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 探讨亚低温治疗对急性脑卒中患者血清IL-2、IL-6、α-TNF的影响和临床意义。方法: 将36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亚低温治疗和常规治疗组,检测入院第1天(d1)、第3-5天(d3-5)、第14天(d14)血清IL-2、IL-6、α-TNF的水平,进行对照比较。记录患者第14天的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评分(NIHSS)和病死率。结果: 两组患者d1、d3-5、d14血清IL-2、IL-6、α-TNF的水平均高于正常组(P<0.01),亚低温治疗组d3-5、d14血清IL-2和IL-6的水平均低于同期常规治疗组(P<0.01和P<0.05)。亚低温治疗组第14天的NIHSS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P<0.001)。两组的病死率分别为31.3%和4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亚低温治疗可以降低急性脑卒中患者血清IL-2、IL-6的水平,抑制卒中后炎症反应,保护脑神经细胞。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急性胰腺炎(AP)恢复期患者血糖、胰岛素、C肽、胰高血糖素含量的动态变化。方法对30例急性胰腺炎恢复期第1、3、8、16天动态检测其血糖、胰岛素、C肽、胰高血糖素的含量。结果急性胰腺炎恢复期患者血糖、胰岛素、C肽、胰高血糖素与发病时比较明显下降(P〈0.05),随着恢复期时间的延长各指标水平逐渐恢复接近正常对照,但仍未达到正常水平。结论急性胰腺炎恢复期患者血糖、胰岛素、C肽、胰高血糖素含量与疾病恢复时间成正相关,可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早产儿低血糖与胰岛素、C肽、胰高血糖素的关系。方法将89例早产儿分为低血糖组(34例)和正常血糖组(55例),50例足月儿(血糖正常)作为正常对照组,记录出生体重、胎龄、同步血糖,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生后24h内、7天血清中胰岛素(Ins)、C肽(C-ep)、胰高血糖素(Gc)含量,进行统计分析;用逐步线性回归和Bivariate相关分析低血糖的影响因素以及其与各个激素水平的关系。结果新生儿血糖水平与出生体重、胎龄呈正相关。3组间各时段Ins、C-ep以及7天Gc含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生后24h内Gc含量,早产儿正常血糖组明显低于足月儿组(P<0.01),早产儿低血糖组低于早产儿正常血糖组(P<0.05),生后24h内Gc含量与胎龄、出生体重呈正相关。结论早产儿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功能基本成熟,而早产儿胰岛α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功能尚未完善;早产儿易发生低血糖除与胎龄、出生体重相关外,可能与Gc激素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重症急性胰腺炎对血清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影响。方法应用3.5%牛磺胆酸钠逆行注入大鼠胰胆管,制作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6h、24h、48h、72h动物模型,对胰腺病理损伤评分;免疫组化方法观察胰腺Bcl-2表达情况;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清胰岛素、胰高血糖素水平。结果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造模后,随时间延长胰腺损伤加重,以24h为最;重症急性胰腺炎组大鼠血清胰岛素水平与实验对照组、正常对照组在24h、48h、72h相比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血清胰高血糖素水平制模后6h、24h、48h、72h与实验对照组、正常对照组相比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症急性胰腺炎对胰腺内分泌有较大影响,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早期内分泌功能损伤的同时,机体可能存在一定的保护机制,Bcl-2可能参与了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摘要】目的从束缚强度、高脂饮食、血糖测定等方面探索慢性束缚应激模型用于观测高血糖相关指标的方法。方法实验SD大鼠施加为期4个周期、每周期10d、每天12h的慢性束缚应激,喂饲普通或高脂饲料,并设高脂+链脲佐菌素(STZ)组、单纯高脂组和正常大鼠为对照。每个束缚周期结束后第3d用针刺大鼠尾静脉取血,血糖仪监测各组大鼠血糖;最后一个束缚周期结束后第3d处死大鼠,ELISA检测血清胰岛素、肾上腺素和皮质酮水平;胰腺行HE染色及胰岛素、胰高血糖素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采用慢性束缚应激成功制备高血糖动物模型,成模率为32.5%;慢性束缚应激成模大鼠血清胰岛素水平高于3个对照组(P<0.05),而高脂+STZ组及单纯高脂饮食大鼠血清胰岛素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胰腺HE染色及免疫组化显示慢性束缚应激大鼠胰腺体积增大,胰岛素水平下降(P<0.05);高脂因素可引起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水平均下降(P<0.05);高脂+STZ大鼠胰岛严重破坏,未见胰岛素、胰高血糖素表达。各实验组大鼠血清肾上腺素、皮质酮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本实验造模条件下可成功制备慢性束缚应激高血糖大鼠模型,相关指标检测方法具有可靠性。  相似文献   

6.
用放射免疫法测定飞行员飞行前(n=39)和飞行后(n=36)血清皮质醇、胰岛素、胰高血糖素、甲状腺激素(T(?),T_4)和环核苷酸(cAMP、cGMP)值。结果飞行后胰岛素降低,胰高血糖素升高均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皮质醇、T_(?)和cAMP明显升高(P<0.05),T_4和cGMP无明显变化(P>0.05);提示高空飞行这一特殊环境导致人体的上述变化,为研究航空航天医学和航空卫勤保障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新生儿窒息后血清皮质醇及胰岛素水平与血糖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新生儿窒息后血皮质醇、胰岛素水平动态变化与血糖的关系,以利临床正确处理低血糖,减少神经系统损害。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监测43例新生儿窒息后第1、3、7d血清皮质醇、胰岛素浓度,葡萄糖氧化酶法监测血糖浓度。结果:新生儿窒息后第1、3、7d血清皮质醇逐渐降低(P<0.01),血胰岛素水平第1d显著增高(P<0.01),第3d恢复正常(<20mIU/L);出生第1d,血皮质醇水平与血糖呈正相关(r=0.432,P<0.01),血胰岛素与皮质醇比值,低血糖组高于正常血糖组(P<0.01),高胰岛素血症组低血糖发生率(76.9%)高于正常胰岛素组(41.2%,P<0.05)。结论:新生儿窒息后低血糖的发生与暂时性高胰岛素血症及相对低的血皮质醇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8.
西格列汀联合胰岛素治疗脆性糖尿病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西格列汀联合胰岛素治疗脆性糖尿病的临床疗效以及二者联合治疗对胰高血糖素的影响。 方法:对30例脆性糖尿病患者进行1:1随机双盲分组,分为西格列汀联合胰岛素组和安慰剂联合胰岛素组,治疗12 周,观察治疗后患者的血糖控制、血糖波动、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剂量、C肽、胰高血糖素、胰高血糖素样肽-1 (glucagon-like peptide-1,GLP-1)和葡萄糖依赖性促胰岛素肽(glucose-dependent insulinotropic polypeptide,GIP)水平等指标 的变化。结果:治疗脆性糖尿病患者12周后,西格列汀联合胰岛素组血糖控制的水平和达标率明显优于治疗前和安 慰剂联合胰岛素组(P<0.01);胰岛素用量和糖化血红蛋白较治疗前和安慰剂联合胰岛素组明显减少(P<0.01);行馒头 餐试验,餐后30 min西格列汀联合胰岛素组的胰高血糖素和GIP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和安慰剂联合胰岛素组(P<0.01), 而GLP-1(60 min)水平较治疗前和安慰剂联合胰岛素组升高(P<0.05)。安慰剂联合胰岛素组各指标在治疗前后比较,差 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加用西格列汀后,能够更好地控制脆性糖尿病患者血糖和降低血糖波动的幅度; 可能是通过降低餐后胰高血糖素水平来稳定脆性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尼古丁对脓毒症大鼠血糖和血糖相关类激素的影响。方法: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3组,每组10只:假手术组、脓毒症组、尼古丁组。盲肠结扎穿孔法建立脓毒症模型,尼古丁组在造模型成功后腹腔注射尼古丁(400μg/kg)。术前及术后2h测血糖,ELISA测血清胰岛素、胰高血糖素和皮质醇浓度,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结果:(1)术前3组大鼠血糖无统计学差异(P>0.05);脓毒症组术后2h血糖水平显著高于假手术组和尼古丁组(P<0.05)。(2)脓毒症组胰高血糖素、皮质醇和胰岛素浓度显著高于假手术组,并存在胰岛素抵抗。尼古丁组可抑制应激激素水平升高,改善胰岛素抵抗(均P<0.05)。结论:尼古丁可改善脓毒症大鼠早期高血糖和胰岛素抵抗,机制可能与其平衡应激激素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亚低温治疗急性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应激激素变化的影响。方法将80例急性大面积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亚低温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前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亚低温治疗,对照组予常规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治疗后1周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皮质醇、胰高血糖素、血糖的变化及治疗前、治疗后30d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两组治疗1周后,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皮质醇、胰高血糖素、血糖较前明显下降(P〈0.05),亚低温治疗组和同期对照组相比,影响更明显(P〈0.05)。治疗30d后,亚低温治疗组病人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改善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治愈率和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亚低温治疗可显著降低急性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应激反应,改善应激性疾病,明显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具有肯定的脑保护作用,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GCG、INS和COR与血糖水平的相关性。方法: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比较脑卒中后血糖水平高和低者的皮质醇(COR)、胰岛素(INS)、胰高血糖素(GCG)。结果:脑卒中后高血糖组血GCG、INS和COR高于低血糖组。结论:脑卒中后血糖升高与血中GCG、INS和COR等激素水平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不同血糖控制水平与ICU危重症应激性高血糖患者血清脂联素表达的关系。方法:伴有应激性高血糖的60例ICU危重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目标血糖8.1~11.1mmol/L),胰岛素常规治疗组(目标血糖6.1~8.1mmol/L)和胰岛素强化治疗组(目标血糖4.1~6.1mmol/L)。入选后第1、4、7天检测外周血血清脂联素水平的变化。结果:实验第1天,各组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较正常水平均明显下降,血清脂联素与空腹血糖水平呈负相关。但三组间血清脂联素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第7天,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胰岛素常规治疗组和强化治疗组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上升趋势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胰岛素常规治疗组和强化治疗组间比较血清脂联素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积极控制危重症患者合并的应激性高血糖有利于增加血清脂联素水平的表达,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亚低温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及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umournecrosisfacfor-alpha,TNF-α)含量测定。方法40例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21例)和对照组(19例),观察组为亚低温治疗+常规治疗,对照组常规治疗。检测治疗前后血清TNF-α含量,并采用欧洲卒中评分量表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eurologicaldeficencgscore,NDS)。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血清TNT-α水平明显下降(P<0.05),NDS较对照组明显上升(P<0.05)。结论亚低温治疗可通过对降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TNF-α水平,改善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14.
胡骁  代永庆  陈士新  周林裕 《重庆医学》2016,(34):4817-4819
目的 探讨局部亚低温治疗对于急性脑梗死的保护机制.方法 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90例,随机分为亚低温治疗组45例,常规治疗组45例.分别测定治疗前及治疗后第3、7、14天时两组患者血清中血清起敏C反应蛋白(hs-CRP)、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白细胞介素(IL)-1β、IL-6、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结果 (1)常规治疗组、亚低温治疗组治疗前hs-CRP、NSE、IL-1β、IL-6、IL-10、TNF-α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常规治疗组与亚低温治疗组治疗前hs-CRP、NSE、IL-1ββ、IL-6、IL-10、TNF-α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经治疗后,血清NSE、IL-1β、IL-6、TNF-α水平呈下降趋势;hs-CRP、IL-10水平先上升后下降.与常规治疗组相比,亚低温治疗组患者血清hs-CRP、NSE、IL-1β、IL-6、TNF-α水平在治疗7、14 d后显著降低(P<0.05);亚低温治疗组患者血清IL-10水平在治疗3、7d后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 亚低温治疗可显著减轻脑梗死后的炎症反应,发挥其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亚低温治疗对急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脑脊液中S-100B蛋白水平和血糖以及预后的影响,并探讨其治疗意义。方法将46例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的患者随机分为亚低温组和常规组。亚低温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予亚低温治疗,直肠温度维持在33~35℃,根据病情维持3~5d。所有患者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2、4、6天动态检测脑脊液中S-100B蛋白及血糖水平。3个月后对患者行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分)。结果亚低温治疗后脑脊液S-100B蛋白及血糖水平与常规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GOS评分亚低温组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早期亚低温治疗能显著降低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脑脊液中S-100B蛋白水平,改善糖代谢紊乱,从而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血府逐瘀汤对急性坏死性胰腺炎血清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影响.方法 逆行胰管注射5%的牛磺胆酸钠制作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模型.于3h、9h、24h、48h取标本观察各组血清胰岛素、胰高血糖素的改变,及胰腺的病理学形态改变.结果 与ANP组(30.31±7.27 mlU/mL,19.54±6.25 mIU/mL)比较,中药治疗组(50.95±6.33 mIU/mL,47.67±6.94 mIu/mL)血清胰岛素水平在24h、48h相比恢复正常,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ANP组(2.98±0.43,2.87±0.44)比较,中药治疗组(2.16±0.31 ng/mL,2.07±0.29ng/mL)血清胰高血糖素水平在24h、48h相比恢复正常,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治疗组胰腺问质水肿,炎性浸润减少,腺泡细胞胞浆空减少,胰岛细胞无明显病理改变.结论 血府逐瘀汤具有显著改善急性胰腺炎早期内分泌功能损伤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郑坤木  童绥君  马琪林 《医学综述》2009,15(13):2046-2048
目的研究局部亚低温对急性脑出血患者病灶区脑血流灌注的影响,探讨局部亚低温治疗脑出血的机制和临床意义。方法将急性脑出血患者36例随机分为局部亚低温组19例和甘露醇等常规治疗组17例。局部亚低温组在甘露醇等常规治疗基础上施予病灶侧局部亚低温治疗72h。对照组为20例健康体检者。应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成像术(SPECT)显示脑出血患者脑水肿高峰期(发病第4天)局部脑血流灌注情况,并对患者入院时及第3、7、14、21天分别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结果脑出血患者病灶区脑SPECT血流灌注明显低于健康对照,局部亚低温与常规治疗组两组病灶区平均血流灌注对比,常规治疗组明显低于局部亚低温组(P<0.05),NIHSS评分在常规治疗组和亚低温治疗组患者在入院时,第3天和第7天无明显差异(P>0.05),第14天和第21天亚低温组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局部亚低温治疗可显著改善脑出血急性期病灶区的脑血流灌注,减轻神经损伤,保护和改善急性脑出血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18.
邓民强  田仁副  潘柯  周晗  姜清泉  向飞 《重庆医学》2013,42(2):160-162,166
目的探讨脑肿瘤手术后纳美芬对患者血浆皮质醇、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葡萄糖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85例接受手术治疗的脑肿瘤患者按治疗方案分为常规治疗组(n=90,术后采用常规治疗)及纳美芬治疗组(n=95,术后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静脉滴注纳美芬8μg·kg-1·d-1,持续6d)。选择同期入院尚未接受颅内手术的44例脑肿瘤患者作为对照组。纳美芬治疗第2天(d2)、第4天(d4)、第6天(d6)时检测患者血浆皮质醇、ACTH及葡萄糖浓度;术后第3、5、7、14、60天采用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及Barthel指数评分进行神经功能评估,术后第90天采用卡氏身体功能状态(KPS)评分进行远期疗效评价。结果除外d6时间点,常规治疗组与纳美芬治疗组患者在其余时间点的血浆皮质醇、ACTH、葡萄糖浓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在d2、d4、d6时间点,纳美芬治疗组患者的血浆皮质醇、ACTH、葡萄糖浓度均显著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以第3天GCS评分结果为基数,纳美芬治疗组患者累计意识等级上升情况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组(P<0.05)。纳美芬治疗组患者在术后第14天和术后第60天的神经功能的改善情况(Barthel指数评分)以及远期预后(KPS评分)均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术后使用纳美芬可显著降低患者血浆皮质醇、ACTH、葡萄糖水平,明显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9.
李晶  于奇晋  薛延华  李定安  张妮 《重庆医学》2021,50(20):3446-3449
目的 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内脂素、瘦素、胰岛素的改变和临床意义进行探究.方法 将2016年6-12月来陕西省汉中市中心医院就诊的216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设为A组,并根据是否合并2型糖尿病(T2DM)分成A1组(合并T2DM,100例)和A2组(不合并T2DM,116例),同时选择同期来该院体检的136例健康人员设为B组.收集不同人群临床资料,对比不同时间A、B两组血清瘦素水平、内脂素水平、空腹胰岛素水平.结果 A、B两组的年龄、性别、体重指数、高密度脂蛋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舒张压、收缩压、体脂含量、腰臀比、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都高于B组(P<0.05).在入院第1、3、7、14天,A组的低密度脂蛋白、总胆固醇、空腹血糖、胰岛素抵抗指数、胰岛素、内脂素、瘦素均大于B组(P<0.05).A1组、A2组的胰岛素抵抗指数在入院第3天均达到峰值,瘦素水平、胰岛素水平在入院第7天均达到峰值.A1组入院第7天,内脂素水大于A2组,入院第3、7、14天瘦素水平大于A2组(P<0.05).A1组入院第1、3、7、14天的胰岛素水平、胰岛素抵抗指数均大于A2组(P<0.05).结论 内脂素、胰岛素、瘦素水平同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可能存在一定相关性,在急性缺血性脑卒患者中,合并T2DM的瘦素、胰岛素水平显著高于未合并T2DM者.  相似文献   

20.
亚低温治疗对缺氧缺血新生猪血糖调节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亚低温(mild hypothennia)治疗对窒息新生猪血糖及其代谢调节的影响。方法 生后7日龄上海种白猪25只,制备缺氧缺血(hypoxic ischemic,HI)模型,随机分成A组(t36℃72h,n=8)、B组(t34℃24h,n=8)和C组(常温对照,n=9)。分别于HI前、HI后即刻、HI后2、24和72h测定血糖、血清胰岛素和皮质醇水平。结果各时间点各组血糖、血清胰岛素和皮质醇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体温下降2~4℃的亚低温治疗并未影响HI新生猪的血糖调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