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 毫秒
1.
目的 观察服用拉米夫定一年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并初步观察拉米夫定和干扰素序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效果.84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口服拉米夫定100mg/日,疗程一年,定期检测肝功能、HBV血清标志物及HBVDNA定量.疗程结束时ALT复常率81.0%(68/84例),HBVDNA阴转率85.7%(72/84例),29例HBeAg阳性者,HBeAg阴转率44.8%(26/58例)HBeAg/抗HBe血清转换率27.6%(16/58例).治疗后HBeAg变化与治疗前ALT水平密切相关,治疗前ALT水平较高组,(ALT2-10倍正常参考值上限)HBeAg阴转率为50.0%(22/44例),血清转换率为31.8%(14/44例),治疗前ALT水平较低组(ALT1.1-2倍正常参考值上限)分别为28.6%(4/14例)和14.3%(2/14例),两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认为这种差异可能与机体免疫清除反应有关,治疗前ALT水平是HBeAg血清转换的重要影响因素.5例患者拉米夫定治疗一年HBeAg仍阳性,再肌注干扰素-α序贯治疗6个月(5MU tiw),有2例HBeAg阴转,3例HBeAg血清转换,同期观察12例继续单用拉米夫定至1 8个月,8例HBeAg阴转,4例血清转换.两种方法比较,初步显示拉米夫定和干扰素序贯疗法有可能提高HBeAg血清转换率,且能避免长期服用拉米夫定增加病毒变异之虞,值得进一步扩大临床验证.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3年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105例HBeAg阳性的CHB初治患者,口服拉米夫定100mg联合阿德福韦酯10mg,均每日1次,观察治疗前后血清ALT和HBV DNA水平及治疗1、2、3年ALT复常率、HBeAg消失率、HBeAg血清学转换率、HBV DNA阴转率、病毒学反弹率及药物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105例患者治疗3年后,ALT复常率、HBV DNA阴转率、HBeAg阴转率、HBeAg血清学转换率及病毒学反弹率分别为99.0%、99.0%、55.9.4%、38.2%及2.9%。治疗过程中共有6例患者出现轻度药物不良事件,但均可耐受。结论: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初治HBeAg阳性CHB患者,均能有效抑制HBV DNA复制,促进ALT复常,促进HBeAg/HBeAb血清学转换。随着疗程延长,可增加HBV DNA阴转、HBeAg消失和血清学转换,具有良好的耐受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王驰  王细文 《西部医学》2005,17(5):435-436
目的比较单用拉米夫定或联合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联合组40例,同时给予拉米夫定和干扰素共26周,然后单用拉米夫定26周;单药组40例,单用拉米夫定52周;治疗结束后随访26周。观察HBV—DNA阴转率、HBeAg阴转率、HBeAb阳转率及谷丙转氨酶(ALT)复常率等指标。结果两组病人治疗结束时HBV—DNA阴转率、ALT复常率无明显差异,HBeAg/抗-HBe血清转换率联合组不高于拉米夫定组,但相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访26周后,HBV—DNA复发率和ALT反跳率联合组不低于单药组。结论单用拉米夫定或联合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均较好,但长期疗效联合用药不优于单用拉米夫定组。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干扰素α-2b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与HBV基因型相关性.方法 根据HBV基因型分为B型组23例,C型组26例,2组均在一般治疗基础上肌注干扰素α-2b 5 MU/次,隔天1次.结果 治疗48周时HBV/B型组谷丙转氨酶(ALT)复常率、HBeAg消失率和HBV-DNA阴转率与HBV/C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BV基因B型对干扰素α-2b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优于C型.  相似文献   

5.
本文总结服用拉米夫定一年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并初步观察拉米夫定和干扰素序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效果. 4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口服拉米夫定100mg /日,疗程一年,定期检测肝功能、HBV血清标志物及HBVDNA定量.疗程结束时ALT复常率81.0%(34/42例),HBVDNA阴转率85.7%(36/42例),29例HBeAg 阳性者,HBeAg阴转率44.8%(13/29例)HBeAg/抗HBe血清 转换率27.6%(8/29例).治疗后HBeAg 变化与治疗前ALT水平密切相关,治疗前ALT水平较高组,(ALT2-10倍正常参考值上限)HBeAg 阴转率为50.0%(11/22例),血清转换率为31.8%(7/22例),治疗前ALT水平较低组(ALT1.1-2倍正常参考值上限)分别为28.6 %(2/7例)和14.3%(1/7例),两组比较有明显差异( P <0.05),认为这种差异可能与机体免疫清除反应有关,治疗前ALT水平是HBeAg 血清转换的重要影响因素.4例患者拉米夫定治疗一年HBeAg仍阳性,再肌注干扰素-α序贯治疗6个月(5MU tiw),有一例HBeAg阴转,2例HBeAg血清转换,同期观察8例继续单用拉米夫定至18个月,4例HBeAg阴转,2例血清转换.两种方法比较,初步显示拉米夫定和干扰素序贯疗法有可能提高HBeAg血清转换率,且能避免长期服用拉米夫定增加病毒变异之虞,值得进一步扩大临床验证.  相似文献   

6.
HBV基因型与聚乙二醇干扰素疗效关系及病理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与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疗效关系及不同基因型治疗后的肝脏病理改变.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PCR基因分型法,分析48例用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的CHB患者基因型对抗病毒疗效的影响和病理改变情况.结果 在治疗结束时,B型与C型对比,两种基因型的ALT复常率、HBeAg阴转率、HBeAg转换率、HBV DNA转阴率及病理结果改善率无明显差异(P>0.05);在随访48周后,B基因型的持续应答率明显高于C基因型(P<0.05).结论 HBV基因型是预测聚乙二醇干扰素疗效的重要因素,B基因型的持续应答率明显高于C基因型.  相似文献   

7.
目的:初步探讨α-2b普通干扰素治疗不同基因型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临床疗效。方法:选择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71例,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测定HBV基因型,并作治疗前临床资料及治疗后疗效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71例病例中,基因B型20例(28%),C型51例(72%),B、C基因型在ALT、HBV DNA上无统计学意义(P0.05),α-2b普通干扰素治疗中,B、C基因组完全应答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α-干扰素治疗HBeAg慢性乙型肝炎,B基因型效果优于C基因型患者,乙肝病毒基因型是预测干扰素治疗疗效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估干扰素加胸腺肽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6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干扰素α-2b300万单位,肌注,每日1次,肌注1月后再改为隔日肌注,用2个月;胸腺肽100mg加入10%的葡萄糖静滴,每日1次,共用3个月。对照组:只用干扰素,剂量、疗程同治疗组。结果:治疗组中ALT复常率为86.7%,HBsAg阴转率为13.3%,HBeAg阴转率66.7%,HBV DNA阴转率为70.0%;而对照组中ALT复常率为83.3%,HBsAg阴转率为10.0%,HBeAg阴转率40.0%,HBV DNA阴转率为50.0%。随访半年,治疗组HBeAg、HBVDNA19例阴转,而对照组仅9例阴转。结论:干扰素加胸腺肽联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具有协同作用,可以提高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对替诺福韦治疗不同HBV基因型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差异进行分析与研究.方法 方便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3月到该院接受治疗的172例不同基因型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选取为研究对象,治疗之前对患者实施HBV基因分型,记录并对比治疗前与治疗24、96周时乙肝两对半定量、肝功能和HBV-DNA定量,并对比不同HBV基因型患者的抗病毒治疗效果.结果 172例患者中HBV基因型101例为B基因型,71例HBV基因型为C基因型,未检测到其他基因型,两种HBV基因型的年龄、性别、ALT水平和HBV-DNA水平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后,两种HBV基因型的ALT复常率、HBeAg转阴率、HBV-DNA低于检测下限率和HBeAg血清学转换率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治疗24周时相比,治疗96周后两种HBV基因型患者的ALT复常率、HBeAg转阴率、HBV-DNA低于检测下限率以及HBeAg血清学转换率均有所上升.结论 替诺福韦对B基因型和C基因型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拉米夫定(3T C)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G S H)在治疗病毒性乙型肝炎中的疗效影响.方法 将病毒性乙型肝炎患者38例在3TC治疗的基础上加用GSH,分别在治疗前、治疗24周检测患者的HBV DNA水平ALT值和乙型肝炎免疫标志物,比较不同基线HBV DNA患者经单一治疗和联合治疗后HBV DNA下降值HBV DNA<103拷贝/ml患者的比例和HBV DNA低检测值(HBV DNA<103拷贝/ml)的比率,比较血清ALT复常率,HBeAg阴转率,HBeAg/抗-HBe转换率.结果 3TC单一治疗组和3TC联合GSH治疗组患者HBV DNA低于检测值率分别为42.1%(8/19)和84.2%(16/19),HBeAg阴转率分别为36.8%(7/19)和73.7%(14/19),H B e A g/抗-H B e转换率分别为26.3%(5/19)和31.6%(6/19),A L T复常率分别为68.4%(13/19)和78.9%(15/19).结论 3TC联合GSH治疗病毒性乙型肝炎近期HBV DNA水平低于检测值率HBeAg阴转率与3TC单一治疗比较疗效明显提高,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HBeAg/抗-HBe转换率和ALT复常率两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1.
朱少明  龚婷婷  吴锋  朱彪 《浙江医学》2013,35(7):513-515
目的分析拉米夫定治疗后慢性乙型肝炎酪氨酸(Y)、蛋氨酸(M)、天冬氨酸(D)、天冬氨酸(D)变异的相关因素.方法对169例经拉米夫定治疗12个月后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发生YMDD变异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荧光定量PCR和PCR产物测序等方法检测慢性乙型肝炎拉米夫定治疗前、治疗后HBV基因型、HBV DNA水平、HBeAg状态、ALT水平等指标.结果在169例患者中,基因型B共76例(44.97%),基因型C共93例(55.03%).拉米夫定治疗12个月后,46例(27.22%)患者发生YMDD变异,其中,基因型B变异27例(35.53%),基因型C变异19例(20.43%),两者有统计学差异(P<0.05).YMDD变异组患者治疗前HBV DNA水平显著高于YMDD未变异组[(7.26±0.58 vs6.44±0.65)log拷贝/ml,P<0.05].HBeAg阳性患者YMDD变异率显著高于HBeAg阴性患者(38.10%vs20.75%,P<0.05).YMDD变异组与未变异组在治疗前ALT水平上无明显差异[(136.09±28.21 vs 124.15±26.52)U/L,P>0.05].结论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发生YMDD变异与HBV基因型、HBV DNA水平、HBeAg状态等密切相关.拉米夫定治疗前,检测HBV基因型、HBV DNA水平,HBeAg状态等指标对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乙肝疫苗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慢性乙型肝炎轻、中、重度患者78例,HBsAg、HBeAg、抗-HBc阳性、HBV DNA≥5 log10copies/mL,乙肝病毒YMDD变异检测阴性。治疗组40例采用拉米夫定(100 mg,1次/d,口服)加乙肝疫苗(30μg,每半月1次,上臂三角肌肌肉注射),对照组38例,单用拉米夫定治疗,疗程均为1年。观察两组的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水平、HBV DNA阴转率、HBeAg阴转率、血清学转换率及乙肝病毒YMDD变异率。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HBV DNA阴转率分别为72.5%、63.2%;HBeAg阴转率为47.5%、21.1%;HBeAg血清学转换率为12.5%、2.6%;YMDD变异率为2.5%、21.1%;结果显示两组血清ALT、HBV DNA、HBeAg阴转率、乙肝病毒YMDD变异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P<0.05、P<0.01、P<0.05和P<0.05。结论乙肝疫苗与拉米夫定联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较单用拉米夫定疗效提高,耐药率降低。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拉米夫定联合胸腺肽α1治疗活动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的近期疗效。方法随机选择80例e抗原阳性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分为单一治疗组(拉米夫定治疗组)和联合治疗组(拉米夫定联合胸腺α1治疗组),分别在治疗前、治疗第24周检测患者的HBV DNA水平、ALT值和乙型肝炎免疫标志物,比较不同基线HBV DNA患者经单一治疗和联合治疗后HBV DNA下降值,HBV DNA〈10^4拷贝/ml患者的比例和HBV DNA低于检测值(HBV DNA〈10^3)的比率,比较血清ALT复常率、HBeAg阴转率、HBeAg/抗-HBe转换率。结果单一治疗组和联合治疗组患者HBV DNA低于检测值率分别为40.0%(16/40)和82.5%(33/40),HBeAg阴转率分别为27.5%(11/40)和72.5%(29/40),HBeAg/抗-HBe转换率分别为25.0%(10/40)和35.0%(14/40),ALT复常率分别为62.5%(25/40)和77.5%(31/40)。结论拉米夫定联合胸腺α1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近期HBV DNA水平低于检测值率、HBeAg阴转率与单用拉美夫定治疗比较疗效明显提高。ALT复常率、HBeAg/抗-HBe转换率两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两组用药均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e抗原阳性的HBV患者应用干扰素联合拉米夫定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本院自2012年7月至2014年7月本科室治疗的105例e抗原阳性HBV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应用拉米夫定治疗的患者52例列为对照组,拉米夫定联合应用聚乙二醇干扰素的53名患者列为研究组,疗程均为12个月。观察对比两组疗效,并对比两组治疗前后HBV DNA、HBV抗原转阴率,谷丙转氨酶(ALT)水平,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结果在总有效率方面,与对照组的82.69%相比,研究组总有效率显增高为92.45%(P<0.05);在各指标变化方面,与对照组相较,研究组HBeAb/HBeAg转换率、HBsAg阴转率、HBV DNA阴转率均呈明显增高(P<0.05)。ALT水平在治疗3个月、12个月后,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差别。结论e抗原阳性HBV患者应用干扰素联合拉米夫定治疗,可以改善血清ALT、HBV DNA水平,提高HBeAb/HBeAg转换率、HBsAg及HBV DNA阴转率,不良反应少,安全有效,应予推广。  相似文献   

15.
苗爱军 《中国现代医生》2007,45(6X):37-37,72
目的探讨更昔洛韦和α-干扰素联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选择5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26例,应用更昔洛韦和α-干扰素联合治疗,B组30例,用α-干扰素治疗,治疗前后分别检测肝功、乙型肝炎系列和HBV—DNA。结果治疗结束时,A组ALT复常率为84.4%,HBeAg阴转率为76.9%,HBV—DNA阴转率为80.7%,而B组分别为7313%、36.7%和40%,两组间HBeAg阴转率和HBV—DNA阴转率有显著差异。结论更昔洛韦和α-干扰素联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对B、C基因型乙型肝炎(乙肝)患者治疗作用。方法观察未用、使用拉米夫定治疗的慢性乙肝患者随时间延长血清病毒标志物HBV DNA水平、HBeAg血清转换率及随拉米夫定疗程延长乙肝病毒聚合酶及转录酶区酪氨酸-蛋氨酸-门冬氨酸-门冬氨酸基序(HBV YMDD)耐药变异率等的变化,对比分析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对B、C基因型乙肝患者的病毒抑制效应。结果(1)未用拉米夫定治疗的乙肝患者, B基因型者HBV DNA水平低于C基因型者,而自发HBeAg血清转换率高于C基因型者。(2)使用拉米夫定治疗的乙肝患者,B、C基因型者之间HBV DNA水平、HBeAg血清转换率及YMDD变异率没有明显差异。(3) B、C基因型患者均随拉米夫定疗程延长HBV DNA水平下降,HBeAg血清转换率增加,但YMDD变异率也增加。结论(1)未用拉米夫定治疗的自然状况下C基因型乙肝患者携带的乙肝病毒复制能力强于B基因型患者者且不易清除。(2)使用拉米夫定疗程相同时B、C基因型患者之间拉米夫定的病毒抑制效应及HBV YMDD耐药变异率相似。(3)C基因型HBV感染的乙肝患者及早使用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意义更大。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对慢性乙型肝炎HBeAg 阳性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7月至2014年6月在接受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HBeAg阳性患者6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成干扰素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口服阿德福韦酯治疗。治疗早期保肝治疗使用还原型谷胱甘肽。干扰素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皮下注射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ALT、TBIL、ALB、AST等指标,以及治疗24周、48周HBsAg阴转率、HBeAg血清转换率、ALT复常率、HBV-DNA阴转率情况;结果:治疗后干扰素组ALT、TBIL、ALB、AST等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 P<0.05)。治疗24周、48周,干扰素组患者HBsAg 阴转率、HBeAg血清转换率、ALT复常率、HBV-DNA阴转率均优于对照组,且治疗48周两组患者HBsAg阴转率、HBeAg血清转换率、ALT复常率、HBV-DNA阴转率组间对应比较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 P<0.05)。两组患者均未见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结论:联合应用阿德福韦酯与聚乙二醇干扰素α-2 a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显著,不良事件发生率低,值得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8.
丁宁 《中国现代医生》2011,(26):144-145
目的观察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PEG INFα-2a)联合胸腺肽α1(Tα1)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的疗效。方法将78例CHB患者随机分为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胸腺肽α1组和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组,观察两组的HBV DNA阴转率、ALT复常率、HBeAg阴转率、HBeAg/抗-HBe血清转换率的变化。结果治疗结束时联合组的HBV DNA阴转率、ALT复常率、HBeAg阴转率、HBeAg/抗-HBe血清转换率的改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随访6个月联合组的HBV DNA、HBeAg、抗-HBe等指标仍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胸腺肽α1是治疗CHB的有效组合。  相似文献   

19.
拉米夫定联合白细胞介素2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闫涛  季伟  杜宁  赵鸿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5,15(7):1056-1058,1061
目的评价拉米夫定联合白细胞介素2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97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拉米米夫定联合白细胞介素2)和对照组(单用拉米夫定).拉米夫定疗程至少12个月.观察组联合白细胞介素2,时间为6个月.其中,观察组50例,对照组47例,观察期24个月.结果 6个月时,观察组与对照组ALT的复常率分别为82.0%和68.1%(P>0.05);12个月时分别为90.0%和70.2%(P<0.05).6个月时两组HBeAg阴转率、HBeAg/抗HBe的血清转换率和HBV DNA阴转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12个月时,两组HBeAg阴转率和HBeAg/抗HBe的血清转换率差异仍无显著性(P>0.05),但观察组HBV DNA阴转率(92.0%)显著高于对照组(70.2%)(P<0.05).至24个月时,观察组患者血清ALT复常率、HBV DNA阴转率、HBeAg阴转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均<0.05).用药12个月、24个月时两组HBV YMDD阳性率相比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拉米夫定联合白细胞介素2治疗CHB安全有效,优于单用拉米夫定.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研究HBV基因型与阿德福韦酯治疗后病毒学应答的关系。[方法]56例血清HBV DNA载量≥10 拷贝/mL并符合其他入选标准、不符合排除标准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入此研究。头12周随机分为阿德福韦酯治疗组和安慰剂治疗组,比较12周时两组HBV DNA水平差异。12周后所有患者使用阿德福韦酯治疗,所有患者接受阿德福韦酯治疗40周,比较40周治疗后和基线相比HBV DNA载量的变化、ALT复常率及HBeAg血清转换率。HBV DNA载量检测采用实时定量PCR法,HBV基因型采用线性探针分析法(INNO-LiPA)检测。[结果]12周双盲治疗结束时,阿德福韦酯组和安慰剂组的HBV DNA载量较基线分别下降3.1±1.4 log拷贝/mL和O.3±1.1 log拷贝/mL。所有患者治疗40周后,HBV DNA载量平均下降3.6±1.2 log拷贝/mL,71%(40/56)的患者ALT复常,20%(9/46)基线HBeAg阳性患者发生HBeAg血清转换,29%(16/56)出现完全应答。52例进行了HBV基因型检测,28 f54%)为B型,24(46%)例为C型,未检测到其他基因型。两种基因型患者基线HBV DNA载量、ALT水平及HBeAg状态无明显统计学差异。阿德福韦酯治疗40周后,两组基因型患者HBV DNA载量、ALT复常率及:HBeAg血清转换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阿德福韦酯能明显抑制HBV复制,促进ALT复常和HBeAg血清转换。阿德福韦酯抑制HBV疗效与感染HBV基因型B型或C型无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