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目的 观察多学科团队协作在房颤门诊综合管理中的研究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12月—2018年4月就诊59例非瓣膜病房颤患者为对照组,2018年5—9月就诊58例非瓣膜病房颤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采取3个月的常规房颤门诊管理模式干预,观察组采取3个月的多学科团队协作房颤门诊综合管理模式干预,比较3个月末2组的心率、血压、自我效能得分的差异。结果 干预3个月后,观察组心率、收缩压、舒张压数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自我效能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房颤门诊患者采取多学科团队协作综合管理可以提高患者自我效能,改善患者心率、降低血压。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多学科协作诊疗干预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9 年1 月1 日—2020 年6月 30 日某三级甲等医院介入手术室治疗的68 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在多学科协作诊疗干预前后时间段分别取样分组,对照组33例和观察组35 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措施,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多学科协作诊疗干预;观察比较2组患者入院-溶栓时间、入院-股动脉穿刺时间、转诊时间和待手术时间;术后2组患者的致死率、致残率、神经功能损伤评分及患者就诊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入院-溶栓时间、入院-股动脉穿刺时间、转诊时间和待手术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01);观察组患者的致残率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致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除医疗环境外,观察组对医护服务态度、团队业务能力、护理应急能力及主动性、沟通交流、健康教育和患者需求方面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01)。结论 对急诊介入手术脑卒中患者实施基于多学科协作诊疗干预,可提高抢救患者的工作效率,改善患者临床救治结局,提高患者就诊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究医护一体化专项管理模式对冠心病PCI术后患者疼痛的影响。方法 抽取我科2019年1—12月收入患者总计100例,2019年1—6月收入的50例患者为对照组,接受常规管理模式,2019年7—12月收入的50例患者为观察组,在常规管理模式的基础上采取医护一体化专项管理模式,比较2组患者术后24 h术侧肢体疼痛程度。结果 2组2组患者术后24 h术侧肢体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医护一体化专项管理模式应用于冠心病PCI术后患者,能减轻冠心病PCI术后患者肢体疼痛,改善患者术后舒适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在百草枯中毒患者口腔溃疡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急诊内科收治急性百草枯中毒伴口腔溃疡的患者为研究对象,2017年6月—2018年5月收治的68例患者为对照组,2018年6月—2019年5月收治的54例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护理质量敏感指标管理,比较实施前后患者口腔溃疡愈合周期时间、口腔溃疡疼痛程度。结果 观察组实施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后百草枯中毒患者口腔溃疡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口腔溃疡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百草枯中毒患者实施护理质量敏感指标管理,可缩短口腔溃疡愈合时间,减轻口腔溃疡疼痛程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基于目标管理建立卒中应急救护团队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2019年5月—2020年2月81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患者为对照组,给予常规静脉溶栓;2020年3—12月78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患者为观察组,基于目标管理建立卒中应急救护团队进行静脉溶栓。比较2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入急诊评估—出急诊时间、到达CT室—CT完成时间、标本送检—报告结果时间、CT检查结束—药物首推时间、患者到达急诊—静脉溶栓用药时间以及溶栓前、出院后3个月末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情况。结果 观察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入急诊评估—出急诊时间、到达CT室—CT完成时间、标本送检—报告结果时间、CT检查结束—药物首推时间、患者到达急诊—静脉溶栓用药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静脉溶栓前,2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3个月末,观察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患者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基于目标管理建立卒中应急团队救护模式能有效缩短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治疗时间,改善患者临床结局。  相似文献   

6.
杜静  余红  徐倩  张帆  赵诗婷  欧子杨 《护理学报》2021,28(13):70-73
目的 探究坐卧式“六字诀”功法锻炼对卒中后轻中度抑郁患者抑郁及自我效能的影响。 方法 选择2019年2月—2020年3月深圳市中医院针灸科卒中后轻中度抑郁住院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卒中后抑郁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坐卧式“六字诀”功法锻炼,2次/d,15~20 min/次,干预28 d。分别于干预前、干预28 d末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对受试对象进行评价。 结果 干预前,2组卒中后轻中度抑郁患者汉密尔顿抑郁评分和自我效能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28 d末,2组卒中后轻中度抑郁患者患者汉密尔顿抑郁评分均低于干预前(P<0.01),自我效能评分均高于干预前(P<0.01);干预28 d末,观察组抑郁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自我效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坐卧式“六字诀”功法练习可改善卒中后轻中度患者的抑郁及自我效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协商引导式分段目标管理在儿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我院儿科于2019年7—12月实施协商引导式分段目标管理活动,2019年1—6月设为实施前,2019年7—12月设为实施后,对实施前后的各观察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实施后护理操作失误率、护患纠纷率、护士内部纠纷发生率显著低于实施前,文章发表数量、护士对护理管理模式满意度评分、患儿家长护理满意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 将协商引导式分段目标管理模式应用于儿科护理管理之中,可显著提升管理目标的达成效果,护士与患儿家长均对该管理模式满意度较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回馈教学在胃肠肿瘤术后出院患者口服营养补充剂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7月—2019年1月南京市某三级甲等医院普外科胃肠肿瘤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2018年7—10月胃肠肿瘤术后患者36例为对照组,2018年11月—2019年1月胃肠肿瘤术后患者40例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回馈教学。观察比较2组患者出院后口服营养补充剂摄入量依从性、人体成分变化及首次化疗时间。结果 观察组患者出院后平均每日口服营养补充剂摄入量依从性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身体总水分、肌肉量及体质量的下降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首次化疗时间早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胃肠肿瘤术后出院患者健康教育时实施回馈教学,提高了患者口服营养补充剂摄入量依从性,使患者出院后短期内体质量的下降幅度降低,减少肌肉量的丢失,改善胃肠肿瘤患者出院后的营养状况,使患者首次化疗时间提前,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9.
王佳  郝飞  周慧敏 《护理学报》2020,27(4):63-66
目的 探讨叠加敷料粘贴法对乳腺癌患者PICC置管部位接触性皮炎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17年3月—2019年3月发生接触性皮炎的99例乳腺癌置入PICC的带管患者,按时间先后顺序进行分组,2017年3月—2018年2月的57例发生接触性皮炎的患者为对照组,2018年3月—2019年2月的42例发生接触性皮炎的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PICC固定方法,观察组采用叠加敷料粘贴法对导管进行固定。观察比较2组患者接触性皮炎治疗效果、治愈时间及舒适度。结果 观察组乳腺癌患者置入PICC发生接触性皮炎的治疗效果在第1、第2、第3周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接触性皮炎治愈时间短于对照组(t=19.861,P<0.01)。观察组使用叠加敷料粘贴法舒适度优于对照组(χ2=22.531,P<0.01)。结论 对PICC置管部位发生接触性皮炎乳腺癌患者,应用叠加敷料粘贴法对其导管进行固定,可提高患者接触性皮炎治疗效果,缩短治疗时间,增加舒适感,值得临床借鉴使用。  相似文献   

10.
王静  翁维华  柯炜  谈丽丽 《护理学报》2019,26(16):68-71
目的 探讨回授法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5年10月—2017年12月在我院心内科住院治疗96例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采用回授法对患者健康教育。干预前、出院前、出院后2周末、出院后3个月末观察比较2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结果 干预前,2组心力衰竭患者自我管理各维度得分及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前、出院后2周末、出院后3个月末,2组患者自我管理各维度得分及总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力衰竭患者自我管理各维度得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均<0.001)。不同时间点自我管理总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药物管理、心理和社会适应的管理、症状管理维度时间和组间具有交互作用(P<0.001);而饮食管理维度时间和组间交互作用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实施回授法,可提高其自我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11.
刘洁  魏力 《天津护理》2021,29(2):138-141
目的: 探讨以患者为中心的全周期疾病管理模式对骨髓瘤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住院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104例分为对照组(52例)和干预组(5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全周期管理模式。比较两组干预前后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干预前的自我护理能力各维度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自我护理能力各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以患者为中心的全周期管理模式,可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制定慢性肝病住院患者营养不良风险筛查、评估及管理的最佳证据,并应用于临床实践,以规范肝病患者的营养筛查、评估与管理策略,提高患者营养水平。方法 遵循JBI临床证据实践应用模式,将最佳证据本土化后制定慢性肝病患者营养筛查、评估与管理的审查指标,通过培训与考核不断指导并规范临床实践,比较最佳证据实施前后患者营养状况、知信行情况及质量审查指标完成情况。结果 证据应用后,观察组慢性肝病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血清白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慢性肝病患者营养知信行水平均有所提高(P<0.05);证据应用后医护人员对肝病营养筛查、评估及管理相关知识和态度情况优于证据应用前(P<0.05);证据应用后6项审查指标执行情况优于证据应用前(P<0.05)。结论 通过应用最佳证据,并将证据科学地筛查、评估和管理慢性肝病住院患者营养问题,能改善患者营养水平,提升临床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3.
徐爱红 《护理学报》2021,28(16):47-51
目的 探讨基于保护动机理论的护理干预对老年慢性病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及行为的影响。方法 便利抽样法选取2018年2月—2019年7月在我院收治的老年慢性病患者93例,基于保护动机理论进行护理干预。评估干预前、干预1个月末、3个月末及6个月末老年慢性病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和自我管理行为得分情况。结果 82%(76/93)老年慢性病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处于低中等水平,77%(71/93)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处于低、中等水平;干预前、干预1个月末、3个月末及6个月末老年慢性病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和自我管理行为得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51.736,P<0.001;F=43.265,P<0.001);随着干预时间延长,老年慢性病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和自我管理行为均得到提高(P<0.001)。结论 老年慢性病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和自我管理行为处于低、中等水平,应用基于保护动机理论的护理干预不仅能提高其自我护理能力还能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行为。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基于最佳证据的痔疮患者术后快速康复干预应用于临床实践并评价其效果。方法 采用JBI临床证据实践应用模式,检索快速康复中有关痔疮术后康复指导的相关证据,利用JBI证据推荐级别系统(2014版)进行证据质量评价,对审查指标运用FAME结构从可行性、适宜性、临床意义和有效性4个方面对审查指标进行评价。将采纳的证据转化为临床审查指标,通过查看护理记录、现场审查和问卷法的方式收集资料。比较证据应用前后痔疮术后患者治疗效果、肛门疼痛、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证据应用后痔疮术后患者治疗效果高于证据应用前(P<0.05);证据应用后痔疮术后患者在术后1 d和5 d肛门疼痛评分低于证据应用前(P<0.05);证据应用后痔疮术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证据应用前(P<0.05);11项指标中,指标11证据应用前已是100%,其余10项指标证据应用后执行率高于证据应用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基于快速康复外科的循证护理实践可优化痔疮患者的术后管理,可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减轻患者术后肛门疼痛,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促进痔疮术后患者的快速康复。  相似文献   

15.
刘莹  苑记清 《天津护理》2021,29(2):147-150
目的: 观察孕期被动吸烟对妊娠糖尿病(GDM)患者的影响。方法: 收集持续参加“妊娠糖尿病一日门诊”177例患者的资料,按照是否被动吸烟分为被动吸烟组和不被动吸烟组。两组患者均接受“妊娠糖尿病一日门诊”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空腹血糖(FPG)、餐后2小时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及分娩结局、新生儿情况。结果: GDM患者孕期被动吸烟率达45.20%。干预前FPG、2h PG、HbAl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2个月后FPG、2hPG、HbAl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娩孕周、羊水过多、羊水过少、产后出血、先兆子痫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娩方式、妊娠高血压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性别、身长、5min-Apger得分、低血糖、畸形、低血钙、窒息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体质量、巨大儿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孕期被动吸烟是影响GDM患者血糖控制的危险因素之一,烟雾环境暴露不利于疾病病情控制,易导致不利的母婴结局。  相似文献   

16.
胡芬  袁敏 《护理学报》2019,26(23):21-24
目的 建立颅脑疾病鼻饲患者营养状况管理APP并评价其应用效果。方法 将2018年1—6月收治的颅脑疾病鼻饲患者的90名主要照护者及其30名护理人员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及健康教育;2018年7—12月收治的颅脑疾病鼻饲患者的90名主要照护者及其30名护理人员为观察组,应用颅脑疾病鼻饲患者营养状况管理APP。结果 观察组营养风险筛查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营养状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主要照护者及护理人员营养管理相关知识掌握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颅脑疾病鼻饲患者营养状况管理APP使护理评估更科学,提高了营养风险筛查率,增加了学习自主性,规范了护理流程,提高了护理质量,是颅脑疾病鼻饲患者营养状况的有效管理工具。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基于食物交换份法的营养干预联合对家庭主要成员进行烹饪实践教育在2型糖尿病患者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67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3例和对照组34例,对照组采用食物交换份法的营养干预及运动指导,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对家庭主要成员进行烹饪实践教育,随访6个月。分别在研究开始前、随访6个月时比较2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的变化情况,比较2组患者饮食治疗依从性及满意度评分差异。结果 干预6个月后,除高密度脂蛋白外,2组血糖及血脂均有改善(P<0.05)。观察组血糖及血脂下降明显;除对照组规范烹饪外,其他饮食治疗依从性评分均有提高(P<0.01),观察组提高更明显(P<0.01);2组患者干预后满意度评分均明显提高(P<0.01),观察组提高更明显(P<0.01)。结论 基于食物交换份法的营养干预联合对家庭主要成员进行烹饪实践教育,有助于患者血糖控制,降低血脂,提高患者饮食治疗依从性,增加患者对医护满意度,可在糖尿病患者家庭教育中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将健康教练技术运用于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在我院就诊的147名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72例)和观察组(7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常规健康管理;观察组采取健康教练技术进行健康管理,比较干预前1 d及干预后6个月末2组患者的血糖变化情况、一般自我效能感得分及观察组对健康教练技术的应用效果评价。结果 干预前1 d 2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自我效能感得分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6个月末观察组空腹血糖与糖化血红蛋白值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6个月末观察组患者自我效能感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患者对健康教练技术应用效果各条目认可度均高于90%。结论 健康教练技术有利于控制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提高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自我效能感,达到良好的健康管理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分析选配信息管理护士在护理质量管理中的作用与效果。方法 在我院各临床护理单元选配信息管理护士1名,对比选配前后护理质量管理指标的变化。结果 选配信息管理护士后,护理质量管理指标较应用前明显好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选用信息管理护士前每年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为5.08%;选配信息管理护士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由95%上升到98%。结论 选配信息管理护士可明显提高护理质量和住院患者满意度,并显著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