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周素芹 《黑龙江医学》2014,38(10):1162-1163
目的探讨在乙肝诊断中使用酶联免疫法检测乙肝PreS1抗原及抗体的应用效果,为临床诊断提供更多的理论参考依据。方法选取乙肝两对半检查结果中的几种常见模式为样本,对它们采取酶联免疫法进行乙肝PreS1抗原和抗体的检测。结果大三阳患者,乙肝PreS1抗原阴性比例为11%,阳性比例则达到了89%;在小三阳患者中,PreS1抗原阳性患者占的比例为7%,同时在表面抗原以及核心抗体阳性中,所占比例大约14%,而在单纯表面抗原阳性样本里面所占比例约为5%。乙肝病毒的PreS1抗原与HBsAg,HBeAg和HBcAb具有相关性。结论 PreS1抗原和抗体的检测可以作为乙肝的两对半检查的相关补充检查,可以在了解以及尽早发现存在乙肝感染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黄邱朝  武建国 《上海医学》1995,18(6):328-330
在纯化人卵巢抗原的基础上,建立了检测血清抗卵巢抗体、游离卵巢抗原及其特异免疫复合物的ELSA方法。发现早闭经患者这三项指标的阳性率都有显著升高。提示抗卵巢抗体可能参与卵巢免疫损伤。  相似文献   

3.
在纯化人卵巢抗原的基础上,建立了检测血清抗卵巢抗体、游离卵巢抗原及其特异免疫复合物的ELISA方法。发现早闭经患者这三项指标的水平及阳性率都有显著升高。提示抗卵巢抗体可能参与卵巢免疫损伤  相似文献   

4.
乙型肝炎患者血清自身抗体检测的临床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婷杰 《内蒙古医学杂志》2005,37(11):1020-1021
病毒一直被怀疑是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触发因子,有人认为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启动因子是病毒感染。病毒感染后,靶细胞中的抗原成分发生变化,或病毒蛋白与正常组织间有同源性而诱发自身免疫。文献报道乙型肝炎和乙肝后肝硬化患者体内存在自身抗体,但其临床和生物学意义不明。本文收集了117例乙型肝炎和乙肝后肝硬化患者血清,以间接免疫荧光法(HF),检测其血清中抗核抗体(ANA),抗平滑肌抗体(ASMA)和抗线粒体抗体(AMA)、旨在探讨自身抗体的检测在乙型肝炎诊断及治疗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所致的免疫复合物肾炎,近年来引起了学者们的关注。作者采用ELISA法对住院47例肾小球疾病进行检测,分析如下。材科和方法一、对象为1989年2月至1991年2月我院儿科肾小球疾病患者。二、诊断标准依1984年南宁会议《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为诊断分型标准。三、血清病原学检测方法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表面抗体(抗-HBs),乙肝e抗原(HBeAg),乙肝e抗体(抗-HBe),乙肝核心抗体(抗-HBcIgG)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试剂由沈  相似文献   

6.
肖倩 《吉林医学》2006,27(9):1147-1148
乙肝五项指标通常指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肝表面抗体(抗HBs)、乙肝e抗原(HBeAg)、乙肝e抗体(抗HBe)、乙肝核心抗体(抗HBc),故简称乙肝“两对半”。乙肝五项指标作为乙肝病毒(HBV)感染的重要标志,在临床和流行病学调查以及健康体检当中得到广泛应用。但是由于对HBV感染者体内抗原抗体的发生发展以及对疾病状态和抗病毒治疗之间的关系不甚了解,在临床应用中仍有误区,应引起大家的关注。1对乙肝五项进行定量检测以判断临床治疗的效果是一种认识上的误区1.1众所周知,目前临床上对感染性疾病抗病原体的药物治疗,主要有两类: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一种适用性强、敏感性高的乙型肝炎(乙肝)表面抗原检测方法。方法在乙肝表面抗原与相应抗体特异性反应的基础上,逐步加入生物素化抗体、亲合素-DM耦联物,PCR扩增相应的DNA标记,通过检测DNA来反映相应抗原的量。结果免疫PCR检测敏感度为常规酶联免疫试剂盒的300倍。结论免疫PCR是一种适用于乙肝表面抗原的、高度敏感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一种适用性强、敏感性高的乙型肝炎(乙肝)表面抗原检测方法。方法:在乙肝表面抗原与相应抗体特异性反应的基础上,逐步加入生物素化抗体、亲合素-DNA耦联物,PCR扩增相应的DNA标记,通过检测DNA来反映相应抗原的量。结果:免疫PCR检测敏感度为常规酶联免疫试剂盒的300倍,结论:免疫PCR是一种适用于乙肝表面抗原的、高度敏感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建立双单抗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脑囊尾蚴病患者血清中特异性免疫复合物。方法 :用抗人IgG单抗包被 ,捕获血清中特异性IgG型免疫复合物 ,通过酶标抗囊尾蚴单抗结合物显色 ,测其OD值。结果 :用本方法测得患者特异性免疫复合物阳性率为 5 3.3 % ,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0 5 ) ;循环抗原、抗体皆阴性患者 ,免疫复合物的阳性率为 5 0 % ,与各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0 5 ) ;且免疫复合物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循环抗原的检出率 (P <0 .0 0 5 )。结论 :本法对囊尾蚴病的诊断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尤其对抗原、抗体皆阴性患者意义更大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国内外有关各型尤其是乙型病毒性肝炎的免疫复合物的报道很多,综述下面几个问题。一、血循环中的免疫复合物(IC) 目前一般认为,抗原(如肝炎病毒)进入机体后能诱发机体产生细胞及体液免疫反应,因而有可能导致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到目前为止,已经公认HBV感染后可以产生HBsAg-抗-HBs、HBeAg-抗-HBe及HBcAg-抗-HBc三大抗原抗体系统。此外1977年Rizzetto发现Delta-抗-Delta系统;1978年Alberti又报告Dane-抗-Dane系统。  相似文献   

11.
自1971年Almeida等发现乙肝病毒的核心抗原(HBcAg)和抗核心抗原的抗体(抗-HBc)后,国外一些学者即相继对此抗原——抗体系统开展了研究,建立了检测抗原和抗体的方法,并了解到在血中检测抗-HBc对筛选献血员,乙肝的临床诊断、治疗效果观察,流行病学研究,疫苗安全性鉴定以及肝癌的病因研究等方面有广泛的应用价值。随着研究的进展。最近对检测抗-HBc滴度的临床意义更有了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肝博士》2010,(3):36-36
中国工程院院士、卫生部免疫规划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委员赵铠2010年4月22日在新闻发布会上透露,我国正在开发乙肝治疗性疫苗,其中一种抗原抗体复合物已经进行临床三期研究,今年年底有望出结果。临床二期的研究巳看到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微粒子酶免分析技术(MEIA)与酶联免疫法(ELISA )检测乙型肝炎病毒(HBV)表面标志物(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以下简称乙肝两对半)的结果,探讨这二种方法的符合率.方法:分别用酶联免疫法和微粒子酶免分析技术检测98例成人血清标本乙肝两对半,将两种检测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两种方法检测乙肝两对半的HBsAg、表面抗体(HBsAb)和e抗原(HBeAg)无显著差异(P>0.05),e抗体(HBeAb)和核心抗体(HBcAb)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ELISA 法灵敏度高,易观察,适合大规模标本的测定.MEIA法定量检测乙肝两对半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稳定性好等特点,是一种理想的乙肝两对半定量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4.
1969年,Almeida首先提出免疫复合物损伤在肝炎发病机制中的重要作用。以后不少作者用不同的方法检测了乙肝病人及无症状携带者血循环中的免疫复合物,其中不少是使用非特异的检测方法或在同一报告中大部分使用非特异方法而只少数病人使用特异性方法检测。但是,并非所有的复合物中都包含HBsAg。我们为了克服目前常用的免疫复合物的分离方法中所存在的问题,即其他血清蛋白可以污染抗原抗体复合物,或者由于血清蛋白的相互作用而使其他与疾病过程无关的复合物在病人血清中可以出现并同时分离出来的问题而影响结果的分析,而采用Anh-Tuan的特异性检测方法,进行了正常人及部分病毒性肝炎病人之HBsAgICS测定。  相似文献   

15.
李玉娟  杨丽 《中外医疗》2010,29(8):162-162
目的探讨乙肝六项检测中表面抗原(HBsAg)和表面抗体(HBsAb)同时阳性的特殊模式分析。方法采用酶联免疫(ELISA)法,对门诊和住院患者乙型肝炎分析检测。结果5637例门诊和住院患者乙肝病毒检测中,约有645例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其血清中有24例乙肝表面抗原和表面抗体同时阳性。645例中E抗原(HBeAg)阳性的202例,E抗体(HBeAb)阳性的有259例,核心抗体(HBcAb)阳性629例。乙肝表面抗原和抗体同时存在阳性可出现在乙肝病毒感染的不同亚型患者的血清中。结论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即使表面抗体同时存在,也要临床密切定期动态观察。  相似文献   

16.
囊尾蚴循环免疫复合物检测在脑囊尾蚴病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囊尾蚴循环免疫复合物检测在脑囊尾蚴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用ELISA法检测109例脑囊尾蚴病患者血清抗原、抗体及循环免疫复合物。结果: 在109例标本中,检出囊尾蚴抗原阳性率33.03%,抗体阳性率68.81%,循环免疫复合物阳性率47.71%。在52例循环免疫复合物阳性标本中,12例囊尾蚴抗原和抗体均为阴性。结论: 检测循环免疫复合物有助于提高脑囊尾蚴病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17.
罗斌  李北林  滕元姬  黄玮 《右江医学》2009,37(5):562-563
目的了解HBeAg阴性慢性乙肝患者血清前S1抗原(Pre-S1Ag)检测的临床意义及应用价值。方法检测326例HBeAg阴性慢性乙肝患者Pre-S1Ag、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表面抗体(抗-HBs)、乙肝e抗原(HBeAg)、乙肝e抗体(抗-Hbe)和乙肝核心抗体(抗-HBc)的血清标志物。结果326例患者中存在两种模式,模式1:HBsAb(-)HBeAb(+)HBcAb(+)245例,模式2:HBsAb(-)HBeAb(-)HBcAb(+)81例,两种模式Pre-S1Ag阳性率分别为46.1%(113/245)、34.6%(28/81),经检验,χ2=2.86,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Pre-S1Ag能敏感的反映其体内乙肝病毒复制情况,在基层医院缺乏HBVDNA检测条件,增加Pre-S1Ag检测是乙肝标志物的有益补充,对乙肝的诊断、监测疗效与预后判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HBV-M与HBV-DNA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乙肝5项免疫标志物(HBV-M)与乙肝核酸(HBV-DNA)之间的关系,从而评价检测HBV-DNA载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血清HBV-DNA采用美国PE公司生产5700荧光定量PCR仪进行定量检测。5项免疫标志物采用ELISA法。结果表面抗原(HBsAg)、e抗原(HBeAg)和核心抗体(抗-HBc)阳性者,HBV-DNA阳性率为99.5%、e抗体、抗-HBc阳性者,HBV—DNA阳性率为56%;单项HBsAg阳性者,HBV-DNA阳性率为50.1%;HBsAg和抗-HBc阳性者,HBV—DNA阳性率为48.3%;5项免疫标志物皆阴性、含有3个抗体或2个抗体以及注射乙肝疫苗后单项抗-HBs阳性者,HBV—DNA阳性率为0。结论:HBV—DNA载量与抗原存在呈正相关性,而与抗体含量呈负相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机体无法清除乙肝病毒,HBV复制是激发机体免疫损害的关键环节,因此抗病毒治疗对减少或阻断肝病的发作和病情进展是十分必要的;HBV—DNA检测对乙肝早期诊断、传染性识别、病毒复制水平判断以及抗病毒治疗效果考核等均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应用酶联免疫原理和胶体金层析技术,研制狂犬病抗体免疫金标检测试纸。方法采用特殊的生产工艺,在玻璃纤维膜包被胶体金标记狂犬病抗原,在硝酸纤维素膜上检测线和对照线处分别包被狂犬病抗原和兔抗狂犬病抗体,制成狂犬病抗体免疫金标检测试纸(人用)。结果当待检样品阳性时,在检测线处形成抗原抗体的免疫复合物而凝聚显色;当待检样品阴性时,检测线处不形成抗原抗体免疫复合物不显色。整个试验过程只需15 m in。试纸与ELISA试剂比较,两者都具有微量、特异、准确的优点,且金标试纸独具操作方便、快速和结果直观、容易判定的优点。结论应用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建立的"狂犬病抗体免疫金标检测试纸",可以准确地检测出被检样品是否带有狂犬病抗体,同时还可以通过检测线颜色的深浅判定抗体的含量高低。  相似文献   

20.
Ⅲ型变态反应此型变态反应称免疫复合物型,又称血管炎型变态反应。在正常状态下,免疫复合物在体内的形成是一种生理性的防御性机能,形成的复合物易被吞噬消除。但在某种按特定条件下,如形成的免疫复合物不易被清除,则可在局部沉积,激活补体,,吸引中性粒细胞集聚,从而引起一系列组织损伤,即为免疫复合物病。 (一)免疫复合物致病的条件:免疫复合物能否致病取决于免疫复合物颗粒的大小及其是否能沉着于机体一定部位。 1、免疫复合物的性能:免疫复合物是抗原与抗体结合的集团,其颗粒的大小与抗原、抗体两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