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赵华昆  马燕红 《中国康复》2012,27(2):127-129
肌腱是肌腹两端的致密结缔组织,主要由胶原纤维束、束间结缔组织及散在分布的肌腱细胞构成。以往的研究证实应力作用下肌腱会按照Wolff定律进行更新和重建。但在长时间制动的情况下,细胞外基质中各种细胞因子、胶原酶及其抑制物的含量会出现异常改变,导致肌腱细胞、胶原纤维和细胞外基质的代谢紊乱,在形态上表现为肌腱的挛缩。本文就国内外肌腱内主要结构在代谢平衡紊乱时其分子水平的改变情况的相关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中国临床康复》2011,(15):2798-2799
组织工程化肌腱研究在中国已有初步成绩,学者们的主要方向为肌腱细胞外基质替代物、肌腱细胞生物学性质、肌腱细胞与细胞外基质材料复合研究等。研制适合于肌腱细胞生长、黏附和发挥功能的细胞外基质材料、建立生长增殖可调控的肌腱细胞系、肌腱细胞三维培养等,将是研究具有特定修复功能的组织工程化肌腱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3.
组织工程化肌腱研究在中国已有初步成绩,学者们的主要方向为肌腱细胞外基质替代物、肌腱细胞生物学性质、肌腱细胞与细胞外基质材料复合研究等.研制适合于肌腱细胞生长、黏附和发挥功能的细胞外基质材料、建立生长增殖可调控的肌腱细胞系、肌腱细胞三维培养等,将是研究具有特定修复功能的组织工程化肌腱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4.
吴慧恒  陈信良  童晓文 《检验医学》2014,(11):1191-1194
盆腔器官脱垂(POP)是常见的妇产科疾病,但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目前研究表明,POP的发生与盆底结缔组织结构及功能完整性被破坏有关,而盆底结缔组织细胞外基质(ECM)的主要成分是弹性蛋白和胶原蛋白,弹性蛋白和胶原蛋白的含量和结构的改变可引起组织弹性降低,盆底结构松弛。赖氨酰氧化酶(LOX)能催化弹性纤维的聚合形成共价交联,增加细胞外基质的稳定性,故推测LOX表达的改变在POP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5.
背景:卫星细胞是成体肌肉发生重要的"原料",它的增殖、分化和融合增加了肌纤维的细胞核数量或肌纤维数的数量,继而引起肌肉功能和形态学的变化,但是肌肉肥大是否一定有卫星细胞参与还存在争议.成肌因子是肌肉发生调节的核心因子,在肌肉发生的多个阶段发挥重要作用,但是目前对它们功能上特点和差异的了解仍然不够深入.目的:总结并讨论卫星细胞和成肌因子在肌肉发生和肌肉肥大以及在肌肉训练中的作用.方法:由第一作者用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2000/2010)和Medline(2000/2010)数据库,检索词分别为"骨骼肌,肥大,运动,肌肉发生,卫星细胞,成肌因子"和"skeletal muscle,hypertrophy,exercise,myogenesis,satellite cell,MRF",语言分别设定为中文和英文.从卫星细胞与肌肉肥大、成肌因子的作用及成肌因子的运动性调控特点2方面进行总结,对卫星细胞及成肌因子在肌肉发生中的作用及其调节机制和肌肉重塑等方面进行介绍.结果与结论:共检索到177篇文章,按纳入和排除标准对文献进行筛选,共纳入30篇文章.结果表明肌肉发生是肌肉肥大的生物学基础,卫星细胞是成体肌肉发生关键,但肌肉肥大早期过程可能没有卫星细胞的参与,以DNA含量来衡量卫星细胞改变可能有较大误差,成肌因子是肌肉发生核心因子.目前研究对成肌因子成员之间功能的异同和成肌因子的运动性调控特点的了解仍不深入.  相似文献   

6.
肌肉剥离术后嚼肌肌组织及其功能损伤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姚军  胡敏 《中国临床康复》2004,8(29):6420-6421
目的:通过观察犬的嚼肌剥离术后的变化,探讨肌肉剥离术对嚼肌的影响。方法:杂种成年犬16只,行嚼肌剥离术,术后应用乳酸脱氢酶、碱性磷酸酶作酶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嚼肌的酶组织化学变化。酶组织化学切片用图像分析系统分析,对肌纤维个数、直径、透光度等参数进行计算,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比较正常对照组和实验组之间肌纤维类型、个数、直径、透光度均值差异。结果:肌肉剥离术可使嚼肌产生暂时性损伤及废用性萎缩,表现为术后1个月组出现moth-eaten纤维,两型肌纤维直径减小,酶活性降低。但这种变化是暂时的,随着肌肉重新附着,肌功能恢复,术后3个月组肌纤维moth-eaten纤维消失,肌纤维直径及酶活性均恢复接近正常。结论:肌肉剥离术不会引起嚼肌肌组织的不可逆性损害。  相似文献   

7.
马刚  程滨珠  周余来 《中国临床康复》2006,10(29):180-181,186,F0003
背量:真皮的细胞外基质由胶原蛋白、弹性蛋白和其他基质成份组成。组织工程化人工皮肤作为一种体外皮肤模型应当具有合成、分泌和分解细胞外基质功能。 目的:观察组织工程化人工皮肤胶原蛋白和蛋白多糖的代谢。 设计:单一样本观察。 单位:北京大学深圳医院皮肤科。 材料:转铁蛋白;胰蛋白酶;^3H-脯氨酸;天狼星红等。 方法:实验于2000-06/2004-12在北京大学深圳医院皮肤科和吉林大学再生医学科学研究所完成。①参照文献进行组织工程化人工皮肤的制备。②^3H-脯氨酸掺入法测定组织工程化人工皮肤合成胶原蛋白能力,于培养第1,2和3周的人工皮肤培养板孔中,分别加入^3H-脯氨酸,培养4h,并与天然皮肤做对照。③苦味酸-天狼星红染色观察组织工程化人工皮肤合成、分泌胶原蛋白的功能;AB-PAS染色测定组织工程化人工皮肤合成、分泌蛋白多糖功能;均于培养第1,2,3,4和6周进行观察。 主要观察指标:①组织工程化人工皮肤合成、分泌蛋白多糖测定结果。②组织工程化人工皮肤合成、分泌胶原蛋白的功能。③^3H-脯氨酸掺入实验结果。 结果:①培养第7,14天的组织工程化人工皮肤^3H-脯氨酸掺入值与天然皮肤相近,培养第21天的组织工程化人工皮肤^3H-脯氨酸掺入值明显高于天然皮肤。②培养的组织工程化人工皮肤,在偏振光显微镜下可见到有成束的红色双折光物质和细的绿色双折光物质。单纯基质网架只见到红色双折光物质。③培养第1,2周的组织工程化人工皮肤Ab-PAS染色阴性,单纯网架Ab-PAS染色呈阴性,培养第3-6周的组织工程化人工皮肤Ab-PAS染色阳性。 结论:构建的组织工程化人工皮肤具有合成、分泌细胞外基质胶原蛋白和蛋白多糖的功能。  相似文献   

8.
高楚荣  王丹影 《中国康复》1997,12(4):191-192
手肌腱损伤是常见的多发性创伤,修复术后往往因粘连而影响功能使手术不能达到预期效果,因此术后康复是手治疗的重要环节。本文从手的功能解剖特点,粘连的机理及防治等各方面讲述手肌腱术后康复中有关问题。1手肌腱功能解剖特点肌腱是连肌肉和骨骼,传递肌肉收缩力使关节运动的滑动组织。特别是手在抓握物体时关节角度变化较大。肌位的滑动距离亦大。由于手肌谁在各部位的力学环境不同,粘连后对手功能影响程度不同,例如前*和手掌肌田在肌肉收缩时呈直线滑动,承受的是拉伸力,与糖务组织无明显力学效应,正常时滑动范围较短,故粘连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先天性肌性斜颈胸锁乳突肌纤维化的发生机制。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先天性肌性斜颈病变组和正常对照组胸锁乳突肌细胞外基质中纤维连接蛋白及基质溶解素MMP-7的表达情况。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显示纤维连接蛋白胶原在对照组表达极少,在肌肉型组和纤维型组中表达明显增加两组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MMP-7在对照组中有少量的表达,在肌肉型组中表达略有增加,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纤维型组中表达极少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肌肉型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先天性肌性斜颈胸锁乳突肌纤维化程度与纤维连接蛋白增生的量有关,而纤维连接蛋白增生的程度与MMP-7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细胞外基质是指分布于细胞外空间,由细胞分泌蛋白和多糖所构成的网络结构。长期以来,人们普遍认为,细胞外基质只是作为结缔组织细胞的框架而起作用。然而,随着研究的进展,人们发现,细胞外基质不仅仅是一种支持物,而且在调节细胞的活动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例如.细胞外基质蛋白可为与之接触的细胞提供特别丰富的信号,从而调节细胞的各种执行功能。细胞外基质中的某些大分子可被部分水解,产生不同的肽.可调节细胞的活动,我们把它们称作matrikines.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股商肌的超声解剖结构及其与不同部位股直肌外伤撕裂问的关系。方法应用高频超声对10例健康志愿者的股直肌(20条)进行超声扫查,采用系列长轴和短轴切面依次获得股直肌的纵断面与横断面声像图,并将声像图与解剖描述及图谱相对照分析,识别股直肌的超声解剖结构。回顾性分析2006年4月至2009年1月14例超声诊断股直肌撕裂患者的声像图资料,结合声像图解剖进行分型诊断,并经随访和临床证实。结果正常股直肌近端由直头肌腱和反折头肌腱起源。连续超声扫查显示直头肌腱参与形成浅层腱膜,反折头肌腱在近端肌腹内形成中央腱膜,中央腱膜于横断面显示清晰,呈“逗号样”高回声结构位于肌肉中央。股直肌远端肌腱参与形成股四头肌腱浅层。以此为基础,14例股直肌撕裂可分为3类,发生在远端肌肉肌腱连接处1例,肌纤维与外周腱膜连接处5例,肌纤维与中央腱膜连接处8例。结论超声检查能够显示股直肌存在特殊的解剖结构,识别其声像斟特点有助于对外伤撕裂的准确定位诊断。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杜氏进行性肌营养不良(DMD)/贝氏进行性肌营养不良(BMD)患者的dystrophin基因突变与蛋白质表达之间的关系。方法用多重连接探针扩增(MLPA)法检测14例DMD/BMD患者dystrophin基因突变,肌肉活检观察组织的形态结构特点,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患者腓肠肌组织中dystrophin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14例DMD/BMD患者中有3例检出dystrophin基因缺失,其余未检出基因突变。肌肉活检结果显示,14例患者均可见肌纤维大小不一,圆形化,肌纤维明显变性、坏死,不同程度再生;部分肌纤维间可见少量炎性细胞浸润,结缔组织增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3例未表达dystrophin基因突变患者的肌纤维膜dystrophin蛋白不同程度表达减弱,其余11例患者可见肌纤维膜dystrophin蛋白质表达完全缺失。结论 MLPA联合肌肉活检及免疫组化染色可以鉴别诊断DMD/BMD,为患者的诊治和预后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3.
实验性肌肉拉伤的生物学和生物力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舒彬  吴宗耀 《中国临床康复》2002,6(22):3346-3347
目的:探讨骨骼肌牵拉伤的生物学与生物力学特性。方法:采用生物力学方法,建立肌肉拉伤的实验模型,70只兔的左胫前肌为实验肌,右胫前肌作为对照,分别在拉伤后0,1,2,3d和7d,进行组织学、酶组织化学与生物力学研究,生物力学指标包括量大肌力、断裂载荷、断裂时伸长、能量吸收与肌肉硬度。结果:以相当于128%动物体重的载荷牵拉兔胫前肌,可建立肌肉拉伤的实验模型;部分肌纤维断裂和肌肉完全断裂均发生于靠近缺肉-肌腱连接处;最大肌力在拉伤后0d下降,1d时最低,7d时恢复正常;极限断裂载荷在拉伤后0d下降,2d时最低,7d时仍没有恢复正常。结论:肌肉的被动强度比肌力恢复缓慢,提示拉伤肌肉易于再伤;损伤部位肌内膜纤维化和瘢痕组织形成,是肌肉拉伤后频繁复发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龚秋文 《中国康复》2020,(6):320-320
与年龄相关的肌肉质量下降与活动能力差、独立性丧失和死亡率增加有关。一年中非连续的住院天数与老年人肌肉质量和力量的丧失有关。本研究探讨了神经肌肉电刺激(Estim)对住院老年患者肌肉质量及肌纤维大小变化的影响。在入院和出院时对65岁及以上的老年病房患者进行肌肉扫描、肌肉活检和肌肉功能测试。干预措施包括每天30分钟的单腿股外侧肌和股内侧肌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E-stim)。  相似文献   

15.
背景:家兔骨骼肌生后发育过程中,梭内外肌纤维酶组织化学构成比例和肌电特征的变化反映其与功能的关系.目前,国内外缺乏对长肌胫前肌肌亚体的相关结构功能的系统研究.目的:探讨生后不同年龄阶段家兔胫前肌肌亚体的诱发电位和酶组织化学表现.方法:应用大体解剖结合酶组织化学法明确不同年龄阶段家兔胫前肌肌亚体.来用电生理记录仪测量家兔胫前肌肌亚体的诱发电位振幅、持续时间及波形,ATP酶组织化学染色观察ⅡB型、A型、ⅡX型、Ⅰ型梭外肌纤维组成,梭内肌纤维的构成特点.结果与结论:幼年家兔的诱发电位振幅、持续时间及波形波动均较小,波形相对较简单且波动平缓;随着年龄增长,成年后诱发电位振幅、持续时间及波形波动较大,波形比幼年的延续时间长而复杂,有小的棘波出现.胫前肌前、后亚体内ATP酶组织化学染色显示ⅡB型、ⅡA型梭外肌纤维随增龄而增加;而ⅡX型、Ⅰ型梭外肌纤维随增龄而减少.梭内肌纤维分为核袋纤维b1、b2和核链纤维c,其外被结缔组织构成的梭囊包绕.结果表明在行走和奔跑状态下,后亚体协助维持小腿的姿势和保持后肢关节的稳定性,当运动需要力量和速度时,前亚体与后亚体一起提供足够的收缩速度和力量以适应运动的需要.  相似文献   

16.
肌腱是肌肉骨骼系统中的重要结构,全面了解衰老肌腱及运动训练对其影响有利于改善老年人运动能力的下降和肌腱损伤发生几率的增加。伴随着衰老腱细胞功能下降,肌腱适应能力逐渐下降:衰老期的肌腱形态、超微结构及组分发生一定的变化,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肌腱的功能;目前有关衰老期肌腱生物力学性能变化的研究不尽一致,这可能和肌腱的组成变化及研究方法不同有关:适宜运动可改善肌腱的力学性能和肌腱的组分,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平衡或减少与年龄相关的肌腱性能下降,尤其是力量运动对衰老期的肌腱力学性能具有明显的作用。寻找适宜的运动模式和运动负荷来提高老年人肌腱功能是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7.
新鲜制备及中长期保存的羊膜细胞外基质结构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制备并保存羊膜细胞外基质,观察新鲜制备及中长期保存的羊膜细胞外基质的结构特点。方法:实验于2004-01/12在赣南医学院科研中心完成。(里)采用目前国际公认的羊膜制备与保存方法,制备并保存羊膜细胞外基质。②取新鲜制备的羊膜细胞外基质、中期保存的羊膜细胞外基质(4℃恒温冰箱储存备用1周)、长期保存的羊膜细胞外基质(-80℃超低温冰箱中储存备用3个月),通过大体、光镜、透射电镜和扫描电镜观察其形态及结构特点。结果:①羊膜细胞外基质大体观察:新鲜制备及中、长期保存的羊膜细胞外基质均为透明、无色、有一定韧性生物膜,其厚度约0.02~0.4mm。②光镜观察结果:新鲜制备和经中、长期保存的羊膜细胞外基质可见2层结构:基底膜厚薄不均,无细胞结构;致密层由结缔组织组成。新鲜羊膜与中期保存的羊膜细胞外基质致密层较长期保存的羊膜细胞外基质略厚;新鲜羊膜细胞外基质可见少量成纤维细胞,而中、长期保存羊膜细胞外基质的成纤维细胞较少见。③透射及扫描电镜观察结果:新鲜制备与中期保存的羊膜细胞外基质两者的基底膜厚约0.1~0.2μm,致密层厚约30~400μm,其主要结构由胶原纤维、网状纤维和基质组成,偶见成纤维细胞;长期保存的羊膜细胞外基质的基底膜厚约0.2-0.3μm,致密层厚约20-400μm,其中致密层的主要成分为胶原纤维和网状纤维、无细胞结构;三者的胶原原纤维结构完全一致。结论:羊膜经过组织工程技术处理后去除其上皮细胞或使上皮细胞失活.保留基底膜与致密层,形成羊膜细胞外基质。羊膜细胞外基质主要成分是胶原纤维和网状纤维,因其免疫原性低于羊膜并具有抗炎性,是一种特殊的细胞外基质,作为一种细胞黏附的基膜和生物支架,具有广阔的研究和应用前景。因此羊膜细胞外基质可作为体外细胞培养的生物载体而应用于基础研究。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观察犬的嚼肌剥离术后的变化,探讨肌肉剥离术对嚼肌的影响。方法:杂种成年犬16只,行嚼肌剥离术,术后应用乳酸脱氢酶、碱性磷酸酶作酶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嚼肌的酶组织化学变化。酶组织化学切片用图像分析系统分析,对肌纤维个数、直径、透光度等参数进行计算,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比较正常对照组和实验组之间肌纤维类型、个数、直径、透光度均值差异。结果:肌肉剥离术可使嚼肌产生暂时性损伤及废用性萎缩,表现为术后1个月组出现moth-eaten纤维,两型肌纤维直径减小,酶活性降低。但这种变化是暂时的,随着肌肉重新附着,肌功能恢复,术后个月组肌纤3维moth-eaten纤维消失,肌纤维直径及酶活性均恢复接近正常。结论:肌肉剥离术不会引起嚼肌肌组织的不可逆性损害。  相似文献   

19.
背景:周围神经损伤后给予外源性神经营养因子3对促进神经再生及保护肌萎缩均有作用。目的:观察阳离子脂质体转染神经营养因子3基因修饰的许旺细胞与细胞外基质凝胶桥接修复坐骨神经损伤的效果。方法:取80只成年Wistar大鼠制作左侧坐骨神经缺损模型,随机分组,以不同材料进行修复:细胞外基质凝胶组、许旺细胞-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细胞外基质凝胶组、神经营养因子3基因-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细胞外基质凝胶组、神经营养因子3基因修饰许旺细胞-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细胞外基质凝胶组。结果与结论:①腓肠肌肌肉组织学检查:术后8,12周神经营养因子3基因修饰许旺细胞-聚乳酸/聚羟基乙酸共聚物-细胞外基质凝胶组腓肠肌横截面积结构清晰、肌纤维粗大,呈基本正常肌肉结构,纤维组织较少,肌横截面积明显大于其他3组(P〈0.05,P〈0.01)。②肌细胞凋亡检测:术后4,8,12周神经营养因子3基因修饰许旺细胞-聚乳酸/聚羟基乙酸共聚物-细胞外基质凝胶组肌细胞凋亡数低于其他3组(P〈0.05)。表明阳离子脂质体转染神经营养因子3基因修饰的许旺细胞与细胞外基质凝胶可较好修复损伤神经,防止失神经肌萎缩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20.
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患者深筋膜超微结构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赵东风  岳勇  赵黎  葛杰  杨柏 《中国临床康复》2004,8(8):1504-1505,T005
目的:探讨先天性马蹄内翻足(congenital clubfoot,CCF)的病因、病理及发病机制与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的关系。方法:对15例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患者及对照组5例非神经、肌肉及胶原病死亡小儿,足内侧及小腿前外侧深筋膜进行电镜观察、分析。结果: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深筋膜超微结构变化表现为:成纤维细胞增多,细胞体积增大,胶原纤维较粗,排列致密、整齐。结论: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细胞外基质的改变符合组织器官纤维化及一般瘢痕性纤维结缔组织增生。故认为先天性马蹄内翻足可能由足内侧深筋膜纤维化所引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