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及饮食结构的不合理化,2型糖尿病(T2DM)发病率在我国呈逐年上升趋势,已成为继肿瘤、心血管疾病之后第三大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是国内医学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中医治疗糖尿病的效果与剂量的大小关系密切。笔者对90例T2DM患者分别进行纯西医、大剂量苦寒中药和小剂量苦寒中药为期3个月的治疗和临床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苦寒类中药善于清热燥湿以改善机体内环境稳态,目前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于糖尿病、肥胖、炎症、菌群失调等慢性或代谢性疾病,而这些疾病往往都伴随着机体生物钟系统的失衡。改善生物钟失衡可能是苦寒药治疗这些疾病的作用机制之一,同时,在生物钟的调控下,机体新陈代谢及内分泌等行为的节律性波动也可能影响苦寒药的药效。既往对苦寒药在临床应用上的研究大部分集中于胃肠动力及激素等基础研究上,从生物钟基因的角度鲜有见到深入的研究与阐述。因此,本文从临床常用苦寒药对生物钟基因的影响及生物钟基因对苦寒药作用的影响两个方面探讨苦寒药的应用,同时分析二者之间的关系和归纳苦寒药影响生物钟基因共同的物质基础,以期为苦寒药作用多靶点以及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和中药药性物质基础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临床药对应用举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琼  吴朝华 《河北中医》2008,30(3):266-268
药对是指2味中药以相对固定的形式配伍组成的一对药,由于其组成严谨,用之临床往往收效显著。我们在长期临床实践中常用以下药对治疗某些病证,均收到良好疗效,现介绍如下。1黄连配佩兰治疗口臭黄连为苦寒之品,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之功,常用于胃肠湿热壅滞所致脘腹痞满,恶心呕吐  相似文献   

4.
中药防治T2DM实验研究的动物模型主要有自发性和诱发性2种,相关研究按干预措施可分为中药复方、中药及其提取物、中药单体研究。中药防治T2DM主要通过调控肠道菌群、提高胰岛素含量、降血糖、降血脂、改善糖耐量及糖异生、抗氧化、抑制细胞凋亡等多环节、多靶点发挥防治T2DM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T2DM)防治亟需有效的方案来优化管理,除健康生活方式干预及使用降糖药物,中医药干预在防治T2DM中发挥着越来越关键的作用。其中,姜黄素作为中药姜黄中提取的主要成分,在T2DM及其并发症的治疗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此文从T2DM及其并发症的病理机制切入,结合姜黄素的特点,系统阐述国内外姜黄素的临床应用现状,希冀为临床防治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6.
清热化瘀药对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颖 《国医论坛》1999,14(5):19-20
药对是中药配伍的最小单位,其中的清热化瘀药对应用较为广泛,本文从清热化瘀药对的源流,机理,组成,应用等方面对其作出分析,清热化瘀药对针对热与瘀两个致病因素,具有清热凉血,活血散瘀的协同作用。其配伍形式有同类增效及异类增效两种,以活血药及清热药为主,涉及其他类药物。清热化瘀药对不仅在清热凉血及活血化瘀方中应用,而且在清脏腑热,清虚热,理气乃至温通的方剂中都有应用,体现了中医灵活思辨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开郁清热方对自发肥胖型2型糖尿病(T2DM)大鼠糖脂代谢的作用及机制。方法:自发T2DM大鼠OLETF为研究对象,其同品系非糖尿病大鼠LETO为正常对照,给药12周,检测其糖脂代谢,并以正糖钳夹试验评价其胰岛素抵抗水平。结果:开郁清热中药可降低OLETF大鼠口服糖耐量血糖曲线下面积,改善正糖钳夹实验葡萄糖输注率,下调胆固醇、甘油三酯、游离脂肪酸水平。结论:开郁清热中药能有效调节自发T2DM大鼠糖脂代谢水平。  相似文献   

8.
临床如何运用好苦寒药,这是一个专门课题。苦寒药具有清热泻火、清热解毒、清热凉血、清热燥湿等多种功效,《神农本草经》将其列为中下品药,是真正意义上的治疗用药而极具疗效。但由于苦寒药药性猛烈,有克伐阳气,化燥伤阴,伤脾败胃等副作用。而临床用之过于谨慎,往往因噎废食,错失良机,延误病情。那么,怎样适时、适度、准确地把握苦寒药的应用,尤其是用于治疗虚损病就很值得研究。现就金元四大家之李东垣、朱丹溪治疗虚损病用苦寒药的经验作一整理研究,以供临床借鉴。李东垣所治虚损病,主要是脾胃元气内伤,中气不足,气虚湿浊…  相似文献   

9.
温病初起治疗用药之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温病初起的治疗用药从传统用药、应用苦寒药及清热解毒药配伍辛凉解表药、辛温解表药等几方面进行了初步探讨。认为温病初起除可应用辛凉解表药以外 ,还可应用辛温解表等温性药物 ,尤其是辛温解表药与清热解毒药配伍治疗温病高热不退经临床验证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采用数据挖掘方法分析治疗黄疸病的中医用药组方配伍规律,为中医诊疗黄疸病提供经验参考。方法:对纳入的湖北省中医院1960-1978年间,诊断为黄疸病的住院病历处方信息进行录入,对方剂信息预处理后使用关联规则方法中的Apriori算法分析方剂的配伍规律。结果:对3 404首方剂进行分析,共计327味中药,处方药味数量集中在10-12味之间。对327味中药进行频数统计分析,确定了治疗黄疸病的中药处方中中药使用频次,使用频次较高的前50味中药多为利水渗湿药、清热药、补虚药、理气药、活血化瘀药、消食药、化湿药、泻下药、化痰药等。对327味中药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共提取常用药对27对,常用角药24对,该药对及角药多具有清热利湿、疏肝活血、理气和胃、消食、清热泻下及活血清热类等配伍规律。结论:应用数据挖掘中关联规则和频数统计方法分析黄疸病的中医用药规律,初步揭示了该时期治疗黄疸病的用药经验,为我们开展进一步的研究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11.
在以中药性味理论为指导组成的方剂中,有一种是以苦寒药配伍辛温药为方法组成的,此种方法又称为辛开苦降法,笔者以此法配伍的方剂治疗多种肝病病例,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兹举例如下。  相似文献   

12.
苦寒药在肥胖2型糖尿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肥胖2型糖尿病的核心病机-中满内热,应用苦寒药物为主的开郁清热方治疗肥胖2型糖尿病可降低糖化血红蛋白1.32%,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总结在临床中应用苦寒药的技巧和用量,同时摸索出克服苦寒药的克伐阳气,化燥伤阴,伤脾败胃等不良反应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T2DM)是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临床常伴随明显的内热证候。针对内热临床广泛应用清热类复方从清郁热、实热、湿热、痰热、热毒等方面治疗T2DM的不同热证,疗效显著。降糖药物的作用机制一直是国内外科研人员的研究热点,近年来各清热类复方从不同角度开展的基础研究逐年增加。为进一步阐明清热类复方降糖机制,发现特异性作用机制,该文对近十年国内外治疗T2DM的常用清热类复方的基础研究进行了系统综述,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析川芎防治糖尿病肾病的临床配伍应用情况。方法:通过查阅专著、检索文献对川芎防治糖尿病肾病配伍进行分析、整理、归纳。结果:研究发现在糖尿病肾病治疗中,黄芪、山药、当归、生地黄、赤芍、红花、丹参等是常与川芎配伍的中药。结论:川芎常与补虚、清热、活血类药物配伍,有效发挥其对糖尿病肾病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15.
曹玉洁  唐于平  沈娟  谭亚杰  康安  段金廒 《中草药》2017,48(21):4552-4559
通过数据挖掘研究甘草在方剂中的配伍应用规律。应用计算机编程将中医方剂数据库中含有甘草的26 185首方剂信息读取为便于数据分析的形式,统计与甘草配伍较多的中药,对甘草与这些中药的配比,所治疾病科属,方剂功效及配比与科属、功效间的联系进行挖掘。通过数据挖掘发现甘草常与人参、当归、茯苓、芍药、姜、白术等药配伍应用,各药对配伍时常用比例多为1∶1,多用于内科疾病,常见方剂功效包括清热、止痛、化痰止咳平喘、温里、补虚、止呕、祛风化湿等。甘草的药性及功效是其配伍应用的基础,通过配伍应用起到增效减毒的目的,为甘草功效基础研究提供依据,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肥胖合并2型糖尿病(T2DM)增加了胰岛素抵抗(IR)及代谢异常程度,显著增加了心脏病、癌症等疾病患病风险,其特征是IR和营养过剩。磷酸腺苷活化蛋白激酶(AMPK)作为代谢调节中心,主要响应细胞内丝氨酸/苏氨酸激酶-腺苷一磷酸(AMP)水平的变化,其激活后将细胞代谢模式从合成转换为分解以提高能量代谢,作用于炎症、缺血、肥胖和衰老等病理状态。近年来大量研究发现,AMPK为治疗肥胖T2DM的重要靶点,中药单体/提取物、中药复方通过调控AMPK信号通路主要影响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沉默调节蛋白1(SIRT1)、核转录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和核转录因子-κB(NF-κB)等关键信号因子,从而实现调节代谢、自噬、降低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等多种作用治疗肥胖T2DM,具有多靶点、全方位、低毒性等优势。中医药调控AMPK通路防治肥胖T2DM成为当今及未来的重要研究方向,但此领域尚无系统总结与归纳。该文总结了AMPK信号通路的构成与调控及其影响肥胖T2DM的机制,对中医药调控AMPK信号通路防治肥胖T2DM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以期对肥胖T2DM的中医诊治及新药研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索周平安教授治疗外感发热的中药配伍及组方用药规律。方法筛选整理周平安教授治疗外感发热医案,对所用药物通过SPSS 21.0和SPSS Modeler 18.0进行药物及其性味归经频数分析、关联规则分析及聚类分析。结果 (1)药物及其性味归经频数分析总结出解表药、清热药、宣肺止咳药位居前三位;苦寒与辛温之品并用,但以苦寒清热为主;以归属肺经药物为主,直达病所,兼顾脾胃,或清泄大肠,表里同治。(2)关联规则分析提取出柴胡、黄芩,炙麻黄、杏仁两组常用药对及解表药→柴胡+黄芩、解表药→炙麻黄+杏仁两组常见的配伍组合。(3)聚类分析得出柴胡、黄芩,炙麻黄、杏仁、生石膏、生甘草,羌活、紫苏叶、荆芥、薄荷,金银花、连翘,射干、桔梗,豆豉、青蒿、生黄芪等9组药。结论周平安教授在治疗外感发热时几个用药特点:(1)苦寒辛温并用,以苦寒清热为主;(2)解表清里,清透兼施;(3)脏腑同治,照顾兼证。  相似文献   

18.
近代名医张锡纯根据辛温香窜药辛散之力强的特点,通过合适的药物配伍,扩大其主治范围。分析《医学衷中参西录》中含有辛温香窜药的代表方,张氏主要从辛窜以行瘀、辛窜以理肝、辛窜以利水三方面入手,与甘温补气养血药、甘凉养阴药、苦寒清热药配伍,以缓和其燥烈之性,契合所主疾病的病机,使辛温香窜药在肺脏损伤、喉痹、痢疾、痿证、吐衄、阴挺、癃闭等疾病的治疗中发挥了特殊作用。张氏亦注重辛温香窜药的炮制和煎煮方法,以保存药物的辛窜之性。  相似文献   

19.
整理分析庞国明教授中药治疗2型糖尿病(T2DM)湿热内蕴证验案一则,从中归纳总结庞师对湿热型糖尿病发病机理的中医认识及治疗经验。他认为湿热内蕴是T2DM发病的始动因素;土壅木郁是T2DM的重要发病环节。治疗上以清热化湿立法,同时注重调理气机,兼顾疏肝解郁,"达木疏土",调控血糖,改善症状,辨证选用连朴饮合四妙散化裁而来的清热化湿调糖饮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中药干预高脂肥胖2型糖尿病(T2DM)心血管风险相关细胞因子的现状及特点。方法:选择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C反应蛋白(CRP)、脂联素(APN)等8个细胞因子国内外近10年的文献进行统计归纳,并且对干预高脂肥胖T2DM心血管风险这些因子的中药进行频数分析。结果:①CRP是国内外研究重点,APN是近年研究热点;②ET研究国内显著高于国外,是否提示ET在人种之间存在差异;③中药干预以清热、滋阴、益气、活血化瘀为主;④ET、NO是中医领域的研究热点。结论:中药干预高脂肥胖T2DM心血管风险细胞因子有一定成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