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通过观察急性期脑梗死(ACI)患者血清N末端B型钠尿肽原(NT-proBNP)和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水平变化,探讨其伴发早期心功能及心肌细胞损害的监测价值.方法:选择95例ACI患者和50例健康对照组为研究对象,血清NT-proBNP检测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ECLIA)法,血清h-FABP检测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ELISA)一步法.结果:①血清NT-proBNP和h-FABP水平,ACI患者急性期显著高于恢复期及对照组(P<0.01);大面积ACI患者显著高于小面积ACI患者(P<0.01);恢复期患者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②ACI急性期患者血清NT-proBNP阳性率(54.74%)显著低于血清h-FABP的阳性率(82.11%)(P<0.01),且两者具有相关一致性.③ACI急性期患者血清h-FABP水平与NT-proBNP呈显著正相关(r=0.719,P<0.01),相关性良好.结论:ACI急性期患者血清NT-proBNP和h-FABP水平显著升高,且具有相关性,联合检测其水平变化,对诊断ACI并发早期心功能及心肌细胞损害具有临床检测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检测血清N末端B型钠尿肽原(NT-proBNP)及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水平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分别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ECLLIA)法及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步(ELISA)法,定量检测研究对象血清NT-proBNPh-FABP水平。结果COPD患者血清NT-proBNP及h-FABP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且Ⅲ、Ⅳ级患者血清NT-proBNP及h-FABP水平均显著高于Ⅰ、Ⅱ级患者(P〈0.01);COPD患者血清NT-proBNP阳性率(47.3%)显著低于血清h-FABP的阳性率(71.3%)(P〈0.01),且两者具有相关一致性。结论COPD患者存在血清NT-proBNP及h-FABP水平增高,联合检测血清NT-proBNP及h-FABP水平可及时了解COPD患者早期心肌细胞损害及心脏功能情况,对指导治疗及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检测血清N末端B型钠尿肽原(NT-proBNP)和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水平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治疗中的疗效和意义。方法主要是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一步法和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来检测患者血清中NT-proBNP和h-FABP的水平。结果 COPD患者的h-FABP和NT-proBNP的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且Ⅲ级和Ⅳ级患者水平也明显高于Ⅰ级和Ⅱ级患者(P<0.01);血清h-FABP阳性率要显著大于NT-proBNP的阳性率(P<0.01)。结论联合检测血清NT-proBNP及h-FABP水平可及时了解COPD患者早期心肌细胞损害及心脏功能情况,对指导治疗及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观察病毒性心肌炎患儿治疗前后检测指标的变化,探讨早期诊治病毒性心肌炎心肌损害的检测指标。方法:对62例病毒性心肌炎住院患儿进行血清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和肌酸磷酸激酶同功酶(CK-MB)检测,普通心电图(ECG)和动态心电图(ACG)测定,X线胸透。结果:①治疗前(急性期)患儿h-FABP、CK-MB水平均显著性升高(P〈0.01);治疗后(恢复期)与治疗前相比均显著下降(P〈0.01),治疗后h-FABP、CK-MB水平较对照组高,但无显著差别(P〉0.05)。②治疗前血清h-FABP的阳性率(96.8%)显著高于血清CK-MB的阳性率(53.2%),也显著高于ACG(62.9%)和ECG(40.3%)的异常率。③系统治疗2~3个月后,痊愈46例(74.2%),好转16例(25.8%)。无1例死亡。结论:血清h-FABP定量测定是早期诊断病毒性心肌炎心肌损害的一项指标,比CK-MB、ACG和ECG具有更高的敏感性。血清hFABP联合ACG或ECG检测,对早期诊断病毒性,心肌炎和提高检出率,同时对病毒性心肌炎患儿的预后和临床用药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心力衰竭(HF)合并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患者血清胆碱酯酶(CHE)、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降钙素原(PCT)水平与心功能的相关性及预后预测价值,为临床诊断和治疗工作提供依据。 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20年3月湖北省武汉市第八医院心内科收治的296例HF合并CAP患者作为研究组;选取同期的50例单纯CAP患者作为CAP组;选取50例单纯HF患者作为HF组。对3组患者入院时血清CHE、NT-proBNP、PCT水平及研究组患者的心功能分级、临床特征、28 d死亡率进行比较和分析。对研究组患者28 d死亡率进行随访,并根据患者的预后将其分为死亡组(58例)和存活组(238例)。 结果随着心功能分级的升高,患者的血清CHE水平逐渐降低,血清NT-proBNP、PCT水平逐渐升高(P<0.05);血清CHE、NT-proBNP、PCT水平与心功能分级均具有相关性(P<0.05)。血清CHE、NT-proBNP、PCT水平预测患者预后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34、0.685、0.718(P<0.05),当将三者联合检测时,AUCROC提升至0.907。 结论HF合并CAP患者血清CHE水平的下降和血清NT-proBNP、PCT水平的上升与其心功能损害具有相关性,并可辅助预测患者的短期预后,当三者联合检测时可显著提升预测效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检测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对急性酒精中毒心肌损害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 血清h-FABP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一步法定量检测;cTnI采用固相酶联免疫吸附实验;CK-MB采用免疫抑制法.结果 急性酒精中毒患者组血清h-FAB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随着病情严重程度的加重,轻、中及重度组血清h-FABP水平依次升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轻、中及重度组血清h-FABP异常阳性率也依次升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h-FABP阳性率显著高于血清cTnI、CK-MB及心电图的阳性率(P<0.01).结论 血清h-FABP定量测定可作为早期判断急性酒精中毒患者心肌损害的1项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清 N 端 B 型钠尿肽原(NT-proBNP)、心肌肌钙蛋白 I(cTnI)及 C 反应蛋白(CRP)联合检测在心力衰竭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检测312例明确诊断为心力衰竭的不同病因、不同心功能分级[按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标准分为Ⅰ~Ⅳ级]患者以及120名健康对照者的血清 NT-proBNP、cTnI 及 CRP 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各指标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并分析3项指标联合检测的诊断价值。结果血清 NT-proBNP、cTnI 及 CRP 水平在心力衰竭不同心功能分级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心功能越差,其水平越高;NYHAⅠ级的心力衰竭患者与对照组比较,NT-proBNP、CRP 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cTnI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心力衰竭患者3项指标联合检测对早期心力衰竭的敏感性为92.6%,明显高于单项检测(P <0.01)。结论联合检测血清 NT-proBNP、cTnI 及 CRP 可为心力衰竭早期诊断提供参考依据,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
血清NT-proBNP测定在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伍树芝 《检验医学》2010,25(10):753-755
目的探讨心力衰竭(HF)患者血清氨基末端B型钠尿肽原(NT-proBNP)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双向侧流免疫法检测107例HF患者、30例健康对照者血清NT-proBNP水平及28例HF患者经常规抗HF治疗第3天、第7天、第15天时的血清NT-proBNP水平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HF组心功能Ⅰ~Ⅳ级[按美国纽约心脏协会(NYHA)分级]患者的血清NT-proBNP水平分别为(308.31±39.64)、(510.57±92.58)、(2 297.81±290.12)、(5 630.85±393.87)ng/L,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200 ng/L),且血清NT-proBNP水平随着HF程度加重呈指数增加[相关系数(r)=0.76,P〈0.01]。HF患者治疗3 d后血清NT-ProBNP的水平开始明显降低(P〈0.01),第7天、第15天血清NT-ProBNP水平继续下降,且与患者心功能的改善相对应。治疗后3个时间点与治疗前比较,血清NT-proBNP水平下降幅度与NYHAⅢ~Ⅳ级患者分级下降例数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41、0.53、0.77,P〈0.01)。结论血清NT-proBNP水平是反映心功能状态的客观指标。检测血清NT-proBNP水平对HF的诊断、严重程度和疗效评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观察急性酒精中毒患者血清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水平变化,探讨其心肌损害的早期诊断以及治疗与护理措施。方法血清h-FABP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一步法定量检测;心肌肌钙蛋白Ⅰ(cTnI)采用固相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采用免疫抑制法。结果①急性酒精中毒组患者血清h-FABP水平显著高于健康组(P<0.01);随着病情程度的加重,轻、中及重度组患者血清h-FABP水平也依次升高,且差异显著(P<0.01);轻、中及重度组患者血清h-FABP异常阳性率也依次升高,且差异显著(P<0.01)。血清h-FABP阳性率显著高于血清cTnI、CK-MB及心电图的阳性率(P<0.01)。②心肌损害者出院时血清h-FABP浓度均达正常,心脏功能均得到恢复,无1例恶性心律失常与猝死的发生。结论血清h-FABP定量测定可作为早期判断急性酒精中毒心肌损害的一项客观指标,早期心肌损害者经有效的临床治疗与护理,心脏功能均可得到恢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心脏瓣膜置换患者围手术期血清 N-末端脑尿钠肽原(NT-proBNP)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测定296例心脏瓣膜置换患者围手术期血浆 NT-proBNP 水平,分析术前血浆 NT-proBNP 水平与心功能分级的关系,观察术后变化情况,比较死亡和有并发症患者及无并发症患者围手术期血浆 NT-proBNP 水平。结果术前不同心功能分级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和血浆 NT-proBNP 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 分别为5.268、8.173,P <0.05),术前血清 BNP 水平与心功能分级呈正比(r=0.776,P <0.01),与患者的 LVEF 呈反比(r=-0.472,P <0.05);术后第1天血浆 NT-proBNP 水平达到峰值,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913,P <0.05)),术后第3、5、7天逐渐下降。死亡和有并发症患者术前血浆 NT-proBNP 水平及术后血浆 NT-proBNP 峰值水平均高于无并发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术前血浆 NT-proBNP 浓度能够反映心功能情况,术后血浆 NT-proBNP 水平早期升高,然后逐渐下降,术前及术后血浆 NT-proBNP 浓度升高对预测患者的转归有一定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不同临床类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神经末端脑钠肽(NT-proBNP)的水平及其与心肌坏死标志物的相关性,进一步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急诊科收治的24 h内发病的ACS患者81例,其中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组4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组39例,健康对照组28例,采用罗氏公司的心脏标志物分析仪,分别测定各研究组的血NT-proBNP及肌钙蛋白T(cTnT)浓度。结果: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组NT-proBNP浓度(2 256±374)pg/mL显著高于不稳定型心绞痛组(1 285±238)pg/mL(P〈0.01),两组NT-proBNP的浓度均高于健康对照组(276±31)pg/mL(P〈0.01),差异均有显著性;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组NT-proBNP升高程度与cTnT呈正相关(P〈0.01)。结论:NT-proBNP是一种灵敏且能反映心肌缺血损伤的指标,它的增高有助于对非ST段抬高的ACS患者进行危险分层和恰当的早期干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清N末端B型脑钠肽原(NT-proBNP)联合肌钙蛋白I(cTnI)检测对急性一氧化碳中毒(ACOP)患者心肌损伤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210-2014—03在我科住院的ACOP患者68例,按照中毒程度分为轻、中、重3组。取同一时期3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患者入院后立即抽取静脉血测定血清NT-proBNP和cTnI,比较它们与对照组以及轻、中、重度CO中毒组间的差异。结果:和对照组相比较,CO中毒各组NT-proBNP和cTnI水平显著升高,P〈0.01。轻中重3组组间比较,重度组及中度高于轻度组,重度组高于中度组,有显著性意义(P〈0.01)。NT-proBNP和cTnI之间正相关(r=0.957,P〈0.05)。结论:CO中毒后NT-proBNP和cTnI显著升高,联合检测NT-proBNP和cTnI可提高对ACOP后心肌损伤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性评估,对诊断ACOP后心肌损伤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背景:急性胸部撞击后所致的肺挫伤(钝性肺挫伤)常引起呼吸功能异常和继发性炎性反应,并参与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其发病原因及致病机制亟待明确。目的:观察胸部撞击所致钝性肺挫伤急性期细胞凋亡的变化及其川芎嗪对其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川芎嗪治疗组,后两组制备胸部撞击伤模型,川芎嗪治疗组建模后立即腹腔注射川芎嗪80mg/kg1次。在创伤发生后1,2,3h观察肺组织病理形态学及细胞凋亡的改变、检测肺水肿程度和肺血管通透性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肺组织Bcl-2、Bax和Caspase-3的表达及血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变化。结果与结论:模型组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在创伤后1h即显著增加,创伤后2h及3h间急剧增加(P〈0.05);创伤后2h及3h肺组织细胞凋亡指数及肺组织损伤程度显著增高(均P〈0.05);肺血管通透性及肺水肿程度增加(P〈0.05);Caspase-3表达显著增高(P〈0.05),Bcl-2/Bax比值显著降低(P〈0.05)。川芎嗪治疗组在相应时间点相对于模型组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显著降低(P〈0.05),肺组织内细胞凋亡指数及肺组织损伤程度降低(P〈0.05),肺血管通透性及肺水肿程度减轻(P〈0.05);Caspase-3表达下降(P〈0.05),Bcl-2/Bax比值增加(P〈0.01)。结果提示,川芎嗪可通过抑制肿瘤坏死因子CI表达,下调Caspase-3的表达并提高Bcl-2/Bax的比值,以降低胸部撞击所致肺组织急性期的异常凋亡并减轻胸部撞击所致急性期肺挫伤。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清脂联素(APN)与N末端B型脑钠钛前体(NT—proBNP)水平的变化及相关性,探讨其与心功能不全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CHF患者63例,根据1994年纽约心脏病协会心功能分级标准(NYHA)分为Ⅱ级17例,Ⅲ级28例,Ⅳ级18例,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37例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其身高、体重、血脂、APN、NT—proBNP,计算体重指数,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ICHF患者血清APN和NT—proBNP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且随着NYHA分级的增加而明显升高,心功能Ⅱ级、Ⅲ级、Ⅳ级组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CHF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血清APN、NT—proBNP水平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对数转换的血清APN水平与血清NT—proBNP呈明显正相关(r=0.7u,P〈0.01)。【结论】联合监测血清APN和NT—proBNP水平对于判断CHF患者的病情及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清生物标志物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157例,其中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STEMI)82例及非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NSTEMI)45例;不稳定心绞痛(UAP)30例、同期冠状动脉造影(CAG)阴性患者35例作为对照组。所有对象均检测NT-proBNP、hs-cTnT、hs-CRP及CK-MB并进行分析。结果 ACS综合征组血清NT-proBNP、hs-cTnT、hs-CRP及CK-MB水平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分别=5.49、2.65、3.45、3.85,P均<0.05)。NT-proBNP与hs-cTnT和CK-MB呈正相关性(r分别=0.65、0.22,P均<0.05);NT-proBNP诊断ACS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57。结论 ACS患者血清生物标志物升高,联合检测对早期防控ACS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脑钠肽前体(NT-proBNP)及肌钙蛋白I(cTnI)在老年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心肌损伤中的变化及病情判断、评估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102例老年患者按入院时中毒的程度分为轻度中毒24例(轻度组),中度中毒38例(中度组),重度中毒40例(重度组)。于患者入院后4 h、3 d、7 d抽取静脉血4 ml,同步测定NT-proBNP、cTnI、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值,与同期40例健康查体者(对照组)比较;合并发生中间型综合征(IMS)33例(IMS组),未发生IMS 69例(非IMS组),比较对照组、IMS组和非IMS组血清各项指标水平及心电监护情况。结果中、重度组老年AOPP患者的血清NT-proBNP、cTnI、CK、CK-MB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且随中毒程度和病情加重而升高,各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NT-proBNP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高于cTnI、心肌酶谱。IMS组入院后4 h内检测值显著高于非IMS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IMS组较非IMS组出现心电图异常的比例更高。结论老年AOPP患者中毒越重,血清cTnI、NT-proBNP升高越显著,血清NT-proBNP检测可以更详细地反映心肌的损害程度,早期联合检测可以更好地协助老年AOPP临床分级、病情判断、指导救治和预后评估。  相似文献   

17.
李忠  胡波 《医学临床研究》2011,28(5):813-815
【目的】探讨检测N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80例治疗前后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衰组)和60例健康对照者血清(对照组)NT-proBNP水平,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按NYHA心功能分级,以6分钟步行试验评价运动耐量。【结果】心衰组NT-proBNP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E(5052.6土1860.4)pg/mLvs(220.4士99.2),pg/mL,P〈0.O11;心衰组治疗后NT-proBNP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5052.6±4-1860.4)pg/mLVS(3203±1453.4)pg/mL,Pd0.01)]。NT-proBNP水平与左室射血分数(LVEF)(r=-O.174,Pd0.05)和6分钟步行距离成显著负相关(r=-0.187,Pd0.05)。【结论】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NT—proBNP水平明显增高,其检测水平可反映老年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状态、运动耐量,并可作为疗效判断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行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前后血清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蛋白B(S-100B)水平变化及临床疗效,探讨血清h-FABP、NSE、S-100B水平变化与病情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119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手术组74例和保守组45例)血清h-FABP、NSE、S-100B水平,并进行临床疗效对比分析。结果 (1)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清h-FABP、NSE和S-100B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出血量小于60mL和生存组患者血清hFABP、NSE和S-100B水平均分别显著低于出血量大于60mL和死亡组患者(P<0.01)。(2)h-FABP与NSE、S-100B呈正相关性(r=0.513、0.747,P<0.01),NSE与S-100B也呈正相关性(r=0.492,P<0.01),三者之间相关性良好。(3)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死亡组术后1~7d血清h-FABP、NSE和S-100B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血压脑出血术后生存组术后第5天血清h-FABP、NSE和S-100B水平均达正常。(4)手术组无效率和病死率显著降低(P<0.01),有效率显著提高(P<0.01);出血量小于60mL组有效率显著高于大于60mL组(P<0.01)。结论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内科保守治疗,检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微创术前后血清h-FABP、NSE和S-100B水平变化,可作为判断疾病严重程度、评价手术疗效和估计预后的重要参数。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患者血清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eutrophil gelatinase associated lipocalin,NGAL)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84例老年冠心病CHF患者依据NYHA心功能分级分为Ⅰ级组30例,Ⅱ级组28例,Ⅲ~Ⅳ级组26例,检测各组血清NGAL及血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血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三酰甘油(triacylglycerol,TG)、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血白蛋白(albumin,Alb)、尿微量白蛋白(urinary microalbumin,UmAlb)、血清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erminalpro-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水平,测量患者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dimension,LVEDD)、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并分析血清NGAL水平与各指标的相关性;随访6个月观察患者死亡和再入院情况。结果血清NGAL水平随心功能分级增加而升高,3组血清NGAL水平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血清NGAL水平与NYHA心功能分级、LVEDD、NT-proBNP、SCr、BUN及UmAlb呈正相关(r=0.467,P=0.000;r=0.564,P=0.000;r=0.796,P=0.000;r=0.598,P=0.000;r=0.526,P=0.000;r=0.560,P=0.000);与LVEF及估计肾小球滤过率呈负相关(r=-0.348,P=0.001;r=-0.591,P=0.000);6个月内死亡患者和再入院患者血清NGAL和NT-proBNP水平均高于存活和未再入院患者(P〈0.01)。结论老年冠心病CHF患者血清NGAL水平与心、肾功能具有相关性,可作为诊断早期肾损害和评估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清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浓度是否可成为蒽环类药物心脏毒性的早期诊断指标.方法:新西兰雄性兔44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新西兰兔静脉注射等体积的生理盐水,实验组分为4组,每次给予阿霉素2 mg/kg,每周1次,根据给药周数不同,分为1周组、2周组、4周组和8周组.经胸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室短轴缩短分数(FS)以及E峰和A峰比率,血清NT-proBNP浓度测量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心肌光镜Billingham评分和电镜检查评价蒽环类药物心脏毒性.结果:8周组新西兰兔LVEF、FS以及E/A比率均下降(P<0.05),4周组新西兰兔心肌病评分高于对照组、1周组和2周组(P<0.05).八周组新西兰兔心肌病评分高于其余各组新西兰兔(P<0.05).心肌电镜检查结果证实二周组、四周组和八周组新西兰兔心肌损伤.与对照组血清NT-proBNP浓度相比,二周组、四周组和八周组新西兰兔血清NT-proBNP浓度均明显上升(P<0.05).通过相关分析提示血清NT-proBNP浓度与阿霉素累积剂量及心肌损害的程度呈正相关.结论:血清NT-proBNP浓度可能是蒽环类药物心脏毒性较早期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