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目的 探讨手指末节离断再植术后静脉危象指端放血的时机.方法 选取行断肢再植后并发静脉危象的患者54例(57指).根据静脉危象并发时间不同分为A组和B组,A组(34指)在术后72 h内发生,B组(23指)在72 h后发生.所有患者行指端放血前先给予心理护理以缓解患者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同时予以药物行解痉治疗,行指端放血治疗的同时,给予相应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再植手指成活与否进行评价.结果 A组和B组并发静脉危象患者行指端放血后患指成活率分别为17.6%和82.6%,后者明显高,且静脉危象解除时间明显短(P<0.05).结论 断指再植术后静脉危象出现的越晚,行指端放血治疗患指成活率越高,故放血疗法应慎用于术后早期并发静脉危象的患者.  相似文献   

2.
总结27例小剂量肝素联合指端侧切治疗断指再植术后静脉危象的护理。护理重点为加强再植指血液循环的观察,及时发现静脉危象;对发生静脉危象者正确实施肝素疗法及指端侧切放血治疗,注意预防感染,同时做好饮食指导及心理护理。23例静脉危象患者经治疗护理3~7d后再植指全部成活;4例断指再植坏死,Ⅱ期愈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放血疗法在手指末节再植术后静脉危象中的应用.方法本组患者共21例,23指手指末节断指再植术后出现静脉危象,全部及时实施放血疗法.在患指吻合动脉血管的对侧纵行切开0.5 cm左右的皮肤,将肝素钠溶液滴至切口内,防止血液凝固,使血液流出,以代替静脉回流,并于术后5~7 d闭合切口.结果 21例23指患者中19例21指成活,成活率为91%.结论手指末节再植术后出现静脉危象是导致手指坏死的常见原因,放血疗法是纠正再植末节手指静脉危象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放血疗法在手指末节再植术后静脉危象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牟荣  张经文 《现代护理》2006,12(11):1026-1026
目的探讨放血疗法在手指末节再植术后静脉危象中的应用.方法本组患者共21例,23指手指末节断指再植术后出现静脉危象,全部及时实施放血疗法.在患指吻合动脉血管的对侧纵行切开0.5 cm左右的皮肤,将肝素钠溶液滴至切口内,防止血液凝固,使血液流出,以代替静脉回流,并于术后5~7 d闭合切口.结果 21例23指患者中19例21指成活,成活率为91%.结论手指末节再植术后出现静脉危象是导致手指坏死的常见原因,放血疗法是纠正再植末节手指静脉危象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末节断指再植术后的护理观察体会。方法:本组病例中按动静脉吻合比例1:2为9指,1:1比例为25指,仅吻合1条动脉7指,1条静脉2指。重点做好术后常规护理、血管危象观察、切口放血及甲床放血疗法观察。结果:出现血管危象10例,其中再植失败4指,成活39指,成活率为90.69%。术后经3~18个月随访,再植手指外观及功能比较满意。结论:对末节断指再植的患者,护士应了解术中血管吻合比例及血管吻合质量,密切观察再植指体、指腹的饱满度及切口、拔甲放血疗法渗血情况等,对提高术后护理质量及再植成活率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小儿末节断指再植术后运用放血疗法治疗静脉危象的护理经验,提高小儿末节断指再植成活率。[方法]回顾分析本科2013年7月—2017年7月20例22指的断指再植术后运用放血疗法的治疗与护理情况,做好患儿的镇静与镇痛护理,准确有效地实施放血疗法,配以小儿特殊的护理。[结果]20例22指再植指中成活19指,坏死3指。[结论]放血疗法是处理静脉危象的有效方法,术后患儿镇静与镇痛护理和有效实施放血疗法是小儿断指再植术后发生静脉危象时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57例指尖断离再植术的术后护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张莉花  周丽 《护理与康复》2009,8(7):584-585
总结57例65指指尖断离再植术的术后护理。认为护理重点是加强血管危象观察,适时适量行指端放血,预防及控制感染,指导存活断指的功能锻炼,重视出院指导,是保证断指再植成功、手指功能早日恢复的关键。65指断指中存活63指,存活率96.92%。  相似文献   

8.
放血疗法在断指再植术后静脉危象中的应用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总结断指再植术后应用放血疗法治疗静脉危象的护理经验和体会,提高断指再植的成功率。方法回顾分析本科室2003年1月~2006年8月125例142指的断指再植过程。根据再植条件的不同,选用不同的放血方法,同时配以精心的护理。结果125例(142指)再植指中成活116指,坏死26指,成活率81.7%。结论放血疗法是处理静脉危象的有效方法,而加强心理护理,密切观察再植指体的血运,针对不同的放血方法进行精心的护理,严格无菌操作及正确使用肝素等也是断指再植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断指再植术后指体能否成活取决于患指的血液循环是否能重新建立.静脉危象是再植术后常见的并发症,指体表现为:患指肿胀严重,肤色发紫,皮温下降,毛细血管充盈时间缩短甚至消失,若不及时的发现和处理,将导致再植指的坏死.临床上常常采用指端侧方小切口放血、滴肝素等方法维持静脉回流,以建立侧支循环.小切口放血的管理是影响手术成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杨金菊 《当代护士》2004,(10):13-14
总结34例39指仅吻合指动脉断指再植的术后护理,介绍指端侧方小切口放血代替吻合静脉,以维持再植手指血循环平衡的方法.主要护理措施有:严密观察再植手指的(皮温及颜色)血供,及时准确进行指端侧方小切口放血;严格无菌操作,预防感染;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防止动脉痉挛,必须做好保温、疼痛护理;做好夜间护理观察,严防并发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指动脉转位在血管缺损性断指再植术中的应用及对神经功能、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 方法选取2017年7月至2020年7月在衡水市人民医院接受断指再植的2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动脉转位组和静脉移植组,各100例。动脉转位组使用指动脉转位技术,静脉移植组使用自体静脉桥接移植技术。比较2组临床疗效、手术时间、断指成活率、血管危象发生率及断指再植后功能恢复情况、患者自觉满意度。 结果动脉转位组临床优良率(91.00% vs 81.00%)、患者自觉满意度(96.00% vs 87.00%)均明显高于静脉移植组(P<0.05)。与静脉移植组相比,动脉转位组手术时间[(45.38±9.47)min vs(58.67±10.25)min]更短、断指成活率(95.00% vs 87.00%)更高(P<0.05)。2组血管危象发生率(19.00% vs 24.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动脉转位组指腹两点辨别觉较静脉移植组更短,感觉功能恢复情况也更好(P<0.05)。动脉转位组断指再植后掌指关节(MP)、近端指关节(PIP)、远端指关节(DIP)的活动度及日常生活活动评分均显著高于静脉移植组(P<0.05),但2组断指再植后恢复工作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动脉转位组断指再植后血液循环状态和外观恢复情况均明显优于静脉移植组(P<0.05)。 结论指动脉转位在血管缺损性断指再植术中的应用效果和安全性俱佳,不仅有效提高了断指成活率,还有利于患者术后神经功能、关节功能及外观的恢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游离股前外侧皮瓣移植修复下肢组织缺损术后72h皮瓣的护理要点。方法对160例外伤致下肢软组织缺损患者采用游离股前外侧皮瓣移植,术后72h内配合做好皮瓣护理工作。结果 160例游离股前外侧移植皮瓣修复下肢组织缺损患者移植皮瓣全部成活,术后72h内12例患者出现血管危象,经对症处理后均愈合。结论行游离股前外侧皮瓣移植修复下肢皮肤组织缺损术患者,术后72h内应加强皮瓣观察及护理,做好术前后心理护理,疼痛护理及健康指导工作等,其是保证皮瓣成活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间断充气加压泵辅助预防髋部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方法 将104例髋部手术后卧床72 h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2例,对照组进行术后常规抗凝治疗及主动功能锻炼,治疗组在术后常规抗凝治疗及主动功能锻炼的基础上,使用间断充气加压泵辅助治疗.观察2组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情况.结果 治疗组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 髋部手术后卧床72 h以上患者在常规抗凝治疗基础上使用间断充气加压泵辅助治疗,有利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不同时机启动他汀类药物治疗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94例,根据启动他汀类药物的时间点分为A组50例(发病24 h内启动)和B组44例(发病后24~72 h启动)。收集2组的基线资料并随访出院后3月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及卒中复发、预后不良及死亡、不良反应等发生情况。结果:随访3月后,A组的mRS评分、NIHSS评分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终点事件发生率(预后不良、卒中复发)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的死亡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卒中后的24 h内早期启动他汀类药物有益于改善缺血性卒中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在分娩镇痛穿刺点涂抹的镇痛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分析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美中宜和妇儿医院行椎管内分娩镇痛的孕足月单活胎初产妇[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分级为Ⅰ或Ⅱ级]4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各200例),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局部涂抹组为A组,安慰剂涂抹组作为对照组(B组)。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及安慰剂在产妇分娩镇痛操作前15 min均匀涂抹于分娩镇痛穿刺点及周围。宫口开2 cm时行分娩镇痛,按照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分娩镇痛操作时疼痛情况和分娩镇痛后72 h内腰背痛情况。结果A组有18例改行剖宫产,B组19例改行剖宫产,均剔除本研究。两组产妇麻醉操作时均无无痛和轻度疼痛发生。A组中度疼痛为100%(182/182),无重度疼痛例数;B组中度疼痛为27.07%(49/181),重度疼痛为72.93%(132/181);两组比较,A组疼痛程度明显减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08.575,P<0.001)。分娩镇痛后72 h内腰背痛发生情况无、轻度、中度、重度A组分别为136、27、15、4例,B组分别为89、54、27、11例,两组比较A组疼痛程度明显减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5.510,P<0.001)。结论复方利多卡因乳膏涂抹分娩镇痛穿刺点有助于减轻分娩镇痛操作时产生的穿刺痛和分娩镇痛后出现的腰背痛。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断指再植术后造成血管危象发生的多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09年6月断指再植病例65例共81指病例资料,探讨断指再植发生血管危象的相关因素.结果 本组65例81指中,发生血管危象12指(发生率为14.8%),其中动脉危象8指(发生率为66.7%),静脉危象4指 (发生率为33.3%).结论 血管危象的发生多与疼痛、吸烟、寒冷及神经生理因素等有关,正确预防这些因素是降低血管危象的发生率,提高断指再植成功率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比分析指尖离断后采用逆行顺序和顺行顺序掌侧静脉吻合再植术的临床疗效,为临床选择最优方式修复指尖离断患者指端功能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至2013年10月来本院就诊的指尖离断患者80例共216指,按照所行指尖离断再植术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进行逆行掌侧静脉吻合再植术,对照组进行顺行掌侧静脉再植术;术后随访1年。比较两组术后效果。【结果】观察组、对照组术后1年指尖成活率分别为91.3%、72.3%,外形良好分别为89指、77指,指甲生长良好分别为89指、77指。观察组两点辨别觉为:(5.1±0.4)mm ,触觉良好者88指,痛觉正常者83指,运动功能良好者77指,对照组两点辨别觉为(6.2±0.6)mm ,触觉良好74指、痛觉正常分别为66指、运动功能良好62指,两组比较均存在明显差异( P <0.05)。【结论】逆行掌侧静脉吻合再植术成活率高、外观与指甲与正常手指相似、术后感觉与运动功能恢复较好,是一种有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8.
刘川  吴继生  王杰  何杰 《华西医学》2012,(5):670-672
目的探讨末梢灌注指数(TPI)在断指再植术后对血管危象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对2005年1月-2011年10月31例36个再植指运用Agilent V24C监护仪血氧饱和度探头进行持续TPI监测,同时观察记录术后再植指皮温、色泽、肿胀程度及毛细血管搏动情况,将发生血管危象的再植指分为危象组(n=4),将未发生血管危象的再植指分为对照组(n=32),分析发生危象前12 h至危象发生时的TPI,每2小时为一时间段,共7个时相,分别记为T1~T7。结果对照组各时间点TPI无明显变化,各时间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危象组从T4开始,TPI呈逐渐下降趋势,与前一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PI在T1、T2、T3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从T4开始,危象组TPI均较对照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PI监测能够无创、实时、灵敏地反映断指再植术后再植指血供情况,可早于临床症状以前对断指再植术后血管危象作出诊断,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背景:癫痫持续状态可导致神经元损伤。目的:观察两种不同给药途径诱发大鼠海马CA3区神经元线粒体超微结构损伤及Fas、Bax、Caspase-3的表达变化,为减轻癫痫后神经元损伤提供理论依据。设计:随机对照动物实验。单位: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神经内科和麻醉科。材料:实验于2005-03/2005-07在山东省医学科学院病理实验室完成。选择成年雄性SD大鼠150只,体质量260~300g(由山东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SCXK20030004),室温,自由进水、进食。方法:选择成年雄性SD大鼠150只,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海人酸腹腔注射组和尾静脉注射组。分别采用海人酸腹腔注射和尾静脉注射诱发不同潜伏期的大鼠癫痫持续状态。每组再分5个亚组,分别为癫痫持续状态后3,6,24,48及72h组。每小组取12只诱发成功的大鼠,于癫痫持续状态终止后不同时点取海马。2只用于电镜检查,5只用于Fas和Bax的RT-PCR检测,5只用于Caspase-3的免疫组化。另取12只鼠作为正常对照,不做任何处理。对照组大鼠于相应癫痫持续状态后24h点取材,具体分配同各亚组。电镜观察线粒体的超微结构,半定量RT-PCR检测Fas、Bax的mRNA水平,免疫组化检测Caspase-3蛋白的表达。主要观察指标:①超薄切片透射电镜观察结果。②RT-PCR检测结果。③免疫组化检测结果。结果:132只SD大鼠进入结果分析。①电镜观察线粒体的超微结构:海人酸腹腔注射组线粒体肿胀,神经元呈凋亡征;尾静脉注射组线粒体肿胀且伴膜的崩解,神经元呈坏死表现。②对照组及尾静脉注射组未检测到Fas及BaxmRNA;海人酸腹腔注射组Fas及Bax的mRNA表达均于癫痫持续状态后6h出现,24h增加,48h达高峰,并持续至72h。③两组大鼠均在癫痫持续状态后6h出现Caspase-3表达增高(10.27±0.34,15.21±0.34;P<0.001),24h达顶峰(25.36±0.47,28.23±0.47;P<0.001);海人酸腹腔注射组高表达持续至72h,尾静脉注射组在48h点急剧降低。结论:两种不同的诱发方式导致了大鼠不同程度的线粒体损伤和Fas、Bax及Caspase-3在不同水平的表达,进而决定了神经元死亡的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20.
脑出血急性期血压水平与预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脑出血急性期血压水平和预后(死亡)两者间的关系。方法:测定了59例脑出血患者急性期的血压水平,分为存在活组和死亡组,按出血部位比较两组间的差异。结果:绝大多数脑出血患者急性期血压升高。脑出血急性期较高的收缩压和平均动脉压预示着预后不良,死亡率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