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7.8骨质疏松症 骨质疏松症是以骨强度下降、骨折风险性增加为特征的骨骼系统疾病,骨强度反映了骨骼的两个主要方面,即骨矿密度和骨质量。骨质疏松症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又分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I型)、老年性骨质疏松症(Ⅱ型)和特发性骨质疏松(包括青少年型)三种。  相似文献   

2.
7.8骨质疏松症骨质疏松症是以骨强度下降、骨折风险性增加为特征的骨骼系统疾病,骨强度反映了骨骼的两个主要方面,即骨矿密度和骨质量。骨质疏松症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又分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I型)、老年性骨质疏松症(Ⅱ型)和特发性骨质疏松(包括青少年型)三种。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一般发生在妇女绝经后5~10年内;老年性骨质疏松症一般指70岁以后发生的骨质疏松;特发性  相似文献   

3.
池玥  夏维波 《药品评价》2012,9(19):33-40
正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减少和骨组织微结构异常为特征,导致骨骼脆性增加和易发生骨折的代谢性骨病[1]。防治骨质疏松症的最终目的是减少骨折的发生。临床上采用延缓和减少骨量丢失,争取重获骨量,增加骨骼强度而达到此目的。骨质疏松症的治疗措施分为基  相似文献   

4.
世界卫生组织(WHO)骨质疏松症的定义为:由骨量低下、骨微细结构破坏,导致骨骼脆性增加和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美国围立卫生研究院则强调,骨质疏松症是以骨强度下降,骨折风险增加为特征的骨骼系统疾病.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与增龄相关的疾病(老年人随年龄增大,骨量一般会逐渐减少),同时也是一种与遗传和环境因素密切相关的疾病.  相似文献   

5.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系统性的代谢性骨骼疾病,其特征是骨量减少和骨微结构退化,导致骨骼脆性和骨折风险的增加。在成人中,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骨骼中主要分化为成骨细胞和脂肪细胞,当其分化失衡,分化的脂肪细胞增多,成骨细胞减少,最终会演变成骨质疏松症。骨质疏松症越来越被认为是一个主要的公共健康问题,对全世界超过2亿人有影响,每年造成...  相似文献   

6.
骨质疏松症(PMOP)是人体内分泌代谢异常,以骨骼骨量减少、骨微细结构破坏、皮质骨变薄、松质骨骨小梁断裂、数量减少为特征的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临床表现为腰背痛,易于发生骨折,是严重威胁老年人健康的多发病和常见病。我国现有骨质疏松症患者8千多万,预计到2050年左右将增加到2.2亿,那时世界上50%骨质疏松性骨折将发生在亚洲,而我国占大部分。近年来,国内外对骨质疏松症有较多研究,笔者根据相关文献,对近年来骨质疏松症的药物治疗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密盖息治疗骨质疏松性疼痛的疗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减少、骨组织微观结构破坏导致骨强度降低、骨脆性增加为特征的全身性骨骼系统退化性病变,临床主要表现为骨骼疼痛和骨折。严重威胁着老年人的身体健康。随着全球性人口的老龄化。骨质疏松症的患病率将持续增高,给社会、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因此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相似文献   

8.
骨质疏松症是以骨量减少,骨的微观结构退化为特征的,致使骨的脆性增加以易于发生骨折的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1]。骨质疏松症曾被认为是不可避免的生理老化过程,现在认为是可以防治的。通过多种形式,系统地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有关骨质疏松的健康教育,预防或减少骨质疏松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林华  黄淑纾 《药品评价》2012,9(7):42-46
骨质疏松症是以骨量低下、骨微细结构破坏导致骨骼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它是最常见的代谢性骨骼疾病,目前世界上有超过2亿人患病。骨质疏松性骨折又称脆性骨折,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巨大,  相似文献   

10.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2与骨质疏松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是以骨量减少,骨组织的微结构破坏,骨骼的脆性增加和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骼疾病。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病因是多方面的,除了年龄之外还与环境因素有关。自从1973年Smith率先提出骨量获得过程中存在遗传因素以来,遗传因素对骨质疏松症发病的影响日益受到人  相似文献   

11.
李朦  袁耿彪 《现代医药卫生》2013,(15):2308-2310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一种以骨量降低、骨组织微结构破坏、骨脆性增加及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代谢性疾病。2001年由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提出OP的定义为以骨强度下降和骨折风险增加为特征的骨骼系统疾病,骨强度反映骨骼的2个方面,即骨质量及骨矿密度。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分类,OP有3种类型,包括原发性OP、继发性OP和特发性OP。  相似文献   

12.
<正>骨质疏松症是骨强度降低,使机体发生骨折的危险性增加的一种骨骼疾病,而骨强度反映的则是骨密度与骨质量的总和[1]。多数研究都认为骨质疏松症多发生于女性[2,3],特别是绝经后女性和老年人。也有报道称女性骨质疏松症的发生率约是男性的6~10倍;半数50岁以上的女性会出现骨质疏松性骨折;骨质疏松症也是与女性关系最密切的老年疾病之一。因此,关注女性骨骼健康,提高女性骨骼健康素养,不仅有助于全面提高我国城乡居民健康水平,促进健康中国的建  相似文献   

13.
骨质疏松症的预防和治疗进展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骨质疏松 (osteoporosis)症是一种以骨质量减低、网骨质微构型瓦解和骨的机械强度减小为特点 ,引起骨骼矿化减少及骨折危险性增加的骨骼系统紊乱 ,其发病率和死亡率都较高。影响骨质疏松症发生的因素有雌激素水平的改变 (如绝经期或绝经期后妇女 )、慢性肾炎等疾病状态和某些抗惊厥药物及糖皮质激素的应用等。由于骨质疏松性骨折尤其是髋骨骨折在老年妇女中尤其多发 ,所以对骨质疏松症的治疗应该以绝经后的老年女性为主要对象。近年来随着在骨生物学方面的研究取得的进展 ,骨质疏松症的治疗也有了很大的改善。骨质疏松症的治疗包括一般治疗…  相似文献   

14.
骨质疏松症(OP)是一种以骨量减少、骨微观结构破坏、骨骼脆性及骨折危险度增加为特征的全身性骨代谢疾病,主要为骨重建过程中骨吸收和骨形成失衡。本文综述OP相关重要信号转导通路。  相似文献   

15.
各类抗骨质疏松药物的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一种多病因的全身性骨骼疾病,好发于老年人及绝经后妇女,它是指以骨量降低、骨组织微细结构退变导致骨强度下降、骨脆性增加及骨折危险性增大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其临床症状多为骨骼疼痛和骨  相似文献   

16.
骨质疏松症是以骨量低下、骨微细结构破坏导致骨骼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它是最常见的代谢性骨骼疾病,目前世界上有超过2亿人患病。骨质疏松性骨折又称脆性骨折,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巨大,骨质疏松髋部骨折1年内的死亡率高达30%。  相似文献   

17.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减低、骨组织显微结构进行性改变及骨的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骼疾病。现代医学将其分为原发性、继发性和特发性三类,其中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最为常见,是由衰老和绝经等生理因素引起。现将近  相似文献   

18.
骨质疏松症是以骨量减少、骨的微观结构改变,致使骨的脆性增加,以致易于发生骨折的一种全身代谢性骨骼疾病。本实验通过对培养的成骨细胞添加特定浓度的雌三醇,观察其对成骨细胞增值和分化的影响。为临床应用雌激素治疗骨质疏松症提供了一定的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9.
骨质疏松症的药物治疗新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曹丽梅  李波 《中国药事》2005,19(11):681-684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低骨量、骨组织的微结构破坏为特征,导致骨骼脆性增加和易骨折的全身性疾病.1994年世界卫生组织制定了以骨密度测量为基础的诊断骨质疏松症的标准:骨密度值低于或等于正常年轻人2.5个标准差即可诊断为骨质疏松,有过一次或多次骨折经历的都肯定有严重的骨质疏松症.  相似文献   

20.
骨质疏松症的药物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章权  周凯 《中国乡村医药》2010,17(8):78-79,84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是以骨量减少、骨微观结构退化为特征,致使骨的脆性增加并易于发生骨折的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伴随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骨质疏松症已成为危害我国人口公共健康最严重的问题之一。我国现有老龄人口约1.3亿,骨质疏松症患者达8400万人,占总人口数量的64.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