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 毫秒
1.
目的了解不同宿主来源香港海鸥菌的耐药表型及耐药基因的携带情况。方法于2015年1月—2016年8月分离自广东省淡水产品鱼和蛙肠道117株香港海鸥菌,5株病人粪便分离株为本实验室保存。采用K-B纸片法测定菌株对13种抗生素的耐药表型,PCR法扩增磺胺类、四环素类、喹诺酮类和红霉素类等9种耐药基因,应用χ2检验进行率的差异性比较。结果 122株香港海鸥菌主要对利福平、头孢噻吩、氨苄西林、复方新诺明、红霉素、四环素、环丙沙星耐药,耐药率分别为86.9%、78.6%、48.7%、30.8%、18.9%、18.0%、14.5%,多重耐药率达57.4%;对四环素耐药的22株菌中,tet A、tet R检出率分别为72.7%、68.2%;对磺胺类耐药的36株菌中,sul1、sul2检出率分别为86.1%、50.0%;鱼源株对氨苄西林、头孢噻吩、红霉素、利福平的耐药率均高于蛙源株(P均0.05),而蛙源株对四环素、环丙沙星、复方新诺明和链霉素的耐药率均高于鱼源株(P均0.05);蛙源株的sul1、sul2,tet A、tet R、aac(6′)-ib和ere A等6种耐药基因携带率均高于鱼源株(P均0.05);5株人源株耐药率较低,仅有1株表现为多重耐药。结论广东省淡水产品中香港海鸥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较为严重,不同宿主来源的菌株具有不同的耐药模式。tet A、tet R和sul1、sul2可能是该菌对磺胺类和四环素类药物耐药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钱塘江流域抗生素抗性基因分布情况。方法本研究以钱塘江流域上游、中游、下游共18份水样为研究对象,监测四环素、磺胺二甲嘧啶、氨苄青霉素的耐药菌分布,用PCR检测代表抗性基因tet A、sul I和ctx-1,用荧光定量PCR检测其Ct值和相对表达量,分析钱塘江流域耐药菌变化趋势。结果 18份水样中氨苄青霉素、磺胺二甲嘧啶、四环素的耐药菌生长阳性率分别为100.00%、88.89%和61.11%;PCR检测各水样混合微生物DNA中tet A、sul I和ctx-1,目的条带阳性率分别为70.59%、47.06%和52.94%;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自上游到中游,对三类抗生素耐药性均呈上升趋势,居民区河水耐药菌表达量平均多于钱塘江水,而sul I相对表达量最高。结论钱塘江流域存在tet A、sul I和ctx-1等ARGs的污染,变化趋势与人为活动的富集污染程度、地理环境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海河流域抗生素抗性基因的时空间分布规律及与指示微生物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天津海河流域7个采样点连续采集水样12个月,分别对水样中7大类8种抗生素抗性基因、耐热大肠菌群和大肠埃希菌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全年检出的8种抗生素抗性基因(检出率)分别为sul1(79.8%),aac(6’)-1b(76.2%),blaNDM-1(60.7%),gyrA(57.1%),tetA(56.0%),clmA(53.6%),ermB(51.2%)和ampC(47.6%)。磺胺类抗性基因sul1的最大拷贝数达到6.4×109copies/ml,为海河流域中的优势抗性基因。经统计学分析可知春、夏季抗性基因的检出率显著高于秋、冬季,而各采样点抗性基因的分布无显著差异。erm B、aac(6’)-1b、clm A基因分布与2种指示菌均具有显著相关性,其它5种抗性基因与指示菌之间未见相关性。结论抗性基因在海河中呈现春、夏季高于秋、冬季的规律,现有水中指示微生物指标对大部分抗性基因不具有指示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1株印第安纳沙门菌的耐药情况,研究其耐药机制。方法使用Vitek2Compact全自动细菌鉴定仪及配套的GN药敏鉴定卡,对菌株进行18种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药敏试验,采用PCR扩增bla TEM、bla IMP、bla VIM、Amp C、Gyr A、qnr A、par C、aph(3)-Ia、aac(6′)-Ib-Cr、sul I、inTI 1、inTI 2等12个耐药基因,对耐药机制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该菌株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喹诺酮类抗生素等5类、12种抗菌药物耐药。PCR检出bla TEM、sul I、Amp C、inTI 1、aph(3)-Ia、par C、qnr A、Gyr A等8个耐药基因阳性。结论该菌株耐药程度较高,耐药表型与耐药基因型相符合。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痰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PRBAB) 39种耐药相关基因.方法 应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的API鉴定条/PSE5.0药敏条和美国BD公司的Phoenix NMIC/ID-109鉴定/药敏板进行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应用PCR法检测1株分离于合格痰标本PRBAB临床分离株29种β-内酰胺酶相关基因(bla)、6种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AMEs)、消毒剂/磺胺耐药基因(qacE△1-sul1)、3种整合子基因(intⅠ 1、2、3)等39种耐药相关基因,分析其分布情况.结果 该菌7种耐药相关基因阳性:bla基因(bla TEM、blaADC),AMEs基因[aac(6')-Ⅰb、aac(3)-Ⅰ、ant(3")-Ⅰ、qacE△1-sul1和Ⅰ类整合子基因(intⅠ1)];其他32种基因AMEs基因[aac(6')-Ⅱ、aac(3)-Ⅱ)、ant(2")-Ⅰ)等]均阴性.结论 泛耐药ABA耐药机制为多重机制,主要与7种耐药相关基因(bla TEM、blaADC、aac(6')-Ⅰb、aac(3)-Ⅰ、ant(3")-Ⅰ、qacE△1-sul1和Ⅰ类整合子)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天津市某地区自来水中抗生素耐药菌及其相关基因的分布。方法于2015年10月—2016年1月采集天津市某地区自来水样,并采用PCR技术检测六大类27种耐药基因,同时分离培养耐药菌并进行种属鉴定。结果该自来水微生物指标合格,但是自来水样中检测出了四环素类、磺胺类、β内酰胺类和氨基糖苷类耐药菌及其耐药基因,其中磺胺类耐药菌及其耐药基因的检出率最高。磺胺类耐药菌检出率达83.33%(10/12),sul1耐药基因检出率达91.67%(345/545)。经鉴定,耐药菌主要分布于肠球菌、葡萄球菌、微杆菌、微球菌、假单胞菌、芽孢杆菌属。结论天津市该地区自来水中存在少量的耐药菌。  相似文献   

7.
目的以医院患者感染标本分离的耐碳青霉烯鲍氏不动杆菌(CR-AB)为对象,检测β-内酰胺酶、氨基糖苷类修饰酶、16SrRNA甲基化酶和磺胺耐药酶共15个耐药基因,探讨耐药性与携带耐药基因的相关关系。方法采用PCR扩增技术对2014年1月-2015年5月收集的119株CR-AB菌株进行检测,检测是否携带OXA-23、TEM、SHV、VEB、CARB、DHA、VIM、IMP、PER、aac(3)-Ⅰ、aac(6′)-Ib、aph(3′)-Ⅰ、armA、sul1、sul2基因。结果 119株CR-AB对15种抗菌药物耐药率均50.0%,基因检出率:TEM 100.0%、OXA-23 95.8%、armA 92.4%、aac(6′)-Ib 19.3%、aac(3)-I 24.37%、aph(3′)-Ⅰ73.11%、sul1 27.73%、sul2 60.50%、SHV2.52%,VEB、CARB、DHA、IMP、VIM、PER未检出。结论本地CR-AB耐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的机制可能与TEM酶密切相关,但其作用机制受舒巴坦抑制;SHV、VEB、CARB、DHA、IMP、VIM、PER酶可能在本地CR-AB耐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机制中的作用不大;armA、aph(3′)-Ⅰ可能是本地CR-AB耐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的重要元件,耐药是多基因联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溶血葡萄球菌对抗生素耐药表型与耐药基因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目的了解溶血葡萄球菌生物耐药与耐药基因的符合情况,分析耐药基因存在与耐药诱导的关系。方法对34株溶血葡萄球菌采用K-B纸片法测定10种抗生素耐药的情况,以PCR法检测细菌6种耐药基因。结果34株溶血葡萄球菌对米诺环素敏感率为91.18%;erm、mecA、aph(3′)-Ⅲ、aac(6′)/aph(2″)4种耐药基因的基因检出率>40%,携带耐药基因的生物敏感株诱导耐药率>60%。结论溶血葡萄球菌有潜在耐药性,菌株耐药基因的检测对临床医生的用药选择具有帮助。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多重耐药鲍氏不动杆菌(MDR-AB)流行病学特征、耐药性及部分耐药基因阳性率。方法留取2016年7月-2017年2月于医院住院患者送检标本中分离的64株MDR-AB,统计流行病学特征,检测对15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并采用PCR技术检测TEM、ADC、OXA-23、OXA-51、ISAba1、armA、ant(3″)-Ⅰ、aac(3)-Ⅰ、aac(6′)-Ⅰ、sul1、sul2耐药基因的携带情况。结果 64株MDR-AB中,科室分布以急诊ICU为主,15株占23.44%,其次为ICU、脑中心ICU;标本来源以痰标本为主,48株占75.00%,其次为分泌物;对哌拉西林、头孢吡肟、头孢他啶、头孢曲松、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美罗培南、亚胺培南全部耐药,对复方新诺明的耐药性最低;以上耐药基因均有检出,β-内酰胺酶耐药基因阳性率均80%,其中OXA-51、ISAba1基因的检出率为100.00%,氨基糖苷类修饰酶耐药基因中ant(3″)-Ⅰ的阳性率70%,aac(3)-Ⅰ、aac(6′)-Ⅰ阳性率则较低。结论医院MDRAB耐药性强,耐药与所检测11种耐药基因有关,应进一步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慢性重型肝炎患者痰泛耐药木糖氧化产碱菌木糖氧化亚种(AXXxx)39种耐药基因.方法 应用API鉴定条/PSE5.0药敏条和NMIC/ID-109鉴定/药敏板鉴定和细菌药敏试验,用PCR法检测分离于慢性重型肝炎患者合格痰标本1株泛耐药AXXxx临床分离株16S rRNA、29种β-内酰胺酶基因(bla)、6种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AMEs)、1种消毒剂/磺胺耐药基因(qacE△1-sul1)、3种整合子基因(int Ⅰ1、2、3)等39种耐药基因,经测序和同源性分析证实并分析其分布情况.结果 该菌经16S rRNA测序和同源性分析,证实为AXXxx;经测序和同源性分析证实7种耐药基因阳性[两种bla基因(blaTEM-116、blaCARB-8)、3种AMEs基因aac(6′)-Ⅱ、aae(3)-Ⅱ、ant(3″)-Ⅰ、qacE△1-sul1和Ⅰ类整合子基因(int Ⅰ1)];其他27种bla基因、3种AMEs基因(aac (6′)-Ⅰ b、aac(3)-Ⅰ、ant(2″)-Ⅰ]和2种整合子基因(intⅠ 2、intⅠ 3)均为阴性.结论 该株泛耐菌耐药机制为多重机制,主要与7种耐药相关基因[blaTEM-116、blaCARB-8、aac(6′)-Ⅱ、aac(3)-Ⅱ、ant(3″)-Ⅰ、qacE△1-sul1和Ⅰ类整合子]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鲍曼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baumanii,Ab)整合子分布情况,探讨Ⅰ类整合子与其耐药性的关系。方法分离2013年1月-9月本院临床Ab菌株,用VITEK 2全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进行菌种鉴定及药敏检测,PCR法检测Ⅰ类整合子及可变区。结果临床分离的Ab多数来源于痰液标本,科室以ICU/CCU居多。头孢哌酮/舒巴坦和左旋氧氟沙星耐药率较低,其余抗生素耐药率均40%。Ⅰ类整合子检出率为19.0%;除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曲松外,阳性菌株的耐药率均高于阴性菌株,其多重耐药率也明显高于后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整合子阳性菌扩增出两类可变区,分别含有aac A4-cat B8-aad A1及arr-3、aac A4、qac EΔ1、sul1基因盒。结论临床分离Ab的耐药率较高;I类整合子广泛存在Ab临床分离株,主要介导对氨基糖苷类、氯霉素类及磺胺类的耐药,并且与多重耐药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调查一组60株大肠埃希菌临床连续分离株常见耐药元件的携带情况和菌株间的亲缘性。方法收集2015年10月-12月医院住院患者分离的60株大肠埃希菌临床连续分离株,采用K-B法测定12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再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及序列分析法分析15种β-内酰胺类、6种氨基糖苷类、3种磺胺类耐药相关基因以及4种可移动遗传元件遗传标记,并对检测结果作样本聚类分析。结果 60株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庆大霉素、妥布霉素、环丙沙星、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耐药率>50%,对其它7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15%,对碳青霉烯类均敏感;60株菌共检出常见耐药元件基因15种,其中43株检出β-内酰胺类耐药基因,检出率为71.7%,33株检出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检出率为55.0%,40株检出磺胺类耐药基因,检出率为66.7%,42株检出可移动遗传元件遗传标记基因,检出率为70.0%;共检出6种β-内酰胺类耐药基因,4种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3种磺胺类耐药基因,2种可移动遗传元件遗传标记基因;样本聚类分析提示本组菌疑似存在8个克隆株,同一克隆内菌株携带着相同耐药元件,存在医院內感染。结论 blaTEM、aac(3)-Ⅱ、sul1、dfrA17、intⅠ1是导致本组菌株对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和磺胺类药物耐药的重要原因,耐药表型与基因型相符率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对医院临床标本中分离的36株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24株耐甲氧西林溶血葡萄球菌(MRSH)进行常见耐药基因的检测,探讨MRSH与MRSA临床分离株耐药基因检出率之间的差异.方法 用MicroScan auto SCAN4仪进行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耐消毒剂qacA/B基因、耐氨基糖苷类药物的aac(6')/aph(2")、aph(3')-Ⅲ、ant(4',4")基因、产β-内酰胺酶基因TEM、编码PBP2a的mecA基因、耐红霉素erm、耐四环素tetM、耐万古霉素vanA等基因;用肉汤稀释法对携带了耐消毒剂qacA/B基因的葡萄球菌属进行消毒剂苯扎溴铵最低抑菌浓度(MIC)、最小杀菌浓度(MBC)测定.结果 24株MRSH耐消毒剂qacA/B基因的阳性率为37.5%;氨基糖苷类药物耐药基因aac(6')/aph(2")、aph(3')-Ⅲ和ant(4',4")阳性率分别分别为87.5%、33.3%和29.2%,TEM基因、erm基因和tetM基因的阳性率为95.8%、62.5%和20.8%;36株MRSA耐消毒剂qacA/B基因阳性率为30.6%;氨基糖苷类药物耐药基因aac(6')/aph(2")、aph(3')-Ⅲ和ant(4'、4")阳性率分别为91.7%、72.2%和8.3%;TEM基因、erm基因和tetM阳性率分别为100.0%、94.4%和91.7%;MRSH和MRSA临床株的苯扎溴铵MIC值均为32~128 mg/L,MBC值MRSH为256~512 mg/L,MRSA为512~1024 mg/L,标准菌株ATCC25923的苯扎溴铵MIC值为16 mg/L,MBC值为32 mg/L.结论 MRSA与MRSH临床分离株携带多种耐药基因且检出率非常高.  相似文献   

14.
多重耐药淋病奈瑟球菌耐药基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淋病奈瑟球菌多重耐药与耐药基因的关系. 方法 应用K-B法与琼脂稀释法测定35株淋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煮沸法提取菌株DNA,PCR扩增TEM、tetM、erm和mefA基因. 结果 35株淋菌的敏感性测定显示:多重耐药现象明显,TEM耐药基因的检出率为88.6%,tetM基因的携带率为11.4%,首次在国内从35株淋菌中检出mef、erm耐药基因,其中mefA基因2株阳性,erm基因1株阳性. 结论淋菌的多重耐药与各耐药基因型之间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耐药鲍氏不动杆菌β-内酰胺类获得性耐药基因携带情况,为临床医师正确使用抗菌药物、延缓细菌耐药性快速增长提供实验室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1-12月医院分离的20株耐药鲍氏不动杆菌,菌种鉴定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鉴定仪作初步鉴定,并作16S~23SrDNA鲍氏不动杆菌特异PCR扩增检测;全部β-内酰胺类药物获得性耐药基因均采用PCR法;PCR扩增产物DNA测序为Sanger法;测序结果用Chromas2.23直接作BLAST Search网上比对。结果 20株耐药鲍氏不动杆菌对碳青霉烯类、头孢类、氨基糖苷类、氟喹诺酮类4大类临床常用药物耐药性均较高,耐药率均>80.0%;检出blaTEM、blaADC、bla OXA-23群、bla OXA-51群β-内酰胺酶基因;并在国内首次检出bla ADC-17型C类β-内酰胺酶基因。结论医院耐药鲍氏不动杆菌对碳青霉烯类、头孢类药物耐药与携带blaTEM、blaADC、bla OXA-23群、bla OXA-51群β-内酰胺酶基因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医院感染阴沟肠杆菌的耐药性及其耐药基因,为防控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对40株临床分离的阴沟肠杆菌,以纸片扩散法和琼脂稀释法进行药敏试验,聚合酶链反应(PCR)及序列分析法分析12种耐药相关基因。结果40株阴沟肠杆菌仅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高度敏感,敏感率均为100.00%;对头孢吡肟耐药率较低,为15.00%;对其他15种抗菌药物耐药率较高,为42.00%~92.50%。共检出8种耐药基因,分别为TEM 1、SHV 2a、CTX M 3、CTX M 9、AmpC、aac(3′) Ⅰ、IntⅠ1、sul1,大多数菌株携带sul1+IntⅠ1型基因;耐药谱共分为A~I 9型,以C和D型为主。抗菌药物耐药谱分型和基因分型有一定相关性。结论阴沟肠杆菌呈现多重和高度耐药性,耐药机制复杂且呈多种耐药机制共同作用。  相似文献   

17.
多药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相关耐药基因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 明确临床分离的多药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RPA)耐药性及各种β-内酰胺酶编码基因、外膜通道蛋白oprD2基因、氨基糖苷类修饰酶相关基因、消毒剂与磺胺类耐药基因和质粒介导的氟喹诺酮类耐药基因存在状况.方法 对2006年7-12月临床分离的32株铜绿假单胞菌,用K-B纸片扩散法和微量稀释法测定对庆大霉素等15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28种铜绿假单胞菌相关耐药基因及外膜通道蛋白oprD2基因.结果 32株MRPA对阿米卡星、头孢他啶、环丙沙星、头孢吡肟、头孢哌酮/舒巴坦、美罗培南、左氧氟沙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氨曲南、哌拉西林的耐药率分别为9.4%、25.0%、59.4%、68.7%、68.8%、78.1%、81.1%、81.3%、84.4%、94.4%,对其他抗菌药物耐药率均为100.0%,检出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aac(6')-Ⅱ、aac(3)-Ⅱ、aac(6')-Ⅰ、aph(3')-Ⅵ、ant(3")-Ⅰ和aac(3)-Ⅰ基因的阳性率分别为68.8%、62.5%、21.9%、9.4%、9.4%和6.3%,检出β-内酰胺酶编码基因blafox、blaIMP、blaVIM和blaDHA基因阳性率分别为37.5%、15.6%、6.3%和9.3%,22株(68.8%)外膜通道蛋白oprD2基因缺失,9株(28.1%)qacE△-sull基因扩增阳性,而其他基因均阴性.结论 临床分离的多药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和β-内酰胺酶编码基因携带率很高,oprD2基因缺失率高.  相似文献   

18.
呼吸系统不动杆菌感染的多重耐药性与耐药基因的检测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目的 检测引起呼吸系统感染的不动杆菌多重耐药性及耐药基因。方法 采用标准的纸片扩散法 (KirbyBauer法 )检测不动杆菌对 16种抗生素耐药状况 ,用单纸片扩散法检测ESBLs表型 ,并用PCR方法对多重耐药菌株进行超广谱 β 内酰胺酶 (ESBLs)TEM、SHV、OXA、IMP、CTX M耐药基因的检测。结果  10 8株不动杆菌中77.78%对 >2种的抗生素具有耐药性 ,其中有 8株菌对 15种抗菌药物均耐药 ;10 8株不动杆菌检出ESBLs表型阳性 2株 ,且均为多重耐药菌株 ;2株ESBLs表型阳性的耐药基因为TEM型 ,扩增产物长 5 35bp ,SHV、OXA、IMP、CTX M耐药基因均未检出。结论 不动杆菌对抗生素已产生明显多重耐性药 ,对有些常规使用的抗生素正向耐药方面转变 ,山东济南地区不动杆菌的ESBLs耐药基因可见TEM型。  相似文献   

19.
目的监测杭州白马湖水域鲫鱼的沙门菌感染和耐药状况,了解该水域的水质污染状况。方法收集不同水产市场的244份鲫鱼肠道样本,野生(白马湖水域)样本和健康饲养(养殖场)样本分别为97份和147份,PCR检测沙门菌保守基因inv A与耐药相关基因。K-B药敏纸片法检测细菌的耐药性。结果标本共计检测到6份肠炎沙门菌阳性。鲫鱼沙门菌感染率平均为2.5%(6/244),野生鲫鱼和饲养鲫鱼的感染率分别为3.1%(3/97)和2.0%(3/147)。6株菌均扩增出耐药相关基因par C和gyr A,1株还扩增出了bla TEM和tet B基因。药敏试验显示部分菌呈多重耐药,所有菌对喹诺酮类药物有不同程度耐药,部分菌对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或四环素类药物耐药。结论野生鲫鱼与饲养鲫鱼均存在肠炎沙门菌感染。药敏试验结果显示,野生鲫鱼耐药程度强于饲养鲫鱼,提示白马湖水域可能存在抗生素污染。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医院不同科室病房空调过滤网积尘中抗生素抗性基因污染种类、水平的差异。方法 采用湿棉签刮擦法采集武汉市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7个科室19个病区空调回风口过滤网积尘样本,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定性检测6大类抗生素相关的24种抗生素抗性基因,并对6种典型的抗性基因进行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 过滤网积尘中检出磺胺类(sulI、sulII)、β-内酰胺类(mecA、blaOXA-51、blaTEM、blaCTX-M、blaSHV、blaKPC、blaNDM-1、blaIMP、blaVIM)、氨基糖苷类[aac(6′)-aph(2″)、aacC2]、大环内酯类(ermA、ermC、ereA)、喹诺酮类(qnrA、qnrB、qnrS)共5大类19种抗生素抗性基因,包括4种碳青霉烯类抗性基因(blaNDM-1、blaIMP、blaVIM、blaKPC)。6种典型抗性基因绝对含量(拷贝/g)由高到低依次为:sulI(1.06×10~9)>sulII(1.78×10~8)>blaNDM-1(3.97×10~7)>aac(6′)-aph(2″)(3.20×10~7)>blaTEM(1.03×10~7)>aacC2(1.13×10~6)。7个科室中,以创伤外科检出抗性基因种类最多达18种,6种典型基因绝对含量均高于其他科室。ICU及外科病区6种典型基因绝对含量高于内科病区。结论 该医院部分病房空调过滤网积尘中存在多种抗生素抗性基因,提示相关环境中可能存在与其有关的耐药菌现时或过往的污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