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覃章平   《中国医学工程》2009,(4):271-273
目的探讨肌力训练对痉挛型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痉挛型脑瘫患儿102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以神经发育技术为基础的常规康复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肌力训练。治疗后2个月和治疗后6个月时采用粗大运动功能测量表评定疗效。结果治疗前评分的五区水平相当,治疗后2个月,所有患儿五区的评分较治疗前增高(P〈0.05),而试验组和对照组比较,A区、B区评分水平基本相当(P〉0.05),C区(P〈0.05)、D区(P〈0.01)和E区(P〈0.01)试验组均要高于对照组。至治疗6个月时,康复水平进一步提高。组间比较仍以C区、D区和E区试验组改善更为明显(P〈0.05)。结论肌力训练能有效提高痉挛型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尤其对患儿的爬、跪、站、走、跑和跳能力改善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同步健康教育对小儿脑瘫运动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将脑瘫患儿采用脑瘫粗大运动功能分级系统(GMFCS)分级后,筛选符合诊断标准和纳入标准的GMFCSⅠ-Ⅲ级的脑瘫患儿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n=30)。对照组按照一般健康教育宣传模式进行常规指导。治疗组除进行一般健康教育外,责任护士根据患儿粗大运动功能情况给予家长同步健康教育,观察时间6个月。结果同步健康教育后,治疗组GM—FCSⅠ级的患儿21例,对照组13例,治疗组患儿康复至GMFCSⅠ级的比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儿康复6个月后,56项粗大运动功能(GMFM)评价积分均较同步健康教育前增加(P〈0.05),且治疗组积分增加程度较对照组明显(P〈0.05)。结论同步健康教育对小儿脑瘫运动功能的改善产生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联合生物反馈综合治疗痉挛性脑瘫患儿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在本院接受治疗的痉挛性脑瘫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儿单纯使用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观察组使用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联合生物反馈综合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脑电功率、粗大运动功能评分、肌张力及关节活动度。结果:(1)治疗后,两组患者0波值及θ/β比值均低于治疗前,G波值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的0波值及θ/β比值低于对照组,G波值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2)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粗大运动功能量表(GMFM)66项评分值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的GMFM一66项评分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3)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腓肠肌肌张力及足背屈角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的腓肠肌肌张力及足背屈角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O.05)。结论: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联合生物反馈综合治疗可以有效改善痉挛性脑瘫患儿的脑功能,增强粗大运动功能,同时降低患儿肌张力,增加关节活动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Peabody粗大运动发育量表(PDMS-GM)与格赛尔粗大运动发育量表(GDS—GM)两种粗大运动评估方法在脑瘫患儿康复疗效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根据患儿具体情况选择一种最适合的训练方式,用PDMS—GM和GDS—GM两种方法对33例脑瘫患儿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1个疗程(3个月)后各进行1次评估。对两种量表评估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的比较。结果PDMS—GM评估的33例脑瘫患儿治疗1个疗程前粗大运动功能(22.45±9.70),治疗后(32.26±10.10),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GDS—GM评估结果显示脑瘫儿童治疗1个疗程前粗大运动功能(36.25±21.74),治疗后(37.88±22.76),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PDMS—GM比GDS—GM能更敏感、更早地反映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发育变化,更有利于疗效判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智能三维情景式生物反馈训练平台在脑瘫患儿下肢粗大肌群肌力训练中的应用。方法将2016年1月至12月在我院儿童康复科门诊及住院部治疗的50例脑瘫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25例,其中对照组患儿实施传统神经发育疗法,试验组患儿采用智能三维情景式生物反馈训练平台进行下肢粗大肌群肌力训练,两组患儿分别进行为期3个月的观察周期,在疗程开始、3个月后运用肌力补充分级法、粗大运动功能评定(GMFM88)、盖塞尔检查粗大动作功能区对患儿脑瘫康复情况进行前后对比。结果经不同训练后,试验组患儿肌力细分级3~5级有22例(88.00%),对照组患儿肌力细分级3~5级有15例(60.00%),试验组患儿肌力细分级情况较对照组明显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后,试验组GMFM88评估百分比情况(69.02±18.43)%明显优于对照组(57.76±15.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儿盖塞尔检查得分(67.21±18.54)分明显高于对照组(55.24±16.2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瘫患儿采用智能三维情景式生物反馈训练平台进行下肢粗大肌群肌力训练,患儿肌力细分级情况改善良好,有效提高患儿粗大肌群肌力运动功能以及发育情况。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康复过程中加入中轴骨稳定性训练对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和精细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0月—2021年9月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收治的44例脑瘫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2例。对照组行传统康复训练,观察组在传统康复训练过程中加入中轴骨稳定性训练。训练前后对两组患儿运动功能均采用《0~6岁小儿神经心理发育检查表》和Peabody运动发育量表(第二版)进行评估。结果:两种量表评估结果显示,经过三个月训练干预后,两组患儿粗大运动和精细运动评分均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74、2.323,P<0.05),且训练后观察组Peabody粗大运动发育商(Gross motor development quotient,GMQ)和精细运动发育商(Fine motor development quotient,FMQ)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764、4.636,P<0.05)。结论:脑瘫患儿康复过程中加入中轴骨稳定性训练有助于提高其运动功能,有利于上下肢的活动,从而增强其粗大运动和精细运动能力,促进其运动功...  相似文献   

7.
【摘要】目的探讨使用Peabody运动发育量表-2(PDMS-2)配套运动训练方案对运动发育落后患儿进行运动训练指导的应用价值。方法将560例确诊为运动发育落后的患儿按照就诊先后顺序分为研究组(260例)和对照组(300例),两组均进行综合康复治疗。根据PDMS-2评估结果,研究组患儿进行综合康复治疗及相应配套运动训练指导,而对照组则仅进行综合康复治疗。3个月后采用PDMS-2对两组患儿再次进行评估,比较两组训练前后的PDMS-2评估结果。结果干预前研究组粗大运动商(GMQ)、精细运动商(FMQ)、总体运动商(TMQ)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评估显示两组患儿GMQ、FMQ、TMQ均有提高(P〈0.01),且研究组GMQ、FMQ、TMQ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PDMS一2配套运动训练方案能很好地提高运动发育落后患儿的运动技能,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8.
袁华 《中国现代医生》2012,50(17):140-141
目的探讨肌力训练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痉挛型脑性瘫痪(脑瘫)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痉挛型脑瘫患儿38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9例,研究组在神经发育学疗法的治疗基础上,加用肌力训练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比较两组的康复疗效。结果两组痉挛程度、站立及步行能力及步行速度治疗前与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后两组疗效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对痉挛型脑瘫患儿采用肌力训练联合神经肌肉刺激康复治疗,可以显著提高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配合中药穴位贴敷的小儿脑瘫痉挛性患儿综合治疗疗效。方法 60例痉挛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给予康复训练、中医推拿治疗及中药穴位贴敷,对照组只给予康复训练及中医推拿治疗,运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两样本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儿粗大运动功能评估(GM-FM)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4.27±13.50)vs(23.52±12.41),P〈0.05]。结论在小儿脑瘫临床治疗中,配合中药穴位贴敷治疗,能补益肝脾肾、益阳补阴、温阳通络、强筋壮骨,调节免疫能力,提高小儿脑瘫患儿治疗效果,为该病提供了一种行之有效的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方法 。  相似文献   

10.
王正香 《现代医学》2014,(6):661-663
目的:探讨水疗加水中康复护理对改善痉挛型脑瘫患儿痉挛症状的效果,为脑瘫患儿提供更合理、有效的康复治疗方法。方法:98例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9例,两组均给予功能锻炼、理疗、推拿、药物等常规综合康复治疗,治疗组在常规综合治疗的基础上接受每天1次的水疗加水中康复护理。结果:治疗后患儿粗大运动功能分级明显提高,治疗组改善比对照组更明显(P〈0.01);治疗组患儿的肌张力明显改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常规的综合康复训练能改善脑瘫患儿的痉挛状态,而辅以水疗加水中康复护理改善脑瘫患儿痉挛状态的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1.
    
李红  童光磊  张敏  易昕  蔡云飞 《安徽医学》2013,34(8):1070-1073
目的探讨A型肉毒毒素注射配合运动疗法和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痉挛型脑瘫患儿的效果。方法 75例下肢痉挛脑瘫患儿分为两组:对照组38例采用运动疗法;研究组37例采用A型肉毒毒素注射后配合运动疗法和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前后采用改良Ashworth评定量表(MAS)、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GMFM-88)进行评定。结果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儿MAS评分、GMFM评分均优于治疗前(P0.05),研究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A型肉毒毒素注射配合运动疗法和神经肌肉电刺激可以快速降低肌张力,有效提高痉挛型脑瘫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针灸按摩配合高压氧治疗小儿脑瘫的疗效。方法:将60例小儿脑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在常规康复功能训练基础上,治疗组采用针灸按摩配合高压氧治疗,对照组单纯给予高压氧治疗。将两组的疗效进行对比观察。结果:两组治疗前后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且ADL评分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针灸按摩配合高压氧治疗小儿脑瘫较单纯高压氧治疗疗效明显;值得临床加以推广并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运动疗法对脑性瘫痪(CP)患儿粗大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例CP患儿按年龄、临床表现和诊断分型进行近似配对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观察组患儿采用针刺配合运动疗法治疗,对照组患儿只采用运动疗法。治疗4个月后用粗大运动功能评定量表(GMFM-88)进行疗效比较。结果 2组患儿治疗后GMFM-88总百分比显著高于治疗前(P<0.01)。观察组患儿GMFM-88改善值和反映坐位、站立的能区(B区、D区)百分比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针刺结合运动疗法可以显著改善CP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疗效高于单纯运动疗法,尤其在改善患儿坐和站能力方面更有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引导式教育对痉挛型脑瘫儿童综合能力的影响.方法 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将就诊的75例痉挛型脑瘫患儿纳入研究,随机分成研究组(25例)、对照组1(25例)和对照组2(25例).研究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结合引导式教育;对照组1采用常规康复治疗;对照组2仅给予一次性家庭康复指导.治疗前及治疗后6个月均采用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精细运动功能测试量表和儿童功能独立性量表评定.结果 3组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均较治疗前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t=19.271,P<0.01;对照组l t=15.464,P<0.01;对照组2=2.416,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l的精细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独立能力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对照组2治疗后精细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粗大运动功能、精细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独立能力改善均优于对照组1和对照组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常规康复治疗结合引导式教育能更有效提高痉挛型儿童脑瘫的整体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在智能三维情景式生物反馈训练平台下,联合应用悬吊运动训练与WOND2000F5多功能神经康复诊疗系统在脑瘫患儿核心肌群肌力训练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4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脑瘫患儿5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观察组患儿给予传统运动疗法+悬吊运动疗法+WOND2000F5多功能神经康复诊疗系统,对照组给予传统运动疗法+悬吊运动疗法。观察并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治疗后12周的肌力、粗大运动功能以及大动作发育商。结果治疗后12周,观察组患儿肌力改善总有效率(88.00%)、粗大运动功能E区(38.20±7.50)分、D区(35.00±5.80)分、C区(39.90±9.70)分、B区(64.00±17.00)分、A区(59.00±15.30)分以及大动作发育商评分(67.21±18.54)分均高于对照组肌力改善总有效率(68.00%)、粗大运动功能E区(32.00±7.00)分、D区(29.90±5.40)分、C区(34.20±9.00)分、B区(48.00±13.00)分、A区(39.70±13.00)分以及大动作发育商评分(55.24±16.21)分,B区以及A区改善情况更为显著,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维悬吊运动训练结合电子生物反馈疗法能够有效改善脑瘫患儿核心肌群肌力,提高患儿粗大运动功能以及发育商。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经过康复治疗改善脑瘫(cerebralpalsy)患儿的跪位姿势控制能力并结合应用踝足矫形器在提高脑瘫儿步行水平中所起的作用。方法:选择2011年9月-2013年7月收治的脑瘫患儿5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重点强化跪位姿势控制训练并佩戴踝足矫形器(anklefootorthoses,AFO),对照组常规康复治疗,跪位姿势控制能力采用粗大运动功能量表(grossmotorfunctionmeasure,GMFM)的c区评定,步行水平采用Gillette功能性步行量表评定。结果:对照组中途脱落2例,共有48例患儿进入结果分析。结果表明治疗组治疗后GMFMC区评分显著高于治疗前(P〈0.01),并且治疗后治疗组GMFMC区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Gillette功能性步行量表步行水平分级评定显示:治疗后治疗组步行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跪位姿势控制能力(髋关节运动控制)、踝足控制的稳定性在脑瘫儿步行中的作用非常重要,这2方面的作用主要在于维系步行中控制重心的稳定,在此基础上步态才能改善,步行水平才能提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A型肉毒毒素注射联合生物反馈治疗对痉挛型脑瘫患儿下肢运动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 从2011年2-12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康复科就诊的脑瘫患儿中选择31例痉挛型脑瘫患儿,按就诊顺序分为2组,观察组15例接受A型肉毒毒素注射,注射后第2天开始进行包括生物反馈在内的康复治疗;对照组16例只做常规康复治疗.患儿入选后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第3、7、14、30、90天时评定:改良Ashworth量表(MAS)、综合痉挛量表(CSS)、踝关节被动背伸活动范围(PROM);在疗前、治疗后第90天时评估:粗大运动功能量表(GMFM-88)、步行速度.结果 观察组患儿治疗前和治疗后第3、7、14、30、90天的MAS评分分别为2.6±0.6、2.0±0.5、1.2±0.5、0.6±0.6、0.5±0.6、1.0±0.5,CSS评分分别为14.1±1.1、12.0±1.1、10.2±1.2、8.2±1.4、8.0±1.5、9.0±1.6,PROM分别为(-8.5±9.4)°、(-1.5 ±7.6)°、(6.9±8.3)°、(11.7±6.8)°、(15.2±6.6)°、(13.7±7.8)°,治疗后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P<0.01).对照组患儿CSS评分自治疗后第7天开始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AS评分、PROM在治疗后第14天开始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AS评分、CSS评分、PROM在治疗后各观测时间点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儿粗大运动功能、步行速度在治疗后第90天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P<0.01,对照组P<0.05,且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型肉毒毒素注射联合生物反馈治疗能快速有效地提高痉挛型脑瘫患儿的下肢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