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余林泉 《广州医药》1999,30(4):23-24
儿童无症状性血尿据报道发生率约0.5%~2.0%[1],病因复杂,其中分肾性和非肾性血尿。肾性协尿常可作肾活俭得到确诊,非肾性血尿经临床常规、细菌学、X线、B起检查常可确定病因。本文就36树非肾性无症状性血尿临床病因分析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病例选择:为本院儿科肾病专科门诊及住院患儿,以肉眼血尿或镜下血尿起病,病程不一,不伴浮肿,无高血压、蛋白尿,肾功能和肝功能正常,尿红细胞为正型,共%例,男20例,丈16例,平均年龄8岁。为确定非肾性血尿,首先详细询问病史和体检,再常规查尿钙/尿肌吁,24h尿钙定量,钙负荷试验…  相似文献   

2.
无症状血尿病因复杂 ,而且当前的发病率高。现就 74例无症状血尿的实验诊断及病因 ,分析如下。1 资料以肉眼血尿或镜下血尿起病 ,不伴水肿、高血压、蛋白尿 ,共 74例。男 38岁 ,女 36岁。平均年龄 2 7岁。2 方法问病史 ,查尿常规、尿红细胞计数 ,尿红细胞形态检查。确定为肾性者进一步查ASO、ESR、C3 等项目 ;确定为非肾性血尿者 ,常规查钙 /尿肌酐 ,2 4h尿钙定量、钙负荷试验等其他试验。其中 ,尿红细胞形态检查 ,可以确定出血是肾内还是肾外。3 判定标准3 1 均一型尿中红细胞外形均一 ,直径 7~ 8μm ,血红蛋白含量正常 ,微…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402例无症状性血尿患儿的病因。 方法 选择2009年1月至2019年12月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402例无症状性血尿患儿为研究对象。通过查阅病历资料收集患儿的一般临床资料(性别、年龄、血压、临床表现、家族史)、临床相关检验资料[尿红细胞畸形率、24 h尿蛋白定量、血尿酸、血尿素、血清免疫球蛋白A(IgA)、血清补体C3、胱抑素C(Cys C)水平]。115例患儿在超声引导下行肾穿刺活检术,其中97例患儿肾组织标本经免疫组织化学法处理后进行光学显微镜、免疫荧光、电子显微镜检查,18例患儿肾组织标本经免疫组织化学法处理后进行光学显微镜、免疫荧光检查(未做电子显微镜检查)。402例无症状血尿患儿中,尿红细胞畸形率>70%为肾小球源性组(n=230),尿红细胞畸形率≤70%为非肾小球源性组(n=172)。97例行光学显微镜、免疫荧光、电子显微镜检查的无症状血尿患儿中,24 h尿蛋白定量≤150 mg为单纯血尿组(n=51),24 h尿蛋白定量>150 mg为血尿+蛋白尿组(n=46);经肾组织免疫荧光检查有IgA在肾小球系膜区沉积者为 IgA肾病(IgAN)组(n=42),无IgA在肾小球系膜区沉积者为非IgAN组(n=55)。结果 肾小球源性组中,镜下血尿83例,肉眼血尿147例;病因主要为孤立性血尿(33.5%),IgAN(20.4%),轻微病变(14.3%),急性肾小球肾炎(13.5%)。非肾小球源性组中,镜下血尿63例,肉眼血尿109例;病因主要为感染伴一过性血尿(28.5%)、泌尿道感染(27.3%)、胡桃夹综合征(17.4%)。血尿+蛋白尿组患儿的血清IgA、Cys C水平显著高于单纯血尿组 (P<0.05);单纯血尿组与血尿+蛋白尿组患儿的血尿素、血尿酸及补体C3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IgAN组患儿的血清Cys C、IgA水平显著高于非IgAN组(P<0.05);IgAN组与非IgAN组患儿的血尿酸、血尿素、补体C3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无症状性血尿病因复杂多样,以肾小球源性血尿为主,其早期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估有赖于肾穿刺活检;血清Cys C和IgA水平可能对肾脏损害程度和IgAN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4.
中华儿科杂志,1993;31(6):341应用血细胞自动分析仪检测尿红细胞容积分布曲线及尿红细胞平均容积(RBC-MCV),对60例血尿患儿的血尿来源进行判断。结果表明;59例患儿尿红细胞容积分布曲线变化与病因诊断相符。肾性血尿患儿尿RBC-MCV明显低于非肾性血尿患儿(分别为55±10fl、91±8fl,P<0.01)。如以70fl为界,区分肾性血尿和非肾性血尿,其诊断正确率为98.3%,特异性为98.0%,敏感性为98.5%明显高于光镜下尿红细胞形态学检查的诊断正确率(87.0%)。认为70fl可作为肾性血尿和非肾性血尿的分界值。尿红细胞容积分布曲线在…  相似文献   

5.
无症状性血尿是以血尿为共同临床表现的一类不同病因、不同发病机制的肾小球疾病,是儿童肾脏内科常见的临床表现之一,患儿常无症状,多在出现肉眼血尿、体检或偶然检查时发现。有关无症状性血尿的病理类型各报道不一,本文就进行肾活检的91例儿童无症状性血尿的临床和病理分析报道如下,以供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进一步探讨无症状血尿和/或蛋白尿肾活检的指征和临床意义。方法:对71例无症状尿检异常患者进行临床和病理分析。结果:71例患者中男性27例,女性44例,年龄16~59岁,平均32.5岁。根据病史及实验室检查,71例患者可分为3组,Ⅰ组:单纯持续性镜下血尿或/和同断性肉眼血尿52例;Ⅱ组:持续性镜下血尿伴蛋白尿5例;Ⅲ组:单纯持续性蛋白尿14例。这些病人经尿红细胞形态分析均为肾性血尿,且肾功能正常。肾组织活检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31例,肾小球病变轻微12例,未见明显病变2例,IgA肾病17例,局灶阶段性肾小球硬化8例,毛细血管内增生1例。结论:随着人们预防保健意识增强,肾脏疾病的发病率不断升高。肾脏疾病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肾脏疾病预后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无症状肾小球性血尿患几病理与临床特点。方法:对无症状肾小球性血尿患儿25例进行肾活检病理检查,同时行24小时尿蛋白、尿微量白蛋白临床指标检测并分析。结果:在无症状肾小球血尿患儿中MSPGN,IgA肾病,遗传性肾小球基底膜病最多见,其次为轻微病变和正常肾组织。本组中IgA肾病24小时尿蛋白定量,尿微量白蛋白较MSPGN多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对无症状血尿应积极诊治,同时动态检测尿中微量白蛋白,肾活检是有必要的,对无症状血尿的病因、指导治疗和判断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血尿是指尿中红细胞排泄异常增多,血尿根据血液含量分为肉眼血尿和镜下血尿.肉眼能看到血色者为肉眼血尿,通常为洗肉水色,可含有血凝块,在尿酸性时,可呈咖啡色、红棕色、茶色,在尿碱性时,则呈鲜红色.镜下血尿者外观正常,但显微镜 检查达血尿标准,离心尿每高倍镜见≥3个红细胞,或12h尿沉渣红细胞计数>50万均可诊为血尿.根据血尿发作时间可分为持续性血尿和间歇性血尿.血尿均应引起足够的重视,详细进行病因检查,以便及时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用尿相差显微镜检查探讨肾活检术前后患者血尿的变化及对临床诊治的影响.方法对2008年1月至2011年7月间进行肾穿刺活检术,并且术前及术后尿样进行尿相差显微镜检查的282例患者的血尿进行分析研究,探讨其变化规律.结果 282例肾活检患者中临床诊断以慢性肾小球肾炎(包括无症状血尿和/或蛋白尿综合征)和原发性肾病综合症为多,继发性肾病以狼疮性肾炎为主,临床表现以血尿、蛋白尿和浮肿为主(42.6%),病理类型以系膜增生性肾炎(32.6%)、IgA肾病(18.8%)和微小病变肾病(16.0%)为主,术后血尿的发生率较高,以镜下血尿为主(74.8%),尿相差镜检以异形红细胞增加相对较多(46.2%),发生肉眼血尿的患者以肾功能异常者为多.结论肾穿刺活检术后血尿增加有诸多原因,并非全由肾穿刺损伤血管引起,及时进行尿差显微镜检查,能迅速查明血尿原因,对临床正确处置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我院从1995年起对62例血尿病人用光学显微镜作红细胞形态检查,同时用相差显微镜做对照比较,以鉴别血尿来源,取得了满意的结果,现报道如下。1对象与方法1.1研究对象。本文受检血尿病人62例,其中经肾活检确诊为肾小球性血尿32例,经B超检查确诊为尿路结石引起的非肾小球性血尿30例。1.2方法。用试管取新鲜尿液10ml,以水平离心机离心5min,弃上清,将沉渣混匀,取样滴于载玻片上,加盖片后置于普通光学显微镜的高倍镜下观察红细胞的形态。按照Birch和Fairley的诊断标准血尿分为均一红细胞血尿,即红细胞外形及大小正常,但有时可见血…  相似文献   

11.
[背景]分析小儿血尿的临床特点.[病例报告]回顾性分析小儿肉眼及镜下血尿75例临床资料,观察显微镜尿涂片染色红细胞形态学变化,鉴别肾性及非肾性血尿.75例小儿血尿中肾性血尿为46例(61.3%),其中急性肾小球肾炎为10例,肾炎型肾病为1例,单纯性血尿为20例,IgA肾病为2例,过敏性紫癜性肾炎为12例,急性肾盂肾炎为1例;非肾性血尿为29例(38.7%),其中尿路感染为6例,特发性高钙尿症为3例,左肾静脉受压综合征为2例,药物性血尿为18例.[讨论]小儿血尿病因复杂,大致分为肾性血尿和非肾性血尿,需早期诊断并治疗.  相似文献   

12.
曹艳  易著文 《中国医刊》2005,40(3):11-14
血尿(Hematuria)是指尿液中红细胞排泄超过正常。仅在显微镜下发现红细胞增多者称为镜下血尿;肉眼即能见尿呈“洗肉水”色或血样甚至有血凝块者称为“肉眼血尿”。肉眼血尿的颜色与尿液的酸碱度有关,中性或弱碱性尿颜色鲜红或呈洗肉水样,酸性尿呈浓茶样或烟灰水样。血尿可能是泌尿系统疾病的重要线索,所以要详细地进行病因检查,以免延误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应用细胞活体染色方法在光镜下观察尿中红细胞形态对临床诊断的意义。方法 应用位相差显微镜和应用红细胞活体染色在普通光镜下分别观察了1661例尿标本(其中肾小球性血尿1483例,非肾小球性血尿178例)尿中红细胞形态并做对比。结果 在1483例肾小球性血尿中,位相差镜的准确率为99.8%,而光镜为99.1%。在178例非肾小球性血尿中,位相差镜和光镜的准确率均为100%。对1661例尿标本的观察,两总符合率为99.4%。结论 应用细胞活体染色方法在普通光镜下检查尿中红细胞形态来鉴别肾小球性和非肾小球性血尿的方法与位相差镜下观察的结果一致,并且简便、准确性亦高,可在基层医疗单位中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4.
我院自1999-2003年运用复方截叶铁扫帚汤加减治疗儿童无症状性血尿25例,取得一定的疗效,现报道如下。一般资料:25例患儿中,男9例,女16例,年龄6-13岁,平均8.7岁;病程6个月-6年。临床表现为持续性镜下血尿,伴发作性肉眼血尿4例。每例患儿均做尿沉渣镜检、新鲜尿液相位差显微镜检查,尿沉渣镜检RBC均>20/HP,尿相位差镜检查均为多形性红细胞尿,多形红细胞均在85%以上,其他检查基本正常。其中3例患儿到上级医院经  相似文献   

15.
血细胞分析仪测定尿中红细胞体积鉴别血尿来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尿是肾脏疾病的一种常见临床症状,但要正确诊断血尿的性质,临床2往借助于肾组织活检,但给病人带来一定的痛苦。1986年Shkhiri等首先垌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测量尿中红细胞MCV鉴别血尿来源,认为较显微镜珐观察尿中红细胞形态变化更为准确并得到公认。本文对临床确诊的肾小球性血尿34例及非肾小球性血尿32例的尿中MCV检测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尿红细胞形态检查对确定血尿来源部位的评价蔡静芳(义县人民医院)王紫臣(阜新市中心医院)临床上对于血尿的来源部位的诊断,比较困难,需要进行膀胱镜,肾盂造影,肾活检等项检查,才能确定诊断。近年来,作者进行了尿红细胞形态的检查,有助于鉴别诊断,现将15例血...  相似文献   

17.
血尿是泌尿系统疾病常见的临床表现,对血尿来源的判断,一直为临床所关注,近年来国内外学者用相差显微镜与普通显微镜检查尿中红细胞的形态来鉴别“肾性血尿”和非肾性血尿的报告较多,但其诊断临界值差异较大,为求其较一致的诊断临界值,我们对临床160例确诊血尿患者,用普通显微镜作红细胞形态检查,鉴别血尿来源,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无症状肾小球性血尿患儿病理与临床的特点.方法 对无症状肾小球性血尿患儿25例进行肾活检病理检查,同时行24 h尿蛋白定量等临床指标检测,并比较分析.结果 在无症状肾小球性血尿患儿中IgAN最多见,其次为MsPGN;IgAN以中度系膜增生为主,有肾小管病变、肾小球硬化改变,并有个别新月体形成.本组中IgAN24h尿蛋白定量较MsPGN多,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对无症状血尿应该积极诊治,特别是在拟诊IgA肾病并伴有蛋白尿的患儿中,肾活检是有必要的,并对无症状血尿的明确病因、指导治疗和判断预后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尿液红细胞形态改变在血尿定位检验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采用普通光学显微镜对225例血尿患者进行尿红细胞的形态观察。结果:132例经临床诊断为肾小球性血尿的患者中,光镜下尿红细胞形态以多形性为主,93例非肾小球性血尿光镜下以均一性红细胞为主。与临床诊断符合率均达90%以上。结论:光镜下血尿红细胞的形态学特征对肾性血尿、非肾性血尿的鉴别具有很大的价值,对指导临床诊断有重要意义,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尿液中红细胞的出现有许多种原因,外伤、炎症、结石、结核、肿瘤等疾病都可以使尿中出现红细胞。对尿中红细胞的形态学观察对区分肾性与非肾性血尿有很大的临床意义。国外专家发现,肾性血尿中至少有2种以上红细胞形态的改变;非肾性血尿中红细胞大小及形态一致,以单一正常形念红细胞为主。在疾病早期,正确地观察红细胞数量,形态的变化,可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创伤性检查,如何准确观察尿中红细胞的数量,形态变化对疾病诊断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