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电视辅助胸腔镜技术(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y,VAT)应用于脊柱外科已有十多年历史,胸腔镜下脊柱侧凸前路松解已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而且其微创手术的优点已得到共识。而胸腔镜下脊柱侧凸的矫形内固定(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instrumentation,VAT-I)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其技术要求高、难度大,因此尚有争议。国内已有几家医院开展了此项工作,可喜地说明我国脊柱外科正紧跟国际发展潮流,差距日益缩小。  相似文献   

2.
扩大操作口的胸腔镜下脊柱前路手术 虽然胸腔镜诊断运用已有多年的历史,但真正运用影像胸腔镜技术治疗脊柱疾患仅仅在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传统的开胸脊柱前路手术,常需较长的手术切口,切断多层肌肉,包括骶棘肌、背阔肌、菱形肌、肋间肌等,切除1~2根肋骨,手术创伤大,术后创口疼痛剧烈,恢复慢,并发症多,住院日期长,出血量多.  相似文献   

3.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07,17(9):688-688
由南京鼓楼医院脊柱外科举办的“第2届脊柱外科胸腔镜技术应用高级研修班”,将于2007年10月20~22日在南京举办,届时将邀请著名脊柱外科专家作专题报告。研修班授课内容:(1)理论授课。胸腔镜下脊柱解剖结构及特征;胸腔镜脊柱外科的麻醉及围手术期处理;胸腔镜下脊柱畸形、创伤、肿瘤等手术技巧,并发症预防和处理等。  相似文献   

4.
胸腔镜下胸腰段疾病的前路手术及内固定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回顾胸腔镜下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结核和椎间盘突出症的经验,评价胸腔镜技术在脊柱前路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12例接受胸腔镜下前路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操作技术、手术时间、出血量以及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胸腰椎骨折8例;结核3例;椎间盘突出症l例。平均手术时间210min,平均出血量600ml,平均住院时间12d。1例结核患者因严重骨质疏松而放弃内固定,仅作病灶清除植骨术。所有患者随访3—10个月,神经功能恢复与普通开胸前路手术近似,骨折复位良好,植骨块和内固定未发现移位,活动基本恢复正常。结论胸腔镜下脊柱前路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及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为胸腰椎前路手术提供了一种安全、有效的操作技术。  相似文献   

5.
胸腔镜辅助脊柱前路手术并发症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探讨应用胸腔镜辅助脊柱前路手术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和防治方法。方法:1998年10月~2003年5月应用胸腔镜辅助脊柱前路手术治疗各种胸椎疾病患者118例,手术方式包括锁孔和小切口技术,清除病灶和/或内固定重建,统计并发症发生情况,分析发生机制和防治方法。结果:本组共发生并发症10例,其中肺炎合并胸腔积液2例,暂时性单侧肢体瘫痪1例,轻度后凸畸形和局部疼痛2例,结核病灶清除前路重建术后8个月结核复发1例,术中套管损伤肺1例,单侧支气管积脓致肺炎、肺不张3例。结论:胸腔镜手术比传统开胸手术创伤小,但存在胸腔镜技术特有并发症,只有掌握操作原则、改善麻醉技术、严格手术适应证和完善围手术期处理,才能发挥胸腔镜技术的优势,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胸腔镜与开胸脊柱前路手术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19  
目的评价胸腔镜脊柱前路手术的侵袭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1月~2003年10月施行的胸椎前路手术516例,按同一标准从中抽取采用胸腔镜脊柱前路手术的118例与开胸脊柱前路手术的113例,两组平均年龄、性别及疾病构成的条件均衡。对两组的围手术期参数、并发症和术后上肢功能进行比较研究。结果(1)围手术期参数:胸腔镜组平均术中出血量(450±53.2)ml,少于开胸组[(760±65.4)ml],差异有显著性(P<0.05);胸腔镜组平均引流量(150±20.2)ml,少于开胸组[(260±50.8)ml],差异有显著性(P<0.05);胸腔镜组平均胸痛持续时间(10±4.2)d,少于开胸组[(42±5.3)d],差异有显著性(P<0.05);平均手术时间和平均拔管时间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术后并发症:胸腔镜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5%,开胸组为9.6%,差异无显著性(P>0.05)。(3)上肢功能评分:胸腔镜组术后及术后3个月的上肢功能评分低于开胸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值均<0.05);而术后6个月及12个月时差异无显著性。结论胸腔镜技术能安全、有效地应用于各种胸椎疾病的前路手术治疗。与传统开胸脊柱前路手术比较,具有组织创伤小、术中出血量少和术后早期上肢功能障碍轻等优势。  相似文献   

7.
对脊柱结核手术指征和手术方式的再认识   总被引:26,自引:4,他引:22  
近年来脊柱结核的治疗发展迅速,特别是手术治疗取得了可喜的进步.从简单的脓腔和痛灶清除到强调重建脊柱稳定性的重要性,逐步出现单纯前路椎间植骨、椎间植骨后路内固定、椎间植骨前路内固定等术式,明显缩短了病程,降低了畸形发生率和死亡率,有效促进了结核病变的愈合。脊柱外科技术的发展普及、脊柱内固定技术理论的进步,大大提高了脊柱结核的治疗水平,但对于脊柱结核手术指征的确定和手术方式的选择,尚需要不断总结经验,使脊柱结核手术治疗规范化。  相似文献   

8.
微创技术在脊柱外科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微创脊柱外科主要有两类技术:一是经皮穿刺技术,包括椎间盘髓核溶解术、经皮椎间盘摘除术、经皮椎间盘激光切除术以及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二是内窥镜辅助技术,包括脊柱椎间盘镜手术、腹腔镜下腰椎病灶清除术、胸腔镜下胸椎间盘摘除术以及胸腔镜下脊柱侧凸松解术等。随着微创脊柱外科  相似文献   

9.
脊柱微创技术的应用动态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脊柱微创外科技术临床应用主要包括椎体成形术、后凸成形术及脊柱胸腔镜、腹腔镜技术及内窥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等部分。  相似文献   

10.
胸腔镜下前路松解联合后路矫形治疗脊柱畸形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评价胸腔镜下前路松解联合后路矫形对脊柱畸形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9例脊柱畸形行胸腔镜辅助前路松解及后路脊柱畸形矫形植骨融合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治疗结果。结果:胸腔镜手术时间平均120min,前路松解、阻滞椎间盘平均4.2个。术后14例特发性脊柱侧凸Cobb角平均被纠正到29.4°,4例神经纤维瘤病性脊柱侧凸Cobb角平均被纠正到28°,1例胸椎后凸Cobb角被纠正到58.5°。术后平均随访17.5个月,无矫正度的丢失和其它神经系统及血管损伤并发症。结论:胸腔镜辅助前路脊柱松解是安全、有效的微创手术,联合后路矫形治疗脊柱畸形可获得满意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 ,胸腔镜在脊柱外科得到了迅猛的发展 ,许多常规手术都可以在胸腔镜下完成 ,脊柱外科医生面对许多伦理学和技术上的挑战。为推广内镜脊柱技术的发展 ,特将胸腔镜脊柱外科的教育与资格认定介绍如下 ,供同道参考。1 胸腔镜脊柱外科的指导方针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期 ,腹腔镜外科得到广泛普及 ,尤其在胆囊切除手术时基本上均在腹腔镜下进行[1,2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成为当今世界上治疗胆囊良性疾患的“金标准”。大批普外科医生通过各种会议等途径迅速学会了这项技术 ,并且将之应用于临床。随后 ,在调查中发现 ,初学腹腔镜的外科医生在…  相似文献   

12.
电视胸腔镜下脊柱前路手术的麻醉处理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进胸脊柱前路手术创口大、出血多;经典的内窥镜手术创口小,但技术要求高,风险大。我院在胸腔镜直视下扩大操作口的脊柱前路手术则具有切口小、并发症少、可简化脊柱手术步骤等优点,然而其麻醉处理存在一定的特殊性。现将其麻醉处理总结如下。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病人共13例,男9例,女4例。年龄23~58岁,平均(40±11)岁。体重35~70kg,平均(57±9)kg。ASAⅠ级5例,Ⅱ级8例。其中脊柱结核7例,脊柱肿瘤3例,脊柱骨折3例。麻醉时间280~360min,平均(333±63)min;手术时间165~3…  相似文献   

13.
Lonner  BS  Kondrachov  D  Siddiqi  F  范纯泉 《脊柱外科杂志》2006,4(5):319-320
胸椎后路脊柱融合内固定术是外科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胸椎脊柱侧凸的金标准。但是最近也有人开始通过经前路电视辅导下胸腔镜手术进行脊柱融合内固定。Baron S.Lonner等回顾了51例脊柱侧凸手术患者的X线影像学资料、脊柱侧凸研究会的患者主观症状改善调查表、肺功能以及手术记录。分析的X线影像学参数包括冠状面曲线纠正值、器械固定的椎体最尾端的倾斜角纠正值、冠状面平衡性、胸椎后凸程度。评估的手术相关参数包括手术时间、估计失血量、输血率、融合的节段数、应用的骨移植物的类型、术中和术后发生的并发症的数量。肺  相似文献   

14.
前路手术治疗胸腰段(T11~L2)爆裂性骨折虽然可以取得良好的疗效,但手术创伤大,术中出血多,手术操作复杂,并发症相对较多。胸腔镜辅助小切口脊柱前路手术是近年发展的一项微创技术,将传统前路技术和胸腔镜锁孑L技术的优点融合在一起。本院2006年7月~2008年12月采用前路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手术治疗胸腰段爆裂性骨折27例,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5.
脊柱前路手术的适应证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脊柱外科手术入路的选择常常取决于脊柱外科医师的手术技能。随着脊柱生物力学研究的深入、影像诊断技术的发展以及脊柱融合与内固定技术的进步 ,脊柱前路手术已作为许多脊柱疾患的常规治疗方法而逐渐普及。掌握适应证对于脊柱外科手术的成功至关重要 ,笔者就脊柱前路手术适应证的选择作一讨论。1 前方减压与稳定包括椎体和椎间盘在内的脊柱前部结构担负着脊柱的大部分生物力学功能 ,因而多数脊柱伤病系以累及脊柱前部结构为主。1.1  感染与肿瘤 脊柱感染和肿瘤最容易累及的是椎体和椎间盘 ,经前路施行病灶清除及椎管减压手术常常为病情…  相似文献   

16.
微创技术在脊柱外科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微创外科(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MIS)通常是指在影像系统帮助下通过管道化技术进行的外科手术。近年来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其中的胸腔镜、腹腔镜、椎间盘镜和椎体成形术等一些微创技术已先后被引进到国内的脊柱外科进行应用,本文对部分微创技术在脊柱外科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7.
邱勇 《颈腰痛杂志》2005,26(3):211-215
胸腔镜技术在脊柱外科的应用始于上世纪九十年代。九十年代初Michael Mack和John Regan等最先在德克萨斯脊柱研究中心进行这方面的研究。几乎同时,Frank Eismont进行了动物实验。而Ronald Blackman则进行了动物、尸体和临床实验。1991年9月,一篇文章出现在《纽约时报》的医学科学专栏上,表示赞同胸腔镜技术是一种“进胸手术的新途径”。这项技术代表了一个革命性的进步,因为通过内窥镜置入胸腔的外科手术器械,  相似文献   

18.
脊柱外科内窥镜下手术相关并发症及其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跃 《中华外科杂志》2006,44(4):217-220
外科内窥镜下手术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引入的电视辅助下内窥镜技术,随后关节镜技术、腹腔镜技术、胸腔镜以及椎间盘镜等微创技术逐渐应用于临床并显露其优越性。在脊柱外科领域,由于微创脊柱外科对术者要求较高,需要艰苦的训练以及漫长的过程才能熟练掌握微创技术,并且存在着一些并发症,使得人们对其热情有所减弱。为了更加深入地理解、了解脊柱微创技术,现就微创脊柱外科术中及术后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及其对策作一概述和探讨。  相似文献   

19.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4,12(10):747-747
本书是由著名的脊柱内镜专家CurtisA .Dickman、DanielJ .Rosen thal、Noell.Perin等主编,国内脊柱外科领域多位知名专家共同翻译,专门介绍胸腔镜脊柱外科技术的论著。全书共分2 3章,内容包括胸腔镜脊柱外科学的发展史、教育和认证,胸腔镜下的胸腔和脊柱解剖、胸腔镜脊柱外科的  相似文献   

20.
脊柱前路手术入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脊柱外科的手术治疗可经不同的入路来完成 ,而对手术入路的选择常取决于脊柱外科医师的手术技能。脊柱前路手术已作为许多脊柱疾患的常规治疗方法而逐渐普及 ,本文就脊柱前路手术的入路及术中、术后应注意的事项进行介绍。1 枕颈部 (枕骨~颈 3)1 1 经口入路沿咽后壁正中纵行切开 ,即可显露颅底至颈 3椎体 (图 1) ,必要时还可切开悬雍垂及软腭以便向上扩大显露。用刮匙和骨膜剥离器剥离枕骨斜坡、寰椎前弓、齿状突基底部和枢椎椎体前方的软组织 ,用磨钻和咬骨钳仔细切除寰椎前弓的下 1/3~ 2 /3以使齿状突基底部得到满意显露 ,同时还应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