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舒相平 《中外医疗》2011,30(34):10-11
目的 观察针灸对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及康复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自2007年8月至2011年6月12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针灸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治疗前后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和修订Barthel指数(MBI)对其运动功能、认知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定,对照观察针灸对脑梗死患者的康复效果。结果 对照组和针灸组治疗后FMA评分、MMSE评分及Barthe1指数均有明显改善(P〈0.05)。与对照组相比,针灸组治疗后FMA评分及Barthel指数改善更为明显(P〈0.05),MMSE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针灸疗法有助于脑梗死后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康复治疗对出血性脑梗死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35例出血性脑梗死患者和35例单纯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在患者生命体征稳定、神经系统体征不再进展后开始康复。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法(FMA)评定患者的运动功能,用修订的Barthel指数(MBI)评定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两组在康复前及康复治疗1个月后各评定1次,并运用统计学软件对差值进行分析。结果治疗前FMA、MBI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康复治疗1个月后两组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性差异(P〈0.01),出血性脑梗死组比单纯大面积脑梗死组改善程度更明显(P〈0.05)。结论康复治疗可促进出血性脑梗塞偏瘫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改善,日常生活能力提高,较单纯大面积脑梗死患者效果更明显。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早期与晚期康复对脑梗死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择216例脑梗死患者,其中早期康复组与晚期康复组各108例.早期康复组在患者生命体征稳定,神经病学体征不再进展后48h-14天开始康复.晚期康复组在发病后15-30天开始康复.两组均采用Bobath法和运动再学习法进行训练.采用改良巴式指数(MBI)、简式Fugl-Meyer运动评分(FMA)和临床神经功能缺陷程度评分进行康复评价.结果 临床神经功能缺陷程度评分、FMA和MBI入选时两组差异无显著性( P>0.05),治疗30天两组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 <0.01),早期康复组较晚期康复组改善程度更大(P <0.05).结论 早期与晚期康复均可明显促使神经功能恢复,但早期康复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晚期康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早期康复干预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 7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正常治疗时照组(3s例)采用常规给药治疗,早期康复干预组(40例)在生命体征稳定、神经病学体征稳定48 h后,在常规给药治疗的基础上开始康复训练、认知功能训练以及心理治疗.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和治疗30d后均采用简式Fugl-Meyer(FMA)运动评分、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BI)进行评定.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的FMA评分、NDS评分、BI指数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30 d后,常规治疗组的各项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康复干预组的FMA评分、NDS评分、BI指数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且NDS评分差异显著(P<0.01).结论 早期康复干预可明显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运动、神经功能以及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常规治疗加早期康复干预治疗,疗效更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的影响。方法将96例发病1周内的急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早期康复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两组均接受神经内科常规治疗与护理,早期康复组在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后依据不同情况介入功能训练、语言康复和心理康复等康复治疗措施.于治疗前、治疗后30天、60天采用临床功能缺损评分表、筒式Fugl-Meyer运动评分(FMA)和修订的巴氏指数(MBI)分别对两组进行康复评价。结果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FMA评分、MBI评价结果显示,治疗前两组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30天,早期康复组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60天,早期康复组评分明显优于治疗后30天组(“p〈0.05”)。结论早期康复可以防止和减轻废用综合征的产生,促进功能恢复,对患者预后有良好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高压氧联合康复综合治疗急性脑梗死后神经功能缺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健  朱道荣  席刚明 《西部医学》2011,23(2):285-287
目的探讨高压氧联合康复综合治疗急性脑梗死后神经功能缺损的疗效。方法 147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按急性脑梗死常规药物治疗并配合康复治疗,治疗组同时加用高压氧疗,治疗开始及治疗3周后对两组患者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变化和临床疗效评定。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由(27.34±5.54)降至(15.43±3.76);对照组由(26.78±5.47)降至(17.82±4.71),两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均有明显改善,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比较:治疗组为93.3%,对照组为88.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基本痊愈+显著进步)率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高压氧治疗和康复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有协同作用,两者合用治疗急性脑梗死能较显著的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邵志梅 《中外医疗》2009,28(34):143-143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在促进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提高日常生活能力等方面的作用。方法随机选择4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康复组24例,对照组22例,对早期康复组采用早期康复治疗与护理。分别于入院3d及1个月内,采用中国脑卒中量表和改良Barthel指数,对比观察2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日常生活能力。结果2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和Barthel指数在护理前差异无显著性(P〉0.05)。2组护理1个月后,与护理前比较,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降低,Barthel指数升高,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早期康复护理组与对照组同期比较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能够促进缺损神经功能的恢复,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恢复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康复组(40例)在患者生命体征稳定、神经病学体征平稳48 h后开始康复,对照组(40例)仅进行健康宣教。治疗前后采用改良受丁堡—斯堪的那维亚量表(SSS)和修订的Barthel指数(MBI)进行评测。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SSS评分和MBI评分均明显改善(P〈0.01),早期康复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早期康复可改善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9.
肌电生物反馈技术治疗脑卒中偏瘫病人的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肌电生物反馈技术治疗脑卒中偏瘫病人的效果。方法脑卒中偏瘫病人100例,随机分为两组。两组药物治疗相同,治疗组在传统康复疗法基础上加肌电生物反馈技术进行治疗,对照组只进行传统康复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肢体运动功能Fugl—Meyer评分(FMA),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按Barthel指数积分(MBI)评定。结果治疗组治疗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MBI、FMA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t=13.42-17.16,P〈0.01)。结论肌电生物反馈技术治疗对提高脑卒中病人的肢体运动功能及ADL能力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肌电生物反馈联合康复指导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中的治疗作用。方法102例患者被分为药物康复指导+肌电生物反馈治疗组(观察组52例),单纯药物治疗组(对照组50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肢体运动功能简化Fugl-Meyer评分(FMA),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按Barthel指数评分(MBI)评定,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临床FMA、MBI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肌电生物反馈联合康复指导能明显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针灸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近几年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98例,按入院时间先后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9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治疗,给予观察组针灸治疗,采用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及修订Barthel指数(MBI)评价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运动功能、认知功能与日常生活能力,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的FMA评分、MMSE评分与Barthe1指数均显著改善(P0.05),观察组的FMA评分与Barthel指数改善程度显著大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MMSE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给予急性脑梗死患者针灸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与日常生活能力,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动态针刺穴位对急性脑卒中病人运动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观察动态针刺穴位对急性脑卒中病人运动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 将76例急性脑卒中病人随机分为动态针刺组、传统针灸组和对照组,其中动态针刺组在对照组应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于Brunnstrom Ⅰ期上肢取阴经穴,下肢取阳经穴;Ⅱ期后改用上肢阳经穴为主,下肢以委中、足三里穴为主进行动态针刺。传统针灸组在对照组所用药物的基础上按传统针灸方法进行治疗。比较3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FI)、Fugl-Meyer评分(FMA)、Barthel指数(MBI)、临床疗效和康复效率。结果 治疗末期动态针刺组各指标均明显优于传统针灸组和对照组(F=4.372~20.001,q=3.964~5.407,P〈0.01);传统针灸组在MBI、临床疗效和康复效率方面优于对照组(q=3.461~4.092,P〈0.05、0.01)。结论 动态针刺治疗是肢体康复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针灸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近几年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98例,按入院时间先后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9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治疗,给予观察组针灸治疗,采用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及修订Barthel指数(MBI)评价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运动功能、认知功能与日常生活能力,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的FMA评分、MMSE评分与Barthe1指数均显著改善(P<0.05),观察组的FMA评分与Barthel指数改善程度显著大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MMSE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给予急性脑梗死患者针灸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与日常生活能力,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早期康复对急性脑卒中患者的预后。方法1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常规治疗,康复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早期康复治疗。结果康复组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简式Fugl~Meyer评分法(FMA)、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价(MESSS)、改良Bobath指数评分法(MBI)评分。结论早期康复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脑梗死偏瘫的早期康复治疗疗效.方法 将122例脑梗死偏瘫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早期康复组60例,应用Clayton康复方案,疗程1个月;对照组62例,不进行康复锻炼.采用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简式Fugl 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以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于初期、末期(1个月)对两组病人评定并进行t检验.结果 治疗后,早期康复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明显减少,与对照组相比,P<0.01,FMA、MBI明显提高,与对照组相比,P<0.01.结论 早期康复治疗可明显促进患肢运动功能恢复,降低致残率,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家庭关系对脑梗死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 采用家庭亲密度适应性量表对124例脑梗死患者进行横断面调查,将实际亲密度评分≥65分、实际适应性评分≥53分者归入观察组,将实际亲密度评分< 65分、实际适应性评分< 53分者归入对照组.比较两组运动功能(FMA评分)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MBI评分).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FMA评分和MB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1);实际亲密度、实际适应性与FMA和MBI均呈正相关(r=0.36、0.38、0.42、0.46,均P<0.05);亲密度不满意程度、适应性不满意程度与FMA和MBI均呈负相关(r=-0.31、-0.34、-0.42、-0.44,均P<0.05).结论 良好的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有利于脑梗死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的早期康复疗效。方法:将7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早期康复组35例,应用易化技术进行康复训练,疗程3个月;对照组35例,不进行康复训练。采用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改良Barthel指数(MBI)于初期、末期(3个月后)对两组病人评定并进行t检验。结果:治疗后,早期康复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明显减少,与对照组相比P<0.01;FMA、MBI明显提高,与对照组相比P<0.01。结论:早期康复治疗可明显促进患肢运动功能恢复,降低致残率,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针刺复合易化技术对脑卒中后偏瘫肢体痉挛患者的运动功能恢复的疗效,寻找疗效较好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按照随机化和多中心的试验原则,将入选病例分为治疗1组(55例),治疗2组(54例)和对照组(51例);治疗1组采用针刺治疗,治疗2组采用针刺和康复治疗,对照组采用康复治疗,均每周5次。治疗4周后,观察3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变化,3组患者治疗前后运动功能(Mas)量表的评分比较,3组患者治疗前后改良的巴氏指数(MBI)分值比较。结果:治疗2组的运动功能改善程度总体优于治疗1组和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其中:治疗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总的疗效好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3组治疗前后的运动功能(Mas)的评分比较和改良的巴氏指数(MBI)分值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2组的运动功能(Mas)的评分和改良的巴氏指数(MBI)分值与对照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O.001);治疗后治疗1组的运动功能(Mas)的评分和改良的巴氏指数(MBI)分值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刺复合易化技术对脑卒中后偏瘫肢体痉挛患者的运动功能恢复的疗效优于单纯的针刺治疗和康复治疗,针刺治疗疗效优于单纯的康复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针灸结合康复技术对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在2014年10月-2016年10月治疗的86例脑梗死偏瘫上肢功能障碍患者为分析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分析组,每组43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单一的康复技术治疗,分析组采用针灸结合康复技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上肢运功能情况及神经功能缺损和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生活能力。结果:两组患者的治疗前后的FMA评分、MBI评分以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优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组治疗后的各项评分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脑梗死偏瘫上肢功能障碍患者可采用针灸结合康复技术治疗,因其具有恢复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和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优势,且尽可能将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维持在正常水平,有较高的临床运用意义。  相似文献   

20.
药物结合早期康复治疗急性脑梗死运动功能158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药物结合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158例急性脑梗死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病人均接受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对治疗组病人同时接受康复训练,用NFI评定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用FMA评定运动功能;用MBI评定ADL。结果:治疗组病人经康复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减轻,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提高明显,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在脑卒中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后,及早、正确实行康复训练,对神经功能、运动功能、ADL的恢复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