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氟对大鼠成骨细胞SPARC mRNA及其蛋白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慢性氟中毒时大鼠成骨细胞中成骨相关蛋白SPARC mRNA及其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并探讨SPARC在氟骨症发病机制中的可能作用。方法 36只健康SD大鼠按体重、性别随机分3组,对照组自由饮用自来水(氟<1mg/L),低、高氟组分别饮用添加氟化钠5、50mg/L的自来水。饲养8个月后,股动脉放血处死大鼠,用氟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各组尿氟、骨氟含量。HE染色后光镜下观察股骨下段骨组织的病理学改变及形态计量学测量。免疫组织化学和原位杂交技术检测成骨细胞中SPARC蛋白及其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低氟组大鼠尿氟、骨氟含量[(6.09±0.56)mg/L、(12.65±3.07)μg/g]显著高于对照组[(1.36±0.51)mg/L、0.67±0.16)μg/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高氟组[(7.69±0.64)mg/L、(26.53±5.88)μg/g]较低氟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染氟组大鼠股骨下段呈骨质硬化表现。低氟组大鼠SPARC蛋白及其mRNA表达水平(125.24±1.91、100.90±1.13)明显高于对照组(109.70±1.70、88.03±1.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高氟组(139.47±1.03、119.22±1.23)较低氟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过量氟可通过上调大鼠成骨细胞中SPARC蛋白及其mRNA表达水平来调节成骨细胞的增殖、分化、成熟等过程,使骨形成增加,表现为骨硬化型。  相似文献   

2.
目的将基准剂量法应用于燃煤氟暴露人群,探讨燃煤氟污染致暴露人群骨代谢损伤的生物暴露限值,为燃煤氟致骨损伤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贵州省燃煤污染型氟中毒病区295例氟暴露者为氟暴露组,非氟污染区85例居民为对照组。在知情同意原则下,采集调查对象尿液和血液样本,采用氟离子电极法测定尿氟含量,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血清骨钙素含量,以微量酶标法检测碱性磷酸酶活力。分析尿氟与骨代谢损伤指标之间关系,并应用BMDS 2.6.0.1软件计算基准剂量(BMD)、95%的可信限下限值(BMDL)。结果按尿氟分组后,随着尿氟浓度的升高,血清骨钙素和碱性磷酸酶水平逐渐升高,存在剂量-效应关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钙素与碱性磷酸酶的尿氟BMD与BMDL分别为0.581、0.412 mg/g Cr和2.374、1.362 mg/g Cr。结论建议燃煤氟暴露引起人群骨代谢损伤的尿氟生物暴露限值为0.412 mg/g Cr;骨钙素可作为氟暴露早期效应指标和氟接触高危人群的敏感筛选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氟染毒大鼠骨组织中核转录抑制因子(RBPJ)、Jag 1和Hes 5蛋白表达变化,探讨Notch通路与氟骨症关系。方法成年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饮水含氟1 mg/L),低、高氟组(饮水含氟50、100 mg/L),每组8只;饲养6个月后,收集尿液和骨组织,测定尿氟和骨氟,观察骨组织学变化并测定骨组织系列形态学指标,免疫组化法检测成骨细胞中RBPJ、Jag 1和Hes 5蛋白表达,免疫印迹法和实时荧光定量法分别检测骨组织RBPJ、Jag 1和Hes 5蛋白与mRNA表达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低、高氟组大鼠尿氟和骨氟[分别为(11.80±1.08)、(18.08±1.13)mg/L和(5 974.76±2 036.13)、(7 996.51±2 669.93)μg/g)]均升高(均P0.05);染氟组大鼠骨组织呈骨质硬化病理改变;与对照组比较,低、高氟组大鼠骨组织RBPJ蛋白表达[分别为(4.985±0.913)、(4.279±1.507)]均升高,高氟组Jag 1、Hes 5蛋白表达[分别为(0.112±0.024)、(0.128±0.039)]均降低(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高氟组大鼠骨组织Jag 1、RBPJ mRNA表达量[分别为(0.005 7±0.005 4)、(0.005 5±0.004 4)]降低(均P0.05)。结论过量氟抑制Notch通路信号,使该通路下游靶基因表达受到抑制,从而促进成骨作用,参与氟骨症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4.
目的采用一氧化氮合酶(e NOS)抑制剂L-亚氨基乙基鸟氨酸(L-NIO)探讨一氧化氮合酶在氟致大鼠原代海马神经细胞氧化损伤及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将体外培养的大鼠海马神经细胞分为对照(空白培养基)组和Na F(0.05、0.1、0.2、0.4、0.5、1、2、4 mmol/L)单独染毒组及L-NIO(1、2、3、4、5、10μmol/L)单独染毒组,染毒48 h后,采用CCK-8法测定细胞活性。将大鼠海马神经细胞分为对照(空白培养基)组、Na F(0.2、1 mmol/L)单独染毒组、Na F和L-NIO联合染毒组(0.2 mmol/L Na F+3μmol/L L-NIO和1 mmol/L Na F+3μmol/L L-NIO),染毒48 h后,检测细胞中e NOS蛋白和m RNA的表达水平及细胞凋亡情况以及细胞培养液中一氧化氮(NO)含量和NOS活力。结果与对照组相比,0.02~4 mmol/L Na F染毒组及4~10 mmol/L L-NIO染毒组大鼠海马神经细胞的存活率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仅0.2、1 mmol/L Na F染毒组大鼠海马神经细胞中e NOS蛋白和m RNA的表达水平升高,除0.2 mmol/L Na F染毒组e NOS蛋白的表达水平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相同浓度Na F染毒组相比,0.2、1 mmol/L Na F+3μmol/L L-NIO染毒组大鼠海马神经细胞中e NOS蛋白和m RNA的表达水平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仅1 mmol/L Na F染毒组大鼠海马神经细胞的凋亡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相同浓度Na F染毒组相比,0.2、1 mmol/L Na F+3μmol/L L-NIO染毒组大鼠海马神经细胞的凋亡率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0.2、1 mmol/L Na F染毒组大鼠海马神经细胞培养液中NO含量和NOS活力较高。与相同浓度Na F染毒组相比,0.2、1 mmol/L Na F+3μmol/L L-NIO组大鼠海马神经细胞培养液中NO含量和NOS活力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过量氟可致大鼠原代海马神经细胞NOS活力上升,NO合成增强,导致氧化损伤及细胞凋亡;L-NIO可以拮抗过量氟引起的原代海马神经细胞e NOS蛋白、m RNA表达及细胞凋亡率增高,起到一定的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燃煤型氟暴露地区人群尿氟水平及其影响因素。方法于2010年7月至2011年5月对贵州省燃煤型氟暴露地区201人(包括高氟区127人和低氟区74人)的一般情况及生活习惯等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检查氟斑牙情况,测定尿氟含量。结果调查人群的尿氟中位数为1.858 mg/L,其中高氟区尿氟中位数(2.520 mg/L)高于低氟区(0.808 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文化程度低、炉灶未改良及氟斑牙严重的人群尿氟水平较高(P0.05)。结论燃煤型氟暴露地区应提高人群文化水平、改良炉灶以减少体内氟的蓄积。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锌缺乏致原代培养的大鼠海马神经细胞损伤中DNA甲基化及组蛋白去乙酰化相关酶的变化,对缺锌致海马神经细胞损伤的表观遗传机制进行初探。方法将原代培养的大鼠海马神经细胞随机分为对照(control);缺锌[四吡啶甲基乙二胺,N,N,N',N'-tetrakis(2-pyridylmethyl)ethylenediamine,TPEN];补锌5和50μmol/L(TPEN+5μmol/L Zn SO_4,TPEN+50μmol/L Zn SO_4)4组,除对照组不加任何处理外,其余3组分别在培养液中加入2μmol/L TPEN,补锌组则对应加入5和50μmol/L Zn SO_4,作用24h。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免疫酶学法检测HDAC活性;RT-PCR法检测DNA甲基转移酶(DNMT3a、DNMT3b)及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s(HDAC1、HDAC2、HDAC3)的m RNA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1)缺锌组海马神经存活率明显降低(P0.05);5μmol/L补锌和50μmol/L补锌均可显著抑制TPEN诱导的细胞存活率降低(P0.05)。(2)缺锌组海马神经细胞内DNMT1 m RNA的表达明显上调,DNMT3a m RNA的表达明显下调(P0.05),而5μmol/L补锌组或50μmol/L补锌组均能够显著抑制TPEN诱导的DNMT1 m RNA和DNMT3a m RNA表达异常(P0.05)。与对照组比较,缺锌组海马神经细胞内DNMT3b m RNA的表达无明显变化(P0.05),与对照组比较,50μmol/L补锌后,DNMT3b m RNA表达明显上调(P0.05)。(3)缺锌组海马神经细胞内HDAC活性及HDAC2的m RNA表达明显升高(P0.05),HDAC1及HDAC3 m RNA的表达无明显变化(P0.05);补锌能显著抑制TPEN诱导的HDAC活性及HDAC2 m RNA表达异常(P0.05)。结论细胞内缺锌诱导海马神经细胞损伤,造成DNA甲基化和组蛋白去乙酰化修饰的改变。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妊娠期、哺乳期至成年前饮水氟铝联合暴露对子代大鼠骨组织中mi RNA-133a及血清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LP)水平的影响。方法将36只健康清洁级SD妊娠大鼠随机分为9组,分别为对照(自来水)组和氟化钠(60、240 mg/L)、氯化铝(600、1 000 mg/L)染毒组以及氟化钠+氯化铝染毒组,每组4只。采用自由饮水方式染毒,母鼠染毒时间为妊娠第0天至仔鼠出生后第21天(断乳);断乳后,从每组随机选取8只仔鼠(雌雄各半),继续以同组浓度和方式染毒至出生后第90天。测定尿、骨中氟、铝的水平及血清B-ALP水平以及骨组织中mi RNA-133a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除单独氯化铝染毒组和60 mg/L Na F+1 000 mg/L氯化铝染毒组外,其余染毒组仔鼠的尿氟浓度均升高(P0.05),氟铝联合染毒对不同性别仔鼠尿氟浓度的影响在各浓度Na F+氯化铝联合染毒组中均表现为拮抗作用(P0.05);除单独Na F染毒组和240 mg/L Na F+600 mg/L氯化铝染毒组外,其余染毒组仔鼠的尿铝浓度均升高(P0.05),氟铝联合染毒对尿铝浓度的影响在60 mg/L Na F+1 000 mg/L氯化铝染毒组表现为协同作用,在其余各浓度Na F+氯化铝联合染毒组中均表现为拮抗作用(P0.05);除单独氯化铝染毒组和60 mg/L Na F+1 000 mg/L氯化铝染毒组外,其余染毒组仔鼠骨氟含量均升高(P0.05),氟铝联合染毒对不同性别仔鼠骨氟含量的影响在各浓度Na F+氯化铝联合染毒组中均表现为拮抗作用(P0.05);单独氯化铝染毒组和240 mg/L Na F+1 000 mg/L氯化铝染毒组仔鼠的骨铝含量均升高,氟铝联合染毒对骨铝含量的影响在各浓度Na F+氯化铝联合染毒组中未见交互作用(P0.05)。与对照组比较,1 000 mg/L氯化铝染毒组和60 mg/L Na F+1 000 mg/L氯化铝染毒组、240 mg/L Na F+1 000 mg/L氯化铝染毒组仔鼠血清中B-ALP的水平均降低(P0.05),氟铝联合染毒对血清中B-ALP水平的交互作用以拮抗为主(P0.05);60 mg/L Na F染毒组、600 mg/L氯化铝染毒组和60 mg/L Na F+600 mg/L氯化铝染毒组、60 mg/L Na F+1 000 mg/L氯化铝染毒组、240 mg/L Na F+600 mg/L氯化铝染毒组仔鼠骨组织中mi R-133a的表达水平均升高(P0.05),氟铝联合染毒对骨组织中mi R-133a表达水平的交互作用以拮抗为主(P0.05)。结论氟铝联合暴露可能通过升高骨组织中mi R-133a表达和降低血清中B-ALP水平,从而抑制妊娠期、哺乳期至子代大鼠成年前仔鼠骨组织中成骨细胞的活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血清Cbfa1和Osterix蛋白浓度的检测,分析氟接触人群中Cbfa1和Osterix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探讨Cbfa1和Osterix在氟性骨损伤发生中的作用。方法按照尿氟和血清氟浓度的高低分为高氟负荷组(尿氟4.0 mg/L且血清氟0.20mg/L),低氟负荷组(2.0mg/L尿氟≤4.0mg/L且0.17mg/L血清氟≤0.20mg/L),对照组(尿氟≤2.0mg/L且血清氟≤0.17mg/L);根据氟性骨损伤程度,分为骨损伤Ⅱ组、骨损伤Ⅰ组、氟斑牙组、对照组;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中Cbfal和Osterix蛋白浓度。结果高氟负荷组血清Osterix蛋白浓度为(734.99±500.95)ng/ml,低氟负荷组Osterix蛋白浓度为(1161.17±366.73)ng/ml,与对照组(994.89±409.74)ng/m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氟负荷组血清Cbfa1蛋白浓度为(697.65±484.95)ng/ml,与低氟负荷组比较(985.03±310.61)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氟性骨损伤Ⅱ组Osterix蛋白浓度为(768.04±518.20)ng/ml,与对照组比较(996.11±437.50)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氟性骨损伤Ⅰ组(788.74±494.55)和Ⅱ组(768.04±518.20)ng/ml与氟斑牙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氟性骨损伤Ⅱ组Cbfa1浓度为(712.71±489.04)ng/mL与氟斑牙组比较(1075.1±269.31)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不同氟接触人群中,血清Cbfa1和Osterix蛋白表达量有差异,呈低负荷、轻损伤时增高,高负荷、重损伤时降低的趋势,提示,Cbfa1和Osterix蛋白表达量可能是氟性骨损伤的早期损伤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职业性砷暴露人群外周血淋巴细胞中Fas和Bax基因的表达与尿砷代谢产物之间的关系。方法于2011年10月,选取云南某砒霜厂全部43名职业性砷暴露男性工人为暴露组以及23名无砷暴露史男性人群为对照组。测定尿中无机砷、甲基胂酸、二甲基胂酸和外周血淋巴细胞Fas和Bax m RNA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砒霜厂工人尿中无机砷、甲基胂酸、二甲基胂酸、总砷及外周血淋巴细胞中Fas和Bax m RNA的表达水平均较高,二级甲基化指数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尿中无机砷、甲基胂酸,二甲基胂酸、总砷与Fas和Bax m RNA表达水平呈正相关(均P0.05),尿砷一级甲基化指数仅与Fas m RNA表达水平呈正相关(P0.05);尿中砷二级甲基化指数与Fas和Bax m RNA表达水平呈负相关(均P0.05)。结论职业性砷暴露工人外周血淋巴细胞中Fas和Bax基因表达升高可能与砷甲基化代谢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过量氟在大鼠体内的蓄积以及钙的拮抗作用。方法将80只初断乳清洁级SD大鼠随机分为8组,分别为对照(蒸馏水)组、单独加钙(100 mg/kg碳酸钙)组和低剂量(2.1 mg/kg Na F)、中剂量(8.5 mg/kg Na F)、高剂量(34 mg/kg Na F)单独染氟组及低剂量(2.1 mg/kg Na F+25 mg/kg碳酸钙)、中剂量(8.5 mg/kg Na F+50 mg/kg碳酸钙)、高剂量(34 mg/kg Na F+100 mg/kg碳酸钙)钙氟联合染毒组,每组10只,雌雄各半。采用灌胃方式进行染毒,每天1次,连续染毒90 d。每15 d测定24 h尿氟浓度,染毒结束后测定骨氟含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低、中、高剂量单独染氟组和中、高剂量钙氟联合染毒组大鼠骨氟含量升高,低、中、高剂量单独染氟组和低、中、高剂量钙氟联合染毒组大鼠尿氟浓度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氟暴露剂量的升高,大鼠的骨氟含量和尿氟浓度均呈上升趋势。与相同剂量单独染氟组比较,钙氟联合染毒组大鼠骨氟含量有所降低,差异多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不同性别大鼠在不同钙氟联合染毒组、不同时间点下,钙对尿氟浓度的拮抗作用程度不尽相同。结论适量的钙可拮抗氟在大鼠体内的蓄积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内质网应激在染氟成骨细胞中的特征,探索氟能否直接引起成骨细胞内质网应激。方法 2.5、5、10、20、40、80mg/L氟化钠染毒原代培养成骨细胞,并设立空白对照组和衣霉素阳性对照组。24h后Western blot检测成骨细胞内重链结合蛋白(heavy-chain binding protein,BIP)、X盒结合蛋白-1(X box binging protein1,XBP-1)、生长抑制DNA损伤基因(CCAAT/enhancer-binding protein-homologous protein,CHOP,也称GADD153)、蛋白质二硫键异构酶(protein disulfideismoerase,PDI)表达水平。结果各染毒组PDI蛋白表达量与空白对照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BP-1从10mg/L氟化钠组起表达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并随氟剂量表达量增加。从2.5mg/L氟化钠组起骨细胞中的BIP表达高于对照组(P0.05);从10mg/L氟化钠组起,各氟染毒组的CHOP与β-actin的比值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氟能够引起成骨细胞内质网应激。  相似文献   

12.
某铝业周边水氟含量及居民体内氟含量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某电解铝厂附近水氟及居民点居民尿氟的测定,研究工业生产对周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影响以及工业区的定位。方法采集某电解铝厂周边的河水、井水、自来水及不同方向1 000、10 000 m处居民点人群的晨尿,用氟离子选择性电极法测定氟含量。在西方向10 00 m处居民前、后相隔30 d各测1次;约10 000 m处同时测2组人群,采集东北某氟病区井水氟作为测定对照。结果工业区上游河水、下游河水、井水、自来水、氟病区井水氟(F)含量(x珋±s)分别为(0.103±0.004、0.171±0.003、0.066±0.002、0.053±0.001、1.183±0.029)mg/L,氟病区井水氟明显高于厂区水氟(P0.01),下游河水明显高于其他几组水源(P0.01);西、东、北组居民尿氟(x珋±s)分别为(1.71±0.76、0.54±0.26、0.73±0.31)mg/L,西组明显高于东、北组(P0.01);西组居民前、后尿氟(x珋±s)分别为(1.71±0.76、1.67±0.99)mg/L,经比较,P0.05,无显著性差异。西边1 000、10 000 m不同距离3组分别为(1.71±0.76、0.42±0.22、0.47±0.30)mg/L,1 000 m组明显高于10 000 m的2个组(P0.01)。结论工业区下游河水中氟含量较高;下风侧西组尿氟明显高于上风侧东组、北组;离厂区较近居民体内氟代谢受到铝业的影响较明显,而较远处(10 000 m)外无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氟对原代培养海马神经元的细胞活性及突触素(SYN)和生长相关蛋白GAP-43表达的影响。方法将原代培养的新生SD大鼠海马神经元分别暴露于含0.0、0.1、0.2、0.4、0.8μg/ml氟化钠的培养基中培养24 h。检测海马神经元的细胞活性、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的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togenase,LDH)活力及海马神经元中SYN和GAP-43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0.4、0.8μg/ml的氟染毒组海马神经元的细胞存活率均下降(P0.01),各染毒组细胞培养上清液中LDH的活力均升高(P0.01);0.1μg/ml氟染毒组海马神经元中SYN蛋白的表达水平升高(P0.01),而0.4、0.8μg/ml氟染毒组SYN蛋白的表达水平均降低(P0.01);0.2、0.4、0.8μg/ml氟染毒组海马神经元中GAP-43蛋白的表达水平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随着Na F染毒剂量的升高,海马神经元的细胞存活率呈下降趋势,细胞培养上清液中LDH的活力呈上升趋势,海马神经元SYN蛋白的表达水平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GAP-43蛋白的表达水平呈下降趋势。结论氟染毒可降低原代培养海马神经元的生存活性并损伤原代培养海马神经元的突触可塑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氟对原代培养的大鼠成骨细胞的细胞活性及对成骨细胞分化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取出生24 h内的大鼠胎鼠的颅盖骨,采用胰酶和Ⅱ型胶原酶交替消化的方法获得原代成骨细胞。分别加入终浓度为0(对照组)、10-7、10-6、10-5、10-4mol/L氟化钠进行染毒72 h,采用MTT法检测细胞活性;染氟72 h后,采用Real-time RT-PCR法检测成骨细胞分化标志物COL1A1、ALP和ON mRNA的表达情况;染氟5 d后,采用染色法检测成骨细胞ALP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10-6~10-4 mol/L染氟组成骨细胞存活率及10-7~10-5 mol/L染氟组成骨细胞ALP蛋白的表达水平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且随着NaF染毒浓度的升高,成骨细胞存活率和ALP蛋白的表达水平均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与对照组相比,各浓度NaF染毒组成骨细胞ALP、ON mRNA的表达水平及10-7、10-6 mol/L NaF染毒组成骨细胞COL1A1 mRNA的表达水平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本实验条件下,较低剂量的氟可促进大鼠成骨细胞的分化。  相似文献   

15.
曾奇兵  喻仙  杨鋆  洪峰 《中国公共卫生》2012,28(11):1480-1482
目的 探讨氟砷对暴露人群骨代谢的交互作用.方法 2009年选择贵州省清镇市流长乡198例氟砷联合暴露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检测尿氟、尿砷及骨代谢效应标志尿羟脯氨酸(UHYP)和尿I型胶原交联氨基末端肽(UNTX)、骨强度指数(STI),以尿氟(UF)、尿砷(UAs)分组.结果 UNTX含量(26.82 nmol/mmol Cr)在低氟低砷水平低于氟、砷单独作用水平之和[(8.97 +20.91) nmol/mmol Cr],UNTX含量(45.19、54.79 nmol/mmol Cr)在低氟高砷、高氟低砷水平高于氟、砷单独作用水平之和[(20.51+20.91)、(8.97+ 33.68) nmol/mmol Cr)],且氟、砷对NTX的交互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氟、砷对UHYP、STI的交互作用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该暴露水平下,氟、砷对NTX在低氟低砷水平主要表现为拮抗作用,在低氟高砷、高氟低砷水平主要表现为协同作用;氟、砷对UHYP、STI不存在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氟性骨损伤患者血清dickkopf相关蛋白1(DKK-1)水平,分析氟性骨损伤的发生与DKK-1表达的相关性. [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氟与健康”量表对氟暴露人群进行问卷调查,在调查对象知情同意的前提下,采集静脉血及随机中段尿用于检测血氟、尿氟及血清中DKK-1蛋白浓度,并对其进行氟斑牙筛检及前臂正位X线检查.根据血氟浓度、氟斑牙及氟性骨损伤程度将调查对象分别分为不同氟负荷组、氟斑牙与否组及不同程度骨损伤组,分析不同组别之间DKK-1的差异. [结果]血清DKK-1在低、中、高氟负荷组的浓度分别为(19.60±0.52)、(17.74±0.80)、(14.31±1.20) μg/L,随氟负荷的增高血清DKK-1浓度依次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氟斑牙组与氟斑牙组人群血清DKK-1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轻、中、重度氟性骨损伤组血清DKK-1浓度分别为(19.16±0.76)、(15.86土1.35)、(13.27±0.45)、(12.42±0.04)μg/L;骨损伤组血清DKK-1浓度均低于无骨损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氟性骨损伤患者血清DKK-1表达水平较低,提示高氟暴露可以致机体DKK-1蛋白表达下调,导致氟性骨损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用基准剂量法对氟性骨损伤相关指标进行评价与分析,寻找氟性骨损伤敏感指标,为氟性骨损伤危险度评价提供依据。方法测定职业性氟暴露人群尿氟(UF)以及血清骨钙素(BGP)、血清降钙素(CT)、碱性磷酸酶(ALP)和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LP)等指标,并计算各指标的尿氟基准剂量(BMD)值和基准剂量下限(BMDL)值。结果氟接触组UF、BGP、CT、ALP和BALP的均值分别为4.97 mg/L、6.59 ng/ml、81.03 pg/ml、83.56 U/L和147.56 U/L,与对照组比较,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GP值随氟负荷的增高而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负荷组CT、ALP和BALP值明显高于低负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GP和BALP的异常率随氟负荷增加而升高,线性趋势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GP和BALP的BMD值分别是1.26、2.82 mg/L;BMDL值分别是0.88、2.01 mg/L。结论基准剂量法评价氟性骨损伤及其相关指标的应用简便易行,引起氟性骨损伤相关指标改变的尿氟BMD和BMDL值分别为1.26、0.88 mg/L。提示,BGP是氟性骨损伤的早期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应用基准剂量法探讨燃煤氟砷污染致暴露人群骨代谢损伤的生物暴露限值,为预防氟砷暴露对人体健康的损害提供骨损害方面的参考依据。方法应用BMDS Version 2.1.2软件计算氟砷暴露人群尿氟、尿砷的基准剂量(BMD)及其可信限下限(BMDL)。结果氟、砷混合暴露引起骨代谢损伤的尿氟BMD及BMDL分别为1.96mg/gCr、1.32 mg/gCr;尿砷BMD及BMDL分别为120.11μg/gCr、94.83μg/gCr。结论建议氟、砷混合暴露引起暴露人群骨代谢损伤尿氟和尿砷的生物暴露限值分别为1.32 mg/gCr和94.83μg/gCr。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北京市交警多环芳烃(PAHs)暴露对体内DNA氧化损伤水平的影响.方法 于2007年6-8月,以某城区41名男性外勤交警和34名男性郊区对照人群作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及环境空气PAHs浓度、内暴露指标尿中1-羟基芘(1-OHP)和DNA氧化损伤标志物尿中8-羟基脱氧鸟苷(8-OHdG)的检测,通过单因素及多元回归分析PAHs内外暴露水平对8-OHdG的影响.结果 交警组工作环境空气中细颗粒物(PM2.5)、苯并(a)芘[B(a)P]、PAHs浓度分别为0.096 mg/m3、3.20 ng/m3、38.32 ng/m3,高于郊区居民组相应值0.045 mg/m3、1.54 ng/m3、25.43ng/m3;交警组和郊区居民组人群尿中1-OHP浓度分别为(0.50±0.38)和(0.34±0.28)μmol/mol Cr(P<0.05),尿中8-OHdG浓度分别为(13.74±6.30)和(11.61±6.02)ng/mg Cr(P>0.05).多因素分析发现尿中1-OHP和吸烟是影响8-OHdG水平的重要因素,没有发现年龄、饮酒、锻炼习惯等调查因素对尿8-OHdG浓度的影响.结论 北京市交通污染对交警这一职业人群已产生一定的健康影响,环境空气PAHs暴露和吸烟是影响研究人群DNA氧化损伤水平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职业性氟接触人群血氟、尿氟水平及相关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职业性氟接触人群血氟、尿氟水平与工种、年龄、工龄、吸烟、饮酒等相关因素的关系。方法选择某铝厂氟接触工人212人和当地集镇居民50人为研究对象,调查和测定空气氟、血氟、尿氟及研究对象的工种、年龄、工龄、吸烟、饮酒等相关因素。结果电解车间和铝杆车间空气中氟浓度分别为(2.31±1.01)mg/m3和(0.26±0.10)mg/m3,明显高于厂办公室和集镇[(0.16±0.10)mg/m3,(0.10±0.05)mg/m3](P<0.05,P<0.01)。电解车间工人血氟和尿氟分别为(0.32±0.06)mg/L、(7.96±8.41)mg/L,铝杆车间工人血氟和尿氟分别为(0.30±0.07)mg/L、(4.39±5.21)mg/L,明显高于后勤组[(0.19±0.04)mg/L,(2.69±2.01)mg/L]和集镇组[(0.16±0.03)mg/L,(2.19±1.02)mg/L)](P<0.01)。高年龄组血氟和尿氟(0.32±0.08)mg/L、(5.10±4.01)mg/L,明显高于低年龄组[(0.29±0.05)mg/L,(4.27±4.92)mg/L](P<0.05);高工龄组工人血氟和尿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