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基于OTO模式健康管理在社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便利选取从沈阳市某医院转介至本市5家社区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196例,给予基于OTO模式的健康管理,在干预前和干预1年末测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自我管理行为能力和生存质量结局指标。结果 干预1年末,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较干预前有明显下降(P<0.01)。自我管理行为量表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高于干预前(P<0.01)。生存质量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低于干预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基于OTO模式健康管理能有效控制血糖水平,提高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能力,改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将健康教练技术运用于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在我院就诊的147名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72例)和观察组(7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常规健康管理;观察组采取健康教练技术进行健康管理,比较干预前1 d及干预后6个月末2组患者的血糖变化情况、一般自我效能感得分及观察组对健康教练技术的应用效果评价。结果 干预前1 d 2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自我效能感得分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6个月末观察组空腹血糖与糖化血红蛋白值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6个月末观察组患者自我效能感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患者对健康教练技术应用效果各条目认可度均高于90%。结论 健康教练技术有利于控制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提高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自我效能感,达到良好的健康管理效果。  相似文献   

3.
刘莹  苑记清 《天津护理》2021,29(2):147-150
目的: 观察孕期被动吸烟对妊娠糖尿病(GDM)患者的影响。方法: 收集持续参加“妊娠糖尿病一日门诊”177例患者的资料,按照是否被动吸烟分为被动吸烟组和不被动吸烟组。两组患者均接受“妊娠糖尿病一日门诊”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空腹血糖(FPG)、餐后2小时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及分娩结局、新生儿情况。结果: GDM患者孕期被动吸烟率达45.20%。干预前FPG、2h PG、HbAl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2个月后FPG、2hPG、HbAl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娩孕周、羊水过多、羊水过少、产后出血、先兆子痫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娩方式、妊娠高血压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性别、身长、5min-Apger得分、低血糖、畸形、低血钙、窒息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体质量、巨大儿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孕期被动吸烟是影响GDM患者血糖控制的危险因素之一,烟雾环境暴露不利于疾病病情控制,易导致不利的母婴结局。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并发症体验对2型糖尿病患者对疾病态度、血糖控制水平的影响,为糖尿病临床护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方便选取125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干预组(61例)和对照组(64例)。2组患者均给予2型糖尿病常规护理,同时干预组给予糖尿病并发症体验干预。对2组患者在入院时、出院时、出院后1个月、3个月、6个月5个时间点的疾病态度、糖化血红蛋白值进行比较。结果 共125例患者完成研究,干预后2组患者对疾病态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出院后3个月、6个月2组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体验式学习可以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对疾病的态度,对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具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在老年2型糖尿病伴衰弱患者中实施抗阻力运动干预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4月—2018年4月收治的老年2型糖尿病伴衰弱患者180例,按病房单双号随机分为2组各90例,对照组给予糖尿病常规治疗及健康教育,按照纳入标准,让患者保持日常生活及运动状态;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抗阻力运动干预,在干预前、干预1个月末、干预3个月末检测血糖、血脂、体质量等生理指标,应用衰弱症状学量表评估衰弱状况。结果 2组干预前血糖、血脂、体质量等生理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个月末、3个月末,观察组血糖、血脂、体质量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衰弱患者比例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老年2型糖尿病伴衰弱患者中实施抗阻力运动干预,能够降低血糖、血脂等生理指标,改善患者的衰弱症状。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微课宣教对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宣教效果及对血糖控制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9年8月1日至9月30日在帮扶的甘肃省某县人民医院消化内分泌科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76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在常规内科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口头和纸质版健康教育模式。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微课宣教。比较两组患者健康宣教的效果、糖尿病自我管理能力及血糖控制水平。结果: 入院时两组患者一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健康教育掌握程度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糖尿病自我管理行为评分、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干预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干预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微课宣教可以提高西部基层医院糖尿病健康宣教效果,提高糖尿病自我管理能力,控制患者血糖水平。  相似文献   

7.
杜静  余红  徐倩  张帆  赵诗婷  欧子杨 《护理学报》2021,28(13):70-73
目的 探究坐卧式“六字诀”功法锻炼对卒中后轻中度抑郁患者抑郁及自我效能的影响。 方法 选择2019年2月—2020年3月深圳市中医院针灸科卒中后轻中度抑郁住院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卒中后抑郁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坐卧式“六字诀”功法锻炼,2次/d,15~20 min/次,干预28 d。分别于干预前、干预28 d末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对受试对象进行评价。 结果 干预前,2组卒中后轻中度抑郁患者汉密尔顿抑郁评分和自我效能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28 d末,2组卒中后轻中度抑郁患者患者汉密尔顿抑郁评分均低于干预前(P<0.01),自我效能评分均高于干预前(P<0.01);干预28 d末,观察组抑郁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自我效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坐卧式“六字诀”功法练习可改善卒中后轻中度患者的抑郁及自我效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基于食物交换份法的营养干预联合对家庭主要成员进行烹饪实践教育在2型糖尿病患者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67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3例和对照组34例,对照组采用食物交换份法的营养干预及运动指导,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对家庭主要成员进行烹饪实践教育,随访6个月。分别在研究开始前、随访6个月时比较2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的变化情况,比较2组患者饮食治疗依从性及满意度评分差异。结果 干预6个月后,除高密度脂蛋白外,2组血糖及血脂均有改善(P<0.05)。观察组血糖及血脂下降明显;除对照组规范烹饪外,其他饮食治疗依从性评分均有提高(P<0.01),观察组提高更明显(P<0.01);2组患者干预后满意度评分均明显提高(P<0.01),观察组提高更明显(P<0.01)。结论 基于食物交换份法的营养干预联合对家庭主要成员进行烹饪实践教育,有助于患者血糖控制,降低血脂,提高患者饮食治疗依从性,增加患者对医护满意度,可在糖尿病患者家庭教育中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9.
古艳  袁丽  欧青  张欢  伍玲  张利英 《护理学报》2018,25(20):67-69
目的 探讨将并发症体验结合门诊2型糖尿病患者延续性管理,对患者自我管理的影响。方法 对38例门诊初始使用预混胰岛素的患者,首诊日利用并发症体验工具,分别模拟冠心病、视网膜病变、神经病变及肾脏改变,让患者通过感官体验,进一步加强行为改变的信念,并给予3个月延续护理,在干预前及干预后3个月评估患者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自我管理行为和自我效能。结果 干预前后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评分及自我效能得分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并发症体验增加了患者行为改变信念,结合延续性护理可以改善门诊初始使用预混胰岛素患者自我管理行为,提高患者自我效能。  相似文献   

10.
王静  翁维华  柯炜  谈丽丽 《护理学报》2019,26(16):68-71
目的 探讨回授法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5年10月—2017年12月在我院心内科住院治疗96例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采用回授法对患者健康教育。干预前、出院前、出院后2周末、出院后3个月末观察比较2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结果 干预前,2组心力衰竭患者自我管理各维度得分及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前、出院后2周末、出院后3个月末,2组患者自我管理各维度得分及总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力衰竭患者自我管理各维度得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均<0.001)。不同时间点自我管理总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药物管理、心理和社会适应的管理、症状管理维度时间和组间具有交互作用(P<0.001);而饮食管理维度时间和组间交互作用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实施回授法,可提高其自我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11.
杭秦雯  孙志岭  张立  吴莉  冯娜  钱芸 《护理学报》2020,27(17):73-78
目的 探讨基于微信平台视频宣教对甲状腺癌扩大根治术后患者肩颈功能锻炼的影响。方法 选取南京市第二医院甲乳外科2018年6—12月行甲状腺癌扩大根治术的患者41例为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及电话随访,2019年1—6月行甲状腺癌扩大根治术的患者50例为观察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的基础上基于微信平台视频宣教随访。观察2组患者术后1个月末、3个月末肩颈功能锻炼效果;术后1个月末、3个月末颈部僵硬情况、疤痕挛缩情况。结果 除术后3个月末向健侧屈、前屈角度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末、3个月末观察组颈部功能锻炼其余各角度均优于对照组(P<0.001);除术后3个月末2组肌力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末、3个月末观察组肩部功能锻炼其余各项得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1个月末、3个月末观察组发生颈部僵硬、疤痕挛缩程度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基于微信平台视频宣教能提高甲状腺癌扩大根治术后患者肩、颈功能锻炼效果,降低术后颈部僵硬、疤痕挛缩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模拟社会生活照护对老年痴呆患者激越行为与焦虑症状的影响。方法 选取42例老年痴呆患者进行模拟社会生活照护。持续干预6周,采用Cohen-Mansfield激越行为量表、焦虑自评量表评估患者干预前、干预第2周、干预第6周和干预结束后第2周时的激越行为与焦虑症状。结果 干预前、干预第2周、第6周和干预结束后第2周,患者激越行为量表评分分别为(86.45±8.92)、(77.52±8.19)、(67.69±4.21)、(79.57±5.76),患者焦虑量表评分分别为(57.79±4.04)、(43.60±2.26)、(37.95±2.12)、(47.79±2.46);结果显示,干预措施和干预时长2个因素对患者激越行为和焦虑症状的交互效应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模拟社会生活照护能减少养老机构老年痴呆患者激越行为的发生、缓解其焦虑症状,且干预的积极效应随时间推移而下降。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帕金森健康操对帕金森病患者运动功能的干预效果。方法 本研究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选取2018年8月—2019年5月在贵阳市某三级甲等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帕金森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及康复护理指导,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帕金森健康操,干预频率1次/d,每周6次,共干预4周。分别于干预前、干预4周末,对2组患者采用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第3部分、Berg平衡量表、10 m步行时间及Barthel指数量表进行评估。结果 干预4周末,2组患者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第3部分评分、10 m步行时间及Barthel指数评分与干预前相比,均得到改善(P<0.01),观察组的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1)。对照组Berg平衡量表评分与干预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Berg平衡量表评分与干预前相比升高(P<0.01),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帕金森健康操可改善帕金森病患者肢体运功功能,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4.
高莲莲  陶静  刘清华 《护理学报》2019,26(23):75-78
目的 探讨应用饮食目标设定健康教育策略促进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饮食管理的效果。方法 将80 例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 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完成6次糖尿病饮食管理的个体化教育和24周答疑。观察组采用目标设定策略,通过评估饮食问题,设定5大饮食目标,制定饮食计划,定时反馈饮食问题,讨论目标达成条目,修正饮食计划。观察干预24周末2组患者在糖化血红蛋白、糖尿病饮食自我管理量表得分以及糖尿病相关问题量表5得分上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糖化血红蛋白及糖尿病相关问题量表5得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糖尿病饮食自我管理量表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糖尿病饮食目标设定策略有利于提高患者饮食管理能力,改善患者代谢状态,缓解情绪障碍,是一种有效的健康教育策略。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基于蒙台梭利教育理论干预对轻中度老年痴呆患者认知功能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北京市某三级甲等医院住院的轻中度老年痴呆患者48例,实施基于蒙台梭利教育理论的干预方法12个月。采用简易智能精神状态量表和生活质量量表分别评估老年痴呆患者实施干预前、实施干预6个月末及干预12个月末的认知功能及生活质量。结果 老年痴呆患者实施干预6个月末及12个月末的认知功能总分及各维度得分较干预前均有所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痴呆患者实施干预6个月末及12个月末的生活质量量表总分及各维度得分较干预前均有所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蒙台梭利教育理论干预方法有助于改善老年痴呆患者的认知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张华君  么冬爱  左静  雷净 《护理学报》2021,28(14):73-78
目的 探讨跨专业团队合作式自我管理教育在体检高血压患者干预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4—6月在武汉某三级综合性教学医院的100名体检的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实施跨专业团队合作式自我管理教育。分别在干预前、干预3个月末、干预6个月末评估患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控制达标率、高血压治疗态度与信念评分、高血压治疗依从性评分、血压控制达标率。结果 干预前、干预3个月末、干预6个月末高血压患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血压控制达标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干预前、干预3个月末、干预6个月末高血压患者坚持治疗态度与信念、服药治疗态度与信念、治疗性生活方式态度与信念、持续治疗困扰与顾虑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干预前、干预3个月末、干预6个月末高血压患者遵医服药行为、不良服药行为、日常生活管理行为、烟酒嗜好管理行为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跨专业团队合作式自我管理教育对体检高血压患者进行健康管理,可提高患者治疗的态度与信念及治疗依从性,从而提高患者血压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控制达标率。  相似文献   

17.
程迪  胡德英  郭潇  代艺  孙丽 《护理学报》2020,27(15):69-73
目的 探讨巴林特小组方法对经历患者自杀事件护士焦虑、抑郁及自我效能感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9年7月经历患者自杀事件的护士48例, 按照单双号分为观察组(24例)与对照组(2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组采用巴林特小组方法进行护理干预。2组均实施干预3个月,1次/周,60 min/次。干预前、干预后1个月末、3个月末评估,采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及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对2组经历患者自杀事件的护士进行评估。结果 干预后1个月末、3个月末,观察组经历患者自杀事件护士焦虑和抑郁得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经历患者自杀事件护士的自我效能感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巴林特小组方法能改善经历患者自杀事件护士的焦虑、抑郁情绪,提高其自我效能感。  相似文献   

18.
蒋维  罗玲  张运芝  张函  王晓昊  李静 《护理学报》2022,29(10):19-24
目的 探讨基于心理复原模型的动机性访谈对原发性肝癌患者创伤后成长和焦虑、抑郁的影响。方法 便利抽样法选取2020年9月—2021年5月的10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采用Excel Rand函数生成随机数字的方法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心理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基于心理复原模型的动机性访谈干预,评估2组患者在干预前、干预后1个月末、干预后3个月末的创伤后成长和焦虑、抑郁得分情况。结果 干预前,2组患者创伤后成长各维度得分及总分、焦虑、抑郁得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1个月末及出院后3个月末,2 组患者创伤后成长各维度得分及总分、焦虑、抑郁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创伤后成长各维度得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焦虑、抑郁得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时间点创伤后成长各维度得分及总分、焦虑、抑郁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别与时间存在交互效应(P<0.05)。结论 基于心理复原模型的动机性访谈干预可有效提升肝癌患者创伤后成长水平、改善焦虑和抑郁情绪,从而提高其心理适应水平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黄玲  胡莉萍 《护理学报》2020,27(2):74-76
目的 探讨信息-动机-技巧模型干预在脑卒中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入本院治疗脑卒中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信息-动机-技巧模型的健康教育,评估干预前和干预3个月末患者自我效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结果 脑卒中患者干预前和干预3个月末比较,自我效能各维度得分和自我效能总分高于干预前(P<0.05);干预3个月末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得分高于干预前(t=18.673,P<0.001)。结论 基于信息-动机-技巧模型健康教育可改善脑卒中患者自我效能,提升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20.
邓妍  胡露红 《护理学报》2020,27(2):21-23
目的 探讨符合国情的乳腺癌个案管理模式,并在乳腺癌患者中实践以探讨其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7月—2019年1月收治的乳腺癌患者88例,按照所在病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由单独的个案管理师对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包括围术期护理及出院后居家延伸护理、随访;观察组实施双职双轨个案管理模式下的全程个性化管理。结果 干预6个月末,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术后皮下积液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在淋巴水肿并发症发生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乳腺癌患者生活质量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实施乳腺癌双职双轨个案管理模式实现了乳腺癌患者全程个性化管理,满足患者个性化需求,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了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