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目的:探讨营养治疗对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本院糖尿病患者126例,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由营养师根据患者情况提供营养治疗饮食,对照组则自行控制饮食。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膳食调查及相关生化指标测定,以观察营养治疗的效果。结果:采用营养治疗措施后,两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清胆固醇、甘油三醣等生化指标均降低,但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效果更为明显;实验组的饮食结构更为合理。结论:糖尿病营养治疗可以改善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症状。对控制血糖、延缓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有明显的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本文利用经典营养学理论,针对2型糖尿病提出糖友膳食的饮食治疗方法和制定相关饮食配餐的基本原则,推出糖友膳食的临床应用。根据大量患者的血糖监测值,说明糖友膳食在降低血糖值和维持血糖值的稳定性及可控性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在糖尿病患者的饮食治疗方面值得推广,并且可以解除糖尿病患者在饮食治疗方面的理解误区。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分析老年糖尿病患者存在的饮食误区。方法:采用问卷及面谈方式,对160名老年糖尿病患者进行相关资料调查。结果:160名被调查的老年糖尿病患者中,68名老年糖尿病患者能够坚持正确的饮食治疗方法;42名患者虽了解糖尿病饮食治疗原则,却不能坚持正确的饮食治疗方法;50名患者对糖尿病饮食治疗原则不甚了解。结论:对老年糖尿病患者进行系统而正确的饮食指导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4.
分析糖尿病患者数据管理与决策支持关联,从饮食管理、运动管理、血糖检测、服药依从性、开发症筛查方面阐述糖尿病自我管理中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现状,讨论潜在的机遇与挑战,为实现人工智能辅助糖尿病防治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李璞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3):143-144
目的探讨住院患者低血糖昏迷和严重低血糖等急性并发症发生原因与饮食防治效果。方法采用病例摘要和问卷调查相结合对本组患者入院前情况,重点为营养相关及其综合治疗情况进行考察并与标准对照,同时进行糖尿病认知水平分析,并加强住院期间的饮食治疗和相关知识培训。结果病例组与标准相比,总能量和三大产能营养素以及膳食纤维摄入偏低,餐次也欠合理;患者糖尿病认知水平不理想;从药物应用和发病情况看,饮食不当是其重要原因。结论饮食治疗可防治2型糖尿病急性并发症的发生;营养宣教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6.
膳食纤维是2型糖尿病的发病和治疗过程中非常重要的健康元素,不仅能够降低糖尿病的发病率,同时还可以提高糖尿病的治疗效果。更值得注意的是,膳食纤维能够提高组织细胞对于胰岛素的敏感性,改善胰岛素抵抗,这为2型糖尿病的病因治疗提供了可能。因此,本文在现有的药物治疗为主、饮食治疗为辅的糖尿病基本方案中强化膳食纤维在糖尿病治疗中的作用,通过长时间的药物和膳食纤维相结合的综合治疗,力求实现部分糖尿病患者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恢复至正常水平,以期达到取消药物治疗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住院糖尿病患者膳食营养素摄入情况和营养状况。方法对我院68例住院糖尿病患者进行膳食调查、人体测量及部分实验室检查,对热能、营养素摄入情况和食物构成进行分析,并对患者的营养状况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每天总热量摄入偏低,钙、锌、硒、视黄醇、硫胺素、核黄素等低于(RNI)供给量标准。营养状况评价约22.1%的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热量一蛋白质营养不良。结论对糖尿病患者应采取以下干预措施:①加强营养知识的宣传教育,让患者掌握正确的饮食治疗方法,纠正不良的饮食习惯;②饮食中应增加奶制品及豆制品的摄入量,以补充钙的不足;③每天摄入一定数量粗杂粮和蔬菜,以补充B族维生素及膳食纤维,必要时应用膳食纤维制品(如魔芋精粉、精制麦麸等);④相应增加乳、蛋、禽及海产品的摄入,提高优质蛋白质的比例。  相似文献   

8.
孙成杰 《基层医学论坛》2011,15(16):512-513
目的观察饮食控制对糖尿病患者血糖的影响。方法 98例糖尿病患者在基础治疗的同时加用饮食控制,观察患者饮食控制前后血糖的变化。结果跟踪随访6个月~24个月后患者血糖水平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制订合理的膳食方案,长期坚持饮食控制,有利于糖尿病的治疗。  相似文献   

9.
构建糖尿病住院患者饮食管理新模式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龚茜芬  邹彦君  杨晶 《重庆医学》2007,36(2):123-124
饮食治疗是糖尿病治疗的5架马车之一,也是糖尿病综合治疗的基础,备受世界医学关注.本文结合国内外糖尿病患者饮食治疗的新进展,在对临床819例糖尿病患者营养治疗过程中通过摄取热量的严格限制和对糖、脂肪、蛋白质三大营养素比例的合理分配以及对维生素、无机盐和食物纤维的适当补充的饮食管理经验,提出了构建医院糖尿病患者饮食管理的新模式,目的是为糖尿病患者提供一套合理完整的营养治疗管理方案.  相似文献   

10.
对于每一位糖尿病患者,无论1型还是2型,饮食控制永远都是治疗的基础。限制糖尿病患者营养素的摄入量,设计最佳的糖尿病膳食,配合药物治疗,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背景 饮食治疗是糖尿病治疗的基础,然而2型糖尿病(T2DM)患者饮食依从行为不佳。抑制控制作为与饮食行为调控存在密切联系的认知功能,近年来得到关注,研究其与饮食依从行为关联对改善患者饮食依从行为具有重要意义。目的 探究不同饮食依从性T2DM患者抑制控制特点,了解T2DM患者抑制控制加工与饮食依从行为关联,为构建T2DM患者饮食依从行为的抑制控制训练方案、提升患者饮食依从行为提供实证依据。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9年5-9月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190例T2DM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饮食控制行为量表(FCBS)得分将患者分为高、中、低饮食依从性三组,采用认知行为学范式停止信号任务测量在高、低能量食物图片、中性图片刺激条件下三组患者无停止信号反应时(NSRT)与停止信号反应时(SSRT)。结果 不同类别图片刺激任务中,三组患者NSR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高、低能量食物图片刺激任务中,低饮食依从性组SSRT长于中、高饮食依从性组(P<0.05)。低饮食依从性组在高、低能量食物图片刺激任务的NSRT短于中性图片刺激,而SSRT长于中性图片刺激(P<0.05);中饮食依从性组在高、低能量食物图片刺激任务的SSRT长于中性图片刺激(P<0.05)。结论 低饮食依从性T2DM患者对食物线索抑制控制能力较中、高饮食依从性患者降低。  相似文献   

12.
罕见病问题已成为我国一个重要的公共健康问题和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为了更好地利用罕见病大数据,以为罕见病患者提供信息支持,并辅助卫生决策,本研究基于ArcGIS技术,对罕见病专题地图进行了设计。首先,依照设计的目标和流程,分别对罕见病专题地图的功能和绘制流程进行系统阐述。接着,通过绘制罕见病专题地图的应用模式图对罕见病专题地图在实现罕见病数据监测、风险分析和评估、信息管理功能上的路径和方法进行直观展示。本文为罕见病专题地图的绘制提供了技术路线和思维,最终以本文为指导研制出的罕见病专题地图可为罕见病的有效防治、科学管理和深入研究提供新的工具。  相似文献   

13.
背景 现阶段,老年糖尿病患者普遍存在血糖控制不佳、治疗依从性差等情况。饮食与血糖控制情况息息相关,研究如何管理糖尿病患者的饮食对改善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目的 观察自制糖尿病饮食管理器在空巢老年血糖控制不佳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收集2018年2-10月在甘肃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接受治疗且完成随访的60例空巢老年血糖控制不佳糖尿病患者的病历资料,作为传统组;收集2019年2-10月在甘肃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接受治疗且完成随访的60例空巢老年血糖控制不佳糖尿病患者的病历资料,作为管理器组。传统组接受传统常规健康教育,管理器组接受自制糖尿病饮食管理器健康教育,均干预6个月。分别对比干预前、干预6个月后两组血糖、自我管理能力〔采用糖尿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SDSCA)评估〕;观察并记录两组干预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再入院情况。结果 干预6个月后,两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低于干预前,且管理器组均低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饮食自我管理、运动自我管理、血糖自我监测及按医嘱用药评分均优于干预前,且管理器组均优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发生周围神经和大血管病变,且管理器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发生率及再入院率均低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自制糖尿病饮食管理器开展饮食健康教育在空巢老年血糖控制不佳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较好,可明显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改善患者血糖水平、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及再入院率,临床应用价值高。  相似文献   

14.
周赛  马红丽  阮文珍 《中国全科医学》2020,23(24):3064-3069
背景 静脉用药由于疗效明确、起效迅速等,已经成为临床治疗疾病的重要手段,而静脉用药过程中一个小失误就可能导致严重后果,因此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是当今医疗安全的基础。目的 利用信息化手段构建静脉安全用药管理模式,保障患者安全。方法 2019年6月绍兴市人民医院全院开始实行静脉安全用药管理模式,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选取2019年3-5月3个临床科室(肝胆胰二科、血液内科、胸心外科)住院患者为对照组(静脉用药共 41 537组),2019年7-9月3个临床科室(肝胆胰一科、呼吸内科一、消化内科)住院患者为观察组(静脉用药共39 132组)。本院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基于信息化构建静脉安全用药管理模式,即在医嘱系统中新增“警示”模块,对糖尿病患者使用葡萄糖或患者使用过敏类药物起到限制或提醒功能,同时增加输液结束扫描,实现静脉输液全程可追溯。比较两组静脉用药近似错误(糖尿病患者用葡萄糖、药物过敏干预近似错误)发生率、静脉输液追溯完整率。结果 观察组糖尿病患者用葡萄糖近似错误发生率、药物过敏干预近似错误发生率低于对照组(0.02%与0.56%,0.03%与0.32%,P<0.05)。对照组静脉输液追溯完整率为0,而观察组静脉输液追溯完整率为97.34%。结论 基于信息化构建的静脉安全用药管理模式可以减少静脉用药的潜在不安全危险因素,减少静脉用药近似错误的发生,有利于实现静脉输液全程可追溯,责任到人,持续质量改进,提高用药的科学性及合理性,保障患者安全,提升医疗质量。  相似文献   

15.
医学营养治疗是除了药物之外又一控制血糖、治疗糖尿病的重要手段。目前控制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的6种营养策略包括选择适量和合适的碳水化合物、食用特定的蛋白质、增加多不饱和脂肪酸摄入、采用地中海饮食模式、按时用餐及加强餐后运动。这一系列的营养策略为医疗保健专业人员提供选择,以帮助2型糖尿病患者达到血糖控制的最佳水平。本综述对这些策略进行介绍,并对其机制及研究中矛盾的地方进行分析和讨论,为2型糖尿病营养治疗的进一步研究提供方向。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家庭支持对糖尿病患者饮食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收集糖尿病患者96例,采用饮食治疗依从性问卷和家庭支持量表对患者进行调查研究。采用Fisher精确概率法、χ2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数据。结果糖尿病患者的按计划控制饮食、按时定量进餐、称量或准确估量食物、使用食物交换量表安排饮食四方面的依从率均较低,分别为41.7%、44.8%、17.7%和5.2%。家庭支持可影响糖尿病患者的饮食治疗依从性。结论糖尿病患者的饮食依从状况不佳,其饮食依从性受家庭支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本文系统回顾了当前国内外在糖尿病膀胱领域的研究进展,在总结流行病学特点,疾病研究历史的基础上,以逼尿肌细胞损伤、神经传导通路障碍、尿道功能异常全新的结构框架梳理糖尿病膀胱的发病机制;特别是发现针对逼尿肌细胞损伤的治疗已经成为目前的研究热点,许多研究者在尝试传统治疗(排尿训练、药物治疗、中西医结合等)以外的新方法,各种物理疗法和基于组工学的膀胱修复技术层出不穷,这些新的治疗思路是目前的研究热点亦预示着将来临床应用的重点。  相似文献   

18.
姜亚  林琳 《中国全科医学》2021,24(15):1978-1983
胃轻瘫是临床上较为少见的胃肠动力障碍疾病之一,其病因多样,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以特发性胃轻瘫(原发性)和糖尿病胃轻瘫(继发性)多见。胃排空延迟是诊断胃轻瘫的必要条件,而改善胃轻瘫是现阶段临床难点之一。饮食调整和促动力药物是目前治疗胃轻瘫的基础,近年来新兴诊疗技术的发展为胃轻瘫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新思路。本文主要总结、分析了近年来胃轻瘫临床诊断和治疗方面的新进展,以期为提高临床胃轻瘫诊疗水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背景 社区骨质疏松防治在上海市已进入第二周期的建设。在该周期,新版指南相继发布,基层版指南、指导原则、规范化管理方案也相继发布,为社区骨质疏松防治实践提供了丰富证据。然而,从指南到实践并非一蹴而就的事,基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财、物、空间及功能定位的诸多限制,如何从“指南的逻辑正确”下沉并转化为“实践的操作正确”,还需要根据指南证据、结合社区实情进行科学开发。目的 基于前期三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社区骨质疏松防治路径开发中积累的经验,结合近期发布的临床实践循证证据,开展第二期社区骨质疏松防治路径开发,以期为同行开展相应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第二期社区骨质疏松防治路径的开发包括开发前筹备阶段、开发阶段、信息化实现阶段、下线使用前验收阶段。其中,前两阶段于2018年5月至2019年12月完成。开发前筹备阶段,主要采用文献回顾法和2轮小组讨论法,最终梳理出更新版国内、外骨质疏松防治循证依据,制定出路径开发项目管理方案;开发阶段,以三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前期开发的第一版社区骨质疏松防治路径为基础,通过文献分析法、3轮专家咨询、2轮小组讨论,开发出指导社区实践的社区骨质疏松防治路径(第二版)。结果 开发前筹备阶段形成的文献库,较之前更新了7项国内指南和5项国外指南。社区骨质疏松防治路径的开发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管理和执行代表、综合医院骨科专家、信息公司共同参与,并借助第三方医疗卫生咨询公司进行数据回收、分析和翻译。最终形成的社区骨质疏松防治路径(第二版),详细呈现了社区人群的筛查诊断逻辑、与综合医院的转诊逻辑、保证居民不脱落的跟踪随访逻辑。结论 从指南到实践,需要综合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信息公司、第三方沟通协调和翻译者的分工协作。本研究围绕社区骨质疏松防治路径的探索过程可为同行开展新业务探索提供参考,研究所开发的社区骨质疏松防治路径(第二版)为社区骨质疏松防治实践的落地奠定了逻辑基础。  相似文献   

20.
背景 我国大部分指南的健康教育建议忽视初级保健特征及需求,基层门诊2型糖尿病(T2DM)健康教育存在随意、盲目等诸多问题。目的 应用名义小组技术(NGT)构建基于初级保健服务需求的T2DM患者健康教育框架,并进行内涵拓展。方法 于2020年9-10月,采用目的性抽样的方法,邀请国内具有不同医学背景的健康专业人员23例,分为3个小组开展NGT会议。对会议内容汇总、转录,产生定性与定量两部分数据,并行分析。通过定性数据对各组产生的关键词进行合并相似词等处理,以获得重编码关键词(NC)列表,同时对关键词进行内涵拓展和主题分析;定量数据确定关键词的组内和整体排序,并根据整体排序赋值的四分位数确定等级框架。结果 群体决策产生符合我国初级保健服务需求的T2DM健康教育关键词28个。通过归纳主题及根据定性数据进行内涵拓展,28个关键词可归类为5个领域主题,分别为糖尿病相关知识、自我管理、社区管理、多病共病管理、治疗和用药。按照两轮排序、分层,最终确定具有4个等级的T2DM患者健康教育内容框架,其中A等级包括排名最高的4个关键词,平均综合得分之和占整体的45.69%。结论 本研究应用NGT构建基于初级保健需求的T2DM健康教育指导性框架,以循证方式确定具备优先度的4层等级和内容。同时,初级保健属于复杂的群体决策环境,基于NGT的结果有助于指南与临床实践达成更高一致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