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在诊断尿脓毒血症中的临床意义。方法:41例尿脓毒血症患者为尿脓毒血症组,79例普通泌尿道感染患者对照组,检测2组患者PCT、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s,WBC)及中性粒细胞水平;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价PCT及相关炎症指标鉴别尿脓毒血症高危患者的能力,并对PCT与hs-CRP、WBC及中性粒细胞进行双变量相关性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尿脓毒症组PCT浓度(μg/L)、hs-CRP(mg/L)、WBC(×109个/L)及中性粒细胞(×109个/L)均明显增高(PCT浓度:3.113±1.953 vs. 0.057±0.0550;hs-CRP:18.820±15.460 vs. 7.440±14.520;WBC:12.860±4.002 vs. 8.150±4.630;中性粒细胞:90.335±3.975 vs. 74.30±15.4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PCT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为1,高于hs-CRP、WBC、中性粒细胞(AUC分别为0.813、0.875、0.984);且PCT为2.000 μg/L时,敏感性为90.2%,特异性为100%,优于其他传统炎症指标。双变量相关性分析显示,PCT与WBC和中性粒细胞数均呈显著正相关,分别为(rs=0.609,P=0.000;rs=0.057,P=0.000),而与hs-CRP有相关性(rs=0.213,P=0.020)。结论:PCT在诊断尿脓毒血症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有助于尿脓毒血症的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地塞米松联用血必净辅助治疗脓毒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62例脓毒血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均给予抗感染、抗休克治疗,对照组给予地塞米松拮抗炎症反应,治疗组给予地塞米松联用血必净注射液,治疗1周后,观察两组患者死亡率,白细胞参数及IL-6、TNF-α表达水平变化。结果:治疗组临床死亡率低手对照组,治疗组患者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低于对照组,IL-6及TNF-α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结论:地塞米松联用血必净注射液能够抑制脓毒血症的炎症反应,改善脓毒血症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血必净注射液治疗脓毒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同一时段收治,且符合脓毒血症诊断标准的2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3例)行常规治疗,包括抗炎、抗感染、营养支持及对症治疗等;治疗组(13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血必净注射液,疗程1周。观察患者治疗前后体温、心率、血象及28 d病死率。结果经1周治疗后,对照组与治疗组各项指标临床疗效明显,其中治疗组体温、心率、白细胞、中性粒细胞等各项指标较对照组改善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血必净注射液治疗脓毒血症可明显改善患者预后,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评价血必净注射液治疗脓毒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07年1月-2008年12月我院90例脓毒症患者分治疗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给予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血必净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患者的生命体征、静脉血外周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分类、心肌酶、肝功能变化.结果 疗程结束时治疗组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分类、体温、呼吸频率、心率及生化指标、治疗28 d后死亡率较对照组下降明显(P<0.05).结论 血必净注射液能够改善脓毒症患者的生命体征,是治疗脓毒血症的临床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5.
血必净对脓毒血症患者前降钙素影响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临床观察血必净治疗脓毒血症对前降钙素(PCT)的影响。方法:将确诊为脓毒血症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血必净组(n=30)和对照组(n=30)。对照组单纯采用传统的西医方法治疗,血必净组在上述基础上加用血必净治疗,对患者进行PCT测定,并追踪患者的转归。结果:血必净组的PCT水平呈下降趋势,经治疗第3天后的PCT水平与入院时相比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显著性。与对照组相比除入院时的各个时点血必净组的PCT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在所有脓毒血症患者中,比较PCT水平和作为正常值的0.5ng/ml,都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性。结论:血必净可有效降低脓毒血症患者PCT的水平,降低死亡率,对脓毒血症具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血必净注射液治疗危重型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20例危重型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血必净注射液。观察两组患者的心率(HR)、呼吸频率(RR)、体温(T)、血常规白细胞总数(WBC)、中性粒细胞比例(n)及血清C反应蛋白(CRP)变化。结果治疗组T、RR、HR、WBC、n及CRP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或P〈0.05)。结论血必净注射液治疗危重型手足口病有一定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血必净注射液治疗重症感染3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必净注射液对重症感染患者的抗炎作用。方法将确诊为脓重症感染的3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n=15)患者给予抗生素、对症及常规营养支持治疗,如病情需要可给予脏器替代治疗,包括使用呼吸机和/或血液透析;血必净组(n=15)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血必净注射液100ml,静脉滴注,1次/12h,连用7d,对患者进行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WBC计数测定。结果治疗前后血必净组PCT、CRP、WBC计数水平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0.05),治疗后与对照组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血必净注射液对炎症因子具有拮抗作用,可阻断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的病理反应过程,改善重症感染患者的预后,减少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血液中炎性指标与脓毒血症细菌感染患者病情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0年9月-2015年2月该院收治的脓毒血症细菌感染患者109例,依据病情程度分为脓毒性休克组、严重脓毒血症组、脓毒血症组。统计感染菌分布情况,比较各亚组脓毒血症患者的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脂多糖(LPS)、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比例(NEUT)等炎性指标水平,并对炎性指标与APACHE-Ⅱ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脓毒血症患者主要感染菌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血浆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假丝酵母菌,感染率分别为22.94%、21.10%、13.76%、11.93%和9.17%,其次为鲍曼不动杆菌(7.34%)、阴沟肠杆菌(5.50%)。脓毒性休克组、严重脓毒血症组、脓毒血症组患者的APACHE-Ⅱ评分分别为(26.27±5.68)、(21.08±4.96)和(12.14±3.75)分。脓毒性休克组、严重脓毒血症组、脓毒血症组患者血液中PCT、CRP、LPS、IL-6、WBC、NEUT等炎性指标水平依次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脓毒血症细菌感染患者的血液中PCT、CRP、LPS、IL-6与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r =0.579、0.734、0.621和0.685,P <0.05)。结论  脓毒血症患者细菌感染以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血浆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为主,患者血液中PCT、CRP、LPS、IL-6水平与病情呈正相关,可作为预测病情及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9.
李国福  田悦  汪海源  臧彬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8,18(17):2534-2536,2539
目的 观察血必净注射液在脓毒症患者中的治疗效果并探讨降钙素原(PCT)作为判断脓毒血症的发展和预后在临床应用的价值.方法 脓毒症患者5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8例)和对照组(28例).两组均采用传统的西医方法治疗,治疗组在上述方法的基础上加用血必净注射液.于入ICU治疗前(t0)及入ICU后1d(t1)、3 d(t3)、5d(t5)、7d(t7)、10d(t10)分别记录相同时点的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同rot"采取静脉血,检测血常规及PCT.追踪患者的转归,并根据28天死亡率将患者分为存活组与死亡组.结果 治疗组的APACHEⅡ评分及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从治疗第3天开始,两组PCT与入室时相比均有明显下降(P<0.05),但就相同时点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PCT下降更明显(P<0.05).追踪患者转归(28天死亡率),动态监测PCT变化,随病程进展,存活组PCT随病情好转迅速下降,至病程第10天.PCT已基本恢复至正常水平,而死亡组虽有下降趋势,仍持续高于正常水平.结论 在传统的西医治疗方法基础上加用血必净注射液在脓毒症患者中应用,可以大幅度地提高患者的存活率;而PCT作为单一的血清学指标,具有简便、快速的特点,对脓毒血症的诊断、治疗效果及预后的判断具有很好的临床实用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回顾分析临床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血小板(PL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imer)、白细 胞介素-6(IL-6)、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等炎性指标,与尿源性脓毒血症严重程度的相关性,为临床早期诊治尿源性 脓毒血症提供临床参考及指导。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1月~2018年4月我院泌尿外科收治尿源性脓毒血症患者的临床资料70 例。根据2014版(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感染性休克和脓毒血症的临床诊断标准分组:A组(脓毒症组)22 例;B组 (低血压+严重脓毒血症组)12 例;C组(感染性休克组)17 例;D组(难治性感染性休克组)19 例;比较患者的WBC、N%、PLT、 FIB、D-Dimer、IL-6、PCT、CRP的差异;应用Logistic 回归分析炎性指标与脓毒血症的相关性,评价炎性指标对病情严重程度的 相关影响。结果(1)不服从正态分布的炎性指标进行Kruskal-Wallis检验表明:N%、PLT、D-Dimer、PCT在尿脓毒血症严重程 度组别上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RP符合正态分布及方差齐,单因素方差分析后提示CRP在脓毒血症不同组别上 的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Kruskal-Wallis事后检验两两比较:N%在A-B、A-C、A-D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在AC 、A-D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D-Dimer在A-C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CT在A-B、A-C、A-D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比较炎性指标不同组别的中位数结果提示:PLT数量随脓毒血症严重程度加重而减少,PCT随脓毒血症严重程度升高而上升; N%随脓毒血症严重程度升高而上升;(3)炎性指标的有序Logistic回归提示:PCT的P=0.000,回归系数为0.186;N%显著性检验 P=0.035,回归系数为0.047;PLT显著性检验P=0.003,回归系数为-0.0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PCT血清波动与尿源性脓 毒血症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PLT与尿源性脓毒血症严重程度呈负相关;N%随脓毒血症病情加重而变化,PCT、PLT、N%动态 联合检测可以作为脓毒血症患者严重程度的参考指标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1.
血必净对脓毒症炎性反应影响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宝虎 《医学理论与实践》2009,22(11):1301-1302
目的:观察血必净注射液对脓毒症患者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将42例脓毒症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n=21)给予西医常规治疗,包括呼吸机和/或血液透析。治疗组(n=21)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血必净100ml,静脉滴注1次/12h,连用1周。治疗前后对患者进行CRP、PLT、WBC、APCACHEⅡ评分。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外周血上述指标水平及APCACHEⅡ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d后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外周血CRP、PLT、WBC水平及APCACHEⅡ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必净注射液对脓毒炎症因子具有拮抗作用,可阻断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的病理反应过程,改善脓毒症患者的病情。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降钙素原(PCT)在脓毒血症患儿早期预后预测的应用价值,以期为脓毒血症患儿疾病的诊断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2012年10月~2013年10月肇庆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脓毒血症患儿以及同期40例非脓毒血症患儿(非脓毒血症组)为研究对象,其中60例脓毒血症患儿为脓毒血症组,根据患病性质分为细菌性脓毒血症组(40例)、非细菌性脓毒血症组(20例);60例脓毒血症患儿中治疗痊愈的为存活组,死亡的为死亡组.根据新生患儿危重病例(NCIS)评分法对60例脓毒血症患儿患病程度进行评定;检测细菌性脓毒血症组、非细菌性脓毒血症组以及非脓毒血症组患儿的血清PCT、白细胞(WBC)、C反应蛋白(CRP)水平,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60例脓毒血症患儿入院治疗痊愈的41例(存活组),死亡19例(死亡组);细菌性脓毒血症组、非细菌性浓度血症组血清PCT水平[(11.86±5.92)、(2.14±1.33) ng/mL]和非脓毒血症组的血清PCT水平[(0.37±0.22) n~mL]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性脓毒血症血清PCT水平与非细菌性脓毒血症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脓毒血症组WBC水平[(13.7±1.5)×109/L]和非脓毒血症组患儿WBC水平分[(12.9±1.9)×109/L]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例患儿NCIS评分为非极危重,其血清PCT水平则超过14.86 ng/mL患儿最后死亡;NCIS评分为极危重患儿6例,其血清PCT水平未超过14.86 ng/mL,治疗后患儿存活.结论 血清PCT在脓毒血症患儿早期预后预测具有显著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必净注射液辅助治疗老年重症肺炎( SP )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间收治的100例老年SP 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入院后给予抗感染、辅助通气、对症支持等常规疗法,治疗组加用血必净注射液14d,以两组氧分压( 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血氧饱和度(SaO2)、WBC和C反应蛋白(CRP)以及RR和治疗有效率作为评价指标,进行比较判定疗效。结果:经过治疗后,两组各观察指标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 P<0.05);治疗组改善程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2.0%)高于对照组(82.0%)(P<0.05)。结论:对SP 患者联合应用血必净注射液能明显改善通气功能,提高机体抵抗力和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C_反应蛋白(C-reactionprotein,CRP)联合血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检测在脓毒血症和菌血症中的鉴别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3年7月间我院收治的疑似细菌感染患者300例,按ACCP/SC—CM诊断标准分为脓毒血症组(131例)和菌血症组(169例),另选健康对照组(30例),分别于人院后治疗前及治疗后1d、3d、5d测定各组CRP、PCT及WBC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前,茵血症组与脓毒血症组之CRP、PCT、WBC值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治疗5d后,各实验组PCT水平总体下降迅速,但CRP则依旧维持在病理状态的较高水平,WBC数据则呈现不规则波动状态。结论:血清CRP联合PCT测定可以作为菌血症及脓毒血症的早期诊断指标,可为临床用药提供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血必净注射液对急性有机磷中毒性心血管损伤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核转录因子-kappa B(NF-κB)的活化程度及损伤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70例急性有机磷中毒合并心血管损伤患者随机分为阳性对照组(35例)和实验组(35例),用免疫酶组织化学法检测其外周血中性粒细胞NF-κB的活化程度,并观察患者血清心肌酶活性值的变化。结果 ①实验组死亡率低于对照组(P<0.05);②对照组NF κB活化程度高于实验组(P<0.05);③血必净注射液呈剂量依赖性地抑制中性粒细胞NF-κB的活性(P<0.05);④实验组血清心肌酶活性值恢复程度优于对照组,且与血必净注射液用量呈剂量依赖性(P<0.05)。结论早期联合应用血必净注射液和常规治疗药物,可改善急性有机磷中毒并发心血管损伤患者的预后,提高救治成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血必净注射液辅助治疗脓毒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4例脓毒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对照组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血必净注射液50 mL静脉滴注,2次/d,连用8d ;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比例(N)、体温(T)、心率(HR)、呼吸频率(RR),以及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水平,比较两组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各项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 ;治疗组WBC、N、T、HR、RR、PCT、CRP、TNF-α、IL-6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显效率、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必净注射液能够改善脓毒症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7.
冯家立 《中国全科医学》2005,8(12):1007-1007
目的评价血必净注射液治疗腹部手术后出现脓毒血症、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24例腹部手术后出现脓毒血症、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1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抗生素、对症及常规营养支持治疗,如病情需要可予脏器代替治疗,包括使用呼吸机和/或血液透析;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血必净注射液100ml,静脉滴注,1次/12h,连用10d。结果对照组患者的病死率为75%,试验组为42%,两组患者病死率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加用血必净注射液可显著降低腹部手术后出现脓毒血症、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必净注射液治疗脓毒血症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来我院进行脓毒血症治疗的患者82例,并按照随机平均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对对照组41例患者行常规治疗,对实验组41例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血必净注射液。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之后临床症状及体征逐渐好转,无1例患者死亡。对照组41例患者,治疗有效率为75.61%。实验组41例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2.68%。实验组患者治疗有效率要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并且经过治疗之后,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相比较入院前有明显改善。结论用血必净注射液治疗脓毒血症患者,治疗效果良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研究血必净联合乌司他丁治疗脓毒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标准的36例脓毒血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意愿分成观察组(20例)和对照组(16例),观察组给予血必净联合乌司他丁治疗,对照组给予血必净治疗。测定与比较治疗前后血气变化情况、肺组织中白介素-6(IL-6)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浓度、血清降钙素原(PCT)浓度以及T淋巴细胞亚群。结果:在治疗两周后,观察组PH值与PaO2值均大于对照组,PaCO2值性小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IL-6值与TNF—α值均小于对照组,PCT值小于对照组,CD4^+、CD8^+与CD4^+/CD8^+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必净联合乌司他丁对于脓毒血症的治疗有较好的疗效,该疗效与其抗感染能力以及改善免疫功能有关,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血必净注射液对烧伤脓毒症患者的抗炎作用.方法 将120例烧伤脓毒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血必净注射液100 ml静脉滴注,2次/d,连用7 d,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外周血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和WBC水平变化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外周血PCT、CRP和WBC水平明显下降,而对照组则变化不大,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血必净注射液对炎性因子具有拮抗作用,可改善烧伤脓毒症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