网膜手术的疗效、适应证和并发症。 方法 回顾分析22例爱尔卡因滴眼液表面麻醉下采用25G经结膜无缝合玻璃体切割手术系统(TSV25G)行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22例患者均为单眼患病接受治疗。其中特发性黄斑裂孔10只眼,特发性黄斑前膜6只眼,玻璃体黄斑牵引综合征4只眼,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玻璃体积血2只眼。根据病情行视网膜前膜、黄斑前膜和(或)内界膜剥离,气液交换和全氟丙烷(C3F8)气体眼内充填 。手术后随访1~11个月,平均随访时间6.4个月。主要观察分析手术中的镇痛效果、患者合作程度、手术效果以及手术中和手术后并发症。 结果 所有手术眼均可在表面麻醉下顺利完成手术操作。手术时间20~25min,平均手术时间约22min。手术中患者无特别不适,能配合手术;手术后2d内手术创口结膜轻度水肿,7d后已无明显痕迹。1个月时仅在巩膜表面见一浅的色素沉着点。手术后一过性眼压升高2只眼,晶状体后囊羽毛状混浊5只眼,玻璃体积血1只眼,结膜下气泡2只眼。未发生感染性眼内炎、医源性视网膜裂孔及视网膜脱离、脉络膜脱离以及其他与切口相关的并发症。特发性黄斑裂孔患者9只眼裂孔闭合,1只眼裂孔缩小但未闭合,特发性黄斑前膜、玻璃体黄斑牵引综合征、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玻璃体积血均治愈。 结论 表面麻醉下的25G经结膜无缝合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具有手术操作简单、时间短、创伤小、并发症少、手术后恢复快等优点,主要适用于特发性黄斑裂孔、特发性黄斑前膜、玻璃体黄斑牵引综合征、单纯玻璃体积血等手术操作相对简单的疾病的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治疗。 (中华眼底病杂志,2004,20:133-136)  相似文献   

19.
多发性硬化与视神经脊髓炎患者的眼部特征及其治疗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伴有眼部异常的多发性硬化(MS)及视神经脊髓炎(NMO)患者的眼部特征及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确诊为MS及NMO且伴有眼部异常的10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MS患者81例,NMO患者26例.所有患者均接受MRI、腰椎穿刺脑脊液(CSF)检测红、白细胞计数、蛋白含量及寡克隆带,确定MS及NMO临床诊断.对所有患者行视力、裂隙灯显微镜、眼底等常规眼科检查,并行计算机视野和视觉诱发电位(VEP)检查,对比分析MS、MMO患者眼部临床特征的异同.对患者进行大剂量甲泼尼龙冲击治疗或中药活血化瘀、营养神经治疗后,分析不同治疗方法对眼部症状改善的影响.所有患者随访1个月~5年,平均随访时间26个月.结果 MS患者中球后视神经炎24例,占MS患者总数的29.6%;麻痹性斜视和复视36例,占44.4%.NMO患者中急性视盘炎12例,占NMO患者总数的46.2%;球后视神经炎14例,占53.8%.MS和NMO患者视野检查异常率分别为71.6%、96.2%.MRI检查结果显示MS患者脱髓鞘斑块位于脑室旁最常见;NMO患者病灶多累及脊髓.脑脊液检查结果显示MS患者寡克隆带阳性率为75.3%,NMO患者为19.2%.MS和NMO患者VEP检查主要表现为P100波潜伏期延长和(或)波幅降低.接受甲泼尼龙冲击治疗与未接受冲击治疗的患者视力提高率分别为84.7%、8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21,P>0.05).结论 MS及NMO患者均可能发生视神经炎.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可加速患者眼部症状的改善.  相似文献   

20.
梅毒性视神经视网膜炎一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获得性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感染引起的一种性传播疾病,眼部表现首发者少见。我们最近诊治了一例以眼部症状首发、表现为视神经视网膜炎的梅毒患者,现报告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