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目的 探讨广东省中山市体检老年人腹部肥胖指标与高血压患病的关系,为高血压的预防控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基于2020年中山市≥65岁老年人免费体检项目收集2020年6—9月在中山市民众镇和火炬开发区参与体检的8 318名≥65岁老年人的体检资料,应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中山市老年人颈围(NC)、腰围(WC)、腰臀比(WHR)、腰高比(WHtR)、脂质累积产物(LAP)和中国内脏肥胖指数(CVAI)等腹部肥胖指标与高血压患病的关系,并应用限制性立方样条分析NC与高血压患病风险的剂量–反应关系。结果 中山市≥65岁体检老年人的高血压患病率为45.5%,其中男性和女性体检老年人的高血压患病率分别为44.4%和46.4%;男性高血压和非高血压体检老年人的NC、WC、WHR、WHtR、LAP、CVAI平均值分别为(37.29±2.83)cm和(36.41±2.82)cm、(87.90±9.51)cm和(84.40±9.59)cm、(0.93±0.07)和(0.91±0.07)、(0.54±0.06)和(0.52±0.06)、(42.00±38.70)和(32.54±31.22)...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60岁及以上老年人体质指数(BMI)与血脂异常患病关联强度的剂量-反应关系。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以广东省中山市2个镇60岁及以上老年人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和限制性立方样条模型分析老年人BMI与血脂异常的患病关联和剂量-反应关系。结果 研究人群的血脂异常患病率为39.65%。调整混杂因素后,超重(OR=1.48,95%CI:1.35~1.63)、肥胖(OR=1.79,95%CI:1.55~2.07)和老年人血脂异常患病具有统计学意义。限制性立方样条分析结果显示,随着老年人BMI增加血脂异常风险总体呈上升趋势,当老年人BMI>28 kg/m2时,血脂异常患病风险上升趋势明显,老年人BMI与血脂异常的患病的关联强度呈非线性剂量-反应关系(非线性检验P<0.001)。结论 超重/肥胖是老年人患血脂异常的独立危险因素,老年人的BMI与血脂异常患病风险存在剂量依赖性,研究表明在老年人血脂异常防控中应重点关注BMI的具体数值,识别中高风险人群,而非传统BMI水平(消瘦、正常、超重、肥胖)。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社区老年人肥胖指标与慢性病共病的关系。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调查深圳市南山区65岁及以上人群。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肥胖指标与慢性病共病的相关性,并按各指标绘制ROC曲线,使用各指标绘制ROC曲线,包括体重指数(BMI)、腰围(WC)、内脏脂肪指数(VAI)、中国内脏脂肪指数(CVAI)和脂质堆积指数(LAP)。结果 共纳入研究对象4 016名,慢性病共病的发生率为70.6%(2 837人)。在对混杂因素进行调整后,男性和女性的BMI、WC、VAI、CVAI和LAP的增加都与慢性病共病的更大患病率显著相关。5个与肥胖相关人体测量指标的所有ROC曲线的AUC都大于0.5,所有这些指标对识别慢性病共病都有价值。在男性中,BMI、WC、VAI、CVAI和LAP的ROC曲线的AUC≥0.6,而CVAI的ROC曲线的AUC≥0.6,可以识别慢性病共病。结论 CVAI在识别男性慢性病方面比BMI好,CVAI和LAP在识别女性慢性病方面更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使用限制性立方样条模型探讨BMI连续变化与糖尿病患病关联强度的剂量-反应关系。方法采用代表中国45岁及以上中老年人群的2011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的基线调查数据,共纳入受访者9708名。应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和限制性立方样条模型分析BMI与糖尿病患病关联及剂量-反应关系。结果 2011年我国45岁及以上中老年人糖尿病患病率(95%CI)为14.77%(14.06%~15.48%)。调整混杂因素(性别、年龄、文化程度、饮酒、午睡、腰围、总胆固醇和C反应蛋白)之后,超重(OR=1.21,95%CI:1.04~1.41)、肥胖(OR=1.64,95%CI:1.37~1.97)与糖尿病患病相关具有统计学意义。限制性立方样条分析结果显示,不论性别和年龄分层,BMI连续变化与糖尿病患病的关联强度都呈非线性剂量-反应关系(非线性检验,P0.001)。结论高BMI(超重/肥胖)是糖尿病患病的独立、剂量依赖性的危险因素,提示以关注BMI连续变化(而非传统BMI水平)为重点的糖尿病预防将变得更为迫切。  相似文献   

5.
目的使用限制性立方样条探究BMI连续变化与高血压患病关联强度的剂量-反应关系。方法采用与人口规模成比例的整群抽样方法,于2012年对江苏省昆山市18岁及以上户籍居民进行问卷调查与体格检查。样本数据通过复杂加权后进行统计分析,使用限制性立方样条估计BMI与高血压关联及其剂量-反应关系。结果复杂加权后高血压患病率(95%CI)为17.2%(16.8%~17.6%),其中男性患病率(95%CI)为17.2%(16.6%~17.7%),女性患病率(95%CI)为17.3%(16.7%~17.8%)。超重与肥胖现患率(95%CI)分别为25.5%(24.9%~26.0%)与3.9%(3.7%~4.1%)。调整混杂因素(年龄、性别、教育、家庭月收入、吸烟与饮酒状态、体力活动强度及腰围)之后,超重(OR=1.67,95%CI:1.57~1.79)、肥胖(OR=2.56,95%CI:2.24~2.91)与高血压患病显著关联。限制性立方样条分析结果显示,不论男性还是女性,BMI连续变化与高血压患病的关联强度呈非线性剂量-反应关系(非线性检验,P0.0001)。结论BM I连续变化与高血压患病关联强度呈显著剂量-反应关系;提示社区水平以体重控制为重点的高血压预防将变得更为迫切。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肥胖指标(BMI、腰围、腰臀比及腰围身高比)对2型糖尿病患病关联强度剂量-反应关系。方法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于2016年对江苏省昆山市18~69岁常住居民进行问卷调查与体格检查。样本数据通过复杂加权后,估计糖尿病患病率在一般特征变量之间的分布。采用限制性立方样条分析肥胖指标与糖尿病患病关联强度剂量反应关系。结果 2016年昆山市18~69岁常住人口糖尿病患病率为8.08%,男性和女性糖尿病患病率分别为8.47%和7.75%。调整混杂因素之后,限制性立方样条分析结果显示,随着BMI、腰围、腰臀比及腰围身高比的上升,其与糖尿病患病关联强度呈现线性剂量反应关系(非线性检验,χ2值分别为3.80、4.63、4.14及3.97,P值均0.05)。结论昆山市2016年18~69岁常住居民中糖尿病患病率较高,肥胖指标与糖尿病患病呈现线性剂量反应关系。加强生活方式干预,倡导预防和控制肥胖应是减轻糖尿病负担的首选。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上海市浦东新区15岁以上常住人口高血压患病率及其主要相关因素,为开展高血压预防与控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浦东新区常住居民10 657人,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及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及血脂等检测,分析高血压患病率及其相关因素。结果高血压粗患病率41.3%,男性高于女性(P0.001);随着年龄的增大,人群高血压患病率呈逐步增高趋势;文化程度越高,高血压患病率越低;城乡之间高血压患病率无明显差异。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高血压家族史、向心性肥胖、体质指数、C反应蛋白、餐后2 h血糖及尿白蛋白/肌酐比值均为高血压患病的相关因素(P均0.05)。结论浦东新区15岁以上居民高血压患病率较高,体质指数和向心性肥胖是高血压可以改变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身体形态指数(A Body Shape Index, ABSI)、中国内脏脂肪指数(Chinese Visceral Adiposity Index, CVAI)、脂质蓄积指数(Lipid Accumulation Product, LAP)、身体圆度指数(Body Roundness Index, BRI)和锥削指数(Conicity Index, CI)五个肥胖指标与糖尿病前期的关系,为糖尿病前期预防提供依据。方法 以宁夏自然人群队列基线数据中13 142名研究对象为基础,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以上五个新型肥胖指标与糖尿病前期的关系,同时采用C统计量分析各肥胖指标对糖尿病前期的预测价值。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13 142例研究对象,其中男性5 222例(占39.7%),女性7 920例(占60.3%); 1 481例糖尿病前期患者,患病率为11.3%。ABSI、CVAI、LAP、BRI和CI按四分位数分组,随着各指标四分位数的增加,空腹血糖水平和糖尿病前期患病率均呈上升趋势(P趋势<0.05)。调整混杂因素后,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中国中老年人高血压亚型患病现状,探讨不同肥胖测量指标与高血压亚型患病的关系,为制定中老年人高血压的防治策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2015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描述≥45岁中老年人群中3种高血压亚型的分布情况。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χ~2检验、趋势χ~2检验,采用多因素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腰围(WC)、腰高比(WHtR)、体质指数(BMI)对高血压亚型发生风险的影响。结果 14 848名中老年人群中,高血压患病率为28.25%,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H)患病率为17.44%,单纯舒张期高血压(IDH)患病率为1.80%,收缩期舒张期高血压(SDH)患病率为9.01%。ISH患病率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随着BMI增长,3种高血压亚型的患病率均逐渐上升;超重、肥胖、中心性肥胖人群中ISH、IDH、SDH患病率均高于正常人群,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3种肥胖测量指标与高血压亚型显著相关,肥胖人群与ISH、IDH、SDH高风险相关[OR值分别为1.95(95%CI:1.69~2.24)、3.04(95%CI:2.18~4.23)和3.28(95%CI:2.80~3.86)];高WC中心性肥胖人群与ISH、IDH和SDH高患病风险相关,OR值分别为1.85、2.20和2.20;高WHtR中心性肥胖人群与ISH、IDH、SDH高患病风险相关,OR值分别为2.02、1.89和2.22。结论各亚型高血压患病均与肥胖密切相关,且患病风险随肥胖程度增加而升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使用限制性立方样条模型探讨身体体质指数(BMI)连续变化与高尿酸血症患病风险的剂量-反应关系。方法 采用多阶段等比例分层整群抽样方法,于2019年对北京市海淀区18岁及以上常住居民进行调查,共纳入受访者5478人。应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和限制性立方样条模型分析BMI与高尿酸血症患病关联及剂量-反应关系。结果 2019年北京市海淀区居民高尿酸血症标化患病率为23.1%,超重和肥胖的标化患病率分别为33.9%和20.9%。调整混杂因素之后,超重(OR=2.29,95%CI:1.93~2.72)和肥胖(OR=4.68,95%CI:3.91~5.61)与高尿酸血症患病显著关联。限制性立方样条分析结果显示,以性别分层,随着BMI的持续升高,男性的高尿酸血症患病风险呈线性升高(χ2=3.226,P=0.199),而女性的高尿酸血症患病风险呈非线性升高(χ2=12.014,P=0.002);以年龄分层,随着BMI的持续升高,中年人群(χ2=5.321,P=0.070)的高尿酸血症患病风险呈线性升高,而年轻人群(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潮州市居民肥胖状态与高血压间的剂量-反应关系,为提出适宜的血压控制方案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潮州市常住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探讨BMI、腰围与高血压患病的关联;采用基于限制性立方样条的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BMI、腰围与高血压间剂量-反...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肿瘤大小与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患者死亡风险关联强度的剂量反应关系。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0-2015年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的监测数据、流行病学和最终结果(Surveillance, epidemiology and end results, SEER)数据库中HCC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四分位数法将肿瘤大小分为Q1~Q4 四组,采用限制性立方样条模型分析肿瘤大小与HCC患者死亡风险关联的剂量反应关系。结果 共15 985例患者符合标准纳入分析。调整混杂因素后,Cox回归显示,Q1组 (<30 mm)、Q2组 (30~49 mm)、Q3组 (49~81 mm)和Q4组 (>81 mm) 的HR值(95% CI)分别为1.00、1.31 (1.23~1.39)、1.60 (1.50~1.70)、2.02 (1.89~2.16),趋势性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C小五号.EPS;P〗=20.371,P<0.001)。限制性立方样条模型结果显示,肿瘤大小与死亡风险的关联强度呈非线性的剂量反应关系(χ2=11.220,P<0.001)。结论 肿瘤大小与HCC患者死亡风险关联强度呈非线性的剂量反应关系。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体育锻炼强度与高血压之间的剂量-反应关系。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于2014年3至6月,在淄博市张店区18-69岁人群进行问卷调查和体格测量。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和限制性立方样条模型,分析体育锻炼频率和时间与高血压的剂量反应关系。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参加体育锻炼与高血压之间存在相关关系(OR=0.67,95%CI:0.55-0.83);调整年龄、性别、婚姻状况、教育水平、吸烟、饮酒及体质指数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体育锻炼与高血压病存在负相关(OR=0.86,95%CI:0.68-0.97)。限制性立方样条模型分析显示,每周锻炼次数及每次锻炼时间均与高血压病之间呈非线性剂量-反应关系(非线性检验,P<0.05)。结论 随着体育锻炼频率和时间的增加,高血压发病风险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索安徽省马鞍山市吸烟与中老年(45岁以上)居民高血压的关系,为高血压防制提供针对性的理论依据。  方法  按照多阶段抽样的方法,于2020年8-11月选取了马鞍山市三个地区,共12 132名居民参与问卷调查和体格测量。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吸烟与高血压之间是否存在关联,限制性立方样条(restricted cubic spline, RCS)模型和广义线性模型分析二者之间的剂量-反应关系。  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11 457名研究对象,其中高血压患者6 067名,占52.95%。以不吸烟人群作为参照,曾经吸烟人群患高血压风险的OR值在模型一、模型二、模型三中分别为1.37(95% CI: 1.20~1.56)、1.25(95% CI: 1.07~1.46)、1.18(95% CI: 1.00~1.39)。吸烟与高血压的RCS曲线呈现近似“J”型,当吸烟指数>25包/年之后,随着吸烟指数的增加,高血压患病风险呈单调递增的趋势,亚组分析得到一样的结果。均有P非线性>0.05,P整体<0.001,表明吸烟与高血压存在线性剂量-反应关系。广义线性模型的结果显示,吸烟指数每增加1包/年,高血压的患病风险增加1.004倍。  结论  中老年人群中,吸烟与高血压存在剂量-反应关系。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钢铁工人加权倒班指数(weighted shift index,WSI)与高尿酸血症(hyperuricemia,HUA)之间的剂量反应关系。方法 共有7 617例钢铁工人纳入本次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收集相关信息,应用限制性立方样条模型(restricted cubic spline,RCS)分析WSI与HUA之间的关系,并结合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 研究人群中HUA的患病率为36.2%(男性37.5%,女性20.9%),在调整了年龄、性别、吸烟、饮酒、饮食、体力活动、睡眠时间、睡眠质量、人均家庭月收入、受教育水平、健康状况之后,RCS模型分析结果显示钢铁工人WSI与HUA之间存在非线性的剂量反应关系(整体关联性检验χ2=30.51,P<0.001;非线性检验χ2=29.71,P<0.001)。结论 WSI与钢铁工人HUA之间存在非线性的剂量反应关系。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钢铁工人夜光暴露(light at night,LAN)与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的关系。  方法  采用现况研究,通过收集某钢铁企业员工的问卷、体检和血生化指标信息,采用限制性立方样条模型(restricted cubic spline,RCS)结合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LAN对NAFLD的影响。  结果  该企业工人NAFLD患病率为33.8%(2 594/7 664),在调整年龄、性别、婚姻、教育程度、吸烟、饮酒、体重指数、生活中夜光强度、肝酶代谢、血脂水平、体力活动、饮食、睡眠时间、倒班、高温、噪声、粉尘、一氧化碳暴露情况后,RCS模型结果显示:LAN与NAFLD之间存在非线性剂量反应关系(整体关联性检验χ2=71.59,P < 0.001;非线性检验χ2=16.92,P < 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校正相关混杂因素后,以LAN为0~1 178 d组为参照,LAN在1 178 d~2 017 d和2 017 d~组时,钢铁工人NAFLD患病风险的比值比和95%可信区间分别为1.217(1.027~1.441)和1.479(1.240~1.763)。  结论  夜光暴露与钢铁工人NAFLD之间存在非线性剂量反应关系。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贵州省侗族、苗族、布依族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和血脂异常的剂量-反应关系,为该人群血脂异常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基于“中国多民族队列研究”,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于2018年7月—2019年8月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和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对16 053名30~79岁侗族、苗族、布依族常住居民进行基线调查,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BMI与血脂异常之间的关联,应用限制性立方样条模型分析两者的剂量-反应关系。结果 在总人群中,偏瘦与血脂异常呈负相关(OR = 0.46, 95%CI:0.33 ~ 0.64),超重(OR = 1.55, 95%CI:1.40 ~ 1.72)与肥胖(OR = 1.37, 95%CI:1.16 ~ 1.62)与血脂异常呈正相关;在民族亚组分析中,除了在侗族人群中未发现肥胖与血脂异常关联外,上述关联在三个少数民族中仍然存在。总人群和民族亚组分析均显示BMI与血脂异常风险之间呈倒“U”型非线性剂量-反应关系(Pnon-linear<0.001)。结论 贵州省侗族、苗族、布依族成人BMI与血脂异常风险呈倒“U”型非线性剂量-反应关系。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调查河南省老年人社会参与和脑卒中患病率的流行现状,探讨社会参与和脑卒中患病风险的关联。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河南省18个省辖市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为研究对象,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社会参与得分与脑卒中患病风险的关联,并使用限制性立方样条模型拟合社会参与得分与脑卒中患病风险的剂量-反应关系。结果 共纳入5 570名研究对象,社会参与平均得分为(1.55±2.94),其中社会参与水平失能占19.5%,完全自理占80.5%;脑卒中患病率为5%。调整多种混杂因素后,社会参与水平得分与脑卒中患病风险有关联(P<0.05),相比社会参与正常的人群,社会参与受限的人群脑卒中比值比升高366%(OR = 4.657,95%CI:2.398~9.044),社会参与得分每升高1分,脑卒中的比值比升高9%(OR = 1.083,95%CI:1.047~1.120),限制性立方样条模型显示社会参与得分与脑卒中易感性存在剂量 - 反应关系。结论 社会参与水平受限与脑卒中患病风险有关,社会参与得分与患脑卒中存在剂量 - 反应关系。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调查河南农村居民的维生素D(vitamin D,VD)缺乏以及高血压流行现状,探讨VD水平与高血压患病风险之间的关联。  方法  整群抽样方法选取18~80岁河南农村居民为研究对象,采用Logistic回归计算VD与高血压患病风险之间的OR值和95%CI,并使用限制性立方样条模型拟合VD与高血压患病风险之间的剂量-反应关系。  结果  共纳入研究对象2 013人,血清25-羟基维生素D(25-hydroxy-vitamin D,25-(OH)D)平均水平为(24.50±16.18)ng/ml,其中VD缺乏者占53.95%,不足者占27.02%,只有19.03%能达到正常水平;高血压患病率为40.34%(年龄标化率30.64%)。高血压患者VD水平低于非高血压人群,且VD缺乏人群的高血压患病率(45.21%)高于VD充足人群(31.07%);相比VD充足人群,VD缺乏人群的高血压患病风险升高(OR=1.59,95%CI:1.21~2.10),血清VD水平每升高10 ng/ml,高血压患病风险下降14%,限制性立方样条模型显示VD水平与高血压患病风险存在"L"型剂量-反应关系。  结论  VD缺乏与高血压患病风险升高有关,VD水平与高血压患病风险存在"L"型剂量-反应关系。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广东省中老年人群睡眠状况与高血压患病的关联性,为高血压防控“关口前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2018年广东省慢性病及危险因素监测数据”,按照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纳入5 636名≥45岁中老年人为研究对象。运用SAS 9.4软件进行Rao-Scott 检验和基于复杂抽样构建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睡眠状况与高血压患病的关系。运用R 4.0.5软件绘制限制性立方样条曲线分析睡眠时间与高血压患病风险的量效关系。结果 广东省中老年人高血压患病率是37.93%,平均睡眠时间是(7.36±1.61)h; 其中男性平均睡眠时间多于女性,而女性睡眠问题比例显著高于男性。经多因素回归模型控制后,睡眠时间不足或过多(OR=1.280,95%CI:1.128~1.452; OR=1.300,95%CI:1.038~1.627)、入睡困难(OR=1.286,95%CI:1.018~1.626)、中间觉醒≥2次(OR=1.239,95%CI:1.036~1.483)和服用安眠药(OR=1.567,95%CI:1.086~2.261)均使高血压患病风险升高。结论 广东省中老年人群的睡眠时间不足或过多、入睡困难、中间觉醒≥2次和服用安眠药均与高血压患病显著正相关,应对该特征的人群进行干预,旨在降低高血压的患病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