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朱建中  王百灵  王瑛  俞皎 《中国康复》2012,27(4):266-267
目的:探讨辅助生物反馈训练联合米氮平治疗脑卒中后抑郁(PSD)的康复效果。方法:脑卒中后抑郁患者66例,分为生物反馈联合米氮平组(联合组)及单用米氮平组(米氮平组)。2组均服用米氮平,联合组加用生物反馈治疗。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定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第1周末联合组HAMD及SDS评分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且显著低于米氮平组(P<0.05),米氮平组在治疗第2周末HAMD及SDS评分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治疗第6周末,2组HAMD及SDS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均P<0.01)。联合组显效率较米氮平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5.29%,84.37%)。结论:辅助生物反馈训练可加快改善脑卒中抑郁患者的抑郁状态,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个性化护理在无抽搐电休克(MECT)治疗难治性抑郁症(TRD)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40例TRD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个性化护理。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1、2、3周对患者进行评分,并比较治疗配合情况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1、2、3周HAMD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P<0.01),治疗效果和配合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TRD行MECT患者采取个性化护理后可缓解抑郁症状,使患者积极配合,提高治疗有效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米氮平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疗效。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40例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20例。2组患者均给予基础干预(包括基础药物及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米氮平口服(每晚口服1次,每次15 mg)及rTMS治疗(磁刺激频率包括1 Hz、5 Hz),对照组患者则给予米氮平口服(每晚口服1次,每次15 mg)及假rTMS治疗。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分别检测2组患者静息运动阈值(RMT),并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患者睡眠障碍及抑郁程度进行评定。 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左半球RMT值[68.78%(46.71%~74.30%)]明显降低(P<0.05),右半球RMT值[50.49%(42.42%~78.59%)]明显升高(P<0.05),对照组两侧脑半球RMT值均未发生明显改变(P>0.05)。治疗后2组患者PSQI、HAMD及SDS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水平(P<0.05);并且治疗后观察组PSQI评分[(8.1±2.1)分]、HAMD评分[(10.3±3.0)分]、SDS评分[(51.40±5.7)分]亦显著低于对照组水平(P<0.05)。 结论 米氮平联合rTMS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疗效显著,能进一步改善患者睡眠质量,减轻抑郁程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治疗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疗效及对抑郁状态的影响。方法:将96例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神经内科的常规治疗并给予失语症刺激疗法(Schuell刺激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tDCS,共治疗6周。治疗前后用语言功能评分(包括言语表达、听理解力、阅读能力和文字书写)、波士顿诊断性失语症检查量表(BDAE)、功能性言语沟通能力评分(CFCP)、失语患者抑郁量表(ADRS)和卒中后失语抑郁问卷量表(SADQ-H)对2组患者进行评定,并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6周后,2组言语表达、听理解力、阅读能力、书写能力、CFCP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提高(均P<0.05),且观察组以上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2组ADRS、SADQ-H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均P<0.05),且观察组均更低于对照组(均P<0.05);2组BDAE分级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均P<0.05),且观察组更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tDCS有利于促进患者语言功能的恢复,改善患者的抑郁情绪,治疗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5.
杨芳芳  黄钟敏  吴蔚 《中国康复》2016,31(5):355-357
目的:观察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配合心理干预对产褥期抑郁症(PPD)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120例PPD患者随机分3组各40例。tDCS组给予tDCS治疗,心理干预组给予心理干预治疗,综合组给予tDCS配合心理干预治疗。采用抑郁症自评量表(SDS)、焦虑症自评量表(SAS)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并观察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6周后,3组SAS、SDS及HAMD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且综合组各项评分均更低于tDCS组和心理干预组(P0.01);心理干预组SAS及SDS评分更低于tDCS组(P0.01),HAMD评分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综合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心理干预组及tDCS组(97.5%、85.0%及82.5%,P0.05),tDCS组与心理干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tDCS结合心理干预治疗能明显提高产后抑郁患者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米氮平对脑梗死后抑郁症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脑梗死后抑郁症患者90例,根据入院时间的不同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5例。研究组每日给予米氮平口服,对照组给予阿米替林口服,均治疗6周。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神经功能缺损量表(SSS)及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治疗期间发生的药物不良反应,及药物副反应量表(TESS)评分。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HAMD、SDS、SSS、ADL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周后,研究组HAMD、SDS、SSS、ADL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研究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TE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阿米替林比较,米氮平治疗脑梗死后抑郁症患者,能够有效改善患者抑郁症状,促进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多巴丝肼联合米氮平在帕金森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94例帕金森病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7例,观察组47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心理疏导、运动训练,对并发症予以对症治疗。对照组加用多巴丝肼,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米氮平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帕金森病统一评分量表(UPDRS)、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变化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UPDR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均有下降,UPDRSⅠ、UPDRSⅡ、UPDRSⅢ评分,观察组同对照组比较,明显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心理状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均有改善。观察组与对照组HAMD、HAMA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组为14.89%,同对照组8.5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多巴丝肼联合米氮平治疗帕金森病,疗效确切,安全性较高,且可有效改善患者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8.
吕玲 《大医生》2023,(17):11-14
目的 分析米氮平联合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片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20年8月至2022年8月淄博市精神卫生中心收治的116例抑郁症患者分为观察组(给予米氮平联合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片治疗)对照组(给予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片治疗),各58例。比较两组患者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蒙哥马利抑郁评定量表(MADRS)评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MMSE)评分、临床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神经递质[5-羟色胺(5-HT)、去甲肾上腺素(NE)]水平。结果 用药4周、8周两组患者的HAMD和MADRS评分低于用药前,用药8周低于用药4周,且在该两个时间点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用药8周,两组患者MMSE评分高于用药前,PSQI评分低于用药前,且观察组MMSE评分高于对照组,PSQI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整体疗效优于对照组,且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8周,两组患者5-HT、NE水平高于...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中医辨证施护联合情志护理治疗围绝经期妇女心悸症状的效果。方法 120例患者简单随机抽样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在给予一般基础治疗的同时,治疗组给予中医辨证施护联合情志护理。通过对比治疗前后两组中医证候疗效、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健康调查量表(SF-36)评分结果以评价疗效。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在中医证候方面有明显的改善,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抑郁量表评分(6.3±2.1)分,优于对照组的(9.5±2.3)分,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SF-36评分比较均明显改善,且治疗组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医辨证施护联合情志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心悸的症状,改善其情感生活质量,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米氮平联合复方枸橼酸阿尔维林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64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2例,治疗组给予米氮平联合复方枸橼酸阿尔维林治疗,对照组给予复方枸橼酸阿尔维林治疗,2组疗程均为8周。比较2组疗效,治疗前、后腹痛、腹泻、腹胀及症状总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评分。结果 治疗组治疗前腹痛、腹泻、腹胀评分、症状总评分和HAMD、HAMA评分分别(9.23±1.03)、(11.04±0.95)、(4.62±0.57)、(24.17±1.08)、(20.28±1.72)、(17.92±1.76)分,治疗后分别为(1.92±0.53)、(0.74±0.38)、(0.58±0.23)、(3.06±1.19)、(3.75±0.35)、(4.01±0.28)分;对照组治疗前以上指标分别为(9.54±1.12)、(11.47±1.86)、(4.73±0.62)、(23.84±2.21)、(20.53±0.36)、(16.88±0.51)分,治疗后分别为(3.32±0.46)、(2.92±0.33)、(1.96±0.24)、(5.36±1.27)、(7.38±0.47)、(7.14±0.33)分;治疗组总有效率(83.87%)高于对照组(63.33%)(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45%)与对照组(6.6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米氮平联合复方枸橼酸阿尔维林治疗可改善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躯体与精神症状,疗效优于单用复方枸橼酸阿尔维林。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联合喹硫平治疗酒精使用障碍(AUD)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112例AUD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n=56)和对照组(n=56),对照组给予喹硫平治疗,观察组给予tDCS联合喹硫平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经颅直流电刺激(transcranial Direct Current Stimulation,tDCS)治疗卒中后轻中度抑郁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21年12月—2023年1月安徽省中医院针灸康复一科住院的60例卒中后轻中度抑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观察组30例。2组均给予常规基础治疗,对照组采用tDCS治疗,观察组采用针刺结合tDCS治疗,每周5次,共治疗4周。比较治疗前后2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QSI)评分及改良Barthel指数(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评分的变化情况,评判2组临床疗效差异;同时观察2组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HAMD、NIHSS、PQSI、MBI评分较治疗前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西酞普兰联合奎硫平治疗抑郁症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84例抑郁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分别给予西酞普兰合用奎硫平治疗组(研究组,n=44)和单用西酞普兰治疗组(对照组,n=40),疗程均8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HAMD减分率评定疗效,以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平均起效时间研究组早于对照组〔(10.6±8.3)vs(14.6±7.6)d,P<0.05〕。在治疗后第1、2、4周末2组HAMD减分率有明显差异(P均<0.05),但在治疗结束的第8周末HAMD减分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均较少。结论奎硫平联合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比单用西酞普兰疗效更好,起效更快,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4.
平丽  贾林  黄耀星 《新医学》2012,43(6):359-361
目的:评价米氮平在顽固性功能性消化不良(FD)伴抑郁障碍患者中的治疗地位及其安全性。方法:将75例顽固性FD伴抑郁患者随机分为米氮平组、帕罗西汀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使用FD的常规治疗,治疗组则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分别加用米氮平15~45 mg/d或帕罗西汀10~30 mg/d,疗程共6周。观察3组FD症状、抑郁程度的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情况,并比较3组疗效。结果:①米氮平治疗6周后患者的消化不良症状有明显改善,米氮平组、帕罗西汀组和对照组FD症状量表评分分别为4.0±1.2、6.7±1.7、8.7±2.6,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②米氮平治疗6周后患者的抑郁症状有明显改善,米氮平组、帕罗西汀组和对照组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分别为7±3、8±3、20±5,米氮平组与帕罗西汀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此两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均<0.05)。③米氮平组的主要不良反应为眩晕、头昏(16%)、体质量增加(16%)、疲乏(8%)和嗜睡(8%),上述不良反应均轻微,无需特殊处理。未发现其他有临床意义的实验室检查异常及阳性体征。结论:米氮平在抗抑郁的情况下亦有助于缓解上消化道症状,治疗顽固性FD伴抑郁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5.
药物合并心理治疗对癫痫患者情感障碍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米氮平合并心理治疗对癫痫患者伴发抑郁障碍的疗效.方法 将102例癫痫伴发抑郁障碍患者按入选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1例,分别采用单纯米氮平治疗(对照组)和米氮平合并心理治疗(试验组),共6周,6个月后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随访观察,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临床疗效总评量表(CGI-SI)进行评定,对治疗副作用采用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结果 治疗6周后及6个月后的随访显示,两组患者的HAMD和CGI-SI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的HAMD和CGI-SI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亦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米氮平合并心理治疗对癫痫患者伴发抑郁障碍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抑郁症患者给予阿戈美拉汀联合米氮平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8年4月~2020年4月我院接诊的抑郁症患者102例,随机编号1号~102号,将单数归为对照组,双数归为观察组,两组各51例。对照组予以米氮平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阿戈美拉汀治疗,均治疗6个月。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时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及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估患者焦虑、抑郁及睡眠质量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6个月,两组HAMA、HAMD及PSQI评分均较治疗前低,且观察组上述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戈美拉汀联合米氮平治疗可改善抑郁症患者的HAMA评分、HAMD评分及PSQI评分,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心理干预对帕金森病抑郁(dPD)患者抑郁症状、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的改善作用。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20例dPD患者分为心理组、rTMS组及观察组, 每组4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抗帕金森病及抗抑郁药物治疗, 在此基础上心理组、rTMS组患者分别给予心理干预或高频(10 Hz)rTMS治疗(刺激部位为左侧背外侧皮质区), 观察组患者则辅以心理干预及高频rTMS治疗, 3组患者均持续治疗8周。于治疗前、治疗8周后分别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24)、新版帕金森病综合评价量表(MDS-UPDRS)及生活质量评价量表(SF-36)对3组患者抑郁症状、神经功能受损程度和生活质量进行评估。结果治疗8周后3组患者HAMD评分、MDS-UPDRS评分及SF-36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 并且治疗后观察组HAMD评分[(13.98±2.46)分]、MDS-UPDRS评分、SF-36评分[(82.35±5.66)分]及临床缓解率(40.0%)、反应率(90.0%)等均显著优于心理组及rTMS组水平(P<0.05)。结论心理干预联合r...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肌电生物反馈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患者的疗效观察.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70例脑卒中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2组均给予传统康复训练,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辅以肌电生物反馈治疗.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分别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及Barthel指数(BI)对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抑郁状况、焦虑状态及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进行评定.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FMA、HAMD、HAMA及BI评分分别为(56.33±3.01)分、(11.80±1.60)分、(11.20±1.92)分、(64.20±3.50)分,对照组则分别为(47.16±3.43)分、(12.80±2.50)分、(13.40±1.67)分、(58.20±2.86)分.与组内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疗效均显著优于治疗前(均P <0.05),且治疗组治疗后疗效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辅以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可显著提高脑卒中患者的运动功能水平,缓解其抑郁及焦虑情绪,改善其ADL能力,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音乐运动疗法联合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对帕金森病(PD)患者运动、平衡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20例PD患者分为对照组、音乐运动组、tDCS组和联合组, 每组30例。4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训练, 音乐运动组、tDCS组在此基础上分别给予音乐运动训练或tDCS治疗, 联合组则辅以音乐运动训练及tDCS联合治疗。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分别采用统一帕金森病评分量表第三部分(UPDRS-Ⅲ)、10 m折返运动试验、Berg平衡量表(BBS)、活动平衡信心量表(ABC)及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对4组患者的运动、平衡及认知功能进行评定。结果经治疗4周后, 发现音乐运动组UPDRS-Ⅲ评分、10 m折返运动计时、BBS评分及ABC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tDCS组MoCA各项指标评分及总分均明显优于音乐运动组和对照组(P<0.05);联合组UPDRS-Ⅲ评分、10 m折返运动计时、BBS评分、ABC评分、MoCA各项指标评分及总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音乐运动组及tDCS组(P<0.05)。结论音乐运动训练联合tDCS可进一步改善PD...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维生素B1与帕罗西汀联合治疗卒中后抑郁症(PSD)的临床疗效。方法:PSD患者60例随机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各30例。2组均给予帕罗西汀治疗,联合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维生素B1治疗,疗程8周。于治疗前及治疗开始后2、4、8周时分别使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疗效,采用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估不良反应。结果:2组治疗第2周末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4、8周末联合组的HAMD、SDS评分较对照组下降(P0.05),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TE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维生素B1联合帕罗西汀治疗PSD较单用帕罗西汀疗效显著,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