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7 毫秒
1.
目的 探讨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患儿的临床特点及辅助检查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10例多发性硬化患儿的临床特点和辅助检查结果 资料.结果 儿童MS以急性起病为主,10例中8例急性起病;首发症状以视力障碍最常见,肢体无力、麻木、视力障碍是MS患者最常见的症状;核磁共振(MRI)的阳性检出率高(10/10);糖皮质激素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本病效果肯定.结论 MS是一种临床表现复杂、病程多时相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结合本病临床特点、影像学、脑脊液及神经电生理检查,可提高临床确诊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患儿的临床特点及辅助检查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10例多发性硬化患儿的临床特点和辅助检查结果 资料.结果 儿童MS以急性起病为主,10例中8例急性起病;首发症状以视力障碍最常见,肢体无力、麻木、视力障碍是MS患者最常见的症状;核磁共振(MRI)的阳性检出率高(10/10);糖皮质激素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本病效果肯定.结论 MS是一种临床表现复杂、病程多时相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结合本病临床特点、影像学、脑脊液及神经电生理检查,可提高临床确诊率.  相似文献   

3.
多发性硬化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分析总结我院267例多发性硬化(MS)的临床资料,探寻MS的临床表现特点。[方法]从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等方面对病例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267例MS病例中,男110例,女157例;发病年龄5到70岁,平均40岁。小于15岁的早发型病例占4.5%;23.9%病例病前有诱发因素;77.5%病例呈急性或亚急性起病;首发症状以肢体无力、感觉障碍和视力减退最常见。本组头颅MR/以侧脑室周围、半卵圆中心、脑干等处多见。[结论]MS起病年龄与欧美相当,。以急性或亚急性起病;病变多累及视神经;临床类型和病程与神经功能缺失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4.
杨永  立伟  陈念东  张雪玲  董钊 《现代保健》2014,(17):150-153
目的:分析Miller-Fisher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及发病机制,以提高对本病的诊治水平。方法:对22例诊断为Miller-Fisher综合征患者起病形式、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治疗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综合文献,阐述该病的临床特点、病因和发病机制。结果:22例患者发病年龄12~67岁(平均38岁),均呈急性或亚急性起病;常见的神经系统症状包括复视、眩晕、四肢乏力;主要的神经系统体征包括眼外肌麻痹、共济失调、腱反射减弱或消失;实验室检查:脑脊液蛋白-细胞分离16例,肌电图神经性损害12例,所有患者CT和MRI检查均未发现异常。所有患者均予激素联合免疫球蛋白治疗预后良好。结论:Miller-Fisher综合症临床症状复杂,根据临床特点、结合脑脊液检查及肌电图检测能确诊,大剂量免疫球蛋白联合激素治疗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5.
多发性硬化3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多发性硬化(MS)临床特点及诊断治疗.[方法]对36例MS患者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及预后等资料,结合文献进行回顾分析.[结果]MS患者青壮年女性多见,病前常有诱因,病灶分布散在多发,病程中多有复发缓解,激素治疗可缓解症状.MRI及诱发电位联合有助干早期明确诊断.[结论]MS临床无特异性诊断指标,MRI及诱发电位联合可提高诊断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12例多发硬化误诊的病例资料分析探讨造成多发性硬化误诊的因素。方法对12例多发性硬化误诊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经诱导电位检查、腰部穿刺脑脊液检查及CT、MRI等辅助检查确诊。结果 12例误诊病例中有5例误诊为脑梗死,3例误诊为急性脊髓炎,2例误诊为病毒性脑炎,误诊为脑血管缺血和重症肌无力各1例。结论多发性硬化需要采用多种辅助手段进行确诊以降低临床的误诊率。  相似文献   

7.
第一节原发性肾小球疾病 急性肾小球肾炎   1概述   急性肾小球肾炎简称急性肾炎,临床特点是急性起病,病人出现血尿、蛋白尿、高血压、水肿、少尿等症状,可伴有一过性氮质血症.本病有多种病因,以链球菌感染后急性肾炎最常见,偶可见于其他细菌或病原微生物感染之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甲型H1N1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危重症患儿的临床特点,为重症病例的识别提供临床依据. 方法 回顾性分析5例甲型H1N1流感危重症患儿的临床资料. 结果 3例以呼吸系统症状起病,如咳嗽、流涕、咽喉痛等流感样症状,其中2例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合并呼吸衰竭,1例合并脂肪酸代谢障碍,1例合并链球菌感染;1例以神经系统症状起病,如头痛、嗜睡、反复抽搐、并进入浅昏迷;1例以消化系统症状起病,如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伴有脑病表现,血小板进行性下降,继发川崎病.5例息儿均有发热,神经系统受累;流感病毒A抗体检测均阳性,血沉、C反应蛋白升高;2例血小板下降,谷丙氨酸转移酶和心肌酶明显升高;3例血凝分析异常,胸部CT示双肺广泛渗出性改变.5例患儿死亡2例,治愈3例. 结论 甲型H1N1流感重症患儿多以呼吸道症状起病,临床表现呈多样性,多伴有神经系统受累,可累及多个系统及脏器,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9.
多发性硬化( multiple sclerosis,MS)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慢性进行性炎性脱髓鞘自身免疫性疾病.具有时间和(或)空间上播散多发性病灶,病程常以缓解与复发为特征,病因不明.发病多见于20~40岁壮年,儿童少见,婴幼儿罕见.儿童大多数急性起病,发病率是0.135 ~0.250/万,在婴幼儿约是0.04~0.14/万.10岁以下患儿发病率0.2%~0.7%[1].发病年龄男女比例:<6岁1:0.8,6岁至10岁1:1.6,>10岁则为1:2[2].MS分为复发缓解型MS(relapsing remitting MS,RRMS)、继发进展型MS(secondary progressive MS,SPMS)、原发进展型MS(primary progressive MS,PPMS)、进展复发型MS( progressive relapsing MS,PRMS)、临床孤立综合征(clinically isolated syndrome,CIS),其中,临床孤立综合征常为临床初次发作.本文就MS发病机制及诊断治疗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以肾病综合征起病的急性肾小球肾炎发生误诊的原因,以便指导临床实践工作.方法 收集6例以肾病综合征起病的急性肾小球肾炎患儿的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分析这些患儿的临床特点和误诊原因.结果 6例患儿外院误诊3例,门诊误诊2例,入院后误诊1例,均误诊为肾炎型肾病综合征.经治疗5例症状渐消失,蛋白尿消失时间7~15 d,血尿消失时间10~61 d;1例患儿家长要求出院,目前肾功能正常.结论 急性肾小球肾炎表现为肾病综合征极容易出现误诊,应引起临床医师的重视,肾穿刺是诊断及指导治疗的金标准.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中枢神经系统病毒感染临床特点。方法:对32例中枢神经系统病毒感染患者临床表现,脑脊液,头颅核磁,脑电图相关辅助检查进行分析。结果:中枢神经系统病毒感染患者起病形式复杂多样,多急性起病以头痛,发热最为常见。辅助检查中脑脊液异常率明显高于脑电图,头颅核磁。结论:以头痛,发热急性起病患者要考虑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可能性,脑脊液常规检查可做为中枢神经系统病毒性感染首选检查。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分析138例多发性硬化(MS)患者的临床资料,探寻MS临床特点.方法 对138例临床确诊的MS患者的发病规律和临床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38例患者中,女性占72.5%(100/138),发病年龄(27.35±11.07)岁;诱因以感染为主,部分患者同时患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多数患者以运动障碍和感觉障碍为突出表现,42.0%(58/138)患者有高级神经功能障碍,视力损害亦有较重要临床意义.少数患者以癫痫为首发症状.结论 MS女性患者较多,视神经损害相对较少,MRI检查对MS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中枢神经系统病毒感染临床特点。方法:对32例中枢神经系统病毒感染患者临床表现,脑脊液,头颅核磁,脑电图相关辅助检查进行分析。结果:中枢神经系统病毒感染患者起病形式复杂多样,多急性起病以头痛,发热最为常见。辅助检查中脑脊液异常率明显高于脑电图,头颅核磁。结论:以头痛,发热急性起病患者要考虑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可能性,脑脊液常规检查可做为中枢神经系统病毒性感染首选检查。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析同心圆硬化患者的临床和影像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5月——2013年7月期间收治的28例同心圆硬化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等相关资料。结果中青年起病,均呈急性或者亚急性起病;首发临床症状为肢体无力、反应迟钝、淡漠等,伴或不伴共济失调、智力减退、头晕、头痛、恶心、言语错乱、睡眠障碍等;头颅MRI呈同心圆特征性改变,多发性病灶、无明显占位效应且边界清楚,病灶初期多呈斑块状或者团块状长T1、T2信号,进行增强扫描可发现呈部分环形、环形、同心圆强化,随着病情进一步进展逐渐呈同心圆样或者年轮样改变。结论同心圆硬化多发于中青年人且呈急性或者亚急性起病,主要表现为运动障碍、智力减退、精神异常等,MRI检查具有极强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儿童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对本院经过病原学确诊的10例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儿的临床资料、影像学表现、诊断方法、治疗和转归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例均起病较缓慢、病史长.确诊依据脑脊液真菌涂片、培养或隐球菌抗原检查.症状以发热、头痛为主,头部影像学检查以脑室扩大、脑积水为主.治疗采用两性霉素B静滴,5-氟胞嘧啶口服,辅以两性霉素B鞘内注射等药物治疗.10例患儿痊愈4例,病情明显好转4例,放弃治疗1例,死亡1例.结论:儿童新型隐球脑膜炎起病缓慢,其临床和影像学表现无特异性,可发生于免疫功能正常的儿童,对怀疑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疾病时,应该积极新型隐球菌相关辅助检查,尤其是脑脊液检查.儿童新型隐球菌脑炎预后不良、病死率较高.  相似文献   

16.
对18例不典型脊髓空洞症(SM)的临床及影像学检查进行分析,探讨其临床及影像学特点。临床表现可类似肌萎缩侧索硬化、脊髓髓内肿瘤、多发性硬化,尚有无SM症状及体征的病例。部分病例合并急性脊髓炎。影像学检查发现SM多合并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及梗阻性脑积水,提示三者之间关系密切。部分病例空洞不连续,形状不规则,尚有空洞位于腰段的病例。磁共振成像检查对于诊断不典型SM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7.
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ierosis,MS)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的脱髓鞘疾病,其特点为多发性病灶与缓解、复发病程。由于CT扫描能提供空间多病灶的客观证据,它已成为MS的重要辅助检查之一。本文分析了50例MS临床与CT扫描,报道如下。一般资料本组50例MS全部为我科1985年6月~1991年12月住院病人。根据Poser等制定的MS诊断标准,全部病例为临床确诊型(CDMAS_1)。男,19例,女31例,年龄7~56岁平均年龄32.6岁。病程1  相似文献   

18.
苏阳楚 《现代医院》2012,12(8):54-55
目的探讨多发性硬化症(MS)临床特征。方法将符合标准的82例MS患者进行临床特征及各种检测方法的统计及分析。结果 82例MS患者,男∶女为1∶2.41,发病年龄相对集中,以25~45岁较多,并且青壮年女性为主要群体,急性或亚急性起病占总数的80.49%,复发缓解型占59.76%。临床症状及体征多样,以肢体无力为主要首发症状,其次是视力受损。结论 MS症状具有一定的临床特征,临床诊断时应予以关注。  相似文献   

19.
视神经炎与多发性硬化的临床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视神经炎与多发性硬化(MS)视神经功能的改变特点及临床关系。、方法通过行头部MRI检查对6f1例视神经炎患者采用自旋回波(SE),纵向射频重复时间为30~500ms,横向射频重复时间为80—2000ms,层厚4mm。全部患者进行了4年的随访。结果40%的视神经炎患者有脑MRI异常。提示脑白质有异常改变的16例,视神经异常的4倒,脑MRI正常的40例,其中11例随访中证实发展为多发性硬化。结论通过对视神经炎患者2年随访,检测脑MRI,部分视神经炎患者可以发展为多发性硬化,  相似文献   

20.
吴新  何淑娟 《中国医师杂志》2010,12(11):1531-1532
目的 探讨以急性腹痛为首发症状的腮腺炎临床特点及处理对策.方法 对本院26例以急性腹痛为首发症状的腮腺炎患儿(B组)和40例典型的腮腺炎患儿(A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两者临床症状、并发症、血清淀粉酶、尿淀粉酶、血脂肪酶的变化及疗效.结果 两组患儿发热率及治愈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B组患儿血、尿淀粉酶和血脂肪酶异常升高比例、胰腺炎和脑炎等并发症发生率高于A组(P<0.05),且住院时间较长P<0.05).结论 以急性腹痛为首发症状的腮腺炎患儿症状不典型,并发胰腺炎和脑炎的发生率较高,病情相对较重,且易误诊,早期诊治其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