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目的比较踝上截骨术治疗内翻型踝关节骨关节炎时保留腓骨或截断腓骨对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4月—2014年4月,采用踝上截骨术治疗并随访达1年以上的41例(41足)内翻型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临床资料。其中19例术中保留腓骨(A组),22例术中行腓骨截骨(B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侧别、体质量指数、骨关节炎分期、病因以及术前美国矫形足踝协会(AOFAS)踝与后足评分、踝关节骨关节炎量表(AOS)疼痛及功能评分、踝关节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胫骨远端关节面角(tibial articular surface angle,TAS)、距骨倾斜角(talar tilt angle,TT)、胫骨踝穴角(tibiocrural angle,TC)、胫骨侧位关节面角(tibial lateral surface angle,TLS)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术后观察截骨愈合情况,比较两组末次随访时临床功能评分以及影像学测量结果。结果两组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无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6~55个月,平均36.6个月。A、B组各1例因疼痛及活动受限,行踝关节融合术,排除末次随访评价。X线片复查示,患者截骨处均获骨性愈合,A组愈合时间(3.6±0.4)个月,B组为(3.9±0.7)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61,P=0.12)。末次随访时,两组TAS、TLS、TT、T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B组TT、TC改善程度优于A组(P0.05)。两组AOFAS评分、AOS疼痛及功能评分、踝关节ROM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改良Takakura分期,A组改善率为55.6%,B组改善率为57.1%,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1,P=0.92)。结论对于腓骨相对较长或影响术中胫距关节复位者,踝上截骨术中同时行腓骨截骨后TT及TC改善程度优于单纯踝上截骨术。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踝上截骨联合距下关节融合术治疗内翻型踝关节合并距下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 纳入自2017-01—2021-02诊治的24例内翻型踝关节合并距下关节骨性关节炎,12例采用踝上截骨联合距下关节融合术(观察组),12例采用踝上截骨术(对照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1年的AOFAS评分、Maryland评分、踝关节活动度、CT测量的胫骨前侧关节面角(Tibial anterior surface angle,TAS)、胫骨侧位关节面角(Tibial lateral surface angle,TLS)、距骨倾斜角(Talar tilt angle,TT)、胫骨踝穴角(Tibiocrural angle,TC)。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1例严重疼痛,对照组1例切口感染、1例严重疼痛导致活动障碍。观察组术后1年的AOFAS评分、Maryland评分、踝关节活动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年TAS和TLS较术前增加、TT和TC较术前减小,观察组TAS和TLS较对...  相似文献   

3.
踝关节周围截骨术治疗踝关节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和评价踝关节周围截骨矫正术治疗踝关节炎的指征、方法和疗效。 方法 2005 年2 月至2011 年5 月, 采用踝关节周围截骨手术治疗65 例踝关节炎患者。女43 例, 男22 例;年 龄35~74 岁, 平均55.5 岁。Takakura 踝关节炎分级:2 级29 例, 3 级32 例, 4 级4 例。接受单纯踝上胫骨 截骨20 例, 踝上胫腓骨截骨12 例, 踝上胫骨截骨合并跟骨截骨30 例, 踝上胫腓骨截骨合并跟骨截骨3 例。合并行三关节融合术者3 例, 距舟关节融合术者2 例, 第一跖骨基底截骨术者4 例。对43 例患者施 行踝关节内外侧软组织松解和韧带重建手术。比较患者手术前后正、侧位X 线片上胫骨前面角(tibial anterior surface angle, TAS)和胫骨侧面角(tibial lateral surface angle, TLS)差异。应用美国足踝医师协会 后足与踝关节评分(AOFAS-HA评分)对患者手术前后功能情况进行评价。 结果 59 例患者获得平均 35.7 个月(7~94 个月)随访。所有患者均达到骨性愈合, 平均骨愈合时间为7~8 周。AOFAS 评分自术前 平均49.7 分提高到术后12 个月时的平均78.6 分。TAS 术前平均86.1°, 术后6 个月平均93.9°。TLS 不 正常者5 例, 术前平均70.0°, 术后6 个月时平均81.5°。5 例患者术后发生切口延迟愈合, 经伤口护理后 愈合。42 例患者对手术效果表示非常满意, 15 例患者比较满意, 2 例患者满意度一般。 结论 踝关节周 围截骨术治疗非对称性踝关节炎有效, 选择合适指征的患者, 能够减轻病变处关节软骨的负荷, 延长自 身关节的使用时间。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截骨术在不对称踝关节关节炎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36例不对称踝关节关节炎患者行踝关节截骨术。其中,行单纯踝上胫骨截骨术10例,上胫腓骨截骨术6例,踝上胫骨截骨合并跟骨截骨术18例,踝上胫腓骨截骨合并跟骨截骨术2例。观察术后3、6个月的胫骨前面角(TAS)、胫骨侧面角(TLS)以及术后6、12个月AOFAS评分和ADL评分。观察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3~17个月。骨性愈合时间为56~81(68. 22±12. 07) d。与术前比较,术后3、6个月TAS、TLS显著增加(P 0. 05);与术后3个月比较,术后6个月TAS、TLS显著增加(P 0. 05)。与术前比较,术后6、12个月AOFAS评分显著升高(P 0. 05),ADL评分显著降低(P 0. 05);与术后6个月比较,术后12个月AOFAS评分显著升高(P 0. 05),ADL评分显著降低(P 0. 05)。切口延迟愈合2例(5. 56%),经常规伤口护理后愈合;轻度内外翻2例(5. 56%),活动受限1例(2. 78%);无螺钉松动、断裂及内固定失效等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踝关节截骨术治疗不对称踝关节关节炎疗效显著,并发症少,能够减轻病变处关节软骨的负荷,促进踝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 调查随时间推移,内侧开放楔形胫骨高位截骨术(open-wedge high tibial osteotomy, OWHTO)术后矫形角度是否丢失,并确定哪些因素与其相关。方法 回顾性研究2018年5月至2020年10月期间于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进行OWHTO的患者,共纳入40例(45膝)患者,男15例,女25例;平均年龄为(55.4±11.86)岁。测量患者术前、术后、术后1年时的髋-膝-踝角(hip-knee-ankle angle, HKA)、胫骨近端内侧角(medial proximal tibial angle, MPTA)、关节线会聚角(joint line convergence angle, JLCA)、胫骨后倾角(posterior tibial slope, PTS)及Caton指数;比较患者术前、术后1年的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western Ontario and McMaster universities osteoarthritis index, WOMAC)和美国膝关节协会(American knee society, AKS)评分...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胫侧籽骨悬吊复位对■外翻畸形伴籽骨脱位术后影像学及临床预后的影响,并评估其安全性及并发症。方法自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我院足踝外科诊疗中心收治的■外翻畸形伴籽骨脱位手术患者中选择30例纳入A组,在截骨矫形及外侧软组织松解的基础上,均采用经胫侧籽骨悬吊复位治疗足母籽骨脱位;同时收集整理同时期在我科实施截骨矫形及外侧软组织松解患者30例纳入B组。所有病例均采用Scarf截骨术(必要时加Akin截骨术)。随访影像学上测量■外翻角(hallux valgus angle,HVA)、1~2跖骨间角(1~2 inermetatarsal angle,1~2 IMA)、跖骨远端关节面角(distal metatarsal articular angle,DMAA)和胫侧籽骨位置(tibial sesamoid position,TSP)。临床预后通过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前足评分和并发症进行评价。结果两组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26个月,平均随访时间(14.1±5.34)个月。两组间术后HVA、1~2 IMA和DMAA矫正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TSP和AOFAS评分改善程度明显优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外翻畸形矫正术时,经胫侧籽骨悬吊复位可以明显改善术后籽骨位置,并提高临床预后评分,但对于HVA、1~2 IMA和DMAA的矫正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胫骨高位截骨(high tibial osteotomy,HTO)联合内侧半月板中央化治疗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8年10月至2020年10月接受手术治疗的KOA患者26例,其中行胫骨高位截骨联合关节镜下半月板中央化手术14例为中央化组,男8例,女6例,年龄(50.2±1.4)岁,随访时间(16.8±4.0)个月;仅行胫骨高位截骨术12例患者为对照组,男6例,女6例,年龄(50.9±1.8)岁,随访时间(19.0±4.8)个月。记录并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前后膝关节Lysholm评分和膝关节2000IKDC评分、MRI、股骨胫骨角(femur tibia angle,FTA)、髋膝踝角(hip knee ankle angle,HKA)等放射学影像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后患者切口均获Ⅰ期愈合,无并发症。中央化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65.0±2.1) min vs 52.0±2.1) min,P<0.05]。中央化组内侧半月板外突减少值明显高于对照组[(2.8±1.4) mm vs (1.1±2.2) m...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分析胫骨高位截骨(high tibial osteotomy,HTO)联合关节镜清理治疗内侧膝关节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17年12月本院骨科收治的内侧间室KOA患者32例,其中男10例,女22例;年龄44~65岁,平均(55±7)岁。测量记录32例患者术前、术后双下肢全长X线片上股胫角(femoro tibial angle,FTA)、胫骨近端内侧角(medial proximal tibial angle,MPTA)、手术前后及末次随访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HSS)膝关节评分的变化。结果所有患者随访6~18个月,平均随访12个月,患者术后FTA、MPTA、VAS及HS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胫骨高位截骨联合关节镜清理治疗内侧膝骨关节炎,创伤小、恢复快、操作程序化容易掌握、临床疗效确切,有利于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经内踝截骨胫骨骨膜移植治疗内侧距骨顶骨囊肿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4-01—2017-01经内踝截骨胫骨骨膜移植治疗的25例内侧距骨顶骨囊肿。比较术前及末次随访时疼痛VAS评分、AOFAS评分,末次随访时进行患者主观满意度评价。结果 25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26(18~37)个月。末次随访时患者主观满意度评价:15例非常满意,8例满意,2例尚可。末次随访时踝关节X线片显示内侧距骨顶骨囊肿消失,踝关节间隙正常,截骨端愈合;MRI显示带骨膜胫骨充分填充于原距骨囊肿区。末次随访时疼痛VAS评分为(0.9±0.9)分,较术前(5.3±1.3)分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485,P 0.001)。末次随访时AOFAS评分为(91.1±4.6)分,较术前(50.7±7.3)分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682,P 0.001)。结论经内踝截骨胫骨骨膜移植治疗内侧距骨顶骨囊肿可以有效减轻患者踝关节疼痛,改善踝关节功能,但其适应证较窄。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踝上截骨术治疗踝关节骨折畸形愈合的疗效。方法 2005年9月至2008年10月,对15例踝关节骨折畸形愈合患者行踝上截骨术治疗,13例获得完整随访资料。11例行胫骨内侧楔形截骨术即时矫正踝关节内翻,3例在即时矫正内翻的同时行跗管松解术,2例因踝关节内翻畸形愈合合并马蹄畸形在行胫骨圆形穹顶状截骨同时用Ilizarov外固定架下缓慢牵张矫正原始畸形,11例同时行腓骨退旋延长术。用美国骨科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关节功能评分系统进行评分。结果 13例患者获得12~48个月(平均27.3个月)随访,骨折全部愈合,平均临床愈合时间为14.5周(11~17周),完全负重时间1~19周(平均14.1周)。术后12个月踝关节AOFAS评分为61~95分,平均86.5分,其中优8例,良3例,一般2例,优良率84.6%。1例术后出现足内侧皮肤感觉麻木,经营养神经对症治疗后无缓解。无内固定失效和伤口愈合不良等其他并发症。结论采用踝上截骨术治疗踝关节骨折畸形愈合,可获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评价Cotton截骨治疗伴有舟楔关节下沉的成年获得性平足畸形的短期疗效。方法 2014年2月至2017年1月收治舟楔关节下沉平足畸形患者16例(25足),男10例(16足),女6例(9足);年龄20~56岁,平均(38±8.2)岁。所有患足均进行了Cotton截骨及其他手术治疗,术前及末次随访时统计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踝与后足功能评分、Maryland评分及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且在末次随访时调查患者满意度;术前及末次随访时拍摄负重正侧位X线片,统计正位X线片中距骨第1跖骨角(talar-first metatarsal angle,T1MT)、距舟覆盖角(talonavicular coverage angle,TN)和侧位X线片中距骨第1跖骨角(Meary角)的变化情况。结果本研究患者均获得完整随访,随访时间13~18个月,平均(15.3±3.2)个月。术后未出现伤口感染、截骨不愈合等情况。末次随访时平均AOFAS评分和Maryland评分较术前明显提高(P0.01),平均VAS评分较术前明显降低(P0.01);末次随访时调查患者满意度:很满意10(62.50%),满意4(25.00%),一般2(12.50%);末次随访时患者负重正位X线片中T1MT角、TN角和Meary角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P0.01)。结论 Cotton截骨治疗伴有舟楔关节下沉的成年获得性平足畸形短期疗效显著,纠正舟楔关节下沉效果明显,长期疗效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Scarf截骨术治疗中、重度拇外翻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 应用Scarf截骨术治疗29例拇外翻畸形患者.记录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比较手术前后AOFAS踝-后足评分、行走时疼痛VAS评分、拇外翻角(HVA)以及第1、2跖骨间角(IMA).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48(26.2±9.7)个月.患足切口均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Zadek截骨术(Zadek osteotomy, ZO)治疗Haglund综合征(Haglund syndrome, HS)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研究2018年3月至2020年7月在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红会医院足踝外科因HS行ZO治疗并最终获得随访的17例患者。男11例,女6例;年龄23~58岁,平均(39.7±10.2)岁;左足14例,右足3例。术前及末次随访时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 AOFAS)踝-后足评分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评估足部功能和疼痛改善情况。测量患足术前、术后的踝关节活动度(range of motion, ROM)和患足负重侧位X线片的Chauveaux-Liet(CL)角。结果 术后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无深部感染或骨髓炎发生。17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9.3±1.2)个月。末次随访时AOFAS评分由术前(51.2±5.1)分提升至(88.4±4.5)分;VAS由术前(6.4±2.3)分改善为...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内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内固定治疗33例伴后踝骨折累及胫骨远端关节面≥25%的踝关节骨折患者,其中后踝骨折采用经后外侧入路由后向前3枚空心螺钉三角分布固定。记录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踝关节活动度,根据AOFAS踝-后足评分标准评价踝关节功能。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48(20.5±2.1)个月。骨折均解剖复位,踝关节对位对线良好。骨折愈合时间7~12(11.2±1.1)周。未发生切口感染、骨不连及内固定物松动、退出等并发症。1例术后2个月X线片显示后踝移位>2 mm,于术后第11个月发生胫距关节炎。末次随访时,根据AOFAS踝-后足评分评价疗效:优18例,良12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90.9%(30/33);踝关节背伸20°~30°(20.1°±1.8°),跖屈38°~49°(42.8°±4.2°)。结论 在内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中,采用经后外侧入路由后向前3枚空心螺钉三角分布固定治疗累及胫骨远端关节面≥25%的后踝骨折具有固定牢靠、并发症少、功能恢复较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回顾性分析经自体胫骨远端松质骨植骨治疗Hepple Ⅲ~Ⅳ型距骨软骨损伤的手术方法及其临床效果。方法自2014年6月至2017年8月,对20例(20足)获得完整随访的Hepple Ⅲ~Ⅳ型距骨软骨损伤,采用自体同侧胫骨远端松质骨植骨手术方式。其中,男12例,女8例;年龄18~52岁,平均年龄42.4岁;左足9例,右足11例。根据Hepple分型,Ⅲ型7例,Ⅳ型13例。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踝与后足评分(Amerci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及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对手术疗效进行评定。结果 20例患者术后随访时间4~28个月,平均16.7个月。术前AOFAS评分平均(53.02±10.06)分,VAS评分平均(8.02±1.14)分;术后AOFAS评分平均(88.04±7.45)分,VAS评分平均(1.26±1.74)分;术前及术后各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自体胫骨远端松质骨植骨治疗HeppleⅢ~Ⅳ型距骨软骨损伤是一种较有效的治疗方式,该手术可以有效缓解踝关节疼痛并改善踝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经内外踝截骨、自体松质骨植骨、微型注射硫酸钙植骨填充术治疗HeppleⅢ~Ⅴ型距骨软骨损伤的手术技巧及预后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7月至2015年10月,采用取同侧髂骨松质骨植骨术或微型可注射型硫酸钙植骨填充术治疗,且获得完整随访的距骨软骨损伤HeppleⅢ型及以上的25例(25足)的病例资料。男19例,女6例;年龄16~59岁,平均年龄39.5岁;左足11例,右足14例。按照MRI的Hepple距骨软骨损伤分型,Ⅲ型7例,Ⅳ型12例,Ⅴ型6例。所有患者术前及术后均行CT及MRI检查。采用美国足与踝协会踝与后足评分(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及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定治疗效果。结果25例患者术后随访4~39个月,平均18.6个月。术前AOFAS评分(54.04±17.42)分,VAS评分(7.80±1.38)分;术后AOFAS评分(89.12±8.87)分,VAS评分(1.96±1.67)分;术前及术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 1)。术后随访未见伤口感染、皮肤坏死、内固定失效、截骨端不愈合或畸形愈合等并发症。结论对于HeppleⅢ型及以上的距骨软骨损伤,采用内外踝截骨、自体松质骨植骨、微型注射硫酸钙植骨填充术是有效的治疗方式,手术治疗可以改善踝关节的功能、缓解踝关节疼痛。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采用三角韧带解剖重建并跟骨内移截骨治疗创伤后慢性踝关节内侧不稳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2月至2017年2月佛山市中医院骨八科治疗的16例创伤后慢性踝关节内侧不稳患者资料。男14例, 女2例;年龄为(28.1±4.2)岁;左侧7例, 右侧9例;受伤至手术时间为(8.9±2.4)个月。术前摄负重位X线片(踝关节正侧位、saltzman位)和踝关节MRI;术中均采用自体半腱肌肌腱解剖重建三角韧带及跟骨内移截骨治疗。记录损伤愈合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比较患者术前与末次随访时的距骨倾斜角、Meary角、后足外翻角、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的踝-后足功能评分。采用Sefton踝关节韧带重建评价标准评估踝关节稳定性。结果 14例患者术后获(16.4±4.9)个月随访。14例患者均于术后3个月恢复正常体育活动。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 无感染发生, 1例患者出现取半腱肌处疼痛, 经按摩、理疗等康复治疗后症状缓解。末次随访时距骨倾斜角[1.0(0.0, 2.0)°]、Meary角(1.4°±4.2°)、后足外翻角(3.2°±2.4°)、VAS评分[0.5...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关节镜联合胫骨高位截骨术(high tibial osteotomy,HTO)治疗膝骨关节炎合并半月板损伤的短期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本院接收的关节镜联合内侧开放式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膝关节内侧间室骨关节炎合并半月板损伤患者38例(38膝)为研究对象,其中男8例,女30例;左膝20例,右膝18例;年龄51~63岁,平均(57.78±2.68);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平均为(26.74±2.03)kg/m^2;病程2~8年,平均(5.16±1.72)年。采用美国特种外科医院(the hospital special surgery,HSS)膝关节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胫骨近端内侧角(medial proximal tibial angle,MPTA)及股胫角(femur tibia angle,FTA)进行疗效评估。结果2例患者在关节镜检查中发现了HTO禁忌证而改行其他手术,余36例在关节镜辅助下行胫骨高位截骨术。36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0~18个月,平均(13.41±2.16)个月。所有患者术后切口均愈合良好,术后未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感染、截骨未愈合或延迟愈合等并发症;X线片复查所有患者截骨处均达骨性愈合。末次随访时,患者的HSS膝关节评分由术前的(60.97±2.89)分升至(86.14±3.09)分,VAS评分由术前的(6.56±0.91)分降至(1.75±0.60)分,MPTA由术前的(83.00±2.16)°改善为(92.16±2.93)°,FTA由术前的(177.68±1.36)°改善为(174.07±1.95)°,手术前后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联合内侧开放式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膝骨关节炎合并半月板损伤的短期临床疗效满意,诊断精确,但远期疗效还需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应用后踝关节镜治疗踝关节后方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5年11月至2017年4月采用后踝关节镜治疗患者17例,其中后踝关节撞击征7例,距骨骨软骨损伤4例,后踝关节游离体2例,Haglund畸形4例。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对踝关节进行综合评定。结果本组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19个月,平均13.6个月。VAS评分从术前平均(6.7±1.3)分下降至末次随访时的(1.2±0.6)分,P0.05。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从术前平均(49.8±6.9)分提升至末次随访时的(87.5±7.3)分,其中优11例,良4例,可2例,优良率为88.2%。结论后踝关节镜治疗踝关节后方疾病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外侧支持带松解(lateral retinaculum release,LRR)、内侧髌股韧带(medial patellafemoral ligament,MPFL)重建联合胫骨结节截骨术治疗严重复发性髌骨脱位的疗效。方法回顾了2015年6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19例复发性髌骨脱位患者资料,其中男7例,女12例;年龄15~30岁,平均(22.7±1.5)岁;均采用外侧支持带松解、MPFL重建联合胫骨结节截骨术治疗。记录股四头肌角(quadricep angle,Q角)、胫骨结节-股骨滑车间距(tibial tubercle-trochlear groove distance,TT-TG)和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评估患者手术前后膝关节功能。结果 19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5.6±1.3)个月。患者术后Q角、TT-TG值、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均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应用外侧支持带松解、MPFL重建联合胫骨结节截骨术治疗严重复发性髌骨脱位,疗效显著,是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的有效临床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