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了解抑郁发作患者的述情障碍特征;探讨述情障碍与抑郁、焦虑之间的关系.方法符合CCMD-3抑郁发作诊断标准的172例患者和对照组172例正常人分别完成多伦多述情障碍20个条目量表(TAS-20)中文版、流调中心用抑郁自评量表(CES-D)和状态-特质焦虑问卷(STAI).结果抑郁组在TAS-20、CES-D和STAI的得分上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抑郁组的述情障碍发生率(42.4%)高于对照组(9.9%);抑郁组中,述情障碍者的CES-D得分[(33.72±10.71)分]显著高于非述情障碍者[(24.64±11.27)分],但STAI的得分差异无显著性;TAS-20总分与因子1与CES-D和STAI均显著相关,且TAS-20与特质焦虑的相关(0.318)高于与状态焦虑的相关(0.274).结论抑郁发作患者表现出明显的述情障碍特征;述情障碍更倾向于作为一种人格特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大学新生留守经历、社交焦虑、正念水平及述情障碍的关系。方法:选取广东省某医科大学大一新生2 341名(有留守经历者723名,无留守经历者1 618名),采用自编人口学及留守经历相关问卷、正念注意觉知量表(MAAS)、述情障碍量表(TAS-20)、社交焦虑量表(IAS)进行调查,采用AMOS 24.0构建结构方程模型。结果:有留守经历大学新生TAS-20得分、IAS得分均高于无留守经历大学新生,MAAS得分低于无留守经历大学新生(P<0.01)。大学新生MAAS得分与TAS-20得分和IAS得分呈负相关关系(r=-0.647,r=-0.350,P<0.01)。TAS-20得分与IAS得分呈正相关关系(r=0.338,P<0.01)。留守经历对社交焦虑的直接效应不显著,留守经历与社交焦虑的关系受正念水平(效应值为0.022,占总效应的44%)、述情障碍(效应值为0.009,占总效应的18%)以及正念水平和述情障碍的链式中介效应(效应值为0.019,占总效应的38%)的间接效应影响。结论:留守经历可能通过正念水平、述情障碍的中介作用,以及正念水平和述情障碍的链式中...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养老机构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述情障碍与社会支持现状及其相关性。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22年7月至2023年2月运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TAS-20)、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对成都市5所养老机构267例老年COPD患者展开调查。结果 养老机构老年COPD患者述情障碍得分为(56.97±10.21)分,社会支持得分为(37.90±7.50)分,二者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呈负相关(r=-0.944,P<0.01);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家庭人均月收入、自费支付医疗费用方式、病程、合并慢性病数量、亲友探望频率、社会支持为养老机构老年COPD患者述情障碍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结论 养老机构老年COPD患者述情障碍发生率较高,社会支持处于中等水平;社会支持水平越低,其述情障碍程度越严重,且述情障碍受多种内外因素的影响。因此,机构照护人员及家庭要重视对养老机构老年COPD患者述情障碍评估,通过改善其经济支持、探望频率等相关社会支持水平来提高其康养幸福感和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索青少年抑郁症患儿述情障碍和家庭功能特征及其与抑郁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0年12月至2023年5月于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131例青少年抑郁症患儿作为研究组,另选取280例健康青少年作为对照组,采用儿童抑郁量表(CDI)评定抑郁严重程度、多伦多述情障碍20条目量表中文版(TAS-20)评定述情障碍、中文版儿童用家庭功能评估量表(FFAS-C)评估家庭功能。比较两组儿童的CDI、TAS-20和FFAS-C量表评分,并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研究组CDI评分与TAS-20和FFAS-C量表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研究组儿童的CDI总分及各因子分、TAS-20总分及各因子分、FFAS-C总分及各因子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儿童的TAS-20和FFAS-C总分异常比例分别为88.3%和48.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6.1%和1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的抑郁症严重程度与述情障碍严重程度和家庭功能异常严重程度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 青少年抑郁症存在述情...  相似文献   

5.
翁锌珏  周波 《广东医学》2022,43(4):471-476
目的 在情绪面孔识别任务下,评估抑郁症患者自主神经系统功能,并分析述情障碍、抑郁严重程度对患者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的影响。方法 对80例抑郁症患者和80例正常对照者进行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TAS-20)、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项)测评,采集两组被试在情绪面孔识别任务下的心率变异性,对比两组被试心率变异性指标及TAS-20、HAMD得分,分析TAS-20、HAMD得分对心率变异性指标的影响。结果 (1)观察组汉密尔顿总分、述情障碍及各因子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01)。(2)观察组对正性、中性情绪面孔的识别低于对照组(P<0.05),对负性情绪面孔的识别也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中度抑郁、重度抑郁患者SDNN、RMSSD、HF、SD1指标低于对照组(P<0.05,P<0.001);中度抑郁患者SD2指标低于对照组(P<0.05),重度抑郁患者SD1/SD2指标低于对照组(P<0.05)。(4)观察组述情障碍因子Ⅱ得分与LF/HF指标呈负相关(r=-0.281,P<0.05),述情障碍因子Ⅱ得分负向预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伴有述情障碍抑郁情绪的大学生对情绪面孔的注意偏向特点。方法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 SDS)和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the twenty-item Toronto alexithymia scale, TAS-20)在885份有效问卷中筛选出伴低述情障碍抑郁情绪的大学生25人(伴低述情障碍抑郁情绪组)、伴低述情障碍无抑郁情绪的大学生33人(伴低述情障碍无抑郁情绪组)以及伴高述情障碍抑郁情绪的大学生23人(伴高述情障碍抑郁情绪组)。运用EyeLink眼动追踪系统, 选用情绪面孔图片作为刺激材料, 收集实验参与者的相对凝视时间(以相对注意偏向分数表示)。采用SPSS 23.0软件进行协方差分析、调节分析等统计处理。结果 (1)在低述情障碍水平下, 抑郁情绪组大学生(-0.23±0.18)和无抑郁情绪组大学生(0.06±0.11)在注意偏向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5.876, P<0.01)。(2)伴高述情障碍抑郁情绪组(-0.070±0.153)、伴低述情障碍抑郁情绪组(-0.234±0.150)和伴低述情障碍无抑郁情绪组(...  相似文献   

7.
侯言彬  戴霓  林晨  季蕴辛 《北京医学》2023,(10):879-882
目的 探讨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非自杀性自伤行为(non-suicidal self-injury, NSSI)的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22年9月至2023年3月宁波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青少年抑郁障碍门诊患者117例,根据是否存在NSSI分为NSSI组(39例)和非NSSI组(78例)。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 SDS)、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toronto alexithymia scale, TAS-20)和UCLA孤独量表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发生NSSI的影响因素。结果 117例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中男27例,女90例,年龄12~17岁,平均(14.6±2.1)岁。NSSI的发生率为33.33%(39/117)。NSSI组TAS-20评分和UCLA孤独量表评分高于非NSSI组[(58.62±12.47)分比(50.86±7.31)分、(54.36±11.67)分比(42.32±8.61)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AS-...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青少年躯体形式障碍患者的述情障碍状况及其与临床症状的关系.方法 131例青少年躯体形式障碍患者与124例对照者共同完成一般资料调查表、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中文版(TAS-20-C)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病例组TAS-20-C、SCL-90量表评分总分及各因子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病例组TAS-20-C总分及各因子得分与SCL-90总均分及躯体化因子得分正相关(P<0.05或0.01),而TAS-20-C总分及情感辨别不能因子得分与SCL-90中敌对因子得分正相关(P<0.01);TAS-20-C中外向型思维因子得分与SCL-90中焦虑因子得分正相关(P<0.01).结论 青少年躯体形式障碍患者存在明显的述情障碍,且与临床症状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患者疾病不确定感与述情障碍现状及其相关性。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运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疾病不确定感量表(Mishel’s uncertainty in illness scale,MUIS)和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Toronto alexithymia scale,TAS-20)对成都市某三甲综合医院收治的165例老年慢阻肺住院患者展开调查。结果 本次调查老年慢阻肺住院患者病程大多为3~6年(40.0%),大部分合并有1~2种慢性疾病(59.4%);一半以上存在吸烟和饮酒史;老年人慢阻肺严重程度处中度水平(57.0%),且年内住院次数以2次者居多(58.8%)。老年慢阻肺住院患者疾病不确定感得分(89.49±9.45)分,各维度得分中不明确性得分最高(36.59±4.08)分,其次为信息缺乏性(18.51±1.86)分。老年慢阻肺住院患者述情障碍得分(55.32±6.37)分,各维度得分中外向性思维得分最高(21.87±2.93)分),其次为情感识别障碍(18.27±2.55)分。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二者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呈正相关(P<0.0...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抗抑郁剂联合内观认知疗法治疗伴有功能性躯体症状的抑郁障碍患者的疗效。方法:将217例伴有功能性躯体症状的抑郁障碍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120例)和对照组(97例),两组均给予5-HT再摄取抑制剂(SSRIs)治疗,研究组在接受2周的药物治疗后给予内观认知疗法。在治疗前、治疗后第4周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躯体症状严重程度量表(PHQ-15)、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TAS-20)评估。结果:(1)治疗后研究组的HAMD-17评分(20.86±5.72)明显低于对照组(23.32±5.47);(2)治疗后研究组的TAS-20总分、因子1、因子2、因子3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3)治疗后研究组的PHQ-15评分(14.62±4.80)明显低于对照组(16.53±4.72)。结论:内观认知疗法能改善伴有功能性躯体症状的抑郁障碍患者的抑郁症状及述情障碍,并能减轻患者躯体症状的感受。  相似文献   

11.
背景 大学新生刚进入新校园,环境适应等问题容易引发焦虑、抑郁等各种不良情绪,其心理健康问题值得关注。研究发现D型人格是大学生抑郁的危险因素。但既往研究多采用横向研究,难以区分是人格因素影响了抑郁,还是抑郁影响了人格。而且没有考虑领悟家庭支持在新生适应中的作用。目的 考察领悟家庭支持对D型人格与大学新生抑郁关系的调节作用。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法,于2017年10-12月选取某大学2017级全部新生1 428名为研究对象。采用纵向研究的方法分两次收集数据,于2017年10月第1次发放问卷1 428份,包括人口学等一般性资料、健康问卷抑郁量表(PHQ-9)、D型人格量表(DS-14)、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实际回收1 403份,有效问卷1 350份,有效回收率为94.54%;2017年12月第2次发放问卷1 425份,包括PHQ-9,实际回收1 398份,有效问卷1 270份,有效回收率为89.12%。纳入两次均有效的问卷1 224份。其中DS-14包括负性情感、社会抑制维度,PSSS调查领悟家庭支持维度。结果 1 224例大学新生D型人格检出率为16.01%(196/1 224),抑郁检出率为11.68%(143/1 224)。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负性情感得分和社会抑制得分与PHQ-9得分均呈正相关(P<0.01),与领悟家庭支持得分均呈负相关(P<0.01);领悟家庭支持得分与PHQ-9得分呈负相关(P<0.01)。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负性情感得分、社会抑制得分均显著正向预测PHQ-9得分(β=0.225,P<0.001;β=0.077,P<0.001),负性情感得分和领悟家庭支持得分的交互项、社会抑制得分和领悟家庭支持得分的交互项均显著负向预测PHQ-9得分(β=-0.052,P<0.05;β=-0.328,P<0.001)。结论 D型人格能预测大学新生的抑郁,但是领悟家庭支持可以缓冲D型人格对大学新生抑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焦虑、感知社会支持在孤独感和老年人形象之间的链式中介效应。方法 2017年5—6月,采用随机抽样法选取广西南宁市老年大学320例学员,采用老年人形象问卷、感知社会支持问卷、焦虑问卷和孤独感问卷进行调查,采用AMOS 20.0软件构建结构方程模型分析中介效应。结果 共发放问卷320份,回收有效问卷293份,有效回收率为91.56%。老年人形象问卷得分为(57.6±7.7)分,感知社会支持问卷得分为(22.8±4.0)分,焦虑问卷得分为(10.9±4.5)分,孤独感问卷得分为1(0,2)分。家庭经济状况一般者老年人形象问卷得分高于较差者(P<0.05)。感知社会支持与老年人形象、焦虑呈正相关(P<0.05);孤独感与老年人形象、感知社会支持呈负相关(P<0.05);焦虑与孤独感呈正相关(P<0.05)。路径分析表明,孤独感对老年人焦虑具有正向影响(β=0.16,P=0.01),对老年人感知社会支持具有负向影响(β=-0.40,P<0.001);焦虑对老年人感知社会支持具有正向影响(β=0.18,P=0.006);感知社会支持对老年人形象具有正向影响(β=0.30,P=0.003)。采用Bootstrap检验法检验中介效应,结果显示,“孤独感→感知社会支持→老年人形象”路径中,感知社会支持的估计值为-0.353 5〔95%CI(-0.685 6,-0.126 8)〕,表明感知社会支持在孤独感与老年人形象的部分中介效应成立;“孤独感→焦虑→感知社会支持→老年人形象”路径中,“焦虑→感知社会支持”的估计值为0.028 4〔95%CI(0.004 9,0.088 9)〕,表明感知社会支持与焦虑在孤独感与老年人形象的链式中介效应成立。结论 焦虑与感知社会支持在孤独感和老年人形象之间发挥着链式中介作用。孤独感不仅通过感知社会支持的中介作用对老年人形象产生间接效应,还通过焦虑预测感知社会支持并最终预测老年人形象。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伴躯体症状的抑郁症患者血清皮质醇水平与述情障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30例伴躯体症状的抑郁症患者(躯体组)及30例不伴躯体症状的抑郁症患者(不伴组)晨起血清皮质醇水平,使用述情障碍量表(TAS-20)评定两组患者述情障碍.结果 (1)躯体组血清皮质醇水平显著高于不伴组[(533.88± 144.10) μmol/L vs (458.27±82.87) μmol/L,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躯体组述情障碍总分及识别情感障碍、描述情感障碍因子分高于不伴组[(67.13±6.96)分vs(62.03±7.14)分,(24.50±3.78)分vs (21.63±3.63)分,(15.30±2.69)分vs(13.57±2.03)分,均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躯体组血清皮质醇水平与述情障碍总分正相关(r=0.596,P<0.01),与识别情感障碍、描述情感障碍、外向性思维因子分正相关(r=0.391,0.435,0.452,均P<0.05).(4)不伴组血清皮质醇水平与述情障碍总分正相关(r=0.418,P<0.05),与外向性思维因子分正相关(r=0.489,P<0.01).结论 伴躯体症状较不伴躯体症状的抑郁症患者存在较重的述情障碍,具体体现在识别情绪障碍、描述情绪障碍.述情障碍的严重程度与血清皮质醇水平存在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4.
对40例18 ~ 65岁躯体形式障碍(SD)患者进行多伦多述情障碍20个条目量表(TAS-20)和认知能力筛查实验(CASI)测评,以40例健康者为对照.SD患者CASI总分及9个因子分均低于对照者,TAS-20总分及各因子分均高于对照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SD患者的CASI与TAS-20总分及各因子分呈负相关(均P<0.05).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军人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的述情障碍特征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TAS)、艾森克成人个性问卷(EPQ)、症状自评量表(SCL-90)调查了96例军人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研究组),同期抽取某部100名官兵(对照组)进行测定,并将2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军人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TAS总分和因子Ⅰ、Ⅱ、Ⅲ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因子Ⅳ评分则低于对照组(P<0.01)。相关分析发现,研究组个性特征与述情障碍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或P<0.01);研究组SCL-90总分及各因子与TAS总分、TAS-Ⅰ、TAS-Ⅱ及TAS-Ⅲ呈显著正相关(P<0.05或P<0.01),躯体化、人际关系及焦虑与TAS-Ⅳ呈负相关(P<0.05)。结论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存在严重述情障碍,且与个性特征及心理健康状况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大一新生生命意义感在其家庭功能与自杀风险之间的中介效应,为进一步预防大学生自杀提供依据。方法 2015年11月,选取南方医科大学全日制本科2015级2 900例大一全体新生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调查问卷包括人口学资料、自杀行为问卷-修订版(SBQ-R)、家庭关怀度指数问卷(APGAR)、生命意义量表(MLM)。分析大一新生生命意义感在其家庭功能与自杀风险之间的中介效应。结果 共发放调查问卷2 900份,回收有效问卷2 787份,有效回收率为96.1%。2 787例大学生中男979例(35.1%),女1 808例(64.9%);平均年龄(18.4±0.8)岁。大学生SBQ-R、APGAR、MLM得分分别为(4.2±1.5)、(7.8±2.3)、(129.9±17.5)分;大学生APGAR、MLM得分与SBQ-R得分呈负相关(P<0.05);大学生MLM得分与APGAR得分呈正相关(P<0.05)。APGAR对自杀风险的直接效应显著(β=-0.176,P<0.001),中介变量MLM得分对自杀风险的负向预测作用显著(β=-0.270,P<0.001),说明生命意义感在家庭功能和自杀风险之间存在部分中介效应,效应值为0.12,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例为41%。结论 生命意义感在大学生家庭功能与自杀风险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伴有躯体症状的抑郁症患者述情障碍相关因素。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收集130例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十版(ICD-10)抑郁症诊断标准的患者,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项版本(HAMD-17)≥17分,其中SCL-90量表中躯体化因子得分>2的抑郁症患者为抑郁症伴躯体症状组(研究组),SCL-90量表中躯体化因子得分≤2的抑郁症患者为抑郁症不伴躯体症状组(对照组)。对两组患者采用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TAS-20)评估患者的述情障碍。并就述情障碍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比较。结果:1伴有躯体症状的抑郁症患者的述情障碍得分更高,有统计学意义(P<0.01);2抑郁评分越高,其述情障碍越严重;3TAS因子1与3个症状因子呈正相关,因子2与5个症状因子成正相关,因子3与8个症状因子呈负相关,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伴有躯体症状的抑郁症患者存在明显的述情障碍。性别、受教育年限、抑郁的严重程度等是抑郁症患者述情障碍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男性海洛因依赖者(MPHD)的记忆力与述情障碍的关系及海洛因依赖者记忆力改变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一般情况调查、韦氏记忆量表(WMS)、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TAS-26)对140例MPHD进行记忆力与述情障碍的评估。结果MPHD韦氏记忆商数(MQ)、视觉再认、图片回忆、联想学习、触觉记忆、背诵数字成绩分值依次为(93.66±13.81)分、(9.39±3.32)分、(10.07±2.21)分、(5.83±3.54)分、(9.78±1.35)分、(9.91±3.09)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对应分值依次为(102.90±12.34)分、(11.05±2.16)分、(11.30±2.11)分、(7.65±3.23)分、(10.77±1.08)分、(11.60±3.49)分;TAS-26总分与四个因子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相关分析发现,TAS-26因子与数字顺序1~100、视觉再生呈显著负相关;因子与数字顺序1-100、数字顺序累加、触觉记忆、理解记忆、记忆商数呈显著负相关(P<0.05)。以MQ为因变量进行多元回归分析,TAS-26因子与受教育年限依次进入回归方程。结论MPHD存在明显的记忆损害与述情障碍,二者密切相关;述情障碍与受教育年限是MPHD记忆力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9.
背景 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必须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大学生健康状况关系到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是值得高度关注的重要课题。目的 调查当前我国大学生自测健康状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2018年5—7月,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法抽取全国11所高校的3 000名大学生为调查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大学生自测健康评定调查问卷》进行现场调查,内容包括社会人口学资料(性别、专业、家庭所在地、父母学历、父母职业阶层、家庭经济状况、家庭社会地位、是否为贫困生)、自评健康评定量表(SRHMS V1.0,包含生理、心理、社会健康子量表)。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探讨大学生SRHMS V1.0各子量表得分及其总分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发放问卷3 000份,回收有效问卷2 870份,有效回收率为95.67%。大学生SRHMS V1.0总分为(66.56±6.13)分,生理健康子量表得分为(76.14±7.12)分,心理健康子量表得分为(54.10±6.27)分,社会健康子量表得分为(68.55±14.52)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β=0.767)、家庭社会地位(β=1.542)是大学生生理健康子量表得分的影响因素(P<0.05);性别(β=-0.827)、母亲职业阶层(β=-0.582)、家庭社会地位(β=0.864)、家庭经济状况(β=0.758)是大学生心理健康子量表得分的影响因素(P<0.05);性别(β=1.350)、父亲学历(β=-0.842)、家庭社会地位(β=5.431)、家庭经济状况(β=2.966)、是否为贫困生(β=-1.863)是大学生社会健康子量表得分的影响因素(P<0.05);母亲职业阶层(β=-0.454)、家庭社会地位(β=2.292)、家庭经济状况(β=1.033)是大学生SRHMS V1.0总分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大学生自测健康状况总体处于一般水平。应重点关注不同性别、父母学历不同、父母职业阶层不同、家庭经济状况不同、家庭社会地位不同、是否为贫困生的大学生,并采取多样化健康管理服务、团体辅导干预等方式来有效提升大学生整体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20.
背景 心理-社会因素是卒中后抑郁(PSD)重要的发病机制之一,病耻感给患者带来的认知、情绪和行为的改变可能与PSD的发生密切相关,却很少被重视。目的 探讨病耻感与首发卒中患者PSD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研究设计和便利抽样的方法,选取2019年7-12月就诊于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广东三九脑科医院神经内科和神经外科的首发卒中患者299例。记录患者人口学资料和卒中病史资料。使用卒中病耻感量表(SSS)、9条目患者健康量表(PHQ-9)、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估患者卒中后1个月时病耻感、抑郁和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共纳入299例首发卒中患者,完整随访221例,脱落78例。根据PHQ-9评分分组,PSD组65例(29.4%,PHQ-9评分≥5分),非PSD组156例(70.6%,PHQ-9评分为0~4分)。PSD组SSS总分及躯体障碍、社会交往、受歧视经历、自我感受、PHQ-9、mRS评分均高于非PSD组(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PHQ-9评分与SSS总分及躯体障碍、社会交往、受歧视经历、自我感受、mRS评分呈正相关(rs=0.606、0.319、0.441、0.369、0.616、0.389,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SSS总分是首发卒中患者发生PSD的影响因素〔OR=1.263,95%CI(1.158,1.379),P<0.05〕。结论 首发卒中患者早期的病耻感对PSD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医护人员和患者家属应采取相应措施,警惕PSD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