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肝移植术是治疗终末期肝病的有效方法,肝移植患者术前全身情况较差,手术创伤大、时间长,术后极易出现并发症。腹胀是肝移植术后较早、较常见的临床表现之一。  相似文献   

2.
邵明  吕先萍  王静  吴阳  张水军 《中国输血杂志》2012,25(12):1291-1294
目的 分析成人终末期肝病(ESLD)患者肝移植术中输血量的术前预测因素.方法 回顾性总结我院肝胆外科2005年8月~2011年9月共63例肝移植受体的临床资料,统计其术中输血量,根据术中用血量≥12 U和<12U分为2组,比较2组患者之间一般情况、术前实验室检查结果等各项指标的不同,分析其与肝移植患者输血量之间的关系.结果 63例肝移植术中,27名患者输血量≥12U.单因素分析显示肝移植术中输血量>12U的术前预测因素为Hb、总蛋白、肌酐、MELD评分、既往上腹手术史;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中输血量>12 U的独立预测因素为Hb和既往上腹部手术史.预测模型为:y=4.31 +1.979×既往上腹部手术史-0.046×术前Hb.结论 成人终末期肝病患者肝移植术中输血量>12U的独立预测因素为术前Hb和既往上腹部手术史,根据以上结果输血科可以预测用血数量和品种,合理选择血液制品并提供备血.  相似文献   

3.
终末期肝病模型在等待肝移植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是一种判断终末期肝硬化患者预后的新模型,并被作为供肝分配的新标准。报告了借鉴MELD对174例等待肝移植患者进行有针对性护理的方法6~19分者给予内科保守治疗和护理,定期修正MELD评分;20~29分者密切观察上消化道出血和肝性脑病先兆症状,充分做好术前准备;30~40分者特别加强监护和治疗,争取手术时机。本组MELD评分为30~40分的患者中约87%接受了肝移植,术后3、6个月的生存率分别为85%和83%。  相似文献   

4.
目的:回顾性分析110例成人肝移植病例的1临床资料,以期筛选出影响肝移植围手术期死亡率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05-01/2007-12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二附属医院器官移植中心完成肝移植的资料完整、符合统计学要求的受者110例,均为经典式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尸体供肝.其中移植后存活<30d的10例患者列入围于术期死亡组,移植后存活/30 d的100例患者列入生存组.对影响两组患者移植后转归的因素进行比较分析,并对差异显著的影响轩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死亡组受者的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凝血酶原国际标准化比值、移植术中出血量及输血量均高于生存组(P<0.01),凝血酶原活动度低于生存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移植前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凝血酶原活动度是肝移植围手术期死亡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移植前终末期肝病模型高评分、凝血酶原活动度低是导致肝移植患者围手术期死亡的主要原因,改善移植前受者的危重病情及凝血功能障碍能够降低肝移植围手术期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5.
肝移植已逐渐成为部分终末期肝病和肝癌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法,肝血管的术前影像学评价和肝移植术后血管源性并发症的早期诊断对肝移植手术的成功率有重要影响.CT血管成像以其无创、方便、快速的特点,在肝移植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作为一种预测终末期肝病患者待肝期内短期死亡危险新的评价系统,相对于Child.Turcutte—Pugh(CTP)评分和美国器官共享网络(UNOS)评分具有更加客观、准确的优点。然而,其缺陷与不足经过众多的临床研究逐渐加以证实。本文就国内外学者对MELD评分系统的争论与完善以及MELD评分是否同样能应用于对肝移植术后的存活起到准确预测效果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引起重型肝炎或终末期肝硬化患者肝移植术后精神状态异常的相关因素和护理对策。方法收集重型肝炎或终末期肝硬化行肝移植患者25例,选用Richard镇静激越评分系统(SAS)对患者的精神状态进行评价,SAS评分在5级以上者诊断为精神状态异常,在Logistic回归对所得数据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的基础之上,进行护理干预。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术前合并肝性脑病、术前血氨水平及手术方式与术后精神状态异常的发生有关,对术后精神科的并发症加以识别、处理和心理辅导,并积极采取密切观察、严格遵医嘱给药及健康指导等护理措施,减轻肝移植患者精神异常的程度。结论术前血氨和手术方式为重型肝炎或终末期肝硬化患者肝移植术后发生精神状态异常的相关因素,正确的护理干预可以提高肝移植手术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引起重型肝炎或终末期肝硬化患者肝移植术后精神状态异常的相关因素和护理对策。方法收集重型肝炎或终末期肝硬化行肝移植患者25例,选用Richard镇静激越评分系统(SAS)对患者的精神状态进行评价,SAS评分在5级以上者诊断为精神状态异常,在Logistic回归对所得数据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的基础之上,进行护理干预。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术前合并肝性脑病、术前血氨水平及手术方式与术后精神状态异常的发生有关,对术后精神科的并发症加以识别、处理和心理辅导,并积极采取密切观察、严格遵医嘱给药及健康指导等护理措施,减轻肝移植患者精神异常的程度。结论术前血氨和手术方式为重型肝炎或终末期肝硬化患者肝移植术后发生精神状态异常的相关因素,正确的护理干预可以提高肝移植手术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9.
肝移植围手术期出血及其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肝脏移植是终末期肝病患者惟一有效的治疗方法 ,是患者存活的惟一希望。近年来 ,随着外科学、麻醉学、免疫学及血液学等学科的发展 ,肝移植的成功率有了很大的提高。国外文献报道 ,1年及 3年的存活率分别为 90 %和 86 % ,最长超过 2 6年。但是 ,肝移植围手术期的出血是一个棘手问题。术前做好充分的准备 ,在术中和术后有完善的实验室监测及合理的治疗 ,这是手术成功的重要环节。1 肝移植患者出血机制 肝移植患者术前即有凝血障碍 ,使患者对手术的承受力大大降低 ,易于发生手术出血。其临床出血发生的机制主要为①终末期肝病患者除了因子Ⅷ…  相似文献   

10.
原位肝移植围术期观察及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肝移植是治疗终末期肝病的有效手段。我院于2002年10月对9例终末期肝病患者施行了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术,均获得成功。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肝移植术后液体治疗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移植患者多为终末期肝病,全身情况差,且往往伴有肝肾综合征,术前多有体液分布的不均衡,故术后重视液体治疗的护理尤为重要。我院1998~2004年共进行肝移植4例次,现将肝移植术后液体治疗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术前肝功能与肝移植术后并发MODS患者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肝移植是目前国际公认的治疗终末期肝病的有效手段,肝移植术后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将直接影响肝移植围手术期患者的存活率。文献[1]报道,肝移植术后出现2个或2个以上器官功能衰竭患者的病死率为42%,努力提高肝移植患者术后存活率及生活质量,并改善预后是肝移植面临的课题。本研究旨在探讨术前肝功能对肝移植术后并发MODS患者预后的影响,强调肝移植术前患者的高危因素的纠正。  相似文献   

13.
肝脏移植是终末期肝病患者有效的治疗方法,但肝移植围术期的出血是一个棘手问题,在术前、术中和术后有完善的实验室监测及合理的治疗,是手术成功的重要环节.在肝移植手术过程中患者的凝血系统、纤溶系统会发生复杂的病理生理改变,本研究对20例原位肝移植患者围术期止血和凝血功能参数进行动态观察.  相似文献   

14.
终末期肝病是临床上一种常见和严重的疾病.病死率较高.自1965年世界第一例肝移植获得成功以来,肝移植已成为终末期肝病最有效的治疗措施,随着肝移植的开展,其预后有了很大改善,目前肝移植患者术后存活最长者已达34年.  相似文献   

15.
向姝  秦波 《实用医学杂志》2011,27(18):3265-3267
自Child-Turcutte-Pugh(CTP)分级应用以来,学者们一直试图寻找新的能客观反映终末期肝病患者严重程度的预后评价系统。2002年,美国器官共享网络(UNOS)将MELD作为美国新的器官分配评分系统,取代CTP分级,用于评定终末期肝病患者的严重程度,决定肝移植的先后顺序[1]。其结合反应肾功能的血肌酐指标,被认为更全面反应终末期  相似文献   

16.
<正>肝脏移植是终末期肝病患者唯一有效的治疗措施,早期的肝移植适应症主要为肝恶性肿瘤,现在主要是良性终末期肝病,肝硬变导致的肝功能衰竭和急性肝炎导致的爆发性肝功能衰竭的患者,及时进行肝移植是挽救生命的唯一希望。近年来,随着外科学、麻醉学、免疫学和血液学等学科的发展,肝移植的成功率有了显著提高。但是,肝移植围手术期  相似文献   

17.
肝移植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护理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国内肝脏移植的大规模开展,肝移植已成为治疗终末期肝病的最有效手段。肝移植手术患者术前往往存在不同程度的肝源性营养不良,胃肠道存在不同程度的肿胀和黏膜损伤。近年来,随着对胃肠道在创伤休克和多器官功能障碍中作用的深人研究,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终末期肝病的预后模型评分与失代偿期肝硬化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45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终末期肝病的预后模型评分与病死率评估患者预后。结果随终末期肝病的预后模型评分增加病死率逐渐增高;死亡组终末期肝病的预后模型评分高于生存组(P<0.05)。结论终末期肝病的预后模型对指导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治疗和预后判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刘坤 《当代护士》2006,(12):81-83
肝移植手术是治疗终末期肝病的有效手段。高原地区因种种原因,进行此类手术难度大。我院地处海拔3700m的高原,于2005年10月成功地进行了一例背驮式全肝移植手术。现将高原地区肝移植手术围术期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患者,男性,43岁,藏族。发现乙型肝炎9年,无明显原因感右上腹疼痛,为阵发性隐痛,腹部B超示:胆囊结石。经抗炎、对症等治疗后症状缓解。8年来上述症状反复发作。术前检查示:肝炎后肝硬化失代偿期,胆囊结石伴胆囊炎,慢性乙型肝炎。因肝功能慢性衰竭、终末期肝病入院接受全肝移植手术。2围术期护理2.1术前护理2.1.1心理护理全肝移植手术在西藏尚属首例,手术复杂,创伤大,费用高,并发症多,且术后需要终生服用免疫抑制剂,这些问题都会影响患者手术配合。护理人员术前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耐心向患者及家属讲解肝移植手术方法、术后治疗护理的配合要求和注意事项等,让患者了解肝移植的相关知识及成功病例,让患者熟悉肝移植手术专家及监护病房环境,使之增强治疗信心,以最佳的心理状态配合治疗。2.1.2术前准备(1)遵医嘱完善各项特殊检查和化验检查,组织配型,配血并观察患者全身有无感染病灶;(2)术前1月,训练患者吹气球...  相似文献   

20.
肝移植术前患者多为终末期肝病,凝血机制差、门静脉高压等因素导致胃肠道出血较常见,粪便颜色的改变直接反映出血情况;肝移植术后放置T管患者通过粪便颜色的观察可以反映肝功能及胆道情况。为此,我们设计制作了粪便观察色卡应用于临床观察中,收到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