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7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评价踝关节牵开成形术治疗中重度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效果,并评估治疗失败的相关因素。[方法]纳入46例van DijkⅡ期和Ⅲ期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其中男性15例,女性31例,年龄42-71岁,平均(54.82±6.28)岁,采用Ilizarov外固定架牵开踝关节间隙(AJSD)≥5 mm,术后2周负重,牵开10~14周拆除外固定架。通过踝关节骨关节炎评量表(AOS)及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与后足评分评估踝关节功能。对术后距骨倾斜角及踝关节间隙进行评估分析,计算风险比率来评估相关的潜在失败因素。[结果]所有患者随访24~68个月,平均(42.76±10.21)个月。末次随访AOS和AOFAS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8例(60.87%)末次随访时AJSD与术前相比显著增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距骨倾斜角和踝关节活动度较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0例(21.74%)治疗失败,治疗失败与距骨倾斜角增大(≥5°,RR=5.921,95%CI:1.802~19.479,P=0.003)和肥胖(RR=3.582,95%CI:1.302~9.891,P=0.010)有显著相关性。[结论]牵开成形术治疗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早中期疗效肯定。然而,该术式的失败率仍然较高,特别是对于肥胖患者和距骨倾斜角较大的患者,应谨慎使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采用不同的踝上截骨术治疗不同程度内翻型踝关节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4月—2016年4月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红会医院足踝外科54例54足内翻型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22例、女32例,年龄32~67(56.5±10.7)岁;左侧23例,右侧31例。根据改良Takakura踝关节骨关节炎分期,2期11例,3A期29例,3B期14例。均采用踝上截骨术治疗,其中传统踝上截骨27例、踝上斜形截骨21例、关节内截骨6例。术后均随访至少1年,通过对比末次随访与术前美国足踝骨科协会(AOFAS)踝与后足评分及踝关节骨关节炎量表(AOS)疼痛、功能评分进行临床疗效评估,在踝关节X线片上测量并比较手术前后胫骨前侧关节面角(TAS)、距骨倾斜角(TT)、胫骨踝穴角(TC)、胫骨内踝角(TMM)以及胫骨侧位关节面角(TLS)。结果 54例患者随访14~65个月,平均34.9个月。2例因术后疼痛和功能障碍行踝关节融合。术前相比,术后AOFAS评分明显提高[(54.6±14.2)分和(83.7±9.8)分],AOS疼痛评分[(43.6±6.4)分和(26.6±5.2)分]与功能评分[(52.7±11.3)分和(35.4±10.3)分]较术前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59%(32/54)的患者Takakura分期较术前有改善。影像学评估除TLS外,TAS、TT、TC及TMM术后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P值均<0.01)。术前9例TT≥10°的患者中,有7例术后关节面协调性得到恢复。结论 根据不同程度内翻型踝关节骨关节炎的解剖学特征,选择合适的踝上截骨方式治疗,并辅助相应的术式来充分矫正力线和稳定关节,其临床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三平面关节内截骨保关节手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畸形愈合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红会医院足踝外科收治的16例跟骨关节内骨折畸形愈合患者资料。男12例,女4例;年龄31~58岁,平均43.4岁;左侧10例,右侧6例;均为Yu Ⅱ型(后关节面存在压缩骨块)。均采用三平面...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Scarf截骨术治疗中、重度拇外翻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 应用Scarf截骨术治疗29例拇外翻畸形患者.记录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比较手术前后AOFAS踝-后足评分、行走时疼痛VAS评分、拇外翻角(HVA)以及第1、2跖骨间角(IMA).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48(26.2±9.7)个月.患足切口均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一种新的基于X线片的后足力线拍摄和测量方法,及其对平足患者的评估准确性。方法 前瞻性对照研究。纳入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红会医院足踝外科自2018年1—12月收治的28例(40足)平足患者(平足组),20名(40足)健康志愿者(对照组),采用自主设计的Saltzman位拍摄架,分别进行10°、15°、20°、25°、30°后足力线位X线拍摄。比较两组年龄、性别、侧别、体质量指数(BMI)的差异。比较对照组标准Saltzman位(20°位)X线片改良胫骨后足角(THA)测量法与van Dijk法和改良van Dijk法测量后足力线角度的结果;比较三种测量方法对照组THA的测量结果与文献报道的负重CT下测量THA结果的差异。观察所有影像学资料在五种投射角度下胫距关节的可见率,并评估改良THA测量方法在不同投照角度的差异。通过改良THA法,测量平足患者的后足外翻角度。结果 平足组患者与对照组年龄、性别、侧别、BM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三种测量方法的组内一致性均为优,改良THA测量法一致性最佳(组内相关系数为0.928);对照组中改良THA法测量的后足力线角度大于van Dijk法和改良van Dijk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0.092, P<0.01);改良THA测量结果与负重CT测量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胫距关节可见率:对照组10°、15°、20°投射均可见(100%,40/40),25°投射部分可见(70%,28/40),30°位均不可见(0%,0/40);平足组10°投射均可见(100%,40/40),15°、20°投射部分可见(分别为80%、32/40,45%、18/40),25°和30°均不可见(0%,0/40)。对照组的改良THA法测量值在10°、15°、20°投射分别为4.84°±1.81°、4.96°±1.77°、4.94°±2.0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570, P>0.05);平足组在10°、15°、20°投射均可见18足,其改良THA法测量值分别为13.58°±3.57°、13.62°±3.83°、13.38°±4.0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197, P>0.05)。结论 改良THA测量方法操作简单,存在较高的组内一致性,可以用于后足力线评估。对于平足患者,基于10°位X线拍摄,采用改良THA法测量后足力线角度,可以准确地反映后足外翻程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Zadek截骨术(Zadek osteotomy, ZO)治疗Haglund综合征(Haglund syndrome, HS)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研究2018年3月至2020年7月在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红会医院足踝外科因HS行ZO治疗并最终获得随访的17例患者。男11例,女6例;年龄23~58岁,平均(39.7±10.2)岁;左足14例,右足3例。术前及末次随访时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 AOFAS)踝-后足评分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评估足部功能和疼痛改善情况。测量患足术前、术后的踝关节活动度(range of motion, ROM)和患足负重侧位X线片的Chauveaux-Liet(CL)角。结果 术后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无深部感染或骨髓炎发生。17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9.3±1.2)个月。末次随访时AOFAS评分由术前(51.2±5.1)分提升至(88.4±4.5)分;VAS由术前(6.4±2.3)分改善为...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细胞实验观察不同糖浓度对软骨细胞中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eceptor activator for nuclear factor-κ B ligand,RANKL)与骨保护素(osteoprotegerin,OPG)表达的影响.方法 8例正常软骨,男5例,女3例;年龄29~55岁,平均(41.3±12...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改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青少年足副舟骨综合征(ANS)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西安市红会医院足踝外科自2017年3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19例(24足)青少年ANS患者资料。所有患者均采取改良内固定融合术。测量患者术前及末次随访时负重正位X线的距舟覆盖角(TCA),负重侧位X线的跟骨倾斜角(CPA)和距骨第一跖骨角(Meary角)。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的中足评分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足部功能和疼痛改善情况。结果 19例患者术后获12~24个月随访,平均16.5个月。末次随访时,正位X线TCA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侧位X线片CPA[(17.60°±2.67°)vs(15.13°±2.34°)]、Meary角[(-1.75°±-0.87°)vs(-2.60°±-1.18°)]和AOFAS中足评分(87.85±5.14 vs 57.50±3.85)、VAS评分(1.75±0.77 vs 6.00±0.51)均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所有患者未见骨不愈合、内固定失效、疼痛复发等并发症。结论对于青少年ANS患者,改良内固定融合术可以有效改善足弓,缓解症状,改善足部功能和影像学表现。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 rich plasma,PRP)与体外冲击波治疗慢性跟腱止点腱病的临床疗效。方法:2019年2月至2021年8月,根据病例选择最终纳入42例跟腱止点腱病患者,分为PRP组(20例28足)与冲击波组(22例29足)。PRP组男12例,女8例;年龄47.00(28.00,50.75)岁;病程7.00(6.00,7.00)个月;予患侧跟腱止点区域进行富血小板血浆注射治疗。冲击波组男16例,女6例;年龄42.00(35.75,47.25)岁;病程7.00(6.00,8.00)个月;予患侧跟腱止点区及小腿三头肌区域进行冲击波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3、6个月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及维多利亚体育研究中心跟腱问卷表(Victorian Institute of Sport Assessment-Achilles,VISAA)评分进行疗效评价,并对所有患者进行满意度调查。结果:两组治疗1、3、6个月后VAS及VISA-A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PRP组治疗6个月后VAS及VISA-A评...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总结高能量踝关节骨折Logsplitter损伤的影像学表现及踝关节周围各解剖结构的损伤特征,探讨Logsplitter损伤的发生机制。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4月-2018年12月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红会医院足踝外科62例Logsplitter损伤患者的影像资料。其中男44例、女18例,年龄21~69(42.3±11.7)岁,左侧27例、右侧35例。提取术前X线和CT影像,分析腓骨损伤、胫骨损伤、下胫腓联合损伤、踝关节内侧损伤及外侧韧带损伤的特征及其不同损伤类型在本组Logsplitter损伤中的占比;结合踝关节骨折的Lauge-Hansen分型,分析不同踝关节骨折类型在本组Logsplitter损伤中的占比。结果 腓骨损伤特征:横行或短斜形骨折占61.3%(38/62),存在蝶形骨块占25.8%(16/62),粉碎性骨折占11.3%(7/62),腓骨无骨折占1.6%(1/62)。胫骨损伤特征:外侧关节面压缩占38.7%(24/62),合并后侧压缩占6.5%(4/62);内侧损伤包括内踝骨折占87.1%(54/62),三角韧带断裂占12.9%(8/62)。下胫腓联合损伤特征:单纯韧带断裂占11.3%(7/62),合并Tillux结节撕脱骨折占8.1%(5/62),合并Volkmann结节撕脱骨折占43.5%(27/62),同时合并Tillux结节与Volkmann结节撕脱骨折占37.1%(23/62);合并踝关节外侧副韧带完全断裂占12.9%(8/62)。根据Lauge-Hansen分型显示,其中旋前外展损伤占87.1%(54/62),旋前外旋损伤占8.1%(5/62),旋后外旋损伤占1.6%(1/62),无法分类的占3.2%(2/62)。结论 Logsplitter损伤的影像学特征多样化,在严重骨折脱位的同时,可合并侧副韧带损伤;损伤机制以外展位垂直暴力最为多见,部分也可为外旋位垂直暴力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