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可吸收螺钉治疗单纯内踝骨折42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可吸收螺钉治疗单纯内踝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可吸收螺钉治疗单纯内踝骨折42例,术后行管形石膏外固定3~4周。结果全部病例术后随访3个月至2年,踝关节优良率达到92.9%。结论可吸收螺钉治疗单纯内踝骨折,固定可靠,操作简便,避免了二次手术的再损伤,术后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股骨头骨折治疗中手术入路选择及可吸收螺钉内固定的应用。方法2002年6月-2006年12月,采用可吸收螺钉内固定治疗12例股骨头骨折患者。男9例,女3例:年龄16~46岁。车祸伤10例,高处坠落伤2例。左侧5例,右侧7例。12例均为闭合性损伤,新鲜骨折伴髋关节后脱位。股骨头骨折按Pipkin分类:Ⅰ型5例,Ⅱ型4例,Ⅳ型3例。结果术后切口Ⅰ期愈合。12例患者获随访6个月~5年,平均2年6个月。无关节积液、滑膜炎、退钉等现象。X线片检查骨折愈合时间为12~18周,平均15周。髋关节功能按Brumback评价标准:优9例,良3例。结论 采用可吸收螺钉治疗股骨头骨折,固定可靠,疗效满意,避免了二次手术。3种手术入路方式各有优点,应根据患者情况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3.
可吸收螺钉在踝关节骨折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可吸收螺钉治疗踝关节骨折的疗效. 方法 2004年6月至2010年12月采用可吸收螺钉治疗16例踝关节骨折患者,男9例,女7例;年龄21~62岁,平均35岁;其中三踝骨折4例(AO分型:B型2例,C型2例),内外踝骨折8例(AO分型均为B型),单纯内踝骨折2例,单纯外踝骨折2例(1例为AO分型A型,另1例为外踝Maisonneuve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和内侧三角韧带损伤).所有涉及外踝的骨折患者只有AO分型A型骨折采用2枚2.7 mm可吸收螺钉或1枚2.7mm可吸收螺钉辅助1枚1.5 mm可吸收棒固定,其余均采用接骨板螺钉固定.内踝骨折采用2~3枚3.5mm或4.0mm可吸收螺钉固定.1例下胫腓联合损伤采用2枚4.5 mm可吸收螺钉贯穿下胫腓固定.后踝骨折采用l~2枚4.0mm或4.5 mm可吸收螺钉从前向后固定.结果 16例患者术后获1.5~4.0年(平均28个月)随访.骨折愈合时间平均为3.0个月,无骨折延迟愈合及骨折不愈合,未出现伤口并发症.按美国足踝外科协会踝与后足功能标准评分评定疗效:优14例,良2例. 结论 可吸收螺钉内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疗效好,无需行二次内固定取出手术,但要慎重选择骨折类型.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闭合复位经皮可吸收螺钉固定治疗踝部骨折的疗效。方法 2002年1月-2009年3月,采用闭合复位经皮可吸收螺钉固定治疗31例外伤致踝部骨折患者。男19例,女12例;年龄15~67岁,平均39岁。内踝骨折12例,外踝骨折6例,双踝骨折10例,三踝骨折3例(后踝<1/4)。骨折AO分型:A型22例,B型6例,C型3例。伤后至入院时间为2 h~7 d,平均4.5 h;入院至手术时间3 h~11 d。结果术后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31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0~36个月,平均24个月。1例术后2个月螺钉断裂、骨折移位,二次手术采用金属螺钉固定后3个月骨折达临床愈合。其余30例骨折临床愈合时间为3~4个月,平均3.2个月。末次随访时,参照Mast等疗效评定标准,获优22例,良7例,可2例,优良率93.5%。结论闭合复位经皮可吸收螺钉固定治疗易于闭合复位的踝部骨折,创伤小,固定较可靠,避免了二次手术取出,是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国产聚-DL-乳酸可吸收螺钉治疗松质骨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国产聚-DL-L乳酸(PDLLA)可吸收螺钉治疗松质骨骨折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用PDLLA可吸收螺钉治疗松质骨骨折24例.随访观察术后骨折愈合、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和影像学表现。结果14例伤口均Ⅰ期愈合.全部病例随访6~25个月.平均12.3个月。6个月时X线片显示骨折线均已消失.获得骨性愈合;涉及关节面的骨折,术后关节功能均基本恢复正常。结论PDLLA可吸收螺钉是治疗松质骨骨折尤其是关节内骨折的理想内固定物。  相似文献   

6.
可吸收螺钉在近关节端松质骨骨折中的应用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目的评价可吸收螺钉在近关节端松质骨骨折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本组54例,平均年龄39岁。使用115枚可吸收螺钉治疗四肢关节端松质骨骨折,术前、手术当天及术后定期摄X线片,并观察局部及全身反应情况。结果术后平均随访12个月(6个月~3年),所有病例骨折对位良好,达骨性愈合。肢体功能和关节活动无明显异常,无非特异性炎症反应表现。结论可吸收螺钉是近关节端松质骨骨折的理想内固定物,固定效果确切,生物相容性好,对人体无不良反应,不影响关节内骨折的愈合,免除二次手术取内固定物的痛苦。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 通过对比可吸收螺钉与金属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单纯内踝骨折的临床疗效,探讨可吸收螺钉在内踝骨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从2006年11月~2012年3月我院骨科收治单纯新鲜内踝骨折48例,骨折均有1 mm以上移位。按照内固定选择不同分为两组:A组24例,采用切开复位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术,B组24例,采用可吸收螺钉内固定术。比较可吸收螺钉内固定与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的疗效是否有差异。结果 全部48例术后随访6~16个月,全部病例骨折均完全骨性愈合,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根据关节功能评定标准,两组的优良率都为91.67%。没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可吸收螺钉内固定治疗内踝骨折固定可靠,与空心加压螺钉疗效接近,是内踝骨折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可吸收螺钉内固定治疗关节内骨折的临床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6月~2004年6月的69例关节内骨折患者,其中踝关节骨折42例,肱骨内外髁骨折19例,髋臼骨折8例,均行可吸收螺钉内固定手术. 结果平均随访19个月(4个月~5年),所有病例骨折均在伤后12周内愈合,关节活动无明显异常,优良67例,可2例. 结论可吸收螺钉内固定具有操作简便,固定可靠,临床效果良好等优点,避免了患者需再次手术取出内固定物的痛苦和负担.  相似文献   

9.
李鹏斌  覃松  喻忠斌 《骨科》2013,4(1):25-27
目的观察用腓骨钩钢板治疗Danis-WeberA/B型踝关节不稳定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9年4月至2011年9月,对30例伴有腓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踝部骨折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受伤至接受手术的时间为8 h~18 d。手术顺序为外踝、内踝和后踝。外踝骨折使用腓骨钩状钢板固定,内踝骨折使用可吸收螺钉固定,后踝骨折根据骨折块大小及形态使用螺钉或钢板固定。术后石膏托外固定。结果术后随访10~36个月,平均23.45个月。术后4~6周X线片均可见骨折线模糊;30例患者于术后12周达到临床愈合,伤口均Ⅰ期愈合,无一例发生感染、局部不良反应及踝关节不稳。AOFAS踝与后足评分平均为90分(65~95分),优14例,良13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为90%。结论使用腓骨钩钢板治疗Danis-WeberA/B型踝关节不稳定骨折内固定的牢靠度高,手术创伤小,操作简单方便,能维持关节稳定性,可早期、大范围地活动踝关节,有利于踝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可吸收内固定材料治疗开放性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可吸收内固定螺钉或棒结合可吸收缝线治疗开放性骨折25例。结果所有病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8~68个月,平均35个月,平均骨折愈合时间12周。术后根据X线片和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评定疗效,优18例,良6例,差1例,优良率为96%。结论可吸收材料用于开放性骨折内固定或作为辅助内固定方法,并无增加感染机会,可取得较理想的疗效,具有无需二期手术取出内固定物的优点。  相似文献   

11.
DIKFIX可吸收骨折内固定螺钉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目的观察DIKFIX(迪康)PDLLA可吸收骨折内固定螺钉在治疗松质骨骨折的可靠性。方法自2001年以来,采用DIKFIX可吸收螺钉治疗69例,其中内踝骨折42例,肱骨髁部骨折11例,胫骨平台骨折8例,尺骨鹰嘴骨折5例,外踝骨折3例。应用PDLLA可吸收螺钉进行内固定手术,术后对其伤口愈、骨折移位、骨折愈合及手术部位红肿与渗液情况进行观察。结果69例中,67例伤口一期愈合,2例开放性骨折二期愈合;68例术后未见再移位,1例术后3d不慎摔伤致骨折再移位;53例超过3个月随访,均如期骨性愈合;69例经1~6个月随访,无一例在手术部位出现红肿、渗液或瘘道形成。结论DIKFIX(迪康)PDLLA可吸收螺钉在骨折内固定治疗中疗效明显、可靠。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可吸收钉和可吸收缝线组成的可吸收张力带内固定治疗老年髌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7年7月至2009年9月收治12例60岁以上髌骨骨折患者,男6例,女6例;年龄60~82岁,平均71.2岁.粉碎性骨折3例,横形骨折9例,均有分离移位.受伤至手术时间为6 h~4 d,平均2.1 d.均采用可吸收钉加可吸收缝线组成的张力带内固定治疗.根据术后X线片评估患者骨折愈合情况,采用Lvsholm膝关节评分标准评定患者膝关节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 12例患者术后获3~12个月(平均6.5个月)随访.术后影像学检查示:12例患者骨折均愈合良好,骨折线基本于术后6~8周(平均7.3周)消失.根据Lysholm膝关节评分标准:优6例,良5例,可1例,优良率为91.7%.除1例术后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外,其余11例患者无不良并发症发生.结论 可吸收张力带治疗老年髌骨骨折疗效良好,且具有无需二次手术取出内固定物的优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髌骨骨软骨骨折的临床特征、诊治要点和治疗方法 .方法 2002年10月至2006年12月,采用手术治疗21例髌骨骨软骨骨折患者,其中17例新鲜骨折,以钢丝内固定2例,以2~3枚AO微型螺钉固定4例,Ethicon可吸收缝线固定4例,以1~2枚小的可吸收螺钉固定5例,2例行膝关节镜检手术;4例陈旧性骨折中,2例切开予以行髌骨内侧关节面修整,游离骨折块清除,1例行关节镜手术取出小骨块,另1例行AO微型螺钉内固定术.结果 21例平均随访32.3个月(12~48个月),20例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6~10周,平均8周.膝关节功能完全恢复正常20例,膝关节疼痛、活动受限1例.按照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标准:优15例,良2例,可4例,优良率为80.9%.结论 临床中髌骨骨软骨骨折易漏诊与误诊,应用CT薄层扫描、MRI及关节镜检查可避免.确诊后应及早手术,切开复位、应用可吸收螺钉和可吸收缝线固定或关节镜检手术,是效果良好的治疗方法 .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一种采用微创、有效、经济的手术方式治疗内踝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8年3月至2010年8月,治疗内踝骨折19例,男12例,女7例;年龄17~42岁,平均31.7岁。内踝骨折经闭合复位后,分别采用1枚空心加压螺钉经骨折面中央并与其垂直置入,1枚克氏针过骨折面与内踝轴线一致斜行打入并过对侧骨皮质。术后通过Kaikkonen踝关节损伤功能评分与影像学检查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术后所有患者切口Ⅰ期愈合,均获随访,时间为6~30个月,平均18.7个月。均达骨性愈合,临床愈合时间2.6~3.8个月,平均3.2个月。按Kaikkonen功能评分,优5例,良10例,可3例,差1例。结论:闭合复位、空心加压螺钉和克氏针联合内固定治疗内踝骨折微创、恢复快及费用少。  相似文献   

15.
可吸收螺钉治疗踝关节骨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可吸收螺钉治疗踝关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可吸收螺钉治疗踝关节骨折58例,男31例,女27例;平均年龄28岁。三踝骨折5例,内踝骨折27例,外踝骨折26例,其中内外踝骨折9例,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6例,合并腓骨下段骨折4例。单纯内、外踝骨折采用2枚可吸收螺钉固定;同时内外踝骨折各骨折分别用2枚可吸收螺钉固定;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者,从腓骨向胫骨拧入1枚可吸收拉力螺钉固定胫腓关节;内踝合并腓骨下段骨折者,内踝用1或2枚可吸收螺钉,腓骨骨折用重建钢板内固定;三踝骨折者据骨折片大小分别每一骨折用1或3枚螺钉内固定。结果:50例均获得随访,时间1~4年,平均26个月,经Kennedy踝关节功能标准评分,优30例,良20例。无骨折延迟愈合及骨折不愈合、固定钉松动、踝穴不稳定、畸形愈合,无明显创伤性关节炎等严重并发症。结论:可吸收螺钉是种新型内固定材料,内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疗效好,可免除二次手术,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DIKFIX PDLLA可吸收螺钉在治疗松质骨骨折中的可靠性。方法采用DIKFIX可吸收螺钉治疗51例,其中内踝骨折38例,肱骨髁部骨折3例,胫骨平台骨折7例,距骨骨折2例,尺骨鹰嘴骨折1例,应用PDLLA可吸收螺钉进行内固定手术。术后对其伤口愈合,骨折愈合及手术部位红肿反应情况进行观察。结果51例中,48例伤口一期愈合,3例开放性骨折二期愈合。51例其中46例经1个月~1.2年随访,无1例在手术部位出现红肿。瘘道形成,无骨折再移位,均骨性愈合。结论DIKFIX PDLLA可吸收螺钉在骨折内固定治疗中疗效可靠,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可吸收螺钉临床应用87例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可吸收螺钉在骨折内固定的治疗。[方法] 从2002年8月~2004年4月,本院共87例骨折患者应用可吸收螺钉复位内固定治疗。[结果] 骨折87例最长随访16个月,平均随访14个月,其中髋臼骨折6例,根据Chamley髋关节功能分数分级,优良率为97.3%。胫骨髁间嵴骨折15例,采用Lysholm评分法评估患者手术后的功能,平均88.5分,优良率86.2%。[结论] 可吸收螺钉治疔内固定可靠,免除了2次手术再损伤,并发症少,对关节周围组织及关节本身损伤小,最大限度的恢复了关节功能,在髋关节较应用于四肢骨折更有意义。  相似文献   

18.
可吸收钉内固定治疗关节周围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用可吸收钉内固定治疗关节周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1年3月至2005年10月应用可吸收钉治疗关节周围骨折108例,男78例,女30例;年龄12-68岁,平均30.6岁。均为外伤所致新鲜骨折。骨折均有不同程度移位,术后均采取制动措施。结果 随访3~62个月,平均14.6个月,除1例发生股骨头坏死外全部愈合。根据关节功能评定标准,优良率93.5%。结论 可吸收钉内固定治疗关节周围骨折固定可靠,减少了二次手术的再损伤,最大限度地恢复了关节功能,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可吸收内固定物治疗关节内骨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十几年来,许多学者纷纷探索开发生物降解可吸收骨折内固定物,并应用于临床。我院自1996年6月至1997年1月应用可吸收骨折内固定物治疗关节内骨折18例,取得了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采用芬兰生产的高分子聚合物-聚已交酯(SR-PGA)和聚丙交酯(SR-PLLA)制成的自身增强拉力螺钉和内固定棒。手术共使用拉力螺钉33枚,内固定棒9根。 1.2 临床资料 本组18例,男11例,女7例。年龄12~65岁,平均37岁。踝关节骨折12例(WeberB型8例,C型4例),胫骨平台骨折2例,尺骨鹰嘴骨折3例,肱骨头骨折1例,均为新鲜骨折。手术指征①严重的不稳定性关节内骨折;②闭合手法复位失败者;③开放性关节内骨折, 1.3 手术方法 以踝关节骨折为例:首先将骨折解剖复位,用可吸收拉力螺钉固定骨折断端,若合并有下胫腓关节分离,再用一可吸收内固定棒固定,以防骨折断端旋转。本组单纯内踝骨折2例,内、外踝骨折5例,内外踝及后踝骨折5例;内踝和外踝骨折复位后各用一枚拉力螺钉固定;后踝骨折<25%胫骨关节面时再加用一枚拉力螺钉固定(本组2例),后踝骨折>25%胫骨关节面时加用一根内固定棒(本组3例)。术后采用“U”型石膏托固定6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应用微型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跖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9年6月-2012年12月对84例85足跖骨骨折患者采用切开复位微型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术后于医生指导下行康复功能锻炼。结果本组84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0个月。84例85足患者中一期愈合82例83足,1例术后3 d出现皮下血肿感染,1例开放性骨折术后出现皮肤坏死,采取相应治疗措施后愈合。术后定期复查X线片,骨折愈合时间为8~16周,平均13周。术后无骨折不愈合及内固定松动断裂等情况,平均14周(9~18周)可完全负重行走,平均6个月(5~12个月)取出内固定物。参照美国足踝矫形协会(AOFAS)前足评分标准评估,优29足,良49足,可5足,差2足,优良率91.76%。结论采用微型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跖骨骨折,不仅可恢复足弓生理形态,而且有利于患足关节功能恢复,骨折愈合快,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