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检测白血病患者WT1基因的表达水平,并探讨其与临床的关系。方法: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58例初治急性白血病(AL)、20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和10例非血液病患者WT1基因的表达。结果:10例非血液病患者WT1基因的表达均呈阴性。58例AL患者44例检测有WT1基因的表达,阳性率为75.9%,其中急性髓性白血病(AML)阳性率为86.4%,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为42.9%,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1);AML治疗前WT1的表达水平与完全缓解(CR)率无相关(P>0.05),但倾向于WT1基因低表达者有更高的CT率(低表达组CR率为75.0%,高表达组率为34.8%)。CML慢性期WT1的表达水平极低,随临床分期进展水平增高,高表达者预示急变。结论:AL和CML急变期患者WT1基因过度表达,初治AML治疗前WT1的表达水平与疗效无相关,但低表达组CR为75%,高表达组CR为34.8%。  相似文献   

2.
目的:检测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患者BAALC(brain and acute leukemia,cytoplasmic)基因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93例初诊AML患者(研究组)和36例非恶性血液病患者(对照组)骨髓,应用实时定量PCR(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RQ-PCR)法检测骨髓单个核细胞中BAALC转录本水平。采用ROC曲线根据其表达水平对AML患者再次分组并比较组间临床参数的异同,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AML患者BAALC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AML患者的BAALC表达水平根据临界值2.107(ROC曲线敏感度51%、特异性100%)分为高表达组和低表达组。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外周血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含量和基因突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FAB分型、WHO分型、不同核型以及染色体危险程度分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AALC高表达组原始细胞计数明显高于低表达组(P<0.001)。BAALC高表达组治疗后完全缓解率低于BAALC低表达组(P=0.087);BAALC高表达组患者总体生存时间明显低于BAALC低表达组(P=0.031),正常核型AML患者中BAALC高表达组总体生存时间也明显低于低表达组(P=0.043)。结论:BAALC高表达是AML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可作为AML辅助诊断的参考标志。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BMI—1(B-cell-specific moloney leukemia virus insert site 1)基因在白血病中的表达及其与白血病的关系。方法: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技术,分别检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细胞株(K562),26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患者,6例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患者,34例急性白血病(AL)患者和10例对照的骨髓单个核细胞(BMMNC)中BMI-1 mRNA的表达情况,分析其在白血病中的表达规律及临床意义。结果:BMI-1基因在10例对照组标本中无表达;K562细胞株中BMI-1纂因呈阳性表达;CML组中BMI-1基因的阳性率为15.4%,其中包括CML慢性期(CML—CP)及CML急变期(CML-AP),其阳性率分别为5%和50%;CLL组中BMI-1基因无表达;AL组中BMI-1基因表达率为47.1%,其中包括急忡髓系白血病(AML)及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其阳性率分别为57.7%和12.9%;CML-CP组与CML-AP组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学意义(P〈0.05),初诊AL中,AML组和ALL组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ML—AP组与初诊AL组阳性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2例初诊BMI-1基因阳性表达患者随诊发现,初诊时BMI-1基因表达阳性,完全缓解后无表达,复发后再次表达,经再次治疗后仅达部分缓解,其BMI—1基因表达持续阳性。结论:BMI-1基因红出缸病中存在较高的表达,在正常人及完全缓解病例中无表达,且与疾病的转归相关,提示BMI-1基因高表达可能参与白血病的发生、发展过程,有可能作为一种分子标志,为白血病的靶向治疗提供新的位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的端粒酶活性表达情况,探讨端粒酶活性检测对AML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不同亚型AML病人74例,以良性血液病和骨髓形态学正常的非血液病病人作对照,采用改良TRAP-银染法及亚利恩凝胶成像系统分析检测其骨髓标本内的端粒酶活性水平并随访。结果 良性血液病病人端粒酶阴性或低水平表达;AML初诊时端粒酶活性显著升高(F=36.76,q=14.65,P〈0.01).完全缓解后活性下降(q=10.75,P〈0.01),复发时端粒酶活性又升高(q=7.61,P〈0.01)。同时端粒酶活性与预后相关,活性高者往往预后较差。结论 端粒酶活性与AML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可作为AML恶性克隆增殖的分子标志。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患者钙黏蛋白相关蛋白(α—catenin,CTNNA1)基因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实时定量PCR(qRT-PCR)法检测25例非恶性血液病患者(对照组)和92例初诊AML患者(观察组)中CTNNA1基因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临床参数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中51例(51/92,55.43%)存在CTNNA1低表达,而对照组未发现CTNNA1低表达(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7.152,P〈0.001);CTNNA1表达水平与AML患者的年龄、性别、外周血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含量、FAB分型、核型分组之间均无相关性(P均〉0.05)。ROC曲线分析表明CTNNA1表达水平能有效鉴别观察组和对照组,AUC=0.806。观察组中CTNNA1低表达的患者化疗后完全缓解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476,P=0.142)。4例初诊AML患者在获得完全缓解后CTNNA1表达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所升高。结论:CTNNA1基因低表达可能是AML中的一个常见分子事件,检测其表达可用于AML患者的辅助诊断和疾病状态监测。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复发及难治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病人多药耐药基因(mdr1)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疗效的关系。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65例AML病人(其中初诊组38例,完全缓解组14例,复发难治组13例)、27例非白血病病人和健康人(包括健康人15例、缺铁性贫血病人10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病人2例)mdr1基因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AML病人mdr1基因表达阳性率高于对照组,复发难治组mdr1基因表达阳性率高于初诊组和完全缓解组,临床耐药组mdr1基因表达阳性率显著高于非临床耐药组,CR率非临床耐药组显著高于临床耐药组,差异均有显著性(χ^2=8.334~49.630,P〈0.01)。结论mdr1基因阳性表达与AML病人临床耐药密切相关,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可作为检测临床耐药和判断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BAALC基因在NC-AMI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运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检测BAALC基因在48例NC-AMI患者中的表达。结果以48例NC-AMI患者骨髓BAALC基因中位表达为界,分为高表达(n=26)和低表达(n=22)组。BAALC高表达组与低表达组相比,患者的年龄、性别、血红蛋白量、血小板计数、外周血及骨髓中原始细胞比例差异无显著性;BAALC高表达组外周血高白细胞、FAB分型中M0和M1及CD34表达率较低表达组高;BAALC高表达组完全缓解率(CR)58%较低表达组CR87%差异有显著性(P〈0.05):BAALC高表达组复发率42%较低表达组复发率19%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BAALC基因高表达是NC-AML患者预后不良的分子标志。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急性白血病(AL)患者凋亡蛋白抑制因子Livin及其促凋亡因子Smac基因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52例AL患者(初治组。化疗1疗程后,52例AL患者中有28例达完全缓解(缓解组),其中6例于观察期间复发(复发组))和10名健康人(正常对照组)。取骨髓液并分离单个核细胞,提取细胞总RNA,并以白血病HL-60细胞株为阳性对照,采用RT—PCR方法检测Livin、SmacmRNA表达情况。分析Livin和SmacmRNA表达的相关性和2者的表达与AL缓解率的关系。结果:初治组中Livin、SmacmRNA的阳性表达率(40.3%、59.6%)较正常对照组(0%、10.0%)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缓解组中LivinmRNA的阳性表达率(0%)与复发组的阳性率(50.0%)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769,P〈0.05)。缓解组中SmacmRNA阳性表达率(14.2%)与复发组的阳性率(60.7%)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905,P〈0.05)。AL患者Livin、SmacmRNA的表达具有关联性(r=0.267,X2=4.020,P=0.045)。在初治组中,Livin、SmacmRNA表达阳性患者的完全缓解率均低于表达阴性的患者。44例可进行疗效评估的患者中,LivinmRNA表达阳性者与表达阴性者完全缓解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762,P=0.029)。SmacmRNA表达阴性者与表达阳性者完全缓解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135,P=0.023)。结论:Livin、SmacmRNA过度表达和急性白血病的发病呈正相关;Livin、Smac高表达的患者完全缓解率低,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β连环蛋白在急性髓系白血病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半定量RT-PCR方法分别检测20名健康对照者及107例AML患者β连环蛋白基因的表达。结果20名正常人骨髓单个核细胞(MNC)中β连环蛋白基因表达阳性率为25%(5/20)。在107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中,初治AML患者β连环蛋白基因表达阳性率为57.3%(47/82);复发/难治AML患者阳性率为80%(20/25);β连环蛋白基因表达阳性者完全缓解(CR)率(44.7%)明显低于β连环蛋白基因表达阴性者(80%)。结论β连环蛋白基因的表达在初治和复发/难治AML患者有差异;β连环蛋白基因表达阳性者CR率低,β连环蛋白基因的表达与AML预后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恶性血液病尤其是急性白血病患者P53表达水平及其与化疗耐受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P53。结果P53蛋白阴性者骨髓缓解率高于阳性者(P〈0.05)。51例急性白血病患者P53蛋白阳性率为37.2%,不存在细胞类型不同的差别(P〉0.05)。P53蛋白表达不同与化疗耐受有影响。结论人类急性白血病细胞P53蛋白阳性率很低,检测P53蛋白可以帮助判断白血病患者对化疗的敏感程度,指导预后。  相似文献   

11.
袁颖  王静  郑立 《医学综述》2013,19(7):1328-1330
目的探讨柔红霉素+阿糖胞苷(DA)、柔红霉素+依托泊苷+阿糖胞苷(DEA)、柔红霉素+高三尖杉酯碱+阿糖胞苷(DHA)三种不同化疗方案诱导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疗效性和不良反应。方法将1999年2月至2010年6月广元市中心医院血液科收治的122例初治AML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分别接受DA(40例)、DEA(40例)、DHA(42例)方案化疗,比较三组的完全缓解(CR)率、总体反应(RR)率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DA组CR率为50.0%,DEA组为75.0%,DHA组为73.8%,三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均未出现相关并发症死亡的现象,三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EA和DHA方案与DA方案相比,治疗初治AML患者的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急性白血病中血清CA125水平,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我院血液内科确诊急性白血病94例,以同期收入的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为对照,分析患者不同阶段血清CA125水平的变化,探讨血清CA125与临床特征、疗效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血清CA125水平升高占37.5%(12/32),患者初治时血清CA125水平较完全缓解期及对照组升高,统计学有差异(P<0.05),完全缓解期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并且ALL初治时血清CA125水平与胸骨压痛、乳酸脱氢酶(LDH)、β2微球蛋白(β2-MG)、肝脾肿大或淋巴结肿大有正相关性(P<0.05),血清CA125水平在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中与对照组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血清CA125水平可一定程度反映ALL的病情活动和治疗反应,可能反映ALL的侵袭活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高三尖杉酯碱(HHT)、阿糖胞苷(Ara-C)、阿克拉霉素(Acla)三药联合(HAA)方案对老年初发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疗效。方法:老年初发AML患者20例,以HAA方案进行诱导化疗,观察其有效率和不良反应。结果:20例老年AML患者中完全缓解(CR)14例(占70%),其中一疗程CR12例(占60%),部分缓解(PR)2例(占10%),总有效率达80%。结论:HAA方案可以作为一般状况良好的初治老年AML患者的有效治疗方案,其不良反应可以耐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检测急性白血病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及肿瘤相关物质群(TSGF)的水平,探讨血清二者的水平与急性白血病的发生、发展及预后的关系。方法55例急性白血病(AL)住院患者,其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31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24例,正常人对照组15例。应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VEGF的水平,用化学显色法检测血清TSGF的水平,比较VEGF、TSGF水平在治疗前后的变化并观察VEGF、TSGF之间的相关性。结果①ALL组、AML组血清VEGF及TSGF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人对照组(P〈0.01)。②将AL患者根据第一次化疗的疗效分为完全缓解(CR)组和未完全缓解(NR)组。AML患者NR组化疗前血清VEGF及TSGF水平明显高于CR组(P〈0.05)。③AL患者血清VEGF与TSGF水平成显著正相关(r=0.5263,P〈0.01)。结论①血清VEGF及TSGF水平可作为监测急性白血病的疗效指标。②血清TSGF水平可作为急性白血病的预后判断指标,血清VEGF水平对AML的预后判断有一定意义。③AL患者血清VEGF及TSGF水平存在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WT1基因在急性白血病(AL)患者骨髓细胞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实时定量RT-PCR方法动态检测92例初治AL患者WT1基因的表达。结果初治AML各亚型中M5基因表达阳性率最高,为91.7%,其WT1基因中位表达水平最高,达1308.6,显著高于其他亚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初治ALL各亚型(L1,L2,L3)之间WT1基因表达阳性率及中位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L患者中,WT1基因表达阳性组CR率显著低于阴性组,阳性组缓解后半年内复发率显著高于阴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初治组、复发组及未缓解组AL患者骨髓细胞WT1基因中位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完全缓解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WT1基因在AL患者骨髓细胞中表达水平可作为临床评估疾病的发生发展、判断预后及检测微小残留病(MRD)的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共刺激分子CD40、CD40L在人急、慢性髓性白血病治疗前后骨髓单个核细胞表面的表达特点,探讨其与临床疗效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荧光标记及流式细胞术(FACS)检测了37例急性髓性白血病及20例慢性髓性白血病患者治疗前后骨髓单个核细胞表面共刺激分子CD40、CD40L的表达.另取8例健康人骨髓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 ①治疗前急性髓性白血病(AML)患者中,除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M3)外,CD40表达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②治疗后完全缓解(CR)和部分缓解(PR)患者CD40较其治疗前显著增高(P<0.05),CR患者接近对照者,两未缓解(NR)患者CD40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CD40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骨髓单个核细胞上的表达与正常对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所有急、慢性髓性白血病患者及正常对照骨髓单个核细胞上的CD40L均存在表达缺陷,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D40是参与急性髓性白血病(AML)发病和抗白血病免疫反应的重要共刺激分子,其表达与白血病分化程度及分型有关,CD40表达异常可能是AML发病机制之一,且与临床疗效密切相关;调节单个核细胞上CD40的表达,纠正AML白血病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缺陷,可能是免疫基因治疗人类急性髓性白血病的重要手段之一,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血小板(platelet,PLT)数量变化在预测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完全缓解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58例接受诱导化疗的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其中初诊患者49例,再诱导9例)在接受化疗后PLT水平的动态变化。以血常规、骨髓细胞学等检查作为评估患者完全缓解的依据。分析PLT数量在化疗后回升的时间及数量的动态变化和完全缓解的相关性。结果在骨髓恢复早期,38例达完全缓解的患者中,36例达完全缓解患者PLT〉20×10^9/L;而20例未达到完全缓解患者中,仅3例PLT〉20×10^9/L(P〈0.05);其中,16例达完全缓解患者PLT〉50×10^9/L,未达完全缓解组均未〉50×10^9/L(P〈0.05)。通过动态监测化疗前后PLT的变化,在骨髓功能恢复早期以及完全恢复期,完全缓解组38例患者的PLT计数均明显高于未缓解组20例患者的PLT计数(P〈0.05)。结论PLT数量的动态变化对于预测急性髓系白血病造血功能恢复和完全缓解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AL)患者骨髓微小残留病(MRD)的监测对疾病预后和疗效评价的临床意义.方法对2009年1月2012年12月在玉溪市人民医院血液科正规治疗的43例急性白血病患者采用骨髓液,利用流式细胞术(FCM)进行MRD检测,从首次诱导缓解治疗结束后第14天开始,每1~3月检测1次,并动态监测,分为阴性(MRD〈10-4)、阳性(MRD〉10-4),2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阴性、阳性2组3 a的复发率分别为0、80%,2组复发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而在形态学完全缓解时,MRD阳性组复发率明显高于阴性组(<0.05).结论采用FCM检测AL患者的MRD,MRD〉10-4患者复发率高于MRD〈10-4患者,MRD阳性比传统骨髓形态学复发出现早,连续对完全缓解AL患者进行MRD监测对指导治疗及早期预测复发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价染色体核型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WHO 分型系统中的作用。方法 107例AML患者按WHO标准进行分型诊断,并对诊断后各亚型之间的诱导化疗完全缓解率(CR)进行分析。结果 AML中伴有重现染色体异常36例(33.6%),染色体核型均为低危;伴有多系发育异常24例(22.4%),染色体核型中危17例、高危7例;不另做分类占47例(43.0%),染色体核型中危39例、高危8例。伴t(8;21)和伴inv(16)或t(16;16)患者的诱导化疗CR 率显著高于不另做分类的(P〈0.05)。有多系增生异常患者的诱导化疗CR率明显低于无多系增生异常患者(P〈0.05)。结论 AML各亚型之间诱导化疗CR率不同,细胞遗传学是预测急性髓系白血病达到CR最有用的因子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