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6 毫秒
1.
目的:探讨男性2型糖尿病(DM)患者动脉粥样硬化(AS)与血清中铁蛋白(SF)水平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86例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T2DM患者中,46例颈动脉粥样硬化(CA),40例无颈动脉粥样硬化,分析血清SF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并分别比较两组间各相关指标有无差异,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颈动脉病变组SF水平显著高于颈动脉正常组(P0.05);(2)通过Spearman相关分析表明,T2DM患者血SF水平分别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甘油三酯、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抵抗指数等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高密度脂蛋白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体重指数、尿酸、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等无显著相关性。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各主要危险因素行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铁蛋白、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糖化血红蛋白进入回归方程。结论:SF的升高可能预示着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血清尿酸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 将老年T2DM患者85例,按是否有颈动脉粥样硬化分为颈动脉粥样硬化组和非颈动脉粥样硬化组,对惠者尿酸、性别、年龄、病程、体重指数、血压、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血清胆固醇和三酰甘油等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进行多变量分析.结果 老年T2DM合并动脉粥样硬化组血清尿酸水平为(378.25±83.61)μmol/L明显高于非动脉粥样硬化组(285.78±79.36)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脉粥样硬化组年龄、病程、收缩压、空腹胰岛素、Ln(HOMA-IR)和Ln ISI均高于非动脉粥样硬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血清尿酸水平、年龄,病程、收缩压、Ln(HOMA-IR)、Ln ISI是T2DM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结论 尿酸水平与老年T2DM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独立相关.  相似文献   

3.
血尿酸与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血清尿酸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是否有关.方法: T2DM患者318例,按是否有颈动脉粥样硬化分为2组,对患者尿酸、年龄、体质量指数(BMI)、血压、肌酐、空腹血糖、血清胆固醇、三酰甘油、白细胞多重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进行多变量分析.结果: 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T2DM合并动脉粥样硬化组血清尿酸水平明显升高(P<0.001),其与年龄(P=0.001),收缩压 (P<0.05)是T2DM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但尿酸差异经血肌酐修正后相关性消失.尿酸等影响因素的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尿酸与血肌酐(P<0.001),颈动脉粥样硬化(P<0.001),BMI(P=0.004),白细胞(P=0.001)具有相关性.结论: T2DM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时血清尿酸水平升高,这种变化可能与肾脏对尿酸清除下降有关.  相似文献   

4.
血浆Visfatin与2型糖尿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血浆内脏脂肪素(visfatin)水平与2型糖尿病(T2DM)患者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T2DM患者和正常人空腹血浆visfatin水平,并在伴或不伴颈动脉粥样硬化的T2DM患者及正常对照组之间比较。结果T2DM组的空腹血浆visfatin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均<0.05);伴颈动脉粥样硬化T2DM组空腹血浆visfatin水平明显高于不伴颈动脉粥样硬化T2DM组(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表明:血浆visfatin水平升高主要受代谢综合征构成成份累积的影响而Logistic回归则显示动脉粥样硬化会受到代谢综合征的构成成分、C反应蛋白和visfatin的影响并且与颈动脉粥样硬化(AC)密切相关。结论visfatin可能与T2DM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相关。  相似文献   

5.
周玉 《广西医学》2008,30(11):1678-1679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DM)的血脂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关系,了解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彩色多普勒显像仪测定60例2型糖尿病患者双侧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同时测定血清脂蛋白(a)[Lp(a)]及甘油三脂(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1(Apo-B1)以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结果 随着IMT增厚,血浆Lp(a)水平逐步升高,糖尿病内膜增厚组较正常组的Lp(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Lp(a)在颈动脉粥样硬化疾病中起促进作用,其水平升高是颈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水平与2型糖尿病(T2DM)颈动脉粥样硬化(AS)的关系。方法100例T2DM患者,分成AS组39例和无AS组61例。30例非糖尿病者为正常对照组。分别检测血清RBP4浓度、甲状腺素转运蛋白(TTR)、体质量指数、血压、血脂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等。结果T2DM组(AS组和无AS组)血清RBP4浓度及RBP4/TTR较正常对照组均明显升高;T2DM中AS组较无AS组RBP4/TTR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AS组和无AS组血清RBP4浓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危险因素与T2DM颈动脉粥样硬化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RBP4及RBP4/TTR是T2DM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b〉0,OR〉1,P〈0.1)。结论RBP4与T2DM密切相关,也是T2DM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岳扬  吴昊  马亮  杨光  赵琦 《医学研究杂志》2020,49(10):110-114
目的 分析2型糖尿病(T2DM)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患者血浆过氧化物酶5(PRX5)水平与其严重程度和并发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 前瞻性选取2017年12月~2019年12月就诊的147例T2DM伴OSA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浆PRX5水平;比较不同严重程度T2DM伴OSAS患者血浆PRX5水平,并分析其与每小时睡眠发生呼吸暂停和低通气次数(AHI)的关系;比较并发组和对照组血浆PRX5水平,并分析其与T2DM伴OSAS并发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各模型诊断T2DM伴OSAS并发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效能。结果 T2DM伴OSAS患者血浆PRX5水平与AHI呈负相关(P<0.05)。并发组血浆PRX5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空腹血糖(FPG)(OR=1.749,95% CI:1.177~2.600,P=0.006)、糖化血红蛋白(HbA1c)(OR=5.329,95% CI:1.951~14.557,P=0.001)、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OR=1.845,95% CI:1.144~2.976,P=0.012)、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OR=4.532,95% CI:1.618~12.697,P=0.004)、AHI(OR=1.771,95% CI:1.369~3.901,P=0.007)和PRX5(OR=0.497,95% CI:0.335~0.736,P=0.000)均和T2DM伴OSAS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P<0.05)。模型B诊断T2DM伴OSAS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效能高于PRX5和模型A。结论 T2DM伴OSAS患者血浆PRX5水平与AHI呈负相关。检测T2DM伴OSAS患者血浆PRX5水平有助于了解颈动脉粥样硬化情况。  相似文献   

8.
2型糖尿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血尿酸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尿酸水平变化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 检测100例2型糖尿病患者病程、空腹血糖、餐后血糖、体重指数、血压、血清胆固醇、甘油三酯、尿酸、肾功5项.按是否有颈动脉粥样硬化分为两组.结果 在2型糖尿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组血清尿酸水平明显升高(P<0.002),尿β2、α2微球蛋白、ALb排泄增加(P均(0.01).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时血清尿酸水平升高,这种尿酸变化可能与肾小管的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新诊断的酮症倾向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特征及其影响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方法: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201例,根据有无自发酮症或酮症酸中毒分为酮症倾向2型糖尿病组(78例)以及非酮症倾向2型糖尿病组(123例)。测量身高、体重、血压;检测血尿酮体、血气分析、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b)、糖脂代谢指标以及胰岛功能;颈动脉B超测定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结果:①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以自发酮症或酮症酸中毒起病的占38.8%,其发病年龄平均为44岁,入院时糖化血红蛋白平均为11.91%,其中男性患者占71.8%,超重/肥胖患者占57.7%,高血压患者占24.4%,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占55.1%。②与非酮症倾向T2DM患者比较,酮症倾向T2DM患者发病年龄较小、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较高、馒头餐试验空腹及餐后2h胰岛素水平较低,HOMA-β值也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酮症倾向T2DM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检出率为55.7%,非酮症倾向T2DM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检出率为62.4%,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④与无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相比,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的酮症倾向T2DM患者的年龄较大,收缩压、低密度脂蛋白水平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2组间的血糖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新诊断的酮症倾向2型糖尿病患者中,一半以上的患者存在有颈动脉粥样硬化,进一步分析发现在糖代谢紊乱的基础上,高收缩压及高低密度脂蛋白水平能够促进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影响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硬化包括脂肪酸结合蛋白在内的多个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85例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10 MHz高频探头检测患者双侧颈动脉,按超声检查结果分为四组:颈动脉正常组;颈动脉内膜增厚组;稳定斑块组;不稳定斑块组.留取患者空腹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测定胰岛素、脂肪酸结合蛋白并同时测定糖化血红蛋白、血脂系列、C反应蛋白及尿微量白蛋白.全部统计资料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进行方差分析、q检验.以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评分,以颈动脉粥样硬化评分为应变量,分别以年龄、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脂肪酸结合蛋白、体重指数为自变量做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四组间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脂肪酸结合蛋白、体重指数等无明显差异;而颈动脉内膜增厚组、稳定斑块组、不稳定斑块组的年龄、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胆固醇、高密度胆固醇及脂肪酸结合蛋白明显高于颈动脉正常组,且差异有显著性,均有P<0.01.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者的年龄、甘油三酯、低密度胆固醇、脂肪酸结合蛋白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有相关性.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中血清脂肪酸结合蛋白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密切相关,随着动脉硬化的进展脂肪酸结合蛋白水平逐渐增高.  相似文献   

11.
对548例2型糖尿病患者行颈动脉超声检查,比较分析有、无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胆红素、血脂等指标差异.有、无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血清胆红素水平分别为(13.0±7.1)和(10.9±4.9)μmol/L,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总胆红素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呈负相关(P<0.05).提示高血清胆红素可能对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的变化,探讨其与动脉粥样硬化性大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 选择32例T2DM合并颈动脉斑块患者(T2DM+ CP组),24例单纯T2DM患者(T2DM组),24名健康体检者(正常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测定血清HIF-1α浓度.结果 T2DM+ CP组和T2DM组HIF-1α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均P<0.01),T2DM+ CP组HIF-1α水平明显高于T2DM组(P<0.05).血清HIF-1α水平与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C(HbA1c)、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成明显正相关(均P<0.05).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表明,HbA1c是血清HIF-1 α水平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T2DM患者体内高水平的血清HIF-1α与血糖、胰岛素抵抗有关,在大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测定冠心病患者血清糖化蛋白(GSP)和内源性分泌型糖化终末产物受体(esRAGE)水平,探讨GSP、es-RAGE水平及GSP/esRAGE比值对判断冠心病的存在及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价值.方法:入选患者135例,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和有无糖尿病分为:单纯冠心病组(52例),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组(48例),正常对照组(35例),根据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分为:单支病变组(24例),双支病变组(29例)和三支病变组(47例)。测定各组血清GSP和eaRAGE水平,计算GSP/esRAGE比值。结果: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组GSP水平和GSP/esRAGE比值显著高于单纯冠心病组(均P〈0.01)及对照组(均P〈0.011),单纯冠心病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组esRAGE显著低千单纯冠心病组(P〈0.01)和对照组(P〈0.01),单纯冠心病组明显低于对照纽(P〈0.01);GSP(rs=0.460,P〈0.01)、esRAGE(rs=-0,542,P〈0.001)、GSP/esRAGE比值(fs=0.536,P〈0.001)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显著相关。结论:血清GSP、esRAGE水平及GSP/esRAGE比值对评价血糖正常或糖尿病患者冠心病的存在和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8(MMP-8)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正常对照组(NC组)60例、糖尿病组(DM组)89例。糖尿病组根据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斑块情况分为糖尿病非颈动脉粥样硬化组(DM1组,n=16)和糖尿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组(DM2组,n=73),比较三组的血清MMP-8水平;DM2组分为IMT增厚组(A组,n=12)、稳定斑块组(B组, n=27)和不稳定斑块组(C组,n=34),比较三个亚组的IMT、Crouse积分等超声指标,分析MMP-8水平与颈动脉超声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DM2组的MMP-8、IMT值水平高于NC组和DM1组,DM1组高于NC组(P均<0.05);不稳定斑块组的MMP-8水平高于稳定斑块组和IMT增厚组,稳定斑块组MMP-8水平高于IMT增厚组(P均<0.05);血清MMP-8水平与IMT值和Crouse积分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68、0.72,P<0.05)。结论  血清MMP-8与2型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和斑块稳定性相关,可作为预测颈动脉斑块形成及稳定与否的血清学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2型糖尿病(T2DM)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 收集兰州大学第二医院糖尿病二科收治住院的T2DM患者120例,依据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分为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组64例和非颈动脉粥样硬化组56例。另收集同期体检中心健康体检者60例为对照。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并使用ELISA法测定血清BDNF、VEGF浓度。结果 健康对照组、非颈动脉粥样硬化组、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组血清BDNF水平[(9.97±2.59)、(6.88±3.10)、(5.62±3.41)ng/mL]逐渐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血清VEGF水平[(49.29±20.23)、(61.29±22.05)、(71.34±20.30)pg/mL]逐渐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2DM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清BDNF水平降低、VEGF水平升高,提示血清低浓度BDNF及高浓度VEGF共同参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及发展。  相似文献   

16.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65例≥60岁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2型糖尿病患者(T2DM+CA组),行血清内脏脂肪组织源性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vaspin)测定,并与63例无动脉粥样硬化2型糖尿病患者(T2DM组)、55例止常对照者比较。T2DM+CA组血清vaspin水平明显低于T2DM组:(0.23±0.13)与(0.41±0.16)μg/L,P〈0.01],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者[(0.63-4-0.11)μg/L,P〈0.01,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冠示,高敏感C反应蛋白、稳态模型评估胰岛素抵抗指数是影响vaspin的独讧危险因素。提示低血清vaspin水平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牛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T2DM)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胰岛素抵抗相关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92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是否伴有大血管病变分为两组,A组48例伴大血管病变,B组44例无大血管病变,分别测定两组患者的平均颈动脉IMT、hs-CRP、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血脂,并进行比较,分析平均颈动脉IMT与hs-CRP及胰岛素抵抗危险因素的相关性。结果两组患者平均颈动脉IMT、hs-CRP、TC、LDL-C、HDL-C、HOMA-IR及BMI的均值间差别均有显著性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颈动脉IMT与hs-CRP、TC、LDL-C、HOMA-IR及BMI均相关,IMT与hs-CRP独立相关;另外,A组患者平均颈动脉IMT与HbA1c相关。结论T2DM患者的hs-CRP、血脂、血糖水平、HOMA-IR、BMI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生中有不同程度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刘红梅  孙传伯 《安徽医学》2015,36(6):646-649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段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血脂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AS)的关系。方法177例T2DM患者分为单纯T2DM组和T2DM+AS组,对照组为177例健康中老年人,各组分为两个年龄亚组(41~65岁组和66~85岁组)。检测各组患者血脂水平,彩超测定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分析血脂水平、AS和IMT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T2DM+AS组与单纯T2DM组相比,血脂水平(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均明显升高(P<0.05);而单纯T2DM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T2DM+AS组IMT明显高于单纯T2DM组及空白对照组(P<0.05)。在66~85岁组中,T2DM+AS与单纯T2DM患者的血脂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血脂水平与IMT呈正相关。结论 T2DM患者AS发生率与血脂水平呈正相关,且随着年龄的增加,相关性愈发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