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评价半紧密型医联体模式下联动式压力性损伤护理管理的实施效果。方法 2017年1—12月,医联体主体单位驻点护士采取常规护理管理模式对10所基层医院压力性损伤护理质量进行管理;2018年1—12月,医联体主体单位采取联动式护理管理模式对10所基层医院压力性损伤护理质量进行管理。分别比较采用联动式压力性损伤护理管理模式前后基层医院压力性损伤评估、措施落实及护士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结果实施联动式压力性损伤护理管理模式后,基层医院的压力性损伤风险评估率、压力性损伤风险评估正确率、压力性损伤高危患者护理措施落实率、护理人员对压力性损伤知识知晓率均得以提升(P0.05)。结论联动式压力性损伤护理管理模式增强了基层医院护理人员评估、预防及处理压力性损伤的能力,提升了基层医院压力性损伤相关的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双轨制管理模式在压力性损伤管理中的应用及成效。方法采取便利抽样法,选取我院2017年1-12月的患者为对照组,采用传统的三级管理模式。选取2018年1-12月的患者为观察组,采取双轨制管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压力性损伤预防情况与压力性损伤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在压力性损伤风险评估准确率、高危标识正确率、预防措施正确率等方面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院内压力性损伤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轨制压力性损伤管理模式可有效提高压力性损伤风险评估准确率、高危标识正确率、预防措施正确率、降低院内压力性损伤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构建医联体模式下压疮链式管理体系,并评价其应用效果。方法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压疮管理小组基于医联体模式构建了压疮链式管理体系并应用到40所集团医院的压疮管理中。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40所医院的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时间,将2015年1-12月58 248例住院患者设为对照组,2016年1-12月60 123例住院患者设为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其所在医院压疮管理模式,观察组患者采用基于医联体模式下压疮链式管理。结果医疗联合体压疮链式管理体系初步构建,共培训51名具备压疮会诊资质人员,压疮风险评估率、评估正确率、压疮预防措施落实率、院外带入压疮治愈率均呈现升高趋势,压疮发生率有所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医联体模式下压疮链式管理体系的建立,使压疮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增强了护理人员评估、预防及处理压疮的能力,提升了压疮护理质量和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信息化模式在手术患者压力性损伤风险评估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抽取2020年10月-2021年1月的46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采用纸质版评估工具进行常规压力性损伤风险评估,观察组则实施信息化评估管理方式。比较两组的评估用时、风险评估规范执行率、受压皮肤状态评估执行率、压力性损伤发生率和护理人员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患者风险评估用时、PI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风险评估规范化执行率、受压部位皮肤状态评估执行率以及护理人员满意度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患者压力性损伤风险评估信息化管理模式,能够有效提升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和执行率,规范护理人员的评估行为,降低PI发生率,进而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  相似文献   

5.
袁玮 《天津护理》2019,27(5):618
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模式(FOCUS-PDCA)在慢性心力衰竭伴水肿患者压力性损伤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7-12月慢性心力衰竭伴水肿患者压力性损伤高危者38例为对照组,选择2018年1-6月慢性心力衰竭伴水肿患者压力性损伤高危者36例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压力性损伤高危常规护理,观察组应用FOCUS-PDCA模式,比较两组患者压力性损伤发生率和分期严重程度及其发生时间、压力性损伤有效防护措施落实率。结果:实施持续质量改进模式后,观察组压力性损伤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压力性损伤分期严重程度及其自入院至发生压力性损伤的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压力性损伤有效防护措施落实率高于对照组,除Ⅱ期PI发生例数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OCUS-PDCA模式促进慢性心力衰竭伴水肿患者压力性损伤防护措施有效落实,提升护士对压力性损伤护理知识及技能的掌握,从而达到降低压力性损伤发生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预防性护理干预在ICU器械性压力性损伤(MDRPI)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7年1月1日~12月31日收治的41例ICU患者作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将2018年1月1日~12月31日收治的40例ICU患者作为研究组,实施预防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压力性损伤发生人数、愈合时间、压力性损伤分期、护理人员预防压疮护理水平[采用自制护理技能评分量表]及护理满意度[采用自制护理满意度评分量表]。结果:研究组压力性损伤发生率、愈合时间、压力性损伤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实施后护理人员MDRPI相关知识、医疗器械操作、健康教育、皮肤微环境管理评分高于实施前(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预防性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患者MDRPI发生率,减轻患者压力性损伤程度,提高护理人员护理技能和水平,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专科护理管理模式在晚期肿瘤患者压力性损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5月1日~2016年12月31日收治的40例晚期患者为对照组,给予压力性损伤常规护理;选择2017年1月1日~2018年5月31日收治的晚期肿瘤患者的40例患者为观察组,实施压力性损伤专科护理管理模式。比较两组压力性损伤发生率、压力性损伤平均面积、护理依从性和护理满意度[采用纽卡斯尔护理满意度量表(NSNS)]。结果:观察组压力性损伤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压力性损伤平均面积小于对照组(P0.01),护理依从率、护理满意率、NSN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对晚期肿瘤患者采取压力性损伤专科护理管理模式,可有效预防压力性损伤,提高患者的护理依从性和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数字口诀管理法在手术室压力性损伤预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数字口诀管理法实施前(2017年2月-2018年1月)和实施后(2018年2-12月)于我院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各100例,分别设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接受常规压力性损伤预防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数字口诀管理法干预。结果 观察组术中压力性损伤预防措施执行缺失率、术中压力性损伤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16.611,P<0.001;χ2=5.674,P=0.017),且实施后手术室护理人员对术中压力性损伤预防管理模式认同度评分高于实施前。结论 采用数字口诀管理法开展手术室压力性损伤预防管理,可显著提升术中压力性损伤预防效果,手术室护理人员对该模式的认同度较高。  相似文献   

9.
余嘉敏  林学良  张欢 《妇幼护理》2023,3(23):5766-5768
目的 探讨品管圈活动对手术老年患者VTE预防护理措施落实率中的价值.方法 我院2022年3月至2023年3月收治的符合条件的80例手术老年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n=40).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品管圈活动.评估两组的VTE发生率、VTE预防措施落实率及风险评估正确率、相关知识掌握情况、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的VTE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VTE预防措施落实率及风险评估正确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充足饮水、风险评估、间歇式充气压力泵以及功能锻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集束化管理对下肢牵引病人预防压力性损伤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6年12月骨科中心行下肢牵引病人40例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护理管理,取2017年1月—2017年3月骨科中心下肢牵引病人40例为实验组,实施集束化管理措施,主要通过评估和预防措施落实,对下肢牵引病人进行压力性损伤的集束化管理,使用《下肢牵引病人预防压力性损伤质量查检表》对集束化管理措施的落实进行查检,比较实施前后下肢牵引病人预防压力性损伤管理措施的落实率和压力性损伤的发生率。[结果]实施集束化管理措施后,下肢牵引病人预防压力性损伤管理措施的落实率由60%上升至95%,下载牵引病人压力性损伤的发生率由10%下降至0%。[结论]实施集束化管理措施能明显提高预防压力性损伤措施的落实率,能明显降低下肢牵引病人压力性损伤的发生率,集束化管理为下肢牵引病人预防压力性损伤提供有效保障,提升专科护理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在精准帮扶背景下探索建设紧密型医联体护理团队,总结团队建设经验和效果。方法:分析紧密型医联体护理单元现状,在被帮扶单位实施同质化、同步化护理管理体系与培训体系,总结精准帮扶下建设紧密型医联体护理团队的实践经验。结果:通过为期一年的帮扶建设,被帮扶单位护理单元已达到护理同质同步管理,护理管理能力及护理业务水平显著提升。结论:精准化帮扶对于紧密型医联体护理团队建设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分层管理模式在呼吸科压力性损伤与跌倒高危人群中的应用效果,为临床护理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7年12月~2018年12月呼吸科收治的压力性损伤与跌倒高危人群500例为观察组,其中压力性损伤高危人群254例,跌倒高危人群246例,实施分层管理模式;选取2016年12月~2017年11月收治的压力性损伤与跌倒高危人群477例为对照组,其中压力性损伤高危人群234例,跌倒高危人群243例,实施常规护理;观察实施前后跌倒、压力性损伤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难免压力性损伤发生率和非难免压力性损伤发生率较对照组显著下降,压力性损伤痊愈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跌倒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呼吸科压力性损伤与跌倒高危人群实施分层管理模式,有利于护士明确职责,降低护理风险发生率,降低压力性损伤和跌倒发生率,提高压力性损伤痊愈率和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图片交班制度在压力性损伤患者管理中的作用,并明确该方法较常规交班方式是否存在优越性。方法将2018年1—6月本科室收治带入压力性损伤的患者54例设为对照组,将2018年7月至2019年3月本科室收治带入压力性损伤的患者57例设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交班方式,观察组采用图片交班工作制度。比较实施前后护士压力性损伤知识水平、两组患者压力性损伤护理措施的落实率及出院时压力性损伤部位预后情况。结果实施图片交班制度后科室护士压力性损伤知识水平评分高于实施前(P 0. 05);观察组压力性损伤护理措施落实率高于对照组(P 0. 05),压力性损伤预后效果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采用图片交接班制度可提高护士的压力性损伤知识水平,促进压力性损伤护理措施的落实,提高带入压力性损伤的好转率。  相似文献   

14.
陶维玲 《护理学报》2019,26(21):67-70
目的 利用一体化信息系统逐步构建信息化临床营养辅助支持决策模块,并进行临床应用,提高护士对营养护理干预决策的依从性及正确性。方法 构建信息化临床营养辅助支持决策的5大模块,包括风险评估模块、提醒指引模块、护理会诊模块、护理记录模块、质量管理模块,运用至神经外科临床营养护理管理中,比较使用该辅助支持决策系统前后神经外科临床营养护理管理过程质量情况。结果 通过信息化临床营养辅助支持的建立,比较神经外科2017年与2018年营养护理管理质量,结果显示:在营养风险评估落实率、营养风险评估正确率、营养复评落实率、营养干预计划制定率、营养护理记录正确率、鼻饲患者规范落实率与并发症、护理会诊例数等指标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信息化临床营养辅助支持系统模块提高了护士执行风险评估的依从性,减少安全隐患,保证了护理工作的安全性,同时使营养护理质控更呈现精细化管理。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半紧密型医疗联合体背景下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对9家乡镇医院护理人员的培训效能,为不断深化新医改、优化基层护理人员培训及医联体建设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搭建培训桥梁、务实进修、专家授课指导、总责任护士"一对一"帮扶等方法对医联体成员单位护士进行培训,运用问卷调查、比较分析等对比培训前后护理效益运行及护士临床工作能力相关指标。结果培训实施后医联体成员间护理效益运行及护士临床工作能力均取得了较好提升。结论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对医联体内9家基层卫生机构护理人员培训有助于提高其成员单位护理经济运行指标及护士临床工作能力,值得借鉴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医院-社区-家庭"三元联动延续性护理模式在脊髓损伤(SpinalCordInjury,SCI伴神经源性膀胱(NeurogenicBladder,NB)患者膀胱功能康复训练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SCI伴NB住院患者80例,其中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的40例患者为对照组,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的40例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延续性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医院-社区-家庭延续性护理模式。结果 :观察组患者间歇性导尿执行正确率、饮水计划执行的依从率、排尿日记持续7天记录执行率、恢复自主排尿患者比例优于对照组(P0.01),泌尿系统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医院-社区-家庭三元联动式延续性护理实践可为SCI后NB患者建立规范的膀胱训练方法,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最大限度恢复自主排尿,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王悦  郑晨  宋辉 《护士进修杂志》2022,(21):1948-1952
手术患者压力性损伤是手术患者护理质控的重要监控项目。本文对手术患者压力性损伤预防管理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包括手术患者压力性损伤风险评估、预防策略及管理模式的详细介绍及分析。旨在为手术护理人员的早期风险识别、有效护理干预、及时采取针对性措施及管理方式提供依据,有利于提高手术患者手术安全,降低手术并发症及风险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在急诊抢救区患者安全管理中实施发展性反馈+激励化管理方案对压力性损伤的预防效果。方法 2020年7月起医院急诊科应用发展性反馈+激励化管理方案预防患者院内压力性损伤,将2020年7—12月收治的8101例患者作为观察组,2020年1—6月收治的患者6334例为对照组,实施常规院内压力性损伤预防方案。比较两组压力性损伤发生率、压力性损伤预防护理执行率差异并比较两组护理人员压力性损伤考核结果差异。结果 应用发展性反馈+激励化管理方案后,观察组患者压力性损伤预防措施落实率高于对照组,损伤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压力性损伤患者的严重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所有护士理论考核与实践考核得分均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诊抢救区应用发展性反馈+激励化管理方案可降低患者院内压力性损伤风险,提高护理人员压力性损伤防护能力。  相似文献   

19.
张燕 《全科护理》2020,18(22):2879-2881
[目的]探讨排队论模型联合动态调配护理人员对提高门诊采血室工作效率、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8年12月门诊采血室20名护理人员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法的方式对排队论模型联合动态调配护理人员管理模式进行总结,并与实施前(2017年1月—2017年12月)的工作效率、护理质量及病人满意度评分进行比较。[结果]实施排队论模型联合动态调配护理人员管理模式后门诊采血室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显著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后门诊采血室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后病人满意度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排队论模型联合动态调配护理人员,对门诊采血室进行科学计算和人员调配,能优化和提升门诊护理人员的合理利用和配置,可以提升工作效率,缓解护理人员工作压力,提升护理质量,缩短采血等待时间,提升病人满意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多学科联动下“六位一体”的VTE防治护理管理体系的应用效果。方法通过多学科联动,成立血栓防治小组,借助信息化平台构建院内VTE防治护理管理体系,比较活动开展前期(2019年2月—3月)、推广前期(2019年4月—8月)、全面应用期(2019年9月—11月)、持续应用期(2019年12月)院内患者VTE血栓风险评估率、预防措施落实率及血栓发生率。结果项目开展前期、推广前期、全面应用期、持续应用期患者VTE血栓风险评估率、预防措施落实率、血栓发生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学科联动下“六位一体”的VTE防治护理管理体系能提高患者VTE预防措施的落实率,降低血栓发生率,在血栓防治中有很好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