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热化疗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温热及一些化学药物对肿瘤具有一定的杀伤作用,但对正常组织均有一定的损伤,因此在一些条件下局限了二者在抗肿瘤治疗中的应用,温热可以通过改变肿瘤细胞膜通透性、改变细胞内外环境、影响细胞增殖周期、抑制化疗损伤修复等机制,协同增效一些化学药物的抗肿瘤活性、减少用量、减轻副作用;同时温热与化疗联用也可减少冶疗性温热剂量(温度——时间偶联)、减轻温热对正常组织的损伤.大量文献均证明:温热联合化疗已广泛、安全、有效地应用于抗肿瘤治疗中.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吡柔比星和其他化疗药物的对胃癌组织温热协同作用,探讨化疗药物与温热化疗的协同作用机制。方法 利用36个病例的手术切除胃癌组织,建立人胃癌组织体外立体培养作用模型,MTS—PMS比色法检测组织培养物活性以了解化疗药物以及温热化疗的抑瘤效果。HE染色研究评价药物对胃癌组织在组织形态学上的改变。结果 顺铂、丝裂霉素和吡柔比星对胃癌组织的杀伤均具有较强的温热协同关系(P=-0.000),吡柔比星单独处理和温热协同处理均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和其他3种药物抑制率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吡柔比星和温热协同处理效果与胃癌病例的临床分期和组织学分级有关(P=-0.000),而与年龄、性别、肿瘤大小及术前CEA水平无关(P〉0.05)。HE染色表明,吡柔比星和温热处理后,胃癌组织大部崩解,细胞变性坏死,细胞核固缩,胞浆散失。结论 THP对胃癌组织具有良好的温热协同效应和肿瘤杀伤效果,具有进一步临床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3.
采用MTT方法初步探讨常用化学药物对温热诱导出的耐热细胞亚群的杀伤作用。结果表明:1.常用化学药物对NSY42129人大肠癌细胞的杀伤效应呈剂量依赖关系.2.温热能增强化学抗癌药物对肿瘤细胞的杀伤。3.耐热细胞亚群对常用抗癌化学药物具有一定的耐受性或抗药性。提示:在温热或温热伍用化疗治疗恶性肿瘤时,如何提高对耐热细胞的有效杀伤是今后急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温热病配用温药规律初探赵润祯(北京中医药大学教育中心北京100029)关键词:温热病;卫分;气分;温药在温热病治疗中,以清热养阴为其主要治疗大法,寒凉药物为主选之品,临床上确实收到了良好效果。然而,任何事物都不是绝对的,温热病的发生发展也是一样。有时...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对32例恶性腹腔积液患者腹腔温热灌注化疗药物治疗恶性腹水的护理体会。方法于髂前上棘与脐连线中外1/3处进行腹腔穿刺和抽液,然后经穿刺针连接一次性输液器,将顺铂100mg、地塞米松10mg,43-45℃的生理盐水2000mL灌入腹腔,灌注完毕,再次用生理盐水将残留于穿刺针内的药物冲入腹腔,以免在拔针的过程中药物渗入腹壁组织。穿刺后嘱患者每15分钟后变换体位,确保药物在腹腔内均匀分布,以发挥药物的最佳疗效。结果腹腔温热灌注化疗药物治疗恶性腹水有效率高,不良反应小,操作简便。结论有效遏制腹水产生。  相似文献   

6.
温热与丝裂霉素—C联合对胃腺癌(SGC—7901)细胞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实验以体外培养人胃腺癌细胞系(SGC-7901)为实验模型,选用丝裂霉素-C(MMC-C),采用水浴加温法对细胞的生长抑制及杀伤规律进行了观察。表明:(1)温热、MMC-C对SGC-7901细胞均有一定的抑制增殖和直接杀伤作用;温热与药物联合应用具有协同抑制增殖和杀伤细胞的作用。(2)温热和MMC-C联合对SGC-7901细胞的杀伤和生长抑制作用均较温热或药物单独作用强,但序贯方面以热药同时为佳  相似文献   

7.
本实验以体外培养人胃腺癌细胞系(SGC-7901)为实验模型,选用丝裂霉素-C(MMC-C),采用水浴加温法对细胞的生长抑制及杀伤规律进行了观察。表明:(1)温热、MMC-C对SGC-7901细胞均有一定的抑制增殖和直接杀伤作用;温热与药物联合应用具有协同抑制增殖和杀伤细胞的作用。(2)温热和MMC-C联合对SGC-7901细胞的的杀伤和生长抑制作用均较温热或药物单独作用强,但序贯方面以热药同时为佳。(3)温热4O℃细胞爆发性生长,表明单纯加热低于42℃是不适宜的。(4)42℃加热1h与适宜的化疗药联合是可以达到有效治疗目的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温热式低周波配合药物治疗椎动脉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病例随机分为两组 ,对照组采用药物治疗 ,治疗组在对照组用药的基础上 ,配合温热式低周波治疗 ,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 :治疗组痊愈显效率为 88.5 % ,对照组为77.5 % ,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χ2 =4.32 6 ,P <0 .0 5。结论 :药物配合温热式低周波治疗较单用药物治疗效果好  相似文献   

9.
配伍是中药应用的主要形式,而“制性存用”是药物配伍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即在遣方用药时,有些药物虽药性不利于病(如寒凉之药性不利于寒证,温热之药性不利于热证),但其作用可取,临证通过配伍相反药性的药物以制其性,独取其用。纵观古今名方,用此法者良多,今择数...  相似文献   

10.
多效中医药熏罐是苗医的一种治疗工具,其治疗特点是以多效中医药熏罐为主,辅以专用药物,将传统的温灸法,熏蒸法,火罐法结合起来,按穴位治病。该罐比较单纯的火罐法,虽无负压,但施灵的温热面集中,药烟被罩在罐内,使热力渗透强,温热持续时间长,对风寒湿而致的证,疼痛,痞块等,具有较好的疗效,已获得国家专利。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调查了解海口地区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发病的流行病学状况。方法 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2063例消化道疾病住院患者和494 体检者进行问卷调查,记录临床症状及体征,按不同年龄组取523例住院患者、23例体检者做胃肠纤维镜、B超影像检查,检出阳性者,均取组织活检做病理切片予以确诊。结果 发现住院患者患消化道恶性肿瘤111例,占21.2%;体检者3例,占13%。结论 加强对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环境致病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具有雄激素样作用的冬虫夏草对肝癌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以不同性别未成年小鼠的腹水型肝癌皮下移植瘤为实验模型,从移植瘤细胞当天起,每天给试验组小鼠经口灌服虫草水提物液体2次,连续给药3周,对照组不给药,满1个月时终止实验,解剖小鼠,称瘤体湿重,比较对照组与试验组的平均瘤重和计算抑瘤率。结果:在雌性小鼠中,呈现明显抑瘤效果,试验组平均瘤重明显小于对照组,抑癌率:第一批为33.007%;第二批为37.5105%;第三批为36.0099%;在雄性小鼠中,则呈现相反作用,试验组平均瘤重明显大于对照组,促癌率:第一批为34.5227%;第二批为31.2388%;第三批为32.8780%。结论:在与性激素相关的动物肿瘤中,冬虫夏草的抑癌或促癌活性可能受到性别差异的影响。在人体是否存在这种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山东省主要恶性肿瘤死亡率地域分布的趋势面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山东省主要恶性肿瘤死亡率的地域分布。方法利用山东省各地市主要恶性肿瘤 的死亡率资料,进行趋势面分析。结果胃癌、肝癌、食管癌死亡率的分布有明显的地域规律性。其中,胃癌死亡率在省内呈由东向西逐渐降低,肝癌死亡率鲁中高于周边地区,食管癌则呈现由东向西逐渐增高的趋势。另外,有些地区的剩余值明显高于(或低于)剩余界值,呈现出规律外的特殊性。结论胃癌、肝癌、食管癌死亡率在山东省内有地域差异,应进一步研究具体地理环境、生活习惯、经济状况等因素的差异及与相关肿瘤的关系,对于存在异常剩余值的地区,应作为重点研究对象,探讨这些地区可能存在的某种肿瘤保护或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ABCG2在不同微环境下在肾上腺皮质癌细胞中的表达和意义.方法:利用SW-13细胞株建立体内及体外微环境模型,流式细胞技术检测ABCG2在不同微环境下肾上腺皮质癌组织及细胞中的表达情况.结果:ABCG2在裸鼠转移淋巴结中的表达率[(5.41±2.57)%]明显高于标准培养基[(1.04±1.01)%]、干细胞...  相似文献   

15.
合欢皮乙醇提取物在荷瘤鼠体内抗肿瘤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合以乙醇提取物在荷瘤鼠体内的抗肿瘤活性。方法 采用EL-4细胞株建立C57BL/6小鼠荷模型,在不同时间给予合以乙醇提取物注射,观察期对荷瘤小鼠存活时间及荷瘤生长速度的影响。结果 该提取物能明显地抑制小鼠荷瘤的生长速度,延长荷瘤鼠的存活时间。结论 合欢皮乙醇提取物具有较好的体内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16.
腹部晚期肿瘤术中植入125I粒子近期观察(附11例报道)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探讨12 5I放射性粒子术中植入 ,治疗腹部晚期肿瘤的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 2 0 0 1年 8月~ 11月术中植入12 5I粒子的晚期腹部恶性肿瘤患者 11例。结果 :全部患者共植入12 5I粒子 94粒 ,术后 1周复查外周血象及临床观察无毒副反应出现 ,3例顽固性疼痛患者症状得到明显改善。结论 :有针对性地选择腹部晚期肿瘤患者 ,在开腹探查术中即时在肿瘤区植入12 5I放射性粒子 ,其近期止疼效果满意 ,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针对胃肠道自主神经瘤这种少见肿瘤积累临床病理资科。方法:收集1例患者的临床资科,对其肠道切除和肝取材组织进行HE、网织纤维、NF和Synapsin等多种指标的常规、特染及免疫组化染色以及电镜观察。结果:多方面资科说明此例符合胃肠道自主神经瘤诊断。注意到该肿瘤生长虽较慢,但似乎较易转移,这有别于其它目肠道间质瘤。结论:临床上对这种少见恶性肿瘤应尽早发现,及时获得病理诊断结果,而且还有待积累更多的病例资科。  相似文献   

18.
<正> 小涎腺混合瘤以腭部为最多。这种临界肿瘤,包膜不完整,处理不当易复发,产生恶变。现将我科1962年5月~1980年12月,18年中收治的90例腭部混合瘤分析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 18年中共收治小涎腺混合瘤98例,其中腭部90例、颊部4例、上唇2例、舌根1例、上颉丹1例。小涎腺混合瘤发生于腭部最多,占91.7%(90/98)。同期收治145例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乳腺叶着瘤肿瘤组织学、手术方式对病人预后的影响。方法 光镜复习病理诊断为纤维瘤和叶状肉瘤的病理切片,按Azzopardi、Salvadorl的良恶生诊断标准对肿瘤重新进行分析。结果 96例中良性肿瘤54例(58.25%),交界笥肿瘤20例(20.83%),恶性肿瘤22例(22.92%)。三组病人的平均年龄分别为36.5岁,48.4岁及53岁,肿瘤平均大小分别为4.4cm,6.9cm、7.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和分析卵巢勃勒纳(Brenner)瘤的临床和病理形态学特点,并阐明其诊断和鉴别诊断要点.方法:对5例卵巢勃勒纳瘤进行临床病理学、组织化学、免疫组织化学观察分析.结果:交界性瘤中可见良性瘤形态,但细胞巢增大、大小不一、排列较紧密、无巢与巢融合、无间质浸润.恶性瘤中可见交界性瘤区域,但不一定有良性瘤区域,且巢大、融合、有"出芽"现象等,并伴坏死、出血,向周围浸润或转移.结论:上皮巢和致密的纤维间质共存是勃勒纳瘤的基本结构成份.上皮巢和巢中上皮细胞形态的差别是鉴别良恶性瘤的要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