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8篇
综合类   19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血必净注射液对内毒素休克狗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目的:探讨血必净注射液对内毒素休克时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24只狗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血必净组,利用大肠杆菌内毒素诱导狗内毒素休克模型。观察血必净注射液对内毒素休克狗血流动力学各指标和血浆乳酸浓度的影响。结果:内毒素注入后两组实验动物的平均动脉压(MAP)均明显下降,平均肺动脉压(MPAP)、心脏指数(CI)均显著升高(P均<0.05)。经血必净注射液进行治疗后,MAP、每搏量(SV)均明显上升,并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血必净组的CI无明显变化,但对照组呈进行性下降,并显著低于血必净组(P<0.05)。两组的CVP、MPAP差异无显著性。对照组血浆乳酸浓度明显高于血必净组(P<0.05)。结论:应用大肠杆菌内毒素静脉注射可成功制备狗内毒素休克模型;血必净注射液具有改善内毒素休克状态下血流动力学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细胞外囊泡包括微颗粒、外泌体和凋亡小体,参与细胞间物质交换、信号转导等,不同细胞来源细胞外囊泡具有不同的生物学功能。中性粒细胞在受到外界刺激后产生大量细胞外囊泡,发挥不同的生理功能。目前有关中性粒细胞来源的凋亡小体的研究尚未见报道,中性粒细胞来源微颗粒和外泌体与炎性反应关系密切。本文就中性粒细胞来源微颗粒和外泌体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主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与心率变异性特别是低频部分(LF)的关系,评估这两个指标与心血管危险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H,n=89)患者及双期高血压(DH,n=98)患者,应用 SUN-8800动脉硬化检测仪检测颈股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cfPWV)及颈桡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crPWV),采用5 min 短程频域分析法分析其心率变异性(HRV)指数。89例 ISH 根据危险程度分为低危(n=3)、中危(n=17)、高危(n=35)以及极高危(n=34)4组,观察不同危险程度组间 cfPWV、crPWV 及 HRV 指数与心血管危险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ISH 的 cfPWV 明最高于 DH[ISH:(399.6±48.2)cm/s 比 DH:(374.3±39.7)cm/s,P<0.01],而两组 crPWV 无明显差异[ISH:(371.5±37.5)比 DH:(363.5±31.5)cm/s,P>0.05];ISH 的心率变异指数、LF 以及 LF/HF 明显高于 DH[ISH:(3.28±0.86)log ms~2比 DH:(2.93±0.59)log ms~2,P<...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深部真菌感染脓毒症患者(1,3)-β-D-葡聚糖(BG)的血浆水平变化及与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将67例脓毒症患者分为深部真菌感染组(11例)、二重感染组(G-菌合并真菌感染,36例)和革兰氏阴性(G-)菌感染组(20例),另选取20例健康志愿者(10男10女)为对照组。67例脓毒症患者24小时内进行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APACHEII)评分、序贯器官衰竭(SOFA)评分,同时采集血标本检测血浆BG浓度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脓毒症各组患者的血浆BG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真菌感染组及二重感染组的血浆BG水平均显著高于G-感染组,而真菌感染组与二重感染两组之间的血浆BG水平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真菌感染+二重感染组)患者血浆BG水平与APACHEII评分呈正相关(r=O.325,P=0.043)。结论真菌感染脓毒症患者血浆BG水平显著升高,BG可能是影响真菌感染脓毒症患者病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D-乳酸是L-乳酸的同分异构体,人体内主要由胃肠道的细菌发酵产生释放入血,其代谢缺乏特异快速的代谢酶,且肾脏清除率低下。D-乳酸堆积可导致D-乳酸性酸中毒,表现为不定位的神经系统和脑病症状。其检测简便快捷,作为一项有价值的标志物,对诊断感染、肠缺血以及预示糖尿病进展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PCT(前降钙素)水平、APACHEIII评分和MODS评分对SIRS(系统性炎症反应综合征)患者预后的预测能力。方法将1998年11月~2004年11月间入住我院ICU,满足SIRS标准的95例患者纳入此次研究。PCT在动脉血样本中检测,记录患者入院第1个24h后APACHEIII和MODS评分,连续2周每天记录1次或直到患者出院或死亡。将患者按预后分成两组,生存者(n=71)和非生存者(n=24)。按照PCT水平的变化结果又分为3组下降组、升高组、无变化组。结果在整个研究期间APACHEIII和MODS评分在生存者和非生存者之间都有显著区别,但是PCT在生存者和非生存者之间区别仅表现在第1到第7天,入院当天按PCT的水平所分的三组中生存者和非生存者PCT的值无显著性区别。PCT、APACHEIII评分和MODS评分第1天预测死亡率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90,0.915,0.913。结论PCT可以作为SIRS患者死亡率的预测因子,但是可靠性低于APACHEIII和MODS评分。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外源性血管生成素-1(Ang-1)对脓毒症小鼠肺血管通透性的影响.方法 腹腔注射脂多糖(LPS)制作脓毒症小鼠模型.64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NS组、Ang-1组、LPS组和LPS+ Ang-1组(n=16).各组经处理12 h后,分别收集血浆、肺泡灌洗液及肺组织标本.ELISA法测定血浆Ang-1、Ang-2浓度并计算Ang-2/Ang-1比值,测定血浆、肺泡灌洗液的总蛋白浓度并计算肺通透指数(LPI),测定肺组织湿干比及观察肺组织病理变化.结果 Ang-1组血浆Ang-1浓度较NS组明显升高(P<0.05).LPS组和LPS+ Ang-1组血浆Ang-1浓度较NS组均明显降低(P<0.01),而血浆Ang-2浓度及Ang-2/Ang-1比值较NS组均明显升高(P<0.01).LPS+ Ang-1组血浆Ang-1浓度较LPS组明显升高(P<0.01),且血浆Ang-2浓度及Ang-2/Ang-1比值较LPS组明显降低(P<0.01).Ang-2/Ang-1比值与小鼠肺湿干比呈明显正相关(r=0.76,P<0.01).LPS组肺湿干比、肺通透指数较NS组明显升高(P<0.01),LPS+ Ang-1组肺湿干比、肺通透指数较LPS组明显降低(P<0.01),且肺组织病理渗出水肿较LPS组明显好转.结论 外源性Ang-1通过调节脓毒症小鼠Ang-2/Ang-1失平衡而发挥降低肺血管通透性及改善肺水肿作用.  相似文献   
8.
C反应蛋白在诊断原发性高血压动脉硬化方面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C反应蛋白(CRP)在诊断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脉硬化方面的价值.方法 选取771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作为原发性高血压组,243例年龄相匹配的健康人作为对照组,进行颈-股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cfPWV)检测,采用ELISA测定血清CRP浓度,分析两组cfPWV及CRP的变化特征.以cfPWV≥9 m/s作为诊断动脉硬化的金标准,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CRP诊断原发性高血压动脉硬化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 原发性高血压组cfPWV及CRP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16.51±1.6 vs 9.81±1.1,P<0.001; 4.96±1.15 vs 3.52±0.33,P<0.001);CRP与收缩压及脉压呈显著正相关(r=0.584,P<0.001; r=0.624,P<0.001),在控制年龄、收缩压及脉压的情况下CRP与cfPWV亦密切相关(r=0.746,P<0.001);CRP诊断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脉硬化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07,根据ROC曲线特征发现CRP最佳分界点为3.85 mg/L,此时诊断原发性高血压动脉硬化的敏感度为83.9%,特异度为86.8%,误诊率为13.2%.结论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普遍存在动脉硬化和非特异性炎症反应,CRP≥3.85 mg/L可作为诊断原发性高压患者动脉硬化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9.
可乐定作为一种α2-肾上腺能受体激动剂,近年常作为术前用药以减少阿片肽类和吸入麻醉药的用量,并增加插管时心血管功能的稳定性,但在某些病人可引起低血压。因此有必要研究应用可乐定后,心血管系统对血管活性药物的反应性。1 病例选择与方法实验采用盲双法和随机化原则,将40例ASAⅠ~Ⅱ级上腹部手术的病人分为两组:对照组(n=20)术前0.5h肌注阿托品0.5mg和鲁米那100mg。可乐定组(n=20)除对照组术前给药外,另加可乐定5mg/kg,术前1.5h口服。两组病例均采用芬太尼2.5μg/kg、安定0.2mg/kg,硫喷妥钠5mg/kg和氯化琥珀…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分析与术后恶心呕吐相关因素及发生率.方法取我院一年内共5879例手术患者按手术类型、年龄、性别、手术时间、麻醉方式、术后镇痛与否进行调查分类统计分析.结果口腔科、耳鼻喉科、矫形外科手术患者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较高,女性患者的发生率明显高于男性患者,手术时间越长恶心呕吐的发生率越高,全麻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区域麻醉,术后镇痛并没有明显增加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结论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是与多方面的因素有关的,其中手术种类、性别、年龄差异、手术时间、麻醉方式、术后镇痛为主要影响因素.麻醉方式和术后镇痛的改进可降低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