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抑郁障碍的发病率、复发率、自杀发生率非常高,是目前全球所面临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之一,世界卫生组织预计2030年,抑郁症将成为世界最大负担疾病。我国目前抑郁症患病率3%~5%,占疾病总负担的第2位,患者与家属遭受极大的精神痛苦及经济负担。在抑郁症患者中,有15%~20%的患者对药物治疗表现出抵抗性,经历多种抗抑郁药治疗而收效甚微,也称之为难治性抑郁患者[1]。无抽搐电休克治疗(modified electroconvul‐sive therapy ,M ECT ,以下简称 ECT )是治疗难治性抑郁症的首选办法。电休克抗抑郁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多数学者认为电休克抗抑郁疗效机制与脑损害、遗忘、脑神经递质及神经发生有关。本文就近几年有关电休克抗抑郁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对抑郁症患者脑白质的研究越来越多,通过影像学和尸检分析研究证实,抑郁症患者的不同脑区脑白质发生了明显改变,尤其是在连接额叶皮质-皮质下边缘系统神经环路的脑白质完整性发生了改变,本文对抑郁症患者脑白质影像学及神经生物学的变化进行综述,从而进一步探讨抑郁症发病的病理机制。  相似文献   

3.
随着人口老年化的加剧,老年抑郁症(Late life depression,LLD)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老年抑郁症已上升为公共卫生问题。研究LLD的发病机制有助于预防老年抑郁症的发生,提高老年人的晚年生活质量。研究LLD的非药物治疗方法,对于提高LLD的治疗效果和患者的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国内外关于LLD的发病机制研究发现,血管损伤、炎症损伤、神经递质改变和脑白质病变是主要的发病机制,非药物治疗方法主要包括神志疗法、音乐疗法和心理疗法。  相似文献   

4.
抑郁症以其高患病率、高复发率、高致残率和高致死率的特点,近年来成为精神疾病的第一号杀手.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发表的《2002年世界卫生报告》,抑郁症已成为世界第四大疾患,到2020年,抑郁症可能成为仅次子心脏病的第二大疾病.抑郁症对人类的危害已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关注,有关抑郁症病因及发病机制的研究也层出不穷."神经营养假说"的提出为抑郁症的病因研究开拓了新的思路,使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成为现阶段研究的热点.大量研究结果也证实抑郁症外周血的BDNF水平低于正常人[1],而经过抗抑郁治疗后BDNF水平会随着症状的缓解而升高[2].推测BDNF在抑郁症发病及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从动物实验研究及临床研究两方面就BDNF与抑郁症的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据Philips等调查,我国成年社区居民抑郁症患病率为6.1%。据此推称,我国现有抑郁症患者近6100万人。另据国际调查,在高负担性疾病中,1990年抑郁症居全球各种疾病的第5位,预计到2020年,将跃居到第2位。因此抑郁症已成为当代高发病率及高负担性疾病之一,与此相适应,精神科专业人员必须更新理念,提高诊断技术和完善治疗策略。以下针对当前抑郁症诊断和治疗中存在问题提出建议,供临床工作参考。  相似文献   

6.
抑郁症为一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确的精神疾病,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伤害,并给社会造成沉重负担。其高致残性和高疾病负担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其高的复发率。因此,降低高危患者的复发率成为降低抑郁症疾病负担的关键环节。目前抑郁症的普遍的维持疗法需要患者、医务人员及患者的社会支持系统成员付出大量的精力,因而降低了维持治疗的依从性。为了减少复发率,我们对住我院痊愈出院  相似文献   

7.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竞争压力的加剧,冠心病与抑郁症均为严重影响人类身心健康的两大疾病,近年来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到2020年抑郁症在发达国家的致残疾病种类中将居第二位(在心脏系统疾病之后)。冠心病合并抑郁症的发病率远高于普通人群,抑郁症也是冠心病患者发生、发展及预后的重要独立危险因素之一,能使冠心病的发病率明娩增高,两者相互影响。抑郁症患者因冠心病死亡的人数是普通人群的2.5倍以上。明确两者共同的发生机制将有助于疾病的防治,本文就冠心病与抑郁症的发病机制、相互影响及治疗的相关性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正>抑郁症具有高发病、高复发、高伤残的特点,1990年全球疾病负担排序中抑郁症居第5位[1],且抑郁症的社会和家庭经济负担巨大,随着人口老龄化,老年抑郁症多伴有躯体形式疼痛障碍的特点,因此治疗面临更大的疾病负担。本研究使用度洛西汀与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老年抑郁症,对比其疗效与安全性,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择我院2013年10月至2014年9月门诊  相似文献   

9.
青少年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临床心理障碍,严重危害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影响青少年的学习和未来的成就,增加家庭负担,导致成人心理健康问题的高发。这是一个重要的问题。有效的治疗不仅可以缓解患者的痛苦,减轻家庭的负担,而且对健康经济学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青少年抑郁症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和成人比起来更复杂,形成的因素不仅是抑郁症引起的,可能是家庭因素、学校因素、个体因素或营养不良、遭受暴力、性虐待等,这些原因会直接或间接地引起受抑郁症的青年人的。根据近年来中医对青少年抑郁症的研究,大量的研究表明,中医在治疗青少年抑郁症的优势,是药物治疗[1,2]。不仅是依靠草药,在研究中还显示针药结合心理辅导对青少年抑郁症的治疗效果比单药治疗更有效。本研究的基本思路是从文学的角度探讨青少年抑郁症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从文献的角度对抑郁症的病因和发病机制进行探讨,进而提出抑郁症的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0.
一氧化氮与抑郁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景霞  刘妍  张建军 《现代医学》2011,39(1):104-107
抑郁症是精神障碍的一种表现类型,其病因尚不明确,但有大量资料提示抑郁症与生物因素、遗传因素及社会心理因素密切相关。中枢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变化和相应受体的改变以及神经内分泌失调等可能与抑郁症的发生和发展有关。而一氧化氮(NO)作为神经系统重要的信使分子和神经递质可能在抑郁症的发病机制和病程中起重要作用。作者从NO与神经递质的关系、NO与神经内分泌的关系、NO信号传导通路的相关物质以及NO的双向作用等方面,对NO在抑郁症发病机制中的作用进行综述,以期为进一步研究NO与抑郁症的关系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抑郁症是精神障碍的一种表现类型,其病因尚不明确,但有大量资料提示抑郁症与生物因素、遗传因素及社会心理因素密切相关。中枢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变化和相应受体的改变以及神经内分泌失调等可能与抑郁症的发生和发展有关。而一氧化氮(NO)作为神经系统重要的信使分子和神经递质可能在抑郁症的发病机制和病程中起重要作用。作者从NO与神经递质的关系、NO与神经内分泌的关系、NO信号传导通路的相关物质以及NO的双向作用等方面,对NO在抑郁症发病机制中的作用进行综述,以期为进一步研究NO与抑郁症的关系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抑郁症的中医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抑郁症(Maiordepression,MD)是一种情绪障碍性疾病,表现为一种持久的抑郁状态,以心境低落,躯体不适和睡眠障碍等为主要症状,是当前常见的心理疾病,据WHO保守估计,抑郁症在人群中的时点患病率为3%,自杀率高达12%~14%,抑郁症导致的伤残仅次于慢性阻塞性肺病而居第二位,占全部疾病负担的6.2%。到2010年,世界发病率前15位疾病中,抑郁症将列居榜首;到2020年,抑郁症造成的疾病负担仍占第三位,在疾病总负担中的比例则上升至7.3%。可见抑郁症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本文就中医对本病病因病机的认识及近几年来治疗本病的近况综述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管频  李伟 《海南医学》2010,21(17):114-116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全球范围内的主要慢性疾病和死亡原因,目前已上升至全球致死原因的第四位。世界银行/世界卫生组织预计到2020年,COPD将成为世界范围内第五大负担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主要特征为气道炎症和气道重塑。在COPD患者中,支气管肺组织的炎症、损伤、修复和重塑是一个不断进展的病理基础。因此,研究其病理改变及发生机制对改善其防治效果及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正>抑郁症是一种发病率高、危害公众健康、引起严重的功能损害及巨大的社会负担的疾病。抑郁症目前已成为全球疾病中给人类造成严重负担的第2位重要疾病,对患者及其家属造成的痛苦、对社会造成的损害是其他疾病所无法比拟的。药物治疗在近几年的研究中,取得了越来越明显的疗效,但其不可避免的副作用及昂贵的费用大大的减低了患者治疗的依从性。美国费城一位心理学家这样说:"精神疗法  相似文献   

15.
抑郁症是一全球性的精神问题,具有较高的患病率、复发率、死亡率、致残率.在2008年关于"全球疾病负担的十个事实"中提到全世界约有1.2亿人罹患抑郁症,患者人数预计还将继续上升,每年有85万人的死亡与抑郁有关.在我国已有超过2600万的人患有抑郁症,约10%~15%的抑郁症患者死于自杀[1].虽然人们对抑郁症的研究从未间断,对于抑郁症的病理生理学机制的认识也在逐步提高,但是其发病机制至今仍未阐明.目前抑郁症的发病机制从最早的单胺类假说逐渐转向神经内分泌一免疫系统的研究.本文将对近年来抑郁症与免疫炎症相关研究做一简要描述.  相似文献   

16.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障碍,是具有患病率高、自杀率高、致残率高等特征的全球性疾病。WHO研究估计,到2020年抑郁症将将成为世界第二大负担疾病[1-2]。随着对抑郁症认识和研究的不断深入,近年无论对抑郁症的发病机制、归类方式和治疗方法均取得了不同程度的进展。1抑郁症的分类与诊断1.1分类2013年5月18日召开的美国精神病学会(APA)年会上发布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  相似文献   

17.
我国抑郁症的患病率为1.3%~1.5%,且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抑郁症发病机制尚未明了,一般认为其症状或症候群是与脑皮层区结构及功能异常有关.虽然已有大量的脑PET和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等神经影像学研究提示抑郁症患者存在前额叶脑皮层区血流量有关[1-2],但这些技术费用昂贵难在临床普及,且对首发抑郁症的研究仍较局限[3].CT灌注成像是一项可以观察大脑血流的成熟影像学技术有便捷、费用低、易普及等优点.本研究通过对首发抑郁症患者,部分研究组治疗症状好转患者及正常人群的颅脑CT灌注成像各脑叶皮层灌注参数比较分析,对首发抑郁症患者症状或症状群与各脑叶脑血流灌注特点相关性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8.
抑郁症以长期持续的情感低落为最主要临床表现,据统计,全球约3.5亿人患有该疾病,每年造成的经济负担位于临床疾病前列,是最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近年来,抑郁症的患病率逐年增高,2008年,WHO将重度抑郁症列为世界范围内疾病负担的第三大原因,并预测到2030年时,抑郁症将升至第一位。虽然已经开展了大量针对抑郁症的基础研...  相似文献   

19.
目的本研究希望在重度抑郁症患者中发现与额叶和海马体相关的脑白质微结构异常。方法利用弥散张量成像数据和基于通道的空间统计,研究了30名重度抑郁症成年人与31名健康对照者脑白质纤维束的微观结构差异,并计算了与MDD相关的微观结构变化和病程之间的关系。结果 研究发现,重度抑郁症患者的胼胝体膝部和体部、右侧放射冠和部分丘脑辐射的分数各向异性降低,提示这些区域的纤维髓鞘化水平降低,这些区域各向异性分数的降低与较长的病程有关。结论本次研究结果表明,MDD可能与关键纤维束的显微结构损伤有关,这为理解和治疗MDD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0.
随着医学的进步,越来越多的患者将接受外科手术治疗疾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st-operative neurocognitive dysfunction,PNCD)是术后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性损伤.PNCD可出现在术后数天至数月,甚至可能延续数年,主要表现在注意力、专注力、记忆力、执行功能、语言表达能力较术前基础水平下降,造成患者住院时间延长、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增加、社会医疗负担增大等影响[1].目前PNCD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但现有研究表明可能与手术、麻醉、疼痛等因素有关.本文将PNCD的发生机制及防治措施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