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严重胸腰椎骨折前路或前后路联合手术的临床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探讨严重胸腰椎骨折采用前路或前后路联合手术的优缺点,为术式选择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2年3月~2004年3月随访时间>3年,资料完整的59例严重胸腰椎骨折单纯前路手术、42例前后路联合手术的治疗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处理1个椎体,前路手术平均出血量997 ml,手术时间216 min,前后路联合手术平均出血877 ml,手术时间170 min;治疗结果评价:单纯前路手术优良率89%;前后联合入路手术优良率92%.术后满意度调查:单纯前路手术为93.6%;前后联合入路手术为92.9%.结论 前路及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严重胸腰椎骨折各有优缺点及其适应证.根据不同病人情况及骨折损伤类型合理选择术式能取得满意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2.
前后路手术治疗陈旧性胸腰椎骨折的优越性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前、后路手术在治疗陈旧性胸腰椎骨折的优越性.[方法]共58例陈旧性胸腰椎骨折,其中前路经胸或经腹膜外入路,行前路减压内固定融合手术32例,后路减压内固定+经椎弓根及椎间截骨矫形+融合手术26例.[结果]所有病例均获得随访,患者自我总体满意度在前路手术者中优为100%,后路手术者中优为69%,良为31%,手术部位僵硬不适感及腰背肌无力感是后路手术总体满意度下降的主要原因.[结论]对于陈旧性胸腰椎骨折的手术治疗,前路手术相比后路手术仍然具有优越性.  相似文献   

3.
胸腰椎骨折后路椎弓根内固定失败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胸腰椎骨折是常见的创伤,对不稳定的胸腰椎骨折常采用内固定手术治疗,其中以后路椎弓根螺钉系统固定常见.笔者自1999年1月~2005年12月,共对278例胸腰椎骨折采取单纯后路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术治疗,内固定失败11例.现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前后路手术治疗胸腰椎陈旧性骨折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目的 探讨前后路手术在陈旧性胸腰椎骨折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56例陈旧性胸腰椎骨折经前路或后路行椎管扩大减压植骨、内固定术。结果 所有患者随访6个月~5年,平均19个月.56例术后症状明显缓解,受压脊髓得到有效减压,植骨融合率高,前路手术脊髓神经功能改善优于后路手术,并发症少。结论 椎管侧前路减压对陈旧性胸腰椎骨折的治疗有效,后路手术适用于单纯脊柱失稳者。  相似文献   

5.
陈旧性胸腰椎骨折在临床上行经后路复位相当困难,并骨质疏松的陈旧性胸腰椎骨折经后路复位手术治疗,在以往的文献中未见报道,作者在2006年对1例并骨质疏松的陈旧性胸腰椎骨折经后路复位达到解剖复位,获得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后路复位与长节段固定治疗严重骨折-脱位型胸腰椎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后路复位与长节段固定融合治疗严重骨折-脱位型胸腰椎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15例严重骨折-脱位型胸腰椎骨折患者行后路复位与长节段固定融合手术.其中Ⅲ度脱位9例,Ⅳ度6例.结果 随访6~48个月,X线片显示复位效果满意,与术后比较伤椎高度无明显丢失,内固定未见断裂及松动.结论 后路复位与长节段固定融合具有操作简单、安全、稳定性好、疗效满意等优点,适用于严重骨折-脱位型胸腰椎骨折的治疗.  相似文献   

7.
胸腰椎骨折前后路手术选择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总结应用前后路法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结果、经验和教训。方法回顾分析1994年1月。2003年12月采用前后路各种手术方法治疗46例胸腰椎骨折的不同结果、手术方法选择的经验。结果 平均随诊13个月,前路手术23例,术后腰痛消失,神经功能按Frankel分级,均有1-3级的改善,椎体高度恢复,无丢失,脊柱融合好;后路手术37例中,9例骨折复位不满意,残留腰痛和神经功能不全。结论 胸腰椎骨折手术治疗,前路比后路效果略好。  相似文献   

8.
胸腰椎骨折前路内固定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胸腰椎骨折是常见而较为严重的创伤,前路手术可直视下保证椎管得到彻底减压,同时前柱承载着脊柱主要的载荷分布,而前路手术能实现前柱的骨性融合并重建脊柱前柱的高度,故前路手术仍是胸腰椎骨折治疗中的重要方法。随着脊柱钉棒系统的应用,临床上大多采用后路开放手术治疗,但前路内固定因具有独到的优势,单纯后路并非能取代。本文综述总结前路手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生物力学特点、手术适应证选择、前路内固定器械、植骨方法及技术要点,以期为临床治疗胸腰椎骨折提供更佳确切的证据。  相似文献   

9.
脊柱后路不同减压方法治疗胸腰段爆裂骨折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后路减压手术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传统术式,安全、有效、相对简单.我院1998年3月~2004年2月收治胸腰段椎体骨折患者106例,其中85例应用后路不同减压方法进行了治疗,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马进仓 《颈腰痛杂志》2007,28(6):541-541
胸腰椎骨折是脊柱骨折中最常见的损伤.根据不同骨折类型,可分别采用前路或后路手术方法.目前胸腰椎骨折治疗中临床上各类型的内固定装置已广泛应用,有重建胸腰椎稳定性,矫正畸形,以及提高植骨融合的骨性愈合效果,其复位满意.  相似文献   

11.
[摘要] 近些年来胸腰椎骨折的发生率正逐年提升,对于胸腰椎骨折患者的治疗,我们更多是采用椎弓根螺钉复位技术。这种技术可以重建脊柱的稳定性,帮助伤椎恢复高度。随着脊柱生物力学和内固定材料的发展,虽然椎弓根钉复位技术也取得了重大的突破,但是术后患者脊柱后凸仍是我们最常见的并发症。本文就胸腰椎骨折的手术治疗时机,术后脊柱后凸畸形的发生原因等方面的研究现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摘要] 目的 总结分析胸腰椎骨折短节段内固定术后继发后凸畸形的原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自2014年至2018年胸腰椎骨折行短节段内固定治疗术后继发后凸畸形39例。结果 胸腰椎骨折术后脊柱后凸原因较多,早期主要在于手术操作有欠缺;1年内发生后凸畸形,多为固定节段短或螺钉短,不能有效支撑固定;未佩戴外固定支具或支具不牢靠且活动量大;患者骨质疏松;取出内固定后发生脊柱后凸主要在于稳定性差的骨折减压固定未给予充分植骨融合;椎间盘严重损伤,取出后再次塌陷。结论 从当前病例总结,胸腰椎骨折的手术治疗效果在于胸腰椎骨折的正确诊断、合适手术方式和有效的植骨融合。  相似文献   

13.
胸腰段脊柱骨折的手术适应证和术式选择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目的探讨胸腰段脊柱骨折手术适应证和术式选择。方法总结2001~2004年71例胸腰段脊柱骨折临床资料,27例椎管占位大于50%,采用前路减压钛网植骨内固定术;44例椎管占位不超过50%,采用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后外侧植骨融合术。结果前路手术组所有病例均达到骨性愈合,钛网钢板无移位及断裂,椎体高度无丢失。后路手术组椎体压缩畸形及椎体高度均有恢复,但椎弓根螺钉断裂2例,松动1例。结论前路手术减压彻底,植骨融合率高,但操作复杂,创伤大;后路手术简单,操作容易,对椎管占位小于50%者也能起到间接减压作用。应严格掌握手术指征,选择不同术式,做到既能达到治疗效果,又能尽量减少手术创伤。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后路手术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2月~2013年10月我院接收的80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实施后路手术治疗,观察患者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结果80例患者经后路手术治疗后,显效51例(63.75%),有效23例(28.75%),总有效率为92.50%;治疗后患者手术后嗅觉评分为(74.8±14.8),运动评分为(72.1±24.8),均明显高于手术前,手术前后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实施后路手术治疗可显著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临床疗效显著,是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注射型硫酸钙椎体成形术联合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创伤性胸腰椎骨折的初步临床疗效。方法自2008年3月~2010年5月,采用注射型硫酸钙椎体成形术联合后路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25例无神经障碍的创伤性胸腰椎骨折,术后随访观察椎体前、中部的相对高度、Cobb角、伤椎角,并对疼痛和功能指标分别用视觉模拟评分(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进行量化比较。结果 23例得到随访13~35个月,平均23.8个月。术后1周时椎体前、中部的相对高度、Cobb角,伤椎角分别与术前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末次随访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硫酸钙椎体成形术联合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创伤性胸腰椎骨折可以有效防止内固定失败和矫正度丢失,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6.
胸腰椎骨折后路内固定术后并发椎体真空征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目的:分析胸腰椎骨折术后出现椎体内真空征、椎体塌陷以及假关节形成等术后并发症的原因,探讨TLICS分型对胸腰椎骨折术式选择的重要性。方法:对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手术治疗的15例胸腰椎骨折患者术后出现并发症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9例,女6例;年龄18~75岁,平均54.6岁。骨折部位:T127例,L15例,L23例。骨折类型:压缩性骨折12例,爆裂性骨折3例。按TLICS法分型:Ⅰ型12例,Ⅲ型3例。根据患者术后的临床表现以及影像学表现,并结合国内外文献的研究报道分析胸腰椎骨折单纯后路内固定术后出现椎体并发症的原因。结果:15例均获随访,时间10~20个月,平均15个月,发现内固定失败,椎体高度再丢失9例(椎体塌陷4例,其中3例出现螺钉松动),出现空壳征6例。结论:胸腰椎骨折术前应仔细全面的评估患者情况,严格掌握其术式的适应证,依照正确的分型选择正确的手术入路,尤其重视脊柱前中柱稳定性的重建,避免椎体真空征的出现及内固定的失败。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经肌间隙入路椎弓根钉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1例新鲜单节段胸腰椎骨折,采用体外过伸手法复位,结合经肌间隙入路椎弓根钉复位、固定,通过伤椎椎弓根注射自固化人工骨水泥,根据术前、术后侧位x线片,测量椎体高度、后凸角,并计算椎体高度的压缩率及后凸角恢复率。结果:31例手术均获成功,术后48h腰背创口VAS疼痛评分明显降低。术后3~8个月自固化人工骨水泥降解骨化,平均13个月拆除内固定,椎体前中柱高度明显恢复,后凸角得到矫正。结论:经肌间隙入路椎弓根钉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术是一种治疗胸腰椎骨折的可行性方法,手术创伤小,能恢复伤椎前中柱的力学强度,减少椎弓根钉的失败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经多裂肌间隙入路行胸腰椎骨折后路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0年3月至2013年3月九江市中医院和深圳市南山区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无需减压的胸腰椎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经多裂肌间隙入路30例(观察组)、后正中传统入路30例(对照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术后Cobb角矫正率、椎体高度矫正率、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等指标。结果两组术后Cobb角矫正率、椎体高度矫正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术后VA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后正中传统入路相比,经多裂肌间隙入路治疗胸腰椎骨折具有手术和住院时间短、手术创伤轻微、术后腰痛症状改善明显等优点。  相似文献   

19.
强直性脊柱炎脊柱骨折的治疗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Guo ZQ  Dang GD  Chen ZQ  Qi Q 《中华外科杂志》2004,42(6):334-339
目的 了解强且性脊柱炎(AS)脊柱骨折治疗的特点及注意事项。方法对19例AS脊柱骨折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硬随访,19例中颈椎骨折11例,9例发生在C5-7间;胸腰椎骨折8例,7例为应力骨折,均发生存T10-L2间。二柱骨折16例。9例并发脊髓损伤,其中8例为颈椎骨折。所有19例患者均接受了手术治疗。颈椎骨折或脱位采用了4种手术方式,其中9例做了前路间盘切除或椎体次全切除、椎间值骨加钢板内固定术。胸腰椎骨折也做了4种术式,其中5例的术式为后路长节段固定加前、后联合融合,结果术岳18例患者获得了平均46.4个月的随访。并发脊髓损伤的9例患者,术后8例的神经功能有恢复。18例患者的骨折部位均已骨性愈合一术中并发脊髓损伤2例,因脑血管意外死亡1例,并发肺炎2例。结论 AS脊柱骨折好发于下颈椎及胸腰段,大多为三柱骨折,颈椎骨折并发脊髓损伤的发生率较高。胸腰椎多为应力骨折一手术治疗可使大多数患者的骨折愈合良好,神经功能有不同程度的恢复。对颈椎骨折患者,可采用前路椎体问植骨、钢板内固定的术式;而对于胸腰椎骨折,主张后路长节段固定,前、后联合植骨融合,术中及术后均可能出现并发症,应注意预防或避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