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讨镇痛泵皮下给药对晚期癌痛的止痛效果。方法:20例晚期癌痛病人选用芬太尼+氟哌利多混合液采用镇痛泵皮下持续输注+自控间断给药,观察止痛效果,病人睡眠和生活质量。结果:镇痛泵皮下给药治疗晚期癌痛,镇痛效果确切安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舒芬太尼自控静脉镇痛(PCIA)治疗晚期癌痛的效果。方法将22例晚期癌痛患者随机分为舒芬太尼PCIA组及吗啡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组,各11例。PCIA组药物配方为舒芬太尼250g+氟呱啶10mg+托烷司琼10mg+0.9%氯化钠溶液至250ml,PCEA组药物配方为吗啡12.5mg+氟呱啶10mg+罗哌卡因375mg+0.9%氯化钠溶液至250ml。均采用电子自控泵,设定持续输注2ml/h,单次自控镇痛(PCA)给药0.5ml,锁定时间15min。镇痛24h后观察患者视觉模拟评分(VAS)、镇静评分(SS)、患者满意度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VAS、SS评分及满意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0.05),PCI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小于PCE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舒芬太尼PCIA给药具有安装简便、镇痛作用强及不良反应小的优点,是治疗晚期癌痛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张坤全  蔡悦成 《实用医技杂志》2005,12(15):2029-2030
目的:评价曲马多(Tramal)静脉自控镇痛(PatientControlledIntravenousAnalgesiaPCIA)对晚期癌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0例晚期癌痛患者采用PCIA的方法进行镇痛治疗。结果:癌痛完全缓解25例(62.5%),部分缓解15例(37.5%),缓解率为100%。疼痛程度治疗前后差异有显著性(P<0.05);患者生活质量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毒副作用明显减轻。结论:曲马多PCIA治疗晚期癌痛效果确切、方便、安全,且能增强镇静和抗焦虑作用,改善癌症病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晚期癌症病人自控镇痛(PCA)皮下给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晚期癌痛病人40例,采用PCA皮下连续输注芬太尼+氟哌啶醇混合液+PCA间断给药,观察镇痛效果、睡眠质量、镇痛前后并发症以及镇痛前后生活自理能力改善等情况。结果PCA皮下给药有效镇痛率97.5%,并发症较少,病人睡眠和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结论PCA皮下给药可持续有效控制晚期癌症病人疼痛,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5.
《皖南医学院学报》2017,(6):589-591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腹横肌平面阻滞对子宫动脉栓塞患者术后内脏痛的影响。方法:接受子宫动脉栓塞的患者54例,随机分为腹横肌平面阻滞联合患者自控镇痛(TAPB+PCIA)组和患者自控镇痛(PCIA)组,每组27例。TAPB+PCIA组患者于术后即刻超声引导下采取腹横肌平面阻滞经典入路,每侧给予0.22%甲磺酸罗哌卡因注射液30 mL;同时连接静脉镇痛泵并给药,镇痛泵配方:舒芬太尼2μg/kg加生理盐水至100 mL;患者自控镇痛(PCA)剂量2 mL,锁定时间10 min;首次剂量3mL。PCIA组患者于术后即刻连接静脉镇痛泵并给药(镇痛泵配方及设置同前)。观察并记录手术结束后1 h(T_1)、3 h(T_2)、6h(T_3)、12 h(T_4)、24 h(T_5)的无创血压(B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_2)、疼痛程度(VAS)。观察并记录各组PCIA使用量,不良反应(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呼吸抑制)例数。记录术后24 h患者的总体镇痛满意度评分。结果:TAPB+PCIA组部分时点(T_3、T_4)VAS评分较PCIA组同时点下降。TAPB+PCIA组的PCIA使用剂量低于PCIA组,TAPB+PCIA组患者的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发生率低于PCIA组。TAPB+PCIA组患者的总体镇痛满意度高于PCIA组。结论:腹横肌平面阻滞联合患者自控镇痛与患者自控镇痛相比,镇痛效果好,静脉自控追加镇痛药物少,副作用低,患者满意度高;超声引导腹横肌平面阻滞对于子宫动脉栓塞术后内脏疼痛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应用微量泵皮下自控镇痛术对晚期癌痛的止痛效果.方法 选择60例晚期癌症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采用传统的肌内注射镇痛药哌替啶1 mg/kg或吗啡0.1~0.2 mg/kg镇痛和微量泵自控皮下注入吗啡40 mg+咪唑安定20 mg +生理盐水至50 mL镇痛.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评价两组镇痛效果,调查患者对镇痛方法 的满意度.结果 两组比较,皮下自控镇痛在治疗后评分和患者满意度优于传统方法 (P<0.01).结论 皮下自控镇痛用于癌性晚期疼痛镇痛效果好,患者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7.
何敏琪  周瑞仁 《广西医学》2011,33(2):168-170
目的 观察改良埋入式注射泵联合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对晚期癌痛患者的镇痛效果.方法 晚期癌痛患者25例,用改良埋入式注射泵植入皮下疏松结缔组织连接大容量镇痛泵持续注药止痛.药物配方:0.125%盐酸罗哌卡因、0.0002%芬太尼、0.0125%地塞米松、0.003%氟哌啶,流量1 ml/h-1,PCA 0.5 ml...  相似文献   

8.
彭程  阮妮  罗有钰  陈东  贾传锋  陈晓锋 《海南医学》2014,(10):1454-1456
目的:探讨居家晚期癌痛患者采用自控静脉镇痛(PCIA)治疗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32例Ⅳ期中重度癌性疼痛患者采用吗啡(初始给药剂量根据当时日口服吗啡总量1/3加上日肌注吗啡总量的2/3的2倍作为24 h泵注的连续背景输注剂量)+氟哌利多5 mg+胃复安40 mg用0.9%生理盐水配成100 ml,视患者镇痛效果调节药物浓度,病情需要可应用辅助药,如抗焦虑药/镇静催眠药、激素等。结果患者在PCIA镇痛期间疼痛明显缓解,治疗早期40.6%(13/32)的患者达到完全缓解,93.25%(30/32)的患者癌痛达到中度以上缓解,只有6.2%(2/32)的患者未达到满意效果。随着时间的延长,吗啡剂量的增大,平均初始剂量为(69.5±20.7) mg/d,治疗终点的剂量为(256.5±75.6) mg/d,平均治疗时间为(48.3±13.5) d,生活质量均有一定程度的改善,不良反应轻。结论居家晚期疼痛患者采用自控静脉镇痛治疗具有可行性,且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9.
芬太尼复合镇痛液对晚期癌痛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芬太尼复合镇痛液经病人皮下自控镇痛(PCSA)给药的疗效。方法:分组观察比较吗啡口服、Durogesic—芬太尼经皮敷贴剂外敷、芬太尼复合镇痛液经病人皮下自控镇痛对晚期癌痛患者治疗后2天、1周和2周疼痛程度及便秘、恶心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与治疗前比较,各药物组对疼痛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芬太尼复合镇痛液PC-SA对晚期癌痛患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其它二组,P<0.05。结论:芬太尼复合镇痛液PCSA疗法疗效优于其它两组,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0.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18):129-132
目的 观察右美托咪啶复合亚麻醉剂量氯胺酮静脉自控镇痛(PCIA)对难治性癌痛患者的镇痛效果。方法选取经三阶梯止痛治疗效果欠佳或不良反应明显的晚期癌痛患者共6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C组)和右美托咪啶复合亚麻醉剂量氯胺酮组[DK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入右美托咪啶12μg/kg[0.1μg/(kg·h)]及氯胺酮10.8 mg/kg[90μg/(kg·d)。每组各30例,均采用PCIA,记录两组患者PCIA前、PCIA后1 d、2 d、5 d、10 d时的VAS评分、OAA/S评分、每日吗啡等效用量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在PCIA后不同时段均较PCIA前降低(P0.05);DK组患者的VAS评分在PCIA后不同时段均较C组降低(P0.05)。DK组患者的OAA/S评分在PCIA后不同时段均较PCIA前升高(P0.05)。DK组患者每日吗啡等效用量及不良反应均少于C组(P0.05)。结论 右美托咪啶复合亚麻醉剂量氯胺酮PCIA可以增强难治性癌痛患者的镇痛效果、减少吗啡的使用量,减少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小剂量氯胺酮辅助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PCIA)用于晚期癌痛患者的止痛效果。方法选择49例中、重度晚期癌痛病人,随机分成两组,均以镇痛泵(1 ml/h)行静脉镇痛,Ⅰ组采用芬太尼0.3μg/(kg.h),Ⅱ组用芬太尼0.2μg/(kg.h)+氯胺酮70μg/(kg.h)。每种配方中均加入恩丹西酮(枢丹)16 mg、氟哌啶10 mg,并用生理盐水将混合药液稀释至100 ml。分别在安装止痛泵后2、24、48 h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疼痛程度,统计两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经治疗,两组病例疼痛基本缓解。Ⅱ组的疼痛评分在各时间点均明显低于Ⅰ组(P〈0.01),而PCIA按压次数和芬太尼用量明显少于Ⅰ组,恶心呕吐、便秘等副反应Ⅰ组明显高于Ⅱ组,皮肤瘙痒、呼吸抑制、幻觉发生率两组无统计学差异。Ⅱ组生活总满意度明显高于Ⅰ组。结论小剂量氯胺酮辅助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用于晚期癌痛,镇痛效果好,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自控镇痛用于剖宫产术后镇痛的不良反应与护理措施。方法剖宫产后静脉自控镇痛与硬膜外自控镇痛各100例,观察其镇痛效果、不良反应及意外情况,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两组术后镇痛效果均较好,恶心、呕吐,腹胀等并发症PCIA组明显高于PCEA组,而意外情况明显低于PCEA组。结论自控镇痛术应用于剖宫产术后镇痛效果确切,同时也有一些不良反应,护士应发挥重要作用,以达到安全有效的镇痛。  相似文献   

13.
曲马多和吗啡用于术后PCIA的观察与比较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通过对开胸术后剧痛病人行曲马多病人自控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PCIA)并与吗啡PCIA比较,评定曲马多对病人镇痛程度和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以及在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方面的安全性.方法择期开胸手术病人60例随机分为曲马多组和吗啡组,每组30例,两组病人全麻诱导术中麻醉维持用药相同,术毕清醒拔管后与外周输液静脉连接PCA泵.镇痛治疗时间48h.PCIA选择负荷剂量 维持剂量 PCIA给药模式.术后4,8,12,24和48h随访并记录BP,P,R及药物用量、疼痛评分、恶心呕吐、皮肤骚痒等情况.结果两组镇痛效果无显著性差异;曲马多组不良反应低于吗啡组.结论曲马多用于术后PCIA与传统的吗啡相比:镇痛效果较好,曲马多用于术后PCIA是一种有效、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晚期癌症患者家居医疗的宁养服务模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索宁养医疗服务模式对癌症患家居治疗的作用。方法 为827例癌症患提供以家居探访为主要形式,止痛治疗为主要内容,辅助以护理指导及心理纾缓的宁养医疗服务。注重与患及家属建立良好的基本。以患的角度和立场去理解患为及家属,以“全人照顾”的理念服务于患,将患与家属看成是一个服务整体,为患提供一个较为完善的服务体系。结果 服务前后对比,94.6%(705/745)的患疼痛明显缓解,94.3%(495/525)的患生活质量提高,88.2%(463/525)的患一般状况改善。结论 宁养医疗服务能使大多数在家治疗的癌症疼痛患得到较满的医疗服务,可作为家庭治疗癌症疼痛患较为理想的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15.
开胸术后常用镇痛方法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医师控制镇痛(DCA)、病人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和病人自控静脉镇痛(PCIA)对开胸术后疼痛的治疗效果。方法:将开胸术后病人33例随机平均分入DCA组、PCEA组、PC认组。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定上述三组病人的术后疼痛,并观察与镇痛有关的副作用。结果:开胸术后48h内平静状态时,DCA组病人的疼痛积分高于PCEA及PCIA组(P〈0.05);术后24h时内咳嗽时,DCA组病人的疼痛积分高于PCEA组(P〈0.05);术后24h后咳嗽时三组间病人的疼痛评分元显著差异(P〉0.05);开胸术后任何时段PCEA与PC认两组间病人疼痛评分元显著差异(P〉0.05)。三组间与疼痛和镇痛有关的并发症发生率元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PCEA和PCIA对开胸术后早期疼痛有较理想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地佐辛在小儿单侧腹股沟斜疝修补术术后静脉自控镇痛(PCIA)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择期全麻下小儿单侧腹股沟斜疝修补术90例,随机分成A、B、C3组(每组30例)。A组:地佐辛0.6mg·kg-1+盐酸昂丹司琼0.1mg·kg-1+0.9%氯化钠注射液至100ml;B组:地佐辛0.8mg·kg-1+盐酸昂丹司琼0.1mg·kg-1+0.9%氯化钠注射液至100ml;C组:地佐辛1.0mg·kg-1+盐酸昂丹司琼0.1mg·kg-1+0.9%氯化钠注射液至100ml。分别观察并记录患儿启用镇痛泵后2、4、8、12、24和48h的疼痛评分;并记录PCIA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A组的VAS评分为基本满意;与A组比较,B组和C组效果更优(P均〈0.05);B组与C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患者嗜睡发生率稍低。结论地佐辛用于PCIA可达到满意的镇痛效果,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安全范围大。0.8mg·kg-1的地佐辛是小儿PCIA一个较合适的剂量  相似文献   

17.
家居晚期癌痛患者63例综合性干预治疗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晚期癌痛患者在家中应用综合性干预治疗后,对患者疼痛缓解度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63例晚期癌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综合性干预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除常规给予镇痛药物治疗外,综合性干预治疗组同时按预定方案定期做心理疏导、精神支持、社会帮助和辅助物理疗法,并派经专业培训的志愿者(义工)参加治疗小组工作。结果:随访两个月,综合性干预治疗组患者的疼痛缓解度、生活质量明显好于对照组患者。结论:综合性干预治疗能提高家居晚期癌症患者的镇痛效果,对缓解患者的心理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18.
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用于小儿硬膜外麻醉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比较罗哌卡因(新型酰胺类局部麻醉药)与布比卡因在小儿临床手术中产生的麻醉效能。方法:选择择期行下腹部、下肢、肛门手术的小儿50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各25例。对50例小儿均行硬膜外穿刺,在硬膜外分别注入0.5%罗哌卡因或0.35%的布比卡因。分别在第一时间、第二时间、第三时间、第四时间监察麻醉平面和肌松程度及术中镇痛效果,同时监测并记录小儿的血压、心律、血氧饱和度及不良反应,并检测T3、T4和皮质醇的变化。结果:罗哌卡因产生的麻醉平面较广,镇痛和肌松效果好,运动阻滞效果好,能显著降低收缩压和舒张压,但作用消失快,而布比卡因仅能降低舒张压。罗哌卡因和布比卡因组T3、T4及皮质醇的变化无统计学意义。结论:0.5%罗哌卡因可较安全地应用于小儿低位硬膜外麻醉,能取得良好的镇痛和肌松效果,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静脉与硬膜外泵注舒芬太尼自控镇痛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志强 《中国现代医生》2009,47(18):187-188
目的 比较术后静脉和经硬膜外应用舒芬太尼自控镇痛(PCA)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96例妇科手术病人随机分为静脉注射舒芬太尼自控镇痛(PCLA)组和经硬膜外舒芬太尼自控镇痛组(PCEA),每组48例.两组(PCA)配方均为舒芬太尼150μg+0.9%氯化钠至100mL,持续给药速度2mL/h,单次PCA剂量1.0mL.锁定时间15min,术后定时进行镇痛镇静评分.24h舒芬太尼用量,患者满意度不良反应的观察比较.结果 PCIA组24h用药量低于PCEA组(P<0.05),两组镇静评分低且无显著性差异.患者对术后镇痛总体满意度,良好至优秀均在84.6%以上,不良反应发生率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舒芬太尼用于术后镇痛安全有效,但舒芬太尼PCIA镇痛效果明显优于舒芬太尼PCEA,且用药量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