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白塞氏病的中医病因病机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白塞氏病的中医病因病机进行了深入分析,认为湿热毒瘀互结是白塞氏病发病的病理基础,且贯穿于疾病的始终。毒瘀互结,虚实夹杂是其病程漫长,病情缠顽,久发频发的重要原因。主要病位在于肝脾,肝热脾湿相互为患,充斥上下,诸症遂成。为临床治疗白塞氏病提供了一定的中医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白塞氏病的病因病机复杂,病情缠绵,反复发作,顽固难愈。古代医家多认为与伤寒之后余热未尽,湿热邪毒内蕴相关。现代多数医家认为湿、热、毒、瘀是该病的主要致病因素,与肝、脾、肾、胃等脏器有关。在治疗方面多采用分型论治和循经论治的方法。冯宪章教授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认为白塞氏综合征核心病机为肝脾肾亏虚为本,湿热毒蕴为标,病性为虚实夹杂,强调"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和"标本同治"的中医治则,采用"疏肝健脾,滋阴补肾,扶正解毒"的治法来分期论治本病,并拟定了专病专方,临床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3.
《辽宁中医杂志》2015,(6):1221-1222
目的:探讨脑出血急性期病因病机变化规律。方法:对中医古代文献、现代中医研究成果、动物实验成果进行研讨,并结合自身临床经验综合分析探讨脑出血急性期病因病机变化规律。结果:发现脑出血急性期病因病机的始动因子为"脑中畜血",继而"脑中畜水",最终形成瘀水毒为患。结论:脑出血急性期病因病机乃瘀水毒所为。  相似文献   

4.
从中医对紫癜性肾炎病名的认识、紫癜性肾炎中医病因病机的认识(风热化毒,热毒血瘀;湿热化毒,热毒血瘀;阴虚火旺,瘀毒内蕴;脾肾两虚,瘀毒阻络;"热毒、血瘀、本虚"之间的关系等)对紫癜性肾炎中医病因病机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白塞氏病,刘永年教授认为湿热酿毒是本病发生的重要机制,络脉瘀阻是病机演变的关键环节,湿、热、毒、瘀相互胶着是本病缠绵难愈的重要原因,因此确立清热化湿、解毒活血通络的治疗大法。急性期以湿热蕴毒夹瘀阻络为主,治宜清热化湿,解毒通络。缓解期以湿热羁留、耗伤气阴为主,治宜益气养阴为主,解毒化瘀为辅。用药时,强调重用清热解毒药以祛除病邪,灵活使用活血药以流畅血脉,祛除瘀滞,适当使用免疫调节药以扶助正气,减少复发。  相似文献   

6.
从络病理论阐述慢性肝炎的基本病因病机、病理变化-虚、瘀、痰、毒,从而确立慢性肝炎的治疗原则,进一步提高中医治疗慢性肝炎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
从“淤毒入络”论白塞氏综合征病机要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塞氏综合征(Bechcets Syndrome, 简称BS)是以细小血管炎为病理基础的慢性进行性、复发性、多系统损害疾病,当归属于中医"狐惑病"范畴,历代医家多从湿热论治.笔者结合近年实验及临床研究,提出该病病机为"淤毒互结,久羁入络", 主张运用临证"活血化淤,清热解毒"法治疗.  相似文献   

8.
白塞氏病又叫白塞氏综合征,是以眼部、口腔、生殖器的炎症及溃疡为主要临床表现,并伴有皮肤、血管、中枢神经、消化道及关节等全身性多系统损害的一种慢性疾病。目前现代医学对此病的病因尚不清楚,认为可能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此病经久难愈,与中医狐或虫病相似。其发病年龄主要为16~40岁,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近年来中医关于本病的病因病机屡见报道,对该病的治疗研究有逐年增加的趋势,并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徐景娜  娄卫海 《北京中医药》2019,38(12):1167-1170
赵炳南教授晚年临证中着重体现整体治疗观的临床应用,重视调和阴阳,常用"四藤"配伍,并将该疗法应用于众多皮肤疾病的治疗中。20世纪七八十年代,赵老将调和阴阳法运用于白塞氏病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阐明白塞氏病病因病机和临床用药,对经赵教授治疗的25例白塞氏病病例的用药规律进行归纳,总结赵老的调和阴阳学术思想的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0.
赵步长  伍海勤  王一民  宋琳琳 《光明中医》2012,27(12):2518-2522
中医"痰、瘀、毒"等病理因素与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及发展密切相关,因痰致瘀、痰瘀互结是AS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阐述动脉粥样硬化中医病因病机、治疗机理,探讨及展望中医对AS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从络病理论探讨慢性肝炎的病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齐京 《北京中医》2004,23(1):16-18
从络病理论阐述慢性肝炎的基本病因病机、病理变化—虚、瘀、痰、毒 ,从而确立慢性肝炎的治疗原则 ,进一步提高中医治疗慢性肝炎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2.
代谢综合征与痰瘀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的病因病机,认为其发病主要是痰瘀交阻、久蕴化热成毒,形成痰瘀毒相互交夹的病机,而现代医学认为代谢综合征的发病基础是慢性低度炎症,这是痰瘀毒病机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3.
张颖 《世界中医药》2010,5(3):167-168
白塞氏病(BehcetDisease,BD)是一种以血管炎为病理基础的慢性多系统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口腔溃疡、生殖器溃疡、眼色素层炎”,据此临床症状,多数医家都将其归于中医学之“狐惑”病,病机为“湿热邪毒内蕴”,多从“清热解毒”角度治疗。房定亚教授是著名的中医风湿病专家,现任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风湿免疫科学术带头人。笔者有幸师从房定亚教授,跟师侍诊2年余,发现房老对白塞氏病的治疗独具一格,  相似文献   

14.
老年性痴呆的中医病因病机为虚实夹杂.虚为脾肾两虚,实为痰浊、瘀血、毒邪蒙闭清窍.脾肾两虚为其本,瘀、浊、毒为其标.老年性痴呆主要和脏腑功能失调、气血运行失常有关,继而因虚致瘀、因虚生痰,痰瘀互阻日久化毒,瘀血、痰浊、毒邪既是脏气虚衰的结果,又是主要的致病因素.虚与瘀、浊、毒相互影响,交互为患,形成恶性循环而损伤脑络,是老年性痴呆的发病根源.  相似文献   

15.
乳腺癌属中医“乳岩”、“乳石痈”等范畴,历代医家对乳腺癌病因病机多有论述,“六淫”和“七情”是乳腺癌的两大主要病因,而“痰毒瘀结”乳腺癌的主要病机,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16.
探讨脓毒症的中医病机及治法。认为其基本病因病机为毒、瘀、虚交互为患,温毒内蕴为基础,正气亏虚为根本,瘀血内结贯穿疾病始终;临证以解毒、化瘀、扶正为基本治疗大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胆道闭锁Kasai术后的中医病位、病因病机及治疗方法;方法:从胆道闭锁Kasai术后的主要证候表现分析其病位及病因病机,结合病因病机探讨其治疗方法。结果:(1)胆道闭锁Kasai术后病位不单在肝胆,更主要在于脾的病变;胆道闭锁Kasai术后的中医病机特点可概括为"虚、湿、瘀、滞",病性为虚实夹杂;(2)胆道闭锁Kasai术后治疗法则主要包括:培本扶正为治病之本,化湿、瘀之邪,调畅气机、软坚散结,坚持长期调治等4个方面。结论:胆道闭锁Kasai术后中医病机特点可概括为"虚、湿、瘀、滞",治疗应标本兼治,坚持长期调治。  相似文献   

18.
白塞氏病从瘀论治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程革 《西部中医药》2005,18(12):4-5
白塞氏病是一种病因不明的以血管炎为病理基础的慢性进行性多系统损害疾病,典型的表现为由复发性口腔溃疡、阴部溃疡和眼色素膜组成的眼-口-生殖器三联征。因其临床症状与《金匮要略》所论狐惑病相似,中医一般将其归属于“狐惑”范畴,且长期以来宗《金匮要略》狐惑病清热除湿之法治之。但近年来,瘀血在白塞氏病发病和转归中的重要作用逐步得到重视,因而从瘀来论治白塞氏病的方法得到了较广泛的运用。本文就其机理作如下探析:1白塞氏病瘀血的临床表现《金匮要略》记载狐惑病的临床症状,以目赤、咽喉及前后二阴的腐蚀症状为特征,没有明显的瘀…  相似文献   

19.
肿瘤的中医病因病机初探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肿瘤的中医病因病机较为复杂 ,历代医家认识不一。参考历代中医文献和医家的学术思想 ,结合临床实践 ,将肿瘤的病因病机归纳为六淫外袭、情志所伤、饮食水土失宜、痰浊凝聚、瘀血阻滞、热毒内蕴及正气亏损等 ,并执简驭繁地以虚、毒、痰、瘀 4字概括之  相似文献   

20.
慢性萎缩性胃炎从“瘀毒”立论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石强 《辽宁中医杂志》2014,(12):2560-2561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因病机颇为复杂,而且涉及多脏腑。其病机,过去多认为以虚为主,如脾胃气虚、胃阴不足,尤其强调阴虚。但近年来的研究多认为:该病属虚多夹实或本虚标实,其基本病机之一是"瘀毒互结",即"瘀毒"贯穿于整个疾病发展过程始终,由微至著,是中医证候演变和转归的关键。"瘀毒"并不等同于血瘀或"癌毒",而是癌毒的前期状态,在临床上完全可能是可逆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