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低弹性模量纯钛种植体的骨内植入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评价新研制的低弹性模量纯钛种植体的生物相容性。[方法]将弹性模量为53 GPa、78 GPa、110 GPa的种植体各6枚分别植入3只狗的两侧下颌骨内,3个月后取下标本,行X线检查、制作不脱钙牙种植体切片,观察种植体—骨界面形成情况。[结果]X线检查:种植体与骨质紧密接触,其间无阴影,种植体颈周骨组织未见吸收。不脱钙牙种植体切片的组织学观察:种植体与骨组织紧密接触,无间隙,均形成了骨整合界面。[结论]本实验中所研制的53 GPa、78 GPa低弹性模量纯钛种植体材料生物相容性好,为进一步的生物力学测试提供了实验基础,为开发新的种植体材料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 探讨含种植体硬组织骨计量学研究采用不脱钙塑料包埋技术的运用技巧与优点。方法 选取含钛种植体骨组织块,采用甲基丙烯酸甲酯进行塑料包埋,包埋后经Leica SP1600硬组织切片机切锯成200μm厚切片,手工磨至70μm,染色后进行观察。结果 制成切片在显微镜下观察钛种植体与骨组织界面,可见到界面及其周围骨组织矿化过程,种植体骨结合良好,其周围新骨荧光双色标记间距为(8.4±0.61)μm。结论 塑料包埋技术适用于不脱钙硬组织包埋,制作含金属硬组织切片,可以广泛应用于含金属硬组织的组织形态学研究和口腔种植体的骨整合界面研究。  相似文献   

3.
含种植体硬组织骨计量学不脱钙塑料包埋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含种植体硬组织骨计量学研究采用不脱钙塑料包埋技术的运用技巧与优点。方法选取含钛种植体骨组织块,采用甲基丙烯酸甲酯进行塑料包埋,包埋后经Leica SP1600硬组织切片机切锯成200μm厚切片,手工磨至70μm,染色后进行观察。结果制成切片在显微镜下观察钛种植体与骨组织界面,可见到界面及其周围骨组织矿化过程,种植体骨结合良好,其周围新骨荧光双色标记间距为(9.4±0.61)μm。结论塑料包埋技术适用于不脱钙硬组织包埋,制作含金属硬组织切片,可以广泛应用于含金属硬组织的组织形态学研究和口腔种植体的骨整合界面研究。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钛种植体种植在管状骨中骨愈合界面及其力学的变化规律. 方法 应用新西兰兔制备种植体动物模型,分别在种植后3,6月采用X线摄片、钛种植体组织块切片以及钛种植体组织块力学检测等方法,观察纯钛种植体在管状骨的骨愈合界面. 结果 光镜下钛种植体-管状骨愈合界面在种植后的3,6月均无纤维组织生长;骨-钛界面结合紧密;骨-钛界面均无炎症反应;钛种植体力学测试均>500 g. 结论 钛种植体种植在管状骨中亦可形成良好的界面愈合,植入后3月和6月骨-钛界面愈合情况无明显区别,力学测试均达到理想的指标.  相似文献   

5.
刘丽  何福明 《浙江医学》2000,22(8):468-470
目的 观察国产羟基磷灰石涂层钛基种植体(HACI)在即刻与延期种植后植入区骨组织反应。方法 模拟临床延期和有或无羟基磷灰石颗粒(HAG)充填即刻种植术,在狗股骨植入HACI,种植后1,2,3,4个月时制作植入区骨组织不脱钙标本切片,进行组织学观察,显微X线摄影及计算机辅助种植体-新生骨接触率测量。结果 新生骨组织在种植后1月时即已覆盖了种植体的大部分表面;3种种植方法在种植后的同一阶段新生骨与种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高分子材料和种植体同期植入缺损区进行同步骨缺损修复和牙列缺损修复的可行性。方法:以4只杂种狗为研究对象,制备下颌骨长约2.5cm的缺损的动物模型(保留下颌骨下缘),将骨水泥(聚甲基丙烯酸酯)植入骨缺损,同时将牙种植体植入骨水泥中并调整长轴方向,立即关闭术创。至术后3个月摄X线片,然后处死动物,局部巨检以了解骨水泥同骨组织的结合情况,并制备骨组织切片进行苏木精一伊红染色和甲苯胺蓝染色,以了解植入材料周边骨的生长情况及其对植入材料的反应。结果:术后3个月X线检查见骨缺损区充满骨水泥,骨水泥周边的骨小梁清晰,未见骨吸收或炎症表现,形成良好的骨-骨水泥界面,种植体则依赖其表面的螺纹结构与骨水泥间紧密的机械性嵌合而牢固的成为一体,植入的骨水泥块与周边天然骨结合紧密,无松动现象。植入材料周边局部脱钙骨的苏木精-伊红染色和甲苯胺蓝染色见骨结构正常,同时骨-骨水泥界有新骨形成。结论:骨水泥作为颌骨修复替代材料同期植入种植体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骨质疏松时种植体周围骨愈合的变化。方法:选用32周龄雌性SD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行双侧卵巢切除术,而对照组接受假手术。术后12周于大鼠胫骨处植入纯钛螺纹状种植体,并于种植术后4周及12周分两批处死大鼠;标本制作带种植体的不脱钙切片,行组织学观察及骨计量学测量。结果:实验组结合骨板宽度、骨小梁直径、松质骨区种植体-骨接触率及松质骨区骨量比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实验性骨质疏松可阻碍种植体与骨组织的结合,使种植体周围骨小梁减少,结合骨板及骨小梁变得菲薄,从而会降低骨组织对种植体的支持。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控基磷灰石(HA)涂层牙种植体在骨内的生物整合现象。方法:对种植于狗股骨内9周的HA涂层牙种植体做硬组织切片,进行软X线、偏光显微镜及光镜等组织学观察。结果:发现种植牙周围骨界面存在着明显的吸收和增生现象,新骨生长良好,HA涂层与股骨结合紧密。结论:骨内种植的近期观察表明,HA涂层种植体与骨有良好的生物相溶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羟基磷灰石(HA)涂层的微种植体和HA+唑来膦酸(ZOL)涂层的微种植体与骨界面的组织学结合情况,分析不同表面处理对微种植体支抗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在骨质疏松家兔左侧胫骨植入2枚HA+ZOL涂层的纯钛种植体,右侧胫骨植入2枚HA涂层纯钛种植体。术后1个月,给予100g交互牵引力持续1个月。测量2枚种植体位移;微种植体周围1cm骨组织的骨密度;制作不脱钙的骨磨片,甲苯胺兰染色,观察微种植体与骨界面的骨结合情况。结果在给予相同的牵引力后,HA+ZOL涂层的比HA涂层的微种植体移动距离小,骨密度高,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骨组织结合率高。结论局部用唑来膦酸可以提高种植体的稳定性,增加种植体的骨结合率。减少唑来膦酸对骨质疏松患者的不良反应,为临床的应用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自行研制骨内型牙槽骨牵张器,并在动物实验中检验其效果.[方法]实验动物为中山大学动物中心提供的健康成年杂种犬6只.实验材料为自行设计,纯钛制成的骨内型垂直向牙槽骨牵张器,体部直径3.75 mm,长5 mm.螺纹状钛种植体,直径3.75mm,长度10mm.先拔除犬的双侧下颌前磨牙,形成萎缩牙槽嵴的模型.3月后双侧行骨切开术,植入四枚牵张器.1周后开始牵张,每天1次,每次1 mm,共5 d;2月后拆除牵张器,植入螺纹状钛种植体.种植体植入3月后处死动物进行检查.[结果]骨内型垂直牙槽骨牵张器愈合良好,未发现有免疫排斥反应.牙槽骨高度平均增加(4.80±0.50)mm.植入的种植体在术后1月、3月检查发现和周围组织愈合良好,并与周围骨组织形成骨结合.[结论]自行研制的牙槽骨牵张器组织学相容性良好,增高犬牙槽嵴取得良好的实验效果.在牵张成骨增高的犬牙槽骨上进行牙种植可取得良好的骨结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纳米氟磷灰石/聚醚醚酮(nFA/PEEK)复合材料的生物相容性及成骨效能。方法将研发喷砂处理的nFA/PEEK和聚醚醚酮(PEEK)种植体植入Beagle犬双侧胫骨,于植入第8周和12周末获取骨组织标本并且行大体观察和X线摄片检查。带种植体不脱钙骨磨片行苦味酸品红染色、测量骨结合率(bone implantcontacts,BIC);四环素荧光标记测定骨矿化沉积率(mineral apposition ratio,MAR)了解种植体骨界面改建过程。结果 nFA/PEEK可X线摄片显影,其种植体周围新骨形成和成熟比PEEK更快,nFA/PEEK种植体在8周末和12周末的MAR和BIC均高于对应的PEEK(P<0.05)。12周末nFA/PEEK种植体组的BIC均高于8周末nFA/PEEK组(P<0.05),而MAR却降低(P=0.019)。nFA/PEEK种植体组12周末的BIC(82.01±3.61)%为组内最高,而8周末MAR是组内最高,为(1.49±0.08)μm/d。结论 nFA/PEEK种植体能与骨形成骨性结合,生物相容性和成骨效能良好,具有潜在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钛-75(钛铝相锆)合金的组织相容性。方法:成年杂种犬8只,分别于犬双铡后腿股骨内侧手术植入种植体,一侧为纯钛,另一侧为钛75合金。分别于术后3,6,12,24个月处死动物,肉眼观察种植体表面,摄X线片观察种植体-骨界面,采用顶山试验测试种植体-骨界面的结合强度。结果:钛75种植体表面与钛一样在不同种植程期中均具有良好的光泽,各观察期中,钛-75与纯钛种植体-骨界面X线表现相似,均无骨质  相似文献   

13.
刘丽  何福明 《浙江医学》2000,22(11):653-655
目的 比较不同种植体骨愈合过程中不同时间段的组织学变化。方法 采用氧化钛涂层有螺纹及无螺纹和羟基磷灰石(HA)涂层的三种钛基牙种植体植入狗股骨,然后分别在术后1月、2月、3月、4月取出种植骨段,用不脱钙硬组织切片技术与计算机辅助分析系统作组织学观察和计算骨接触率。结果 术后各时间段HA涂层组骨接触率明显高于其它两组(均P〈0.01);HA涂层随着时间推移,逐渐被骨组织代替;无螺纹组早期骨愈合情况优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两种表面形态不同的钛种植体在不同种植时期骨结合界面情况进行研究.材料和方法:在恒河猴下颌磨牙区分期植入CDIC和ITI-TPS两段式实心螺纹柱状纯钛种植体,同体对照,对种植1月、2月、3月、1a两种种植体与骨结合界面情况进行临床观察、X线摄片、光镜、扫描电镜观察和电子探针元素分析.结果:口腔检查未见种植松动及周围组织明显炎症表现.各期种植体骨界面C线影像均未见明显透射暗影,仅种植1月CDIC种植体颈部见少量角形吸收.光镜的扫描电镜观察见种植1月两种种植体界面少量骨形成;1月至3月ITI-TPS种植体界面骨形成较明显,成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硅酸二钙喷涂的钛合金植入动物体骨组织后局部组织的反应,研究硅酸二钙涂层与骨的组织相容性。方法应用等离子喷涂技术于钛合金基体表面喷涂硅酸二钙涂层,将该种植体植入动物股骨髁内,分别于1月、2月和3月处死实验动物,截取含有种植体的股骨髁,作HE染色、甲苯胺蓝染色和四环素荧光标记,分别行光镜和荧光显微镜观察。结果植入硅酸二钙涂层的钛合金后,涂层周围骨组织的修复属于正常的骨修复过程,种植体-骨界面直接发生骨整合,无纤维包囊形成。结论等离子喷涂硅酸二钙涂层的钛合金与骨组织具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钛-75(钛铝钼锆)合金的组织相容性。方法:成年杂种犬6只,于其双侧后腿股骨内侧手术植入种植体,一侧为纯钛,另一侧为钛-75合金。分别于术后3,6,12个月处死动物,并于处死前14d及3d给动物肌注四环素各一次。取与种植体接触的皮质骨制成磨片,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骨-种植体界面,并摄取照片,通过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计算四环素荧光标记区占全视野骨面积的百分比。结果:四环素-荧光标记区所占骨面积在两种材料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同种材料不同程期间四环素-荧光标记区所占骨面积的比较也无显著学差异(P>0.05)。结论:钛-75合金具有与纯钛相近的组织相容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硅酸二钙喷涂的钛合金植入动物体骨组织后局部组织的反应,研究硅酸二钙涂层与骨的组织相容性.方法 应用等离子喷涂技术于钛合金基体表面喷涂硅酸二钙涂层,将该种植体植入动物股骨髁内,分别于1月、2月和3月处死实验动物,截取含有种植体的股骨髁,作HE染色、甲苯胺蓝染色和四环素荧光标记,分别行光镜和荧光显微镜观察.结果 植入硅酸二钙涂层的钛合金后,涂层周围骨组织的修复属于正常的骨修复过程,种植体-骨界面直接发生骨整合,无纤维包囊形成.结论 等离子喷涂硅酸二钙涂层的钛合金与骨组织具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个性化钛模板在兔上颌牙槽骨缺损区即刻牙种植后对其周围垂直向骨增量的作用。方法 将8只雄性日本大耳白兔16侧上颌牙槽骨随机分为实验组(8侧)和对照组(8侧)。全麻下拔除2个上颌前磨牙,制作5 mm×10 mm牙槽骨缺损,植入直径2 mm,长8 mm的螺纹钛种植体3 mm,周围植入nHAC,实验组覆盖个性化钛模板,微螺钉固定,对照组不覆盖。术后4周及8周时观察2组种植体周围新骨高度扩增情况,了解X线照片及硬组织切片亚甲基蓝-碱性品红法染色牙种植体骨结合状况。结果 术后4周和8周时,大体标本、硬组织切片亚甲基蓝-碱性品红法染色及X线片均显示种植体骨结合界面良好,但覆盖个性化钛模板组种植体周围牙槽骨高度增加较对照组多。 结论 个性化钛模板具有屏障功能和支撑作用,对种植体周围缺损区可提供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保障,有利于兔上颌牙槽骨高度的扩增。  相似文献   

19.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种植体支抗受正畸力力系作用后的稳定性,骨组织的反应及骨代谢的情况。方法:选用15只成年狗随机等量分为三组。G1组为水平力组,G2组为垂直力组,G3组为水平力 垂直力组。在狗的下颌骨种入Bra。nemark纯钛种植体,9周后施力,G1、G2组加力时间6周,G3组水平力作用时间6周,垂直力作用时间6周。分别进行临床肉眼观察及X线检查,同时进行放射性核元素骨显象,实验结束后宰杀动物,取标本送组织学检查。结果:①种植体受力后无移动;②X光线检查种植体一骨界面结合良好,达到骨性结合;③放射性核元素骨显象显示骨代谢活跃,在种植周围只要以成熟的成骨细胞为主。结论:种植体一骨界面能达到骨性结合,受到正畸力系作用下,能够提供足够的支抗。  相似文献   

20.
碳—钛复合体骨内种植骨界面的超微结构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为了寻找生物相容性更好的种植材料,提高种植义齿的成活率,证实碳—钛复合体的优良生物相容性。方法:将C—Ti复合体和Ti两种种植体同时植入6条狗的双侧下颌骨内,共植入12个种植体。将动物分成3组,每组2条,分别于术后1、2、4个月处死动物取材。通过扫描电镜,透射电镜等方法,根据骨界面结合的紧密程度,成骨细胞出现的早晚、数量、活跃程度确定C—Ti复合体的生物相容性。结果:碳复合体的生物相容性明显高于Ti。结论:由于C—Ti复合体可提前达到骨整合,生物相容性优良,应用于临床可缩短种植后的无负荷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