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乳腺超声BI-RADS 4类在乳腺癌患者良恶性鉴别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3年1月—10月在盐城市妇幼保健院治疗的50例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4类乳腺结节患者的临床资料,均实施乳腺超声检查,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乳腺超声对乳腺结节良恶性的诊断效能,对比良恶性结节的超声征象。结果:病理结果显示,恶性14例,良性36例;乳腺超声检查显示,恶性15例,良性35例,乳腺超声检查的灵敏度为85.71%、特异度为91.67%、准确率为90.00%,Kappa值=0.849,与病理检查结果一致性良好;恶性结节与良性结节在年龄、单发或多发、内部回声、后方回声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恶性结节直径大于良性结节,且形态、边缘、高回声声晕、微钙化、汇聚征、弹性评分、血流分布等与良性结节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超声BI-RADS 4类在乳腺良恶性鉴别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良恶性病灶具有不同的超声影像特征,能提高对乳腺癌的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乳腺结节良恶性诊断中采用超声B I-R A D S分级的诊断价值。方法:随机选择我院2018年9月—2020年9月收治的60例乳腺结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计发现68个乳腺结节,对所有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使用超声BI-RADS分级判断所有患者乳腺结节的良恶性表现,同时对比病理结果,明确超声B I-R A D S分级的使用效果,同时将良性、恶性乳腺结节的超声表现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就超声BI-RADS分级结果来看,5级及3级的诊断结果同病理结果出入不大,诊断的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准确性、特异性、敏感性均为98%左右,相较而言,4级诊断的阳性预测值、准确性、特异性相对偏低。良性结节、恶性结节在组织完整性(有无周围组织的浸润、成角、蟹足状突起)、形态(纵横比>1)、内部回声是否均质(有无微小钙化)、及后方回声衰减等存在显著差异,满足统计学价值(P<0.05)。结论:在乳腺结节良恶性的临床诊断中,采用超声B I-R A D S分级获得的诊断结果比较准确,相对而言,4级结节诊断效果欠佳,需要联合其他诊断方式共同完成诊断,评定结节性质,良恶性结节的超声结果比较差异明显,良性组织完整、形态规则、边界清楚。超声B I-R A D S分级可在临床推广用于乳腺结节良恶性的诊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不同大小BI-RADS 4类乳腺纤维腺瘤的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特征分布。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结果证实且超声分级为BI-RADS 4类结节的乳腺纤维腺瘤患者526例。探讨BI-RADS 4类乳腺纤维腺瘤的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特征分布,并对比分析3组不同大小乳腺纤维腺瘤超声特征差异。结果 BI-RADS 4类乳腺纤维腺瘤常规超声多表现为形态不规则、边缘不局限、后方回声无改变、与皮肤平行、病灶内无钙化、Adler 0~Ⅱ级血流,超声造影特征多为增强时间等于/晚于周围正常乳腺组织、低/等增强、多点多中心、分布均匀、增强后边界清晰、形态规则、范围不变、无灌注缺损区、无环形或蟹爪样特殊增强。≥20 mm组较<20 mm组患者年轻,表现为不均质回声、AdlerⅡ/Ⅲ级血流,造影低增强、增强后结节边界清晰、形态规则、范围不变(P<0.05)。结论 超声造影有利于辅助诊断常规超声分类为BI-RADS 4类的乳腺纤维腺瘤,特别是结节≥20 mm。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二维灰阶超声对BI-RADS 4类乳腺结节评估上调的原因,提高超声识别乳腺良性结节的能力,减少过度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9年12月~2020年11月因乳腺结节住院患者380例,依据病理结果将超声BI-RADS 4类乳腺结节分为2组,结节上调组及结节一致组。将乳腺结节为良性但超声BI-RADS 4类结节认为结节上调组,其中女性68例,男性2例,年龄26~76岁(48.43±11.52岁);将乳腺结节为恶性且超声BI-RADS 4类结节认为结节一致组,其中女性310例,男性0例,年龄26~87岁(52.84±11.28岁)。分析两组声像图征象,总结超声对BI-RADS 4类乳腺结节评估上调的原因,进行鉴别诊断。结果380例患者中,结节上调组70例(18.42%),结节一致组310例(81.58%)。结节上调组中乳腺纤维腺瘤13例(18.57%),导管内乳头状瘤12例(17.14%),乳腺腺病7例(10.00%),非哺乳期乳腺炎5例(7.14%),良性叶状肿瘤3例(4.29%),男性乳腺发育2例(2.86%),乳腺小叶萎缩1例(1.43%),2种以上良性结节并发27例(38.57%);结节一致组中乳腺癌310例(100%)。超声征象:结节上调组中边界清晰,纵横比 < 1,边缘光整或呈大分叶状,粗大钙化多见,结节一致组中边界不清晰,纵横比>1,边缘成角或微小分叶状,微钙化多见,2组超声征象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正确识别超声乳腺结节良、恶性征象,减少主观性诊断,能有效提高超声诊断良性结节准确率,提高诊断自信。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超声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标准化描述术语在乳腺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因乳腺肿瘤接受手术治疗的458例患者(677个肿瘤,恶性150个,良性527个),采用BI-RADS超声规范化术语描述乳腺肿块的形态学信息,并与病理结果相对照。结果 良恶性乳腺瘤的形态、边界、边缘、后方回声、生长方式、钙化、最大直径、周围组织改变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超声BI-RADS标准化描述术语中,形态不规则预测乳腺恶性肿瘤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约86.00%和90.32%;高回声晕的特异度为100%。病理结果与BI-RADS 3类和5类一致性满意(Kappa值=0.70、0.74),与4a、4c类的一致性较差(Kappa值=0.35、0.01),与4b类结果不一致(Kappa值=-0.01)。结论 形态不规则、高回声晕、边缘不光整、垂直性生长、后方回声衰减或混合性改变、肿瘤内微钙化、周围组织改变可作为乳腺恶性肿瘤的征象,其中形态不规则、边缘毛刺、边缘成角、肿瘤内微钙化可作为预测恶性肿瘤的主要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乳腺假血管瘤样间质增生的临床表现和超声影像特征。方法对48例患者的临床信息及54个乳腺结节的形状、方位、边缘、内部回声、后方回声、钙化情况、血供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绝经前以及使用激素替代治疗的绝经后女性占总数的86.7%。87.0%的结节为无痛性、质硬,75.9%的结节表现为低回声,81.5%的结节内无明显血流供应。36个(66.7%)结节诊断为BI-RADS 4类。41个结节(75.9%)通过超声引导下粗针活检获得病理。结论超声多表现为外形不规则的低回声团块。建议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以鉴别良恶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乳腺多发肿块患者的乳腺X线摄影、超声、病理学及临床特征。方法:回顾并分析2005年1月—2019年11月乳腺X线摄影及超声表现为多发肿块的患者(双侧乳腺肿块数目至少3个),记录患者年龄、绝经状态、病理学类型及影像学特征[腺体组织构成、肿块形态、密度、边缘、肿块最大径、钙化及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reast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BI-RADS)分类]。将BI-RADS 2~3类归为良性,BI-RADS 4~5类归为恶性,首先分析表现为多发肿块患者的病理学特征,然后比较良性及恶性多发肿块患者临床及影像学特征的差异性;最后比较乳腺X线摄影及超声诊断乳腺多发肿块良恶性的准确率。结果:105例乳腺多发肿块中,良性99例,占94.29%(纤维腺瘤52例,纤维囊性腺病24例,乳腺腺病13例,导管内乳头状瘤7例,囊肿2例,良性叶状肿瘤1例),恶性6例(三阴性乳腺癌4例,黏液癌2例)。良恶性多发肿块患者发病年龄、绝经状态、肿块形态、边缘及BI-RADS分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良性多发肿块患者的发病年龄[(43.25±6.69)岁]低于恶性多发肿块患者[(50.00±9.19)岁],以非绝经状态为主(88.89%)。乳腺X线摄影及超声评价为BI-RADS 2类及5类病变与病理学结果相符;乳腺X线摄影诊断为BI-RADS 3类中的恶性病变1.49%(1/67)及诊断为BI-RADS 4类的良性病变96.00%(24/25)均因肿块边缘存在遮蔽现象,但超声诊断结果与病理学基本相符。超声诊断BI-RADS 3类病理学结果均为良性;诊断为BI-RADS 4类的良性患者占90.00%(9/10),这些患者均因肿块内含有钙化导致诊断升级,而乳腺X线摄影均显示为良性钙化。乳腺超声诊断多发肿块的灵敏度为100.00%、特异度为90.91%,曲线下面积为0.96;乳腺X线摄影灵敏度为83.33%、特异度为75.76%,曲线下面积为0.80。结论:①乳腺X线摄影及超声表现为多发肿块患者的病理学结果多为良性,恶性多发肿块患者年龄较良性患者大;②超声诊断乳腺多发肿块良恶性的准确率高于乳腺X线摄影,两者结合可以进一步提高诊断准确率,但并非所有多发肿块患者均需要进行2种影像学检查;③当乳腺X线摄影表现为肿块边缘遮蔽时,应考虑采用超声做进一步检查;④当超声因肿块内钙化特征判断为恶性肿块时,建议行乳腺X线摄影进一步分析钙化形态及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乳腺疾病超声诊断中BI-RADS分级诊断标准对良恶性评估的作用。方法:抽取49例乳腺肿块患者为研究对象(2018年7月至2019年10月),所有患者均予以超声检查,遵行BI-RADS分级诊断标准,观察超声检查结果,对比良恶性肿块超声图像特征。结果:良性肿块诊断符合概率为96.67%,漏诊3.33%,恶性诊断符合概率为89.47%,误诊概率10.53%;恶性肿块超声显示,肿块形态不规则94.74%,内部低回声89.47%,边界模糊89.47%,血供丰富100.00%,周围组织不完整94.74%,且腋下淋巴结肿大84.21%,与良性肿块对比差异显著,P<0.05。良性、恶性肿块后方回声衰减情况对比差异不大,P>0.05。结论:乳腺疾病超声诊断中,施行BI-RADS分级诊断标准,临床价值较高,可有效鉴别良恶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在乳腺结节良恶性鉴别诊断中应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BI-RADS分级的效果。方法:本文研究对象均选自罹患乳腺结节的患者当中,样本例数为98例,样本抽选时间段介于2020年1月至2022年5月间。以上患者的术后病理检查结果提示共110个结节,所有患者均应用飞利浦EPIQ5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实施检查工作,将病理学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就BI-RADS分级诊断结果、乳腺结节性质诊断结果展开分析,比较良性、恶性乳腺结节的血流动力学情况。结果: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准确性、敏感度与特异度分别为95.45%、95.35%、95.52%;BI-RADS分级中的4级误诊率为33.33%,准确性为66.67%;良性结节的边界清晰占比、形态规则占比均高于恶性结节,其内部回声低占比、血供丰富占比均低于恶性结节,P<0.05;良性结节的血管收缩期最大流速(Vsmax)测定值、血管舒张最低流速(Vdmin)测定值均低于恶性结节,P<0.05。结论: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BI-RADS分级应用于乳腺结节良恶性鉴别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准确率,但是4级乳腺结节的诊断准确率低。  相似文献   

10.
王欢 《现代医用影像学》2023,(10):1892-1895
目的:分析乳腺超声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分类结合钼靶对乳腺肿瘤的诊断价值,为乳腺肿瘤良恶性诊断提供指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在2019年4月至2021年4月收治的乳腺肿瘤患者260例,经组织病理结果证实114例为乳腺恶性肿瘤,将其分为恶性组,146例为乳腺良性肿瘤,将其分为良性组。比较2组超声与钼靶对乳腺肿瘤微小钙化、边缘呈毛刺状、边界不清晰的影像学结果;比较超声、钼靶及二者联合诊断乳腺肿瘤良恶性的检查结果与价值。结果:乳腺恶性肿瘤超声图像主要特征为肿块的形态不规整,边界不清晰,呈“毛刺状”“分叶状”,无明显的包膜或没有包膜,不均匀回声且呈实质性低回声,内部血流信号丰富;乳腺恶性肿瘤钼靶图像主要特征为片状致密影、肿块影、结节状影、微钙化影以及致密模糊结节影,且肿块形态呈现不规则状,边界不清晰,呈“毛刺状”;在微小钙化方面,钼靶的检出率高于超声(P<0.05);超声诊断乳腺癌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率分别为86.84%、96.58%及92.31%,均优于钼靶单独诊断的85.09%、91.10%及88.46%,并且两者联合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率分别为96.49%、9...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分析多模态超声检查对甲状腺弥漫性病变合并结节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9年5月我院收治的甲状腺弥漫性病变合并结节患者400例,所有患者均在我院接受超声检查。并且全部患者均通过穿刺活检或者手术病理检查确诊。观察比较与病理诊断结果相比超声检查的准确性;良性结节与恶性结节在不同超声特征方面的差异。结果:所有400例患者的病理诊断结果提示,共检查出甲状腺结节:418个,其中,良性结节:148个,恶性结节:270个;超声检查共检查出甲状腺结节408个,其中,良性结节:144个,恶性结节:264个,与病理诊断相比,超声检查在甲状腺结节方面的检出率并无显著差异(P>0.05)。恶性结节与良性结节在不同超声特征:形态、纵横比、边界、边缘、声晕、内部回声、钙化灶、后方回声、相对运动、血流分布、阻力指数、硬度等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甲状腺弥漫性病变合并结节使用多模态超声检查诊断的准确率较高,且通过多模态超声检查也能够有效地区分良性结节与恶性结节,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加速时间指数(ATI)及弹性应变率比值(SR)鉴别诊断乳腺良恶性肿瘤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乳腺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病理结果分为良性组76例(98个病灶)和恶性组44例(57个病灶),均行常规超声和超声弹性成像检查,计算并比较两组二维超声图像特征、ATI及SR值。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ATI、SR值及其联合鉴别诊断乳腺恶性肿瘤的价值,计算曲线下面积(AUC)。结果良、恶性组二维超声图像特征(病灶形态、长轴方向、回声强度、内部回声是否均匀、边界情况、钙化程度、后方回声强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恶性组ATI、SR值均高于良性组(0.18±0.05 vs.0.11±0.03,3.05±0.65 vs.2.33±0.4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ATI、SR值鉴别诊断乳腺恶性肿瘤的AUC分别为0.842、0.813,且联合应用的AUC(0.906)高于其单独应用(均P<0.05)。结论ATI、SR值均能准确鉴别乳腺良、恶性肿瘤,两者联合应用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以乳腺结节的灰阶超声及剪切波弹性超声影像为基础,分析超声图像的纹理特征,探索常规超声联合纹理分析对乳腺结节良恶性的诊断价值。 方法前瞻性收集2018年8月至2018年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常规超声检查发现乳腺结节并获得病理诊断的患者113例,共113个结节。所有患者均行常规超声及剪切波弹性成像检查,并对113个乳腺结节依据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进行分类;对超声图像进行纹理分析,获得纹理特征参数并建立诊断模型。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分析纹理特征诊断模型、常规超声联合纹理特征诊断模型对乳腺结节良恶性的诊断价值。 结果以乳腺结节穿刺病理结果为"金标准",纹理分析诊断乳腺结节良恶性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性分别为0.64、0.91、0.75、0.86、0.83,ROC曲线下面积为0.77;常规超声与纹理分析联合方法诊断乳腺结节良恶性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性分别为0.88、0.85、0.71、0.94、0.86,ROC曲线下面积为0.86。联合诊断的ROC曲线下面积高于纹理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133,P=0.03)。采用常规超声联合纹理分析方法,90.0%(72/80)的BI-RADS 4a类乳腺结节可以降级为BI-RADS 3类,病理结果显示,降级为BI-RADS 3类的乳腺结节中94.4%(68/72)为良性结节。 结论常规超声联合纹理分析对乳腺结节良恶性有较好的诊断效能,可减少不必要的有创性检查,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3D-PDS)联合超声乳腺影像报告与数据系统(BI-RADS)在乳腺良、恶性病灶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2013年12月至2015年7月于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接受乳腺肿瘤手术的患者257例,共282个病灶,于术前行二维超声及3D-PDS检查,根据病理学诊断结果,分成良性组与恶性组。比较2组病灶二维超声特征及3D-PDS特征是否存在差异。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绘制受试者操作特性(ROC)曲线,比较2种方法单独应用以及联合应用对乳腺病灶鉴别诊断的能力。 结果282个乳腺病灶中,良性病灶175个(62.1%),恶性病灶107个(37.9%)。2组病灶二维超声特征比较,病灶形状、生长方位、边界、边缘、后方回声、钙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3D-PDS血管特征比较,血管分布、形态、有无穿入血管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3D-PDS与超声BI-RADS联合应用诊断乳腺病灶ROC曲线下面积为0.866,大于单独应用超声BI-RADS及3D-PDS(0.820、0.727)。 结论超声BI-RADS与3D-PDS联合应用可提高乳腺良、恶性病灶的鉴别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钙化对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2013年1至10月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行甲状腺超声检查的195例患者共258个结节。重点观察甲状腺结节数目、回声以及结节内钙化灶的大小、形态和分布,将不同钙化模式分为3型:Ⅰ型微小点状微钙化,Ⅱ型粗大钙化,Ⅲ型周边钙化。结果甲状腺恶性结节钙化率为68.6%(81/118),高于甲状腺良性结节钙化率40.0%(56/140),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096,P<0.01)。Ⅰ型微小点状微钙化在甲状腺恶性结节中的发生率为72.8%(59/81),高于其在甲状腺良性结节中的发生率41.1%(23/56),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906,P<0.01)。Ⅱ型粗钙化在甲状腺良恶性结节中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3.5%(19/81)vs 37.5%(21/56),χ2=3.159,P>0.05]。Ⅲ型周边钙化在甲状腺良性结节中的发生率为21.4%(12/56),高于其在甲状腺恶性结节中的发生率3.7%(3/81),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669,P<0.05)。伴钙化的甲状腺单发结节、甲状腺极低回声结节恶变率分别为85.3%(58/68)、76.2%(48/63),均高于伴钙化的甲状腺多发结节、甲状腺其他回声结节恶变率33.3%(23/69)、44.6%(33/74),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38.261、14.057,均P<0.01)。结论甲状腺结节内每种钙化都存在恶性风险,不同类型钙化对于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鉴别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乳腺良性结节超声BI-RADS分级的可靠性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超声诊断乳腺良性结节(BI-RADS 3级)的可靠性,分析影响乳腺肿块BI-RADS分级的可能因素及其程度.方法 对792例参照BI-RADS超声影像学特征描述初步分级为可能良性的乳腺结节(BI RADS 3级)、并且有明确病理结果或有2年以上随访记录的患者,回顾性分析超声诊断乳腺良性结节的可靠性;并且结合已由文献推荐的新的分级标准重新对研究对象超声图像进行判读,探讨可能影响其BI-RADS超声分级的多个因素(患者年龄、病灶大小、病灶数目、体表触诊、医师经验).结果 792例病例中,781例(98.6%)为良性,11例(1.4%)为恶性.重新判读后:35.1%(278/792)的病例被调升至BI-RADS 4级,恶性肿瘤的检出率为81.8%(9/11);低年资组判断的良性结节较高年资组者易被调升至4级(P<0.05);年龄≥40岁或多发病灶的患者乳腺结节被调至4级的可能性大(P<0.01);乳腺病灶能否触及、病灶大小则对BI-RADS分级无明显影响.结论 超声对乳腺良性结节(BI-RADS 3级)的判断可靠性较高,医师经验、乳腺结节是否多发以及患者年龄对超声判断良性病灶有影响.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reliability of benign nodules diagnosed by ultrasound and analyze the probable factors of infecting the BI-RADS ultrasound categorization of breast lesions. Methods A total of 792 cases with initial category 3 assessments on BI-RADS ultrasound categorization consistent with more than 2 years follow-up or pathologic results were contained. The reliability of probable benign lesions were studied retrospectively,and several factors that could influence the categorization were explored such as age,breast lumps size,multiplicity,palpability,and US radiologist's experience referring to ACR-BI-RADS and the new categorizations recommendation. Results Of 792 breast nodules, 781 (98.6%) were benign and 11 (1.4%) were malignant. If the new categorizations recommendation was applied, 35. 1% (278/792) of all cased would have been upgraded to BI-RADS 4,81. 8% (9/11)of malignant tumors would have been found. The breast masses diagnosed by the junior radiologists were more frequently upgraded to BI-RADS 4 than senior radiologists' findings (P <0. 05), the nodules in women 40 years or older and multiple lesions were more frequently upgraded to category 4 (P <0. 01). The presence of palpability and mass size had on significantly influence the BI-RADS US categorization of breast nodules. Conclusions BI-RADS-Ultrasound categorization is relatively reliable to diagnose breast benign nodules. The multiplicity of breast nodules,patient's age and US radiologist's experience were found to have significant influences on the categorizations of probably benign breast nodules.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最大径<2 cm三阴性乳腺癌(TNBC)与乳腺纤维腺瘤(FA)的超声图像特征和几何圆度,提高临床鉴别诊断TNBC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74例最大径<2 cm的TNBC(TNBC组)和125例FA(FA组)患者的超声图像,比较两组年龄、病灶大小、形态、方位、边缘、回声模式、后方回声特征、钙化等特征,以及病灶几何圆度的差异。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最大径<2 cm TNBC的独立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几何圆度对其的诊断效能。结果TNBC组平均年龄(47.3±10.7)岁,FA组(35.5±9.0)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FA组比较,TNBC组病灶出现不规则形(49/74)、方位不平行(30/74)、边缘不光整(65/74)、后方回声增强(48/74)者更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TNBC组BI-RADS 4类和5类病灶较FA组更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TNBC组平均几何圆度81%±9%,大于FA组(66%±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者年龄>45岁(OR=7.81)、病灶形态不规则(OR=4.29)、方位不平行(OR=8.32)、后方回声增强(OR=7.54)、BI-RADS分类为4类(4A类:OR=1.06,4B类:OR=13.54,4C类:OR=31.92)和5类(OR=40.07),以及病灶几何圆度>80%(OR=71.62)是最大径<2 cm TNBC的独立影响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诊断最大径<2 cm TNBC的几何圆度截断值为80%,曲线下面积为0.816,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77.2%、74.6%。结论与FA比较,最大径<2 cm的TNBC患者年纪多偏大,表现出更多可疑的超声特征和更大的几何圆度,有助于临床对二者进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初步探讨自动乳腺全容积成像(automated breast volume scanner,ABVS)结合中医辨证对高危乳腺增生症的量化诊断价值.方法:本研究分析2018年7月—2019年5月暨南大学附属广州红十字会医院收治的34例乳腺增生症患者,通过ABVS检查及中医辨证,与病灶病理结果进行分组比较.结果:病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