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摘要:临床药师参与1例肺癌患者使用卡瑞利珠单抗后出现免疫性心肌炎的诊疗过程,分析卡瑞利珠单抗与心肌炎的关联性后,在治疗免疫性心肌炎的药物选择、剂量及疗程等方面针对性地给出用药建议,并对患者长期大量使用糖皮质激素进行药学监护及用药教育,患者经糖皮质激素及人免疫球蛋白治疗后病情好转。临床药师可在免疫相关不良反应的诊疗及药学监护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为肿瘤患者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卡瑞利珠单抗致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的临床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国内外数据库(截至2022年3月1日)关于卡瑞利珠单抗致ADR的文献报道,提取数据并进行分析。结果 卡瑞利珠单抗致ADR个案报道15篇,涉及患者17例,其中男性12例,女性5例,ADR发生年龄多分布在50~79岁(13例,76.47%),且多发生在用药后30 d内(9例,52.94%)。卡瑞利珠单抗致ADR主要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较多(9例,52.94%),14例经停药和(或)对症治疗后好转或痊愈。结论 卡瑞利珠单抗致ADR涉及多个年龄段患者,累及多个系统/器官,尤其是皮肤及其附件损害较多,需引起高度重视,临床使用时需加强用药监测,综合评估患者利益风险,及早识别药品ADR,及时进行临床处理。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帕博利珠单抗致免疫相关性心肌炎发生的规律和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以"帕博利珠单抗/可瑞达"和"心肌炎""心脏毒性","Pembrolizumab/Keytruda"和"Cardiac toxicity""Myocarditis""Cardiotoxity""Cardiotoxicity"等为中英文检索词,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维普网、中国知网、万方数据、PubMed、Wiley Online Library、Embase等数据库中收录的帕博利珠单抗致免疫相关性心肌炎的个案报道,检索时限从建库起至2020年8月。剔除疑似病例文献和重复文献后,对纳入文献中患者性别、年龄、用药原因、既往病史、联合用药、用药剂量、不良反应(ADR)发生时间、临床表现、干预措施与转归等信息进行分析。结果与结论:共纳入15篇文献,其中英文13篇、中文2篇;涉及15例患者,其中男性12例、女性3例,平均年龄为71.35岁;临床诊断非小细胞肺癌4例,黑色素瘤4例,膀胱癌2例,尿路上皮癌、多发性骨髓瘤、胃癌、胸腺癌、鼻咽癌各1例;有6例患者记录了既往病史,其中5例无心脏疾病史,1例既往患有高血压、高血脂;有9例患者记录了联合用药情况;有12例患者详细记录了帕博利珠单抗的用药剂量和频次。93.3%患者的免疫性心肌炎出现在应用帕博利珠单抗第1~2周期用药后,平均发生时间为末次用药后15.5天;最常见临床症状为呼吸困难、乏力、头晕或晕厥等;9例患者心电图检查显示心脏传导阻滞;所有患者都使用了糖皮质激素处理;5例患者经住院治疗后死亡,其中1例患者在心肌炎控制后重启帕博利珠单抗治疗1周期,心肌炎复发并最终死于该ADR。结论:在患者使用帕博利珠单抗免疫治疗时,建议做好心脏功能相关基线检查和常规监测,一旦怀疑出现免疫相关性心肌炎,应及时完善心电图等心功能相关检查,并尽早使用大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同时应警惕再次用药后心肌炎复发致死的风险。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临床药师对卡瑞利珠单抗致患者甲状腺功能异常的免疫相关不良反应监护及防治中的作用,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临床药师通过参与1例卡瑞利珠单抗致妊娠滋养细胞肿瘤患者甲状腺功能异常典型病例的诊治过程,提供治疗建议,并对患者进行药学监护。结果 :患者使用卡瑞利珠单抗治疗时需严密监测甲状腺功能,结合患者具体病情,制定个体化的药物治疗措施,改善患者的甲状腺功能。结论 :临床药师通过参与卡瑞利珠单抗致免疫相关不良反应的治疗,在治疗团队中发挥积极作用,促进临床个体化用药。  相似文献   

5.
1例73岁男性患者因食管癌根治术后发生纵膈和右侧颈部淋巴结转移接受免疫治疗(卡瑞利珠单抗注射液200 mg静脉滴注、1次/21 d)。免疫治疗前实验室检查示心肌肌钙蛋白I(cTnI)<0.01μg/L,肌酸激酶(CK)69 U/L,CK-MB 16 U/L。心电图检查未见明显异常。第1次静脉滴注卡瑞利珠单抗次日,患者出现乏力,未予治疗,自行缓解;第2次静脉滴注该药次日,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胸闷、心悸、乏力。实验室检查示cTnI 0.14μg/L,CK 440 U/L,CK-MB 39 U/L。心电图检查示ST-T段改变。考虑为卡瑞利珠单抗导致的免疫性心肌炎。给予甲泼尼龙静脉滴注(60~500 mg/d)。用药16 d后,患者胸闷、心悸症状好转。实验室检查示cTnI 0.48μg/L、CK 94 U/L、CK-MB 37 U/L。  相似文献   

6.
摘要:目的:探讨卡瑞利珠单抗所致药品不良反应(ADR)的类型和临床特点,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国内主要中文文献数据库,收集2019年6月~2022年4月卡瑞利珠单抗所致ADR病例报道文献,统计分析病例的年龄性别、原患疾病、联合用药,以及ADR发生时间、临床表现、分级和治疗转归等情况。结果:检索到卡瑞利珠单抗ADR病例报道的相关文献32篇,共35例病例,其中男24例,女11例,年龄35~76(58.62±10.18)岁;原患疾病以肺癌居多(14例,40.0%);联合用药病例19例(54.3%),联用最多的药物是紫杉醇;ADR诱导期≤30 d有19例(54.3%),>30 d有16例(45.7%);ADR发生在免疫治疗第1周期有14例(31.4%);ADR主要累及皮肤及其附件(16例,41.0%)、循环系统(7例,17.9%)和呼吸系统(5例,12.8%)。结论:临床医生在应用卡瑞利珠单抗时应准确把握用药指征,严格按照说明书,熟悉其ADR常见类型和发生时间,加强ADR监测,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帕博利珠单抗致免疫性皮肤病不良反应发生的规律和临床特点,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知网、维普、万方、PubMed和Web of Science等数据库,收集关于帕博利珠单抗致免疫性皮肤病的文献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纳入13篇文献,共15例免疫相关性皮肤病病例,年龄范围为32~81岁,60岁以上患者13例,常见的临床症状为瘙痒、皮疹、水疱等,皮肤不良反应发生时间最早为给药后2 d,最晚为给药后210 d,仅有20%的患者在第1~2周内发生了皮肤不良反应,通常采用局部治疗,包括类固醇、钙调磷酸酶抑制剂和光疗,经过治疗后,73.3%患者的皮损症状好转或痊愈。结论在使用帕博利珠单抗时要注意监护皮肤相关不良反应,一旦发生应及时进行免疫相关治疗,同时应警惕再次用药后皮肤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卡瑞利珠单抗致免疫性膀胱炎的药物治疗及药学监护的方法,提高临床药师药学监护能力.方法 临床药师对1例胃癌患者使用化疗联合卡瑞利珠单抗后出现免疫性膀胱炎的病例进行分析和讨论,协助医师制订治疗措施.结果 医师采纳临床药师的意见和建议,患者膀胱炎逐渐好转.结论 临床药师通过与医师协作,对免疫性膀胱炎实施药学监护与干...  相似文献   

9.
摘要:本文报道1例肝癌患者行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抑制药卡瑞利珠单抗治疗后出现免疫性心肌炎的病例。临床药师对不良反应进行分析判断,提出诊疗建议,并给予药学监护。通过及时给予患者大剂量激素冲击治疗,改善心肌代谢等对症治疗后,患者症状逐渐改善,心肌酶谱等指标基本恢复正常,遂予激素逐步减量。临床药师参与肿瘤免疫治疗药物药学监护,有利于保障肿瘤患者用药安全,提高临床药物治疗水平。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道1例由卡瑞利珠单抗引起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相关性心肌炎合并肌炎及肝损伤等多器官损伤的案例。患者经卡瑞利珠单抗治疗后出现ICIs相关性多器官损伤,由临床药师参与对其症状与药物关联性进行分析,及时给予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患者症状逐渐缓解,后未再重启免疫治疗。通过此案例,以期为卡瑞利珠单抗引起的ICIs相关性心肌炎合并肌炎及肝损伤不良反应的鉴别和治疗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对卡瑞利珠单抗在肿瘤患者临床使用中的安全性进行回顾性研究,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安庆医院2020年1月1日至12月31日使用卡瑞利珠单抗的肿瘤患者住院病例,统计并分析患者基本信息、用药信息及免疫相关不良事件(irAEs)发生情况等,评价其临床用药安全性.探讨irAEs与性别、年龄、基础...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贝伐珠单抗致器官穿孔的发生规律及特点,为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以“贝伐珠单抗”、“穿孔”为中文关键词,以“bevacizumab”、“perforation”为英文关键词,检索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以及PubMed,收集贝伐珠单抗致器官穿孔个案报道文献进行分析,检索时间为2004年2月-2016年3月。结果:共检索到贝伐珠单抗致器官穿孔个案报道32篇,涉及41例患者,男23例,女18例,年龄≥ 65岁的老年患者11例,穿孔多发生于开始用药后15周内(28例,68.3%)。穿孔部位主要累及胃肠道(26例,63.4%)及鼻中隔(11例,26.8%)。患者原患疾病主要为转移性大肠癌(24例,58.5%),贝伐珠单抗联合FOLFOX化疗(贝伐珠单抗奥沙利铂+亚叶酸钙+5-氟尿嘧啶)9例,FOLFIRI(贝伐珠单抗+伊立替康+亚叶酸钙+5-氟尿嘧啶)6例。有21例患者记录贝伐珠单抗用药剂量,其中每次化疗给予10 mg·kg-1有13例。贝伐珠单抗致致器官穿孔的临床症状与穿孔部位有关,胃肠道穿孔的临床表现为主要为腹痛、恶心呕吐、发热等;鼻中隔穿孔临床表现主要鼻痛,流鼻涕,间歇性鼻出血。结论:贝伐珠单抗致器官穿孔可能与患者原患疾病、联合化疗用药、给药剂量有关,应加强贝伐珠单抗致器官穿孔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器官穿孔。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贝伐珠单抗导致高血压等重要药物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为其临床合理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21年3月 ~ 2022年3月使用贝伐珠单抗的172例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用药期间发生贝伐珠单抗相关不良反应的患者,分析年龄、不良反应发生时间、用药方案、临床表现、治疗手段和转归情况。结果:发生贝伐珠单抗相关不良反应患者共52例,男女各26例;年龄42 ~ 86岁,其中50 ~ 79岁较多(44例,84.62%);发生不良反应的时间为1 ~ 22个疗程,93.55%的不良反应发生在用药10个疗程内。高血压、蛋白尿和出血的发生率分别为18.60%、13.95%和3.49%,其中同时出现累及多个系统的不良反应患者10例。ADR中3级以上不良反应18例(29.03%),包括3 ~ 4级高血压17例,3级消化道出血1例,所有患者预后良好。22例高血压ADR患者继续使用贝伐珠单抗治疗,17例再次出现高血压;20例蛋白尿ADR患者继续使用贝伐珠单抗治疗,10例再次出现蛋白尿。结论:临床使用贝伐珠单抗需关注其特有的不良反应,尤其是50岁以上中老年和用药10个疗程内患者。发生高血压和消化道出血时需及时药物治疗,继续使用贝伐珠单抗需做好全程用药监护,以提高临床用药安全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回顾性分析帕博利珠单抗致肝损伤的临床特点与危险因素,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医学网、维普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网、PubMed、Science Direct、Wiley及Springer等数据库中收录的关于帕博利珠单抗致肝炎的病例报告进行归纳与分析。结果:帕博利珠单抗致肝损伤的病例报告共28例,以男性(57.1%)患者居多,年龄以51~70岁(60.7%)为主,发生时间多在用药后30 d内(57.2%)。肝损伤类型以胆汁淤积型多见,损伤程度多为3~4级。大多数患者(78.6%)经停药和治疗后肝损伤好转或痊愈。结论:临床医师在应用帕博利珠单抗过程中应密切监测患者肝功能,避免严重肝损伤的发生,确保临床安全用药。  相似文献   

15.
摘要:目的:分析纳武利尤单抗(Nivo)相关免疫性心肌炎的临床特点,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国内外文献数据库,收集Nivo相关免疫性心肌炎的文献病例报道,检索时限均为从建库至2021年6月,对患者基本信息、用药情况、Nivo相关免疫性心肌炎的临床特点等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44篇/47例Nivo相关免疫性心肌炎患者,其中男28例,女19例;主要为黑色素瘤19例,肺癌10例,肾癌7例。32例发生在用药后2个月内。47例均存在心肌酶谱、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异常,临床症状主要为喘憋、胸痛、心律失常等(37例次,34.26%);其次为肌无力、肌痛等(22例次,20.37%),疲劳、发热等(20例次,18.52%)。22例组织病理学诊断为免疫相关性心肌炎。45例接受激素及激素联合治疗。33例好转/恢复,14例死亡。1例无症状患者重启Nivo治疗。1例好转后重启帕博利珠单抗免疫治疗,再次发生免疫相关性心肌炎死亡。余患者均未再重启免疫治疗。结论:Nivo相关免疫性心肌炎临床表现多样、缺乏特异性、无特定预警因子,但致死率高。临床用药时应常规监测心脏生物标记物、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必要时CMR或心肌活检及早识别、治疗免疫相关性心肌炎,并谨慎重启免疫治疗。  相似文献   

16.
1例56岁男性患者,诊断为肝内胆管癌,2021年1月18日予以第3周期卡瑞利珠单抗200 mg免疫治疗,19 d后,患者出现心肌肌钙蛋白值及心肌酶谱三项进行性升高,根据相关临床指南,可诊断为不稳定的亚临床心肌损伤,停止使用该药,并予糖皮质激素治疗后好转。根据诺氏评估量表法评估,推断很可能为卡瑞利珠单抗引起的免疫相关性心肌炎。  相似文献   

17.
目的:归纳替雷利珠单抗引起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s,ADRs)的特点,为临床用药安全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PubMed、ScienceDirect 和 Embase 数据库(截至2022年4月),收集关于替雷利珠单抗相关ADRs的个案报道,对纳入病例的临床资料、替雷利珠单抗用药情况以及ADRs的临床表现、名称、发生时间、处置及转归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纳入替雷利珠单抗致ADRs的个案报道15篇,共计16例患者,其中男性11例,女性5例;年龄26~78岁,平均年龄(64.81±12.92)岁。ADRs发生时间在1个用药周期内的有4例,2个用药周期内的有2例,3~9周期时间内8例,10个周期后的有2例;涉及皮肤软组织、内分泌、消化、泌尿和心血管等系统,经对症治疗后,16例患者均好转。结论:临床使用中应加强替雷利珠单抗相关ADRs的关注,提高临床用药安全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贝伐珠单抗致蛋白尿的临床特点,为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PubMed、OVid、Web of Science、Embase、Springer-link、Wiley Oline Library、CNKI、万方数据库和维普数据库等数据库,收集期刊文献中贝伐珠单抗致蛋白尿的病例进行分析。结果:共收集到贝伐珠单抗致蛋白尿患者12例,其中7例来自国内期刊,5例来自国外期刊。患者在出现蛋白尿后均停用贝伐珠单抗,最终患者蛋白尿症状及肾损伤都有所缓解。症状缓解的时间不同,最短为一个月。结论:贝伐单抗致蛋白尿出现的时间及严重程度在个体之间不一致,停药后均有所缓解,肾损害病例的肾功能均恢复正常,临床医师应了解贝伐珠单抗致蛋白尿的临床特点,使用抗VEGF药物前后应注意评估患者尿检及肾功能,加强用药监测,权衡用药的利与弊,及时发现和处理蛋白尿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9.
摘要:目的:分析帕博利珠单抗相关重症肌无力(MG)的发生情况及特点,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中英文文献数据库获取帕博利珠单抗相关MG的个例报道,对患者一般情况、用药情况、MG诱导时间、临床表现及转归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筛选有效个例报道25篇,涉及26例患者,男16例,女10例,≥60岁患者24例,有MG病史者4例,胸腺癌2例。使用帕博利珠单抗引起既往MG病情恶化4例,新发MG者22例,可同时发生肌炎或心肌炎。帕博利珠单抗相关MG的平均诱导期为(6.16±3.29)周,其中19例在接受第1次或第2次治疗后出现MG。9例为眼肌型MG,17例为全身型MG,临床主要表现为上睑下垂、复视、发音障碍等,部分患者病情进展快、危及生命,如发生肌无力危险、吞咽困难和呼吸困难。实验室检查主要为血清肌酸磷酸激酶(CK)水平显著升高及抗乙酰胆碱受体抗体(AchR-Ab)阳性。不良反应发生后患者通过停药及对症治疗,12例症状缓解,5例改善,3例恶化,6例死亡。结论:帕博利珠单抗相关MG发病较早,进展迅速且致死率高,早期识别并及时处理至关重要,尤其是既往有MG病史或胸腺癌的高龄人群。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使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后出现肾功能生化指标异常患者肾损伤的发生特点及影响因素, 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通过中国医院药物警戒系统检索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2021年3月1日至2022年2月28日收治的使用我国自主研发ICI(卡瑞利珠单抗、信迪利单抗、替雷利珠单抗、特瑞普利单抗)进行治疗并出现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90 ml/(min·1.73 m2)和/或血肌酐(Scr)>105 μmol/L的肿瘤患者, 收集患者基本信息、肿瘤治疗方案、实验室检查结果及合并用药等信息。根据是否发生肾损伤将患者分为肾损伤组和非肾损伤组, 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特征, 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患者发生肾损伤的影响因素, 计算比值比(OR)及其95%置信区间(CI)。结果纳入分析的患者为222例, 男性170例, 女性52例;中位年龄67(36, 85)岁;使用卡瑞利珠单抗者144例, 信迪利单抗38例, 替雷利珠单抗31例, 特瑞普利单抗9例。222例患者中, 有29例(13.1%)患者发生肾损伤, 其中1级肾损伤26例, 2级3例;肾损伤发生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