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肺部感染患者美罗培南相关血小板减少症的影响因素及其预测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通过中国医院药物警戒系统(CHPS)检索、筛选十堰市人民医院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使用美罗培南治疗的肺部感染患者临床资料,分别使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美罗培南相关血小板减少症的影响因素。结果:纳入研究患者625例,其中美罗培南相关血小板减少症73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高血压、冠心病、血小板基线值、血清肌酐值和分别联用喹诺酮类、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利奈唑胺药物与血小板减少症显著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高血压(OR=1.811,95%CI:1.029~3.188)、血小板基线值(OR=0.988,95%CI:0.983~0.993)、联用头孢菌素类药物(OR=2.998,95%CI:1.573~5.711)或青霉素类药物(OR=2.703,95%CI:1.317~5.548)是肺部感染患者美罗培南相关血小板减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高血压、血小板基线值、联用头孢菌素类或青霉素类药物是肺部感染患者美罗培南相关血...  相似文献   

2.
摘要:目的:调查患者使用替罗非班后血小板计数变化的发生情况,为替罗非班临床安全应用提出依据。方法:收集2019年1~12月使用注射用盐酸替罗非班的住院患者资料,对患者基本信息、药物使用情况、用药期间血小板计数变化等进行统计分析。并对不同性别和年龄段的患者血小板减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纳入1 102例病例,22例(1.99%)发生血小板减少症,其中男16例,女6例;轻度血小板减少症14例(1.27%),重度血小板减少症4例(0.36%),极重度血小板减少症4例(0.36%)。比较不同特征患者的发生率,发现女性患者可能是发生血小板减少的危险因素,年龄>65岁可能不是血小板减少的危险因素。结论:替罗非班致血小板减少症发生率较低,但可能发生极重度血小板减少症,在临床使用替罗非班时应密切监测血小板计数,发现血小板减少情况及时处理。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本院泌尿外科患者尿培养中检出产ESBLs大肠埃希菌的危险因素及其耐药性情况,为减少该菌的感染及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调查2016~2018年尿培养检出大肠埃希菌321例,应用单因素分析(t检验和χ2检验)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产ESBLs大肠埃希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并分析该菌的药敏情况。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院内感染(OR=5.902,95%CI=1.282~27.178)、反复尿路感染(OR=2.800,95%CI=1.235~6.349)、尿培养前15天内使用三代头孢类(OR=6.720,95%CI=1.924~23.480)、尿培养前15天至3月内使用二代头孢类(OR=4.088,95%CI=1.469~11.376)是感染产ESBLs大肠埃希菌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在321例中,产ESBLs大肠埃希菌的检出率为53.0%,该菌对碳青霉烯类、阿米卡星、头霉素类、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呋喃妥因仍保持较高的敏感性(>90%),耐药率超过75%的药物仅有氨苄西林。结论:规范医院对感染患者的管理,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对减少该菌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本院泌尿外科患者尿培养中检出产ESBLs大肠埃希菌的危险因素及其耐药性情况,为减少该菌的感染及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调查2016~2018年尿培养检出大肠埃希菌321例,应用单因素分析(t检验和χ2检验)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产ESBLs大肠埃希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并分析该菌的药敏情况。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院内感染(OR=5.902,95%CI=1.282~27.178)、反复尿路感染(OR=2.800,95%CI=1.235~6.349)、尿培养前15天内使用三代头孢类(OR=6.720,95%CI=1.924~23.480)、尿培养前15天至3月内使用二代头孢类(OR=4.088,95%CI=1.469~11.376)是感染产ESBLs大肠埃希菌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在321例中,产ESBLs大肠埃希菌的检出率为53.0%,该菌对碳青霉烯类、阿米卡星、头霉素类、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呋喃妥因仍保持较高的敏感性(>90%),耐药率超过75%的药物仅有氨苄西林。结论:规范医院对感染患者的管理,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对减少该菌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住院患者药源性血小板减少症的规律和特点,为临床用药安全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我院2012年1月-2018年10月年上报至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平台的不良反应为药源性血小板减少症的病例,统计分析患者性别、年龄、原患疾病、可疑药物、临床表现、血小板计数、转归等相关因素。结果:共收集药源性血小板减少症104例,上报者以药师为主导,男女比例为2.35:1;涉及药品13类,46种,以抗肿瘤药物导致的血小板减少最多,40例(38.46%);排名前3位药物的分别为低分子量肝素注射液(13例)、盐酸替罗非班注射液(9例)和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9例);药源性血小板减少症发生的时间主要集中在2~7 d,共59例(56.73%);严重血小板减少患者(0 ≤ PLT ≤ 5×109/L)共14例,其中以盐酸替罗非班注射液最多(4例);当PLT ≤ 20×109/L时,患者发生出血概率明显高于PLT>20×109/L(P<0.05)。COPD和联用≥ 2种致DITP药物是导致血小板减少患者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针对血小板减少,临床上仅停药处理的有45例,其次治疗药物选择重组人白介素-11(25例)和输注血小板(21例)较多。结论:导致血小板减少的药物较多,临床上在应用这些药物时,要密切关注患者临床表现和监测血小板计数,确保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患者发生万古霉素相关急性肾损伤(VA-AKI)及VA-AKI患者肾功能未恢复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医院2017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使用万古霉素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VA-AKI发生率及治疗药物监测(TDM)情况。分别采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患者发生VA-AKI及肾功能未恢复的危险因素。结果 共纳入158例患者,43例发生VA-AKI(27.22%);有145例患者需进行TDM,其中61例(42.07%)实际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合并心脏病[OR=0.036,95%CI(0.004,0.308),P=0.002],合并肿瘤[OR=0.103,95%CI(0.012,0.910),P=0.041],行外科手术[OR=0.060,95%CI(0.011,0.324),P=0.001]及联用袢利尿剂[OR=0.090,95%CI(0.022,0.378),P=0.001]是患者发生VA-AKI的独立危险因素;VA-AKI3期[OR=24.788,95%CI(2.567,239.343),P=0.006]是VA-AKI患者肾功能未恢...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川北医学院附属三台医院多重耐药菌感染分布、耐药性监测及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20-2022年住院患者送检的各类标本分离出的多重耐药菌作为研究对象。所有送检标本进行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分析多重耐药菌感染分布、耐药性等特点,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本研究中所有标本共分离出非重复菌株4 287株(48.39%),其中多重耐药菌检出率为19.17%(822/4 287)。多重耐药菌菌种主要为大肠埃希菌232株(28.22%),多重耐药菌主要标本来源于痰标本(49.57%),主要科室来源于ICU(37.71%)。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入住ICU(OR=3.904,95%CI:1.989~7.662)、病程(≥3个月)(OR=4.250,95%CI:1.895~9.531)、侵入性操作(OR=4.572,95%CI:1.911~10.938)、抗生素用药(≥3类)(OR=3.815,95%CI:1.878~7.567)均为影响医院发生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危险因素(P <0.05)。结论:医院多重耐药菌感染以大肠埃希菌最多,对临床常用抗菌...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肺部感染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调查分析及其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 选择2020年5月至2022年6月肺部感染患者178例为对象,所有患者均给予药物治疗,参考Morisky-Green标准及国内二相关评分标准设计调查表,根据调查结果分为治疗依从性好组(得分≥12分)和治疗依从差组(得分<12分)。查阅两组病历资料,对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可能的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178例肺部感染患者均完成药物依从性调查,37例患者治疗依从性差,占20.79%。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病程(OR=3.582,95%CI=2.482~6.313)、服药时间(OR=6.413,95%CI=5.682~8.452)、用药种类(OR=4.083,95%CI=3.235~4.572)、药物不良反应(OR=1.034,95%CI=0.283~4.394)、健康教育(OR=1.246,95%CI=0.987~1.583)、用药指导(OR=1.632,95%CI=1.231~1.986)均是影响肺部感染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的危险因素(P...  相似文献   

9.
摘要:目的:分析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PTZ)致血小板减少症的特点,为临床早期准确判断及处理不良反应(ADR)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调查某院2018~2019年使用PTZ患者发生血小板减少症的情况,计算发生率,分析年龄、性别、用药情况、临床表现及转归等相关因素。结果:共调查5 320例患者,36例发生血小板减少症,发生率0.68%;严重ADR 12例,发生率为0.23%。血小板减少症发生在1~5 d内的23例(63.89%),血小板计数最低值(51~100)×109·L-1(88.89%);使用PTZ日剂量13.5 g的17例(47.22%);23例联用其他可致血小板减少的药物;4例患者(11.11%)有出血症状,均为严重ADR。严重ADR病例中1~5 d内发生的有9例,血小板计数最低值≤50×109·L-1有6例,PTZ日剂量13.5 g的有6例;9例联用了其他可致血小板减少的药物。结论:应重视PTZ引起的血小板减少症,早期监测血常规,早发现早处理,避免严重ADR的发生,保证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我院精神药物致药物性肝损伤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7年1月–2021年12月在我院精神科住院治疗使用精神药物并发生药物性肝损伤患者的病历,提取相关信息并对药物性肝损伤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另以1∶1随机匹配对照组,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药物性肝损伤的危险因素。结果:纳入分析的153例药物性肝损伤患者中,80.4%的患者为肝细胞损伤型,69.3%的患者为轻度肝损伤,3.3%的患者为重度肝损伤;引起药物性肝损伤的可疑药物主要涉及抗精神病药物(50.8%)、镇静催眠药物(20.3%)和抗抑郁药物(11.8%),其中镇静催眠药多为联用药物。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血脂异常(OR=5.448,95%CI:2.976~9.974)、初次用药(OR=5.217,95%CI:2.770~9.828)和联合用药(OR=2.063,95%CI:1.129~3.771)可使药物性肝损伤发生的风险增加(P <0.05)。结论:我院精神科患者发生药物性肝损伤多为轻度,大多预后良好,但仍需警惕其向重度肝损害发展。临床应避免多重联合用药,重点关注初次使用精神药物...  相似文献   

11.
陈薇  杨彬  曹阳 《天津医药》2018,46(12):1319-1323
目的 探讨碳青霉烯类耐药大肠埃希菌(CREco)的耐药性及患者发生CREco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2015年1月—2017年12月在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住院期间发生尿路感染,且尿培养结果为大肠埃希菌的患者资料共120例。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分2组,病例组为感染CREco的患者24例,在出现CREco尿路感染的科室内按照性别及年龄(±5岁范围内)匹配的原则选取同时期发生碳青霉烯类敏感大肠埃希菌(CSEco)尿路感染患者作为对照,病例组与对照组按照1∶4比例匹配。比较2组的致病菌对18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探讨住院患者发生CREco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本院住院患者感染的CREco对氨苄西林等12种抗菌药物均表现出很强的耐药性,耐药率均高于70%;对除氨苄西林、庆大霉素、复方新诺明及替加环素外,其他14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明显高于CSEco组(均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留置导尿管(OR=5.719,95%CI:2.084~15.697,P<0.01)和检出前住院时间长(OR=9.325,95%CI:1.962~44.330,P<0.01)是住院患者发生CREco尿路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住院患者尿路感染的CREco耐药形势严峻,患者留置导尿管时应严格遵守标准化操作及临床指征,尽量缩短其住院时间, 减少医院环境下的暴露,降低CREco所致尿路感染的风险。  相似文献   

12.
摘要:目的:调查我院住院患者使用利奈唑胺注射液后发生血小板减少的病例,为促进利奈唑胺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调取我院2017年1~6月使用利奈唑胺注射液患者的病例资料,统计患者基本信息、用药情况及用药期间血小板变化,依据相关标准确定利奈唑胺相关血小板减少病例,并对患者的性别、年龄、感染部位、用药时间、合并抗菌药物和用药前后Plt数值变化等因素进行分析。结果:研究共纳入167例静脉滴注正常剂量利奈唑胺的患者,其中20例发生血小板减少症,发生率为11.98%。关联性评价结果:很可能2例(10.00%),可能18例(90.00%)。女性血小板减少发生率高于男性;青年和老年患者血小板减少发生率较高,其中青年患者(18~40岁)最高;肝脏部位感染患者血小板减少发生率最高;血小板减少发生率随用药时间的增加而显著提高;合并使用抗菌药物越多,血小板减少发生率越高;以及基线Plt<200.0×109·L-1可能是血小板减少的危险因素。结论:利奈唑胺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是该药较常见不良反应,临床使用时应关注女性、青年和老年、肝脏部位感染、用药周期长、基线Plt<200.0×109·L-1的高发人群,尽可能减少联合使用抗菌药物品种数,用药前后密切监测患者血常规,以减少严重不良事件的发生,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接受利奈唑胺治疗住院患者发生相关性血液毒性的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单中心、观察性、回顾性研究。收集78例接受利奈唑胺治疗且监测血药浓度的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其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利奈唑胺疗程[OR=1.296(1.094~1.53),P=0.003],肾小球滤过率估计值<30 mL·min-1·(1.73 m2-1[OR=11.582(1.870~71.729),P=0.008]是白细胞减少症的显著危险因素;利奈唑胺首次谷浓度[OR=1.178(1.052~1.318),P=0.005],基础血白蛋白值< 30 g·L-1[OR=4.175(1.315~13.254),P=0.015]是血小板减少症的显著危险因素。结论 利奈唑胺相关性白细胞减少症呈时间依赖,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呈浓度依赖,患者在治疗期间应密切监测血常规,情况许可下建议监测血药浓度,行个体化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不同剂量利伐沙班对非瓣膜性房颤(NVAF)抗凝效果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医院心内科病区2017年3月至6月收治的201例接受利伐沙班抗凝治疗并拟行射频消融术的NVAF住院患者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多因素回归分析法评估不同剂量利伐沙班对NVAF患者的抗凝效果。结果患者的平均年龄[OR=5.573,95%CI(2.621,8.525),P<0.001],年龄≥65岁比例[OR=0.310,95%CI(0.162,0.594),P<0.001],预测肾小球滤过率(eGFR)水平(P=0.002),肾功能不全患者比例[OR=0.273,95%CI(0.126,0.593),P=0.001],房颤血栓危险度(CHA2DS2-VASc)评分(P=0.025)与利伐沙班用量显著相关;合并冠心病[OR=0.512,95%CI(0.280,0.937),P=0.029],联用阿司匹林[OR=0.102,95%CI(0.029,0.356),P<0.001]、氯吡格雷[OR=0.153,95%CI(0.055,0.423),P<0.001]、他汀类药物[OR=0.467,95%CI(0.265,0.823),P=0.008]、胺碘酮[OR=5.729,95%CI(2.106,15.586),P<0.001]、质子泵抑制剂[OR=1.909,95%CI(1.088,3.351),P=0.024]等药物的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有显著差异。使用不同剂量利伐沙班后患者凝血功能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无须监测。患者住院期间共23例(11.44%)发生出血,研究后发现,利伐沙班引起的出血风险与其日剂量显著相关[OR=0.786,95%CI(0.637,0.970),P=0.025];此外,联用阿司匹林[OR=7.700,95%CI(1.150,51.556),P=0.035]和出血风险评分升高[OR=2.305,95%CI(1.044,5.091),P=0.039]可显著增加使用利伐沙班相关出血风险。结论利伐沙班日剂量、联用抗血小板药物和出血风险评分是导致NVAF患者出血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ICU危重症患者使用利奈唑胺治疗后并发血小板减少症的情况,并进行相关危险因素分析,为临床的合理安全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广州市某三甲医院ICU病房2013年1月-2014年12月使用利奈唑胺注射剂或片剂的成人患者病例,调查利奈唑胺治疗中并发血小板减少症的情况,并用单因素和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其相关危险因素。结果:通过统一的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符合要求的病例共57例,利奈唑胺治疗中并发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生率为28.07%,并发血小板减少组与未并发组相比,血小板基线值较低[(174.06±53.21)×109/L:(228.93±81.86)×109/L,P=0.019],APACHEⅡ评分较高[(22.12±8.66):(16.20±4.77),P=0.039],血清肌酐清除率(Ccr)较低[(中位数41.86,四分位数间距26.26):(中位数71.84,四分位数间距56.40),P=0.003];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显示利奈唑胺治疗中并发血小板减少症的危险因素包括血小板基线值(OR 5.02,95%CI 1.01~17.95,P=0.043),CCr(OR 5.16,95%CI 1.21~22.03,P=0.027)和APACHEⅡ评分(OR 3.92,95%CI 1.08~14.14,P=0.037)。结论:危重症患者在使用利奈唑胺治疗的过程中应警惕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生,尤其是血小板基线值<200×109/L、肾功能不全(Ccr<50 mL·min-1)和APACHE Ⅱ≥20分的患者。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老年肿瘤住院患者潜在不适当用药(PIM)情况,探讨其相关影响因素,并构建列线图模型。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0年7月至2022年6月阜阳市肿瘤医院收治的老年肿瘤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2019版Beers标准判断患者是否发生PIM分为PIM组和非PIM组。筛选老年肿瘤住院患者PIM发生的影响因素,建立列线图模型并进行拟合优度检验。结果 共纳入536例老年肿瘤住院患者,有72例发生PIM,发生率为13.43%,其中抗肿瘤药物的发生率最高,为44.44%(32例),激素药物次之,为11.11%(8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75岁(OR=2.281,95%CI:1.311~3.969,P=0.004)、住院时间>30 d(OR=2.579,95%CI:1.446~4.599,P=0.001)、CFS评分>40分(OR=2.455,95%CI:1.407~4.284,P=0.002)、罹患疾病种数>5种(OR=2.347,95%CI:1.366~4.031,P=0.002)、日均用药种类数>10种(OR=2.474,95%CI:1.3...  相似文献   

17.
摘要:目的 探讨老年肺部感染住院患者合并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风险Nomogram模型的建立。方法 回顾 性分析2018年9月—2019年9月我院274例老年肺部感染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使用单因素和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老年 肺部感染住院患者合并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然后纳入筛选出的独立危险因素建立Nomogram预测模型,并对模 型的预测性及准确度进行验证。结果 通过对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做Logistic回归分析可知,年龄≥80岁(OR=2.387,95%CI: 1.272~4.480)、意识昏迷(OR=2.319,95%CI: 1.143~4.703)、心脑血管疾病(OR=2.078,95%CI: 1.104~3.911)、住院天数≥2 周(OR=2.481,95%CI: 1.284~4.796)、抗菌药物使用种类≥2种(OR=2.886,95%CI: 1.477~5.641)、抗菌药物使用时间≥2周 (OR=2.386,95%CI: 1.114~5.108)及机械通气(OR=3.090,95%CI: 1.432~6.667)是老年肺部感染住院患者合并多重耐药菌感染的 独立危险因素。基于回归分析结果中的7项独立危险因素,建立预测老年肺部感染住院患者合并多重耐药菌感染的Nomogram 模型,并对该模型进行验证,预测值同实测值基本一致,说明本研究的Nomogram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能力,同时使用 Bootstrap内部验证法对该模型进行验证,C-index指数为0.762 (95%CI: 0.729~0.795),说明该Nomogram模型具有良好的精准度和 区分度。结论 年龄≥80岁、意识昏迷、心脑血管疾病、住院天数≥2周、抗菌药物使用种类≥2种、抗菌药物使用时间≥2周 及机械通气是老年肺部感染住院患者合并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相关Nomogram预测模型的建立有利于医护人员筛 查相关危险因素和采取相应防治措施,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根据替罗非班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中应用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探讨替罗非班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中的合理应用。方法 102例>60岁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接受替罗非班持续静脉滴注36 h~48 h,观察用药开始至停药3 d内患者出血情况,并对出血可疑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发生出血9例(8.8%),其中重度出血1例,轻度出血8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年龄>65岁、急诊PCI、肾功能不全是替罗非班发生出血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年龄每增加10岁,OR=1.4,95%CI 1.1~1.7;吸烟OR=3.2,95%CI 2.2~4.6;血小板聚集率每减少10%,OR=1.6,95%CI 1.2~1.9,肌酐清除率每减少10 mL.min-1,OR=1.2,95%CI 1.0~1.4;抗凝药及抗血小板药每增加1个,OR=4.2,95%CI 2.0~5.2。结论年龄>65岁、肾功能不全、急诊PCI是替罗非班治疗发生出血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抗血小板与抗凝药联合应用,吸烟、血小板聚集率下降、肌酐清除率降低为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应用替罗非班抗血小板治疗出血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药物诱导睡眠后气道梗阻的危险因素研究。方法 前瞻性选取2021年2月~2023年3月100例择期手术患者,入室后,于药物诱导睡眠成功后采用睡眠内镜观察患者气道梗阻情况,根据其结果将所有患者分为气道梗阻发生组和未发生组,收集两组一般资料及术中相关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气道梗阻的因素,绘制ROC曲线并计算AUC。结果 气道梗阻发生58例,未发生42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092,95%CI:1.011~1.180)、呼吸暂停次数(OR=7.584,95%CI:1.629~35.312)、低通气次数(OR=1.922,95%CI:1.257~2.940)、咪达唑仑用量(OR=1.284,95%CI:1.019~1.618)为气道梗阻发生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年龄(AUC=0.764,95%CI:0.668~0.843);咪达唑仑用量(AUC=0.593,95%CI:0.491~0.691);低通气次数(AUC=0.880,95%CI:0.799~0.936);呼吸暂停次数(AUC=0.890,95%...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我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继发肺部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为预防和治疗肺部真菌感染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检索2000年1月至2018年12月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万方数据库、VIP、CBM、CNKI收录的关于AECOPD继发肺部真菌感染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采用采用纽卡斯尔-渥太华量表(NOS)进行文献质量评价,应用Review Manager 5.3进行Meta分析法计算相关危险因素的合并OR 值及其95%置信区间。结果:共纳入文献21篇,共4 738例患者。Meta分析显示,共有9个危险因素,分别是糖皮质激素累积用量>833 mg(泼尼松)(OR=14.94,95%CI:8.91~25.06)、糖皮质激素用药时间≥14 d(OR=9.55,95%CI:5.63~16.19)、抗菌药物用药时间≥14 d(OR=8.97,95%CI:5.21~15.43)、抗菌药物联用(OR=7.08,95%CI:5.17~9.69)、机械通气(OR=8.96,95%CI:5.09~15.78)、糖尿病(OR=4.07,95%CI:3.33~4.99)、AECOPD程度分级(OR=3.66,95%CI:2.11~6.33)、低蛋白血症(OR=3.42,95%CI:2.73~4.29)和呼吸衰竭(OR=3.05,95%CI:2.53~3.69)。结论:糖皮质激素用药时间超过14 d及累积剂量大于833 mg(泼尼松龙)、抗菌药物用药时间超过14 d、抗菌药物联用、机械通气、糖尿病、呼吸衰竭、低蛋白血症、AECOPD分级是我国AECOPD患者继发肺部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临床中应结合相关危险因素,有针对性的予以抗真菌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