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目的 :评价基因重组干扰素γ( IFN-γ)对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 Th1/Th2 亚群功能的调节作用。方法 :将 40例 RSV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为 IFN-γ治疗观察组 2 0例及治疗对照组 2 0例。 1 5例健康婴儿为正常组。用 EL ISA方法检测患儿血清中细胞因子IFN- γ、IL- 4水平。经 IFN- γ治疗后 7~ 1 0 d复查 IFN- γ、IL- 4水平。结果 :与正常组相比RSV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血清中 IFN- γ、IL- 4水平均有降低 ,其中 IFN- γ水平下降非常明显( P<0 .0 1 ) ,IFN- γ/IL- 4比值降低 ( P<0 .0 5 )。经 IFN- γ治疗后 ,IFN- γ治疗观察组 IFN- γ水平明显升高 ,IFN- γ/IL- 4比值升高 ,IFN- γ治疗观察组及治疗对照组 IL- 4水平均没有明显变化。提示 :婴幼儿 RSV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存在 Th细胞免疫功能状态紊乱 ,主要表现为Th1功能下降 ;Th2 功能相对增强。经 IFN- γ治疗后 ,IFN- γ/IL- 4比值升高 ,Th1/Th2 失衡得到纠正 ,但未发现 IFN-γ对 IL - 4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温肺散寒法对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血半胱氨酰白三烯(CysLTs)的影响并观察其疗效。[方法]将86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为温肺散寒法治疗组(43例)和常规治疗组(43例)。常规治疗组仅给予常规治疗,而温肺散寒法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予温肺定喘方。于治疗前和治疗7d后检测血CysLTs水平,并观察两组疗效及症状、体征恢复正常时间。[结果]治疗前,毛细支气管炎各组血CysLTs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组;治疗后,温肺散寒法治疗组症状和体征恢复正常时间均比常规治疗组为早,同时血CysLTs水平较常规治疗组显著下降,常规治疗组患儿血CysLTs水平仍高于正常组。[结论]温肺散寒法组能降低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血CysLTs水平,在毛细支气管炎的抗炎机制中起重要作用,可缩短病程,对疾病康复有明显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斯奇康防治毛细支气管炎后反复喘息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评价斯奇康干预治疗毛细支气管炎防止其后反复喘息的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毛细支气管炎70例,(其中有特应症者31例,无特应症者39例).从有特应症者,无特应症者中各随机抽取一半组成斯奇康治疗组(B1组),余下组成非治疗组(B2组);正常对照组39例(A组).三组均测定其PBMC培养上清液中IL-4,IFN-γ,及血清IgE值.B组给予斯奇康治疗6个月,6个月后三组再抽血查PBMC培养上清液中IL-4,IFN-γ且随访半年登记愈后反复喘息次数.结果急性期B1组和B2组较A组比IL-4,IL-4/IFN-γ及血清IgE水平均显著升高;治疗6个月后B2组较A组,B1组比IL-4水平及IL-4/IFN-γ比值显著升高,B1组较A组比上述指标均无显著差异.随访半年后发现B1组发生反复喘息率较B2组显著下降.结论斯奇康对预防毛细支气管炎后反复喘息临床有一定疗效.其干预治疗的机制可能与其调节TH1及TH2细胞因子使之趋于平衡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妊娠高血压疾病(HDCP)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白介素-4(IL-4)和γ-干扰素(IFN-γ)水平变化.方法 选择2008年1月~2013年4月在缙云县人民医院妇产科就诊治疗的HDCP患者50例为治疗组,另选择同期产前检查的正常妊娠期孕妇30例作为对照组.治疗组予以解痉、镇静、降压和利尿等常规综合治疗1周.测定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后及对照组血清IL-4和IFN-γ水平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患者治疗前血清IL-4水平[(0.31±0.09)μg/L]明显低于对照组[(0.87±0.21) μg/L],血清IFN-γ水平[(48.25±9.14)μg/L]明显高于对照组[(14.69±3.12) μg/L],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t=3.28、4.15,P< 0.01).治疗1周后,治疗组患者血清IL-4水平[(0.59±0.12)μg/L]较治疗前[(0.31±0.09) μg/L]明显上升,血清IFN-γ水平[(29.72±5.27)μg/L]较治疗前[(48.25±9.14)μg/L]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9、2.17,P<0.05).结论 HDCP患者外周血Th 1/Th2型细胞因子的比例失衡,免疫平衡由Th2细胞因子优势向Th1优势漂移,从而表现出HDCP的各种症状.治疗后在一定程度上能改善纠正外周血Th 1/Th2型细胞因子的比例失衡,使Th1/rh2平衡从Th1优势向Th2优势漂移.可见调节血清IL-4和IFN-γ水平可作为HDCP患者疗效观察和预后评估的指标.  相似文献   

5.
氨茶碱对哮喘患儿TH2/TH1细胞因子的调节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氨茶碱治疗哮喘的抗炎作用机理.方法采集20例缓解期过敏性哮喘患儿PBMCs与氨茶碱共同培养,按不同浓度(0、5、10、20mg/L)分为哮喘对照组(ACG)、处理组1(ATG1)、ATG2和ATG3,同时设立正常对照组(NCG).采用ELISA检测培养24h后各组PBMCs上清液中白细胞介素4(IL-4)、γ-干扰素(IFN-γ)浓度和血清IgE浓度,采用ELISPOT检测培养5h后PBMCs内合成IL-4和IFN-γ的阳性细胞百分比,同时作外周血EOS计数.结果哮喘缓解期患儿静脉血EOS和血清IgE水平均明显高于NCG(P<0.01和P<0.05);ACG PBMCs合成和分泌IL-4明显高于NCG,而合成和分泌IFN-γ明显低于NCG,IL-4/IFN-γ比值和IL-4阳性细胞/IFN-γ阳性细胞比值明显高于NCG;20mg/L氨茶碱能显著抑制PBMCs合成和分泌IL-4,促进IFN-γ的分泌,显著降低IL-4/IFN-γ比值和IL-4阳性细胞/IFN-γ阳性细胞比值.结论哮喘缓解期患儿仍然存在TH2/TH1亚群失衡,20mg/L氨茶碱能纠正TH1和TH2细胞因子的失衡状态,这可能是临床治疗浓度氨茶碱抗炎症作用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辛苍汤鼻腔灌洗对哮喘儿童细胞因子干扰素(IFN-γ)和白细胞介素(IL-4)的作用。[方法]将2011年7月至2011年12月期间至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哮喘专科门诊就诊的136例有鼻部症状的哮喘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辛苍汤"和生理盐水鼻腔灌洗,隔日1次,疗程2月。在治疗前、治疗间和治疗后检测两组鼻腔灌洗液及血清中IFN-γ和IL-4,比较其差异。[结果]两组间在治疗前各项指标无差异(P>0.05);在治疗中和治疗后,治疗组外周血及鼻腔灌洗液中IFN-γ水平升高(P<0.05)、IL-4降低(P<0.05)。[结论]辛苍汤鼻腔灌洗能明显改善哮喘患儿外周血及鼻腔灌洗液细胞因子IFN-γ及IL-4水平,具有抑制气道内慢性炎症、降低气道高反应性,疗效优于生理盐水灌洗对照组。  相似文献   

7.
韩强 《中国民康医学》2022,(14):143-146
目的:比较重组人干扰素α1b不同给药途径治疗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0月至2019年8月该院收治的86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的临床资料,按照给药途径不同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43例。两组均接受重组人干扰素α1b治疗,对照组采用肌内注射给药,观察组采用雾化吸入给药,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症状消失时间、治疗前后潮气呼吸肺功能指标[呼吸频率(RR)、潮气量(VT)、达峰时间比(TPTEF/TE)、达峰容积比(VPEF/VE)]水平、血清炎性因子[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4(IL-4)]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喘憋、啰音、咳嗽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治疗后RR、IFN-γ、IL-4水平均低于对照组,VT、TPTEF/TE、TPEF/VE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98%(3/43),低于对照组的23.26%(10/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组人干扰素α1b雾化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疗效与肌内注射接近,但能加快症状缓解,改善潮气呼吸肺功能指标水平和炎性因子水平,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8.
吴延雷  凌杰 《中国医药导报》2013,10(24):101-102,105
目的探讨匹多莫德对儿童哮喘患者血清白介素-4(IL-4)和γ-干扰素(IFN-γ)水平的影响及疗效观察。方法将2011年7月~2012年3月建德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72例哮喘患儿随机分为匹多莫德组和对照组。两组患儿均按全球哮喘防治创议(GINA)制定的哮喘治疗方案进行治疗。匹多莫德组加用匹多莫德口服液0.4 g,1次/d,连用12周。观察并比较两组患儿治疗12周后血清IL-4和IFN-γ水平的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12周后,两组患者血清IL-4水平[(0.94±0.25)、(1.23±0.36)μg/L]较治疗前[(1.87±0.51)、(1.91±0.46)μg/L]明显下降(t=3.13、2.31,P〈0.01、P〈0.05),IFN-γ水平[(14.71±4.12)μg/L、(12.42±3.25)μg/L]较治疗前[(8.07±2.13)μg/L、(7.94±1.87)μg/L]明显上升(t=2.92、2.34,P〈0.01、P〈0.05),且匹多莫德组下降或上升幅度较对照组更明显(t=2.29、2.14,均P〈0.05);匹多莫德组的临床总有效率(91.67%)明显高于对照组(69.44%)(χ^2=5.67,P〈0.05)。结论匹多莫德治疗儿童哮喘的发作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作用机制与其能降低血清IL-4水平,提高血清IFN-γ水平,从而调节Th1/Th2细胞因子平衡偏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注射用重组人干扰素α-1b联合吸入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96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组,各48例。对照组予以布地奈德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注射用重组人干扰素α-1b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喘憋缓解时间、咳嗽消失时间、肺啰音消失时间、治疗前后血清白细胞介素-17 (IL-17)、免疫球蛋白E (IgE)、干扰素γ(IFN-γ)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75%,高于对照组的77.08%(P0.05);观察组喘憋缓解时间、咳嗽消失时间、肺啰音消失时间较对照组短(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IL-17、IgE水平较对照组低,血清IFN-γ水平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注射用重组人干扰素α-1b联合吸入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疗效显著,可快速缓解临床症状,减轻炎症反应,增强患儿免疫功能,促进患儿转归。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重组人干扰素α1b联合布地奈德治疗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该院收治的72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予以布地奈德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α1b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治疗前后炎性因子[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IL)-10、IL-4]水平、肺功能指标[潮气量、吸呼比、达峰值容积比(VPTEF/VE)、达峰时间比(TPTEF/TE)、呼吸道阻力(Rrs)]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44%,高于对照组的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咳嗽、喘息、肺部湿啰音及三凹征等症状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IFN-γ、IL-10水平均高于对照组,IL-4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潮气量、呼吸比、VPTEF/VE、TPTEF/TE水平均高于对照组,Rrs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聚乙二醇干扰素α-2α(PEG-IFN-α-2α)治疗慢性病毒性丙型肝炎前后免疫细胞因子的变化,探讨长效干扰素与细胞因子之间的关系,为长效干扰素治疗选择合适的适应证。方法双抗体夹心ELISA法对100例慢性病毒性丙型肝炎患者长效干扰素治疗前后IL-2、IL-4、IFN-γ、IL-10进行了检测,同时观察了T细胞亚群的变化。结果 100例丙肝患者,用长效干扰素治疗后,治疗有效41例,有效率达到41%,随访1~2年,10%复发。干扰素治疗前: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CD4+/CD8+比值、血清IL-2、IFN-γ水平降低,而IL-4、IL-10水平明显升高。治疗后:有效组CD4+/CD8+比值、血清IL-2、γ-IFN显著升高,IL-10明显下降治疗有效组IL-10显著低于治疗无效组(P〈0.05),IL-4变化无统计学意义。而治疗无效组,治疗后仅IL-2较治疗前增高。CD4+/CD8+比值、血清IL-4、IL-10、IFN-γ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结论用长效干扰素治疗慢性病毒性丙型肝炎可以明显提高CD4+/CD8+比值,使T细胞活化,促进TH1因子的产生,抑制TH2细胞因子。T细胞亚群、TH1/Th2细胞因子的检测可用于长效干扰素抗病毒治疗适应症的选择和疗效监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血清的IL-6、IL-8、INF-γ和TNF-α水平动态变化在呼吸道合胞病毒性毛细支气管炎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检测74例住院毛细支气管炎患儿急性期与恢复期血清的IL-6、IL-8、INF-γ和TNF-α水平,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患儿组急性期血清IL-6、IL-8、和TNF-α水平显著高于恢复期和对照组(P<0.05),恢复期与健康对照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患儿组急性期血清INF-γ水平显著底于恢复期和对照组(P<0.05),恢复期与健康对照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Th1/Th2失衡致IFN-γ水平降低在毛细支气管炎发病中起重要作用;IL-6与IL-8和TNF-α可以作为预测毛细支气管炎病情的实验室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血清细胞免疫因子IL-18、IFN-γ水平及其与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1)采用ELISA方法,检测68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治疗前、后和随访2个月时的血清IL-18、IFN-γ水平变化;(2)将68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按呼吸困难评分,分成轻度、中度和重度,采用ELISA方法检测各组患儿血清I...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自制温肺定喘汤对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血浆内皮素的影响。[方法]将86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成自制温肺定喘汤治疗组及常规治疗对照组各43例,在治疗前后分别对两组毛细支气管患儿血浆内皮素的检测进行分析。[结果]经自制温肺定喘汤治疗后的毛细支气管患儿血浆内皮素水平较常规治疗组显著下降(P〈0.01),而常规治疗组治疗后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血浆内皮素水平仍高于正常组(P〈0.01)。[结论]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血清中内皮素指标明显高于正常儿童,而自制温肺定喘汤在降低毛细支气管患儿血浆内皮素方面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清肺通络法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痰热闭肺证的临床疗效及血清干扰素-γ(IFN-γ)水平的影响。[方法]收集2016年12月—2017年5月天津市南开医院儿科肺炎支原体肺炎痰热闭肺证的住院患儿69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5例,对照组34例,两组患儿均于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患儿在此基础上加服清肺通络法组方7 d,分别对两组患儿总体疗效、住院天数、各症状持续天数及血清细胞因子IFN-γ水平进行比较。[结果]最终纳入统计60例,其中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儿住院天数、发热、咳嗽、咳痰、便干、尿黄持续天数与对照组比较均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喘促持续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IFN-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组间及组内IFN-γ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肺通络法能显著提高肺炎支原体肺炎痰热闭肺证患儿的临床疗效,可显著降低血清细胞因子IFN-γ的水平,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清中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Eotaxin)、嗜酸性阳离子蛋白(ECP)、白细胞介素-4(IL-4)、γ-干扰素(IFN-γ)、外周血中Treg细胞的变化与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病情、喘息复发的关系。方法选取青岛市中心医院90例RSV毛细支气管炎患儿(RSV组)、90名健康体检儿童(对照组),检测两组血清Eotaxin、ECP、IFN-γ、IL-4及外周血中Treg细胞,根据患儿病情、喘息复发情况进行分层分析。结果 RSV组患儿治疗前血清Eotaxin、ECP、IL-4检测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RSV组患儿治疗前血清IFN-γ外周血中Treg细胞检测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重症组RSV患儿治疗前血清Eotaxin、ECP、IL-4检测值均显著高于轻症组(P0.05),重症组RSV患儿治疗前血清IFN-γ外周血中Treg细胞检测值均显著低于轻症组(P0.05)。治疗1周后,RSV患儿的血清Eotaxin、ECP、IL-4检测值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血清IFN-γ外周血中Treg细胞检测值呈不同程度升高(P0.05)。结论 RSV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存在明显的免疫失衡,检测血清Eotaxin、ECP、IFN-γ、IL-4及外周血中Treg细胞对指导临床治疗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小青龙汤联合中药热奄包对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白介素-4(interleukin-4,IL-4)、白介素-13(interleukin-13,IL-13)、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γ)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喘息性支气管炎寒性哮喘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治疗组在...  相似文献   

18.
雾化吸入重组人干扰素α-2b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雾化吸入重组人干扰素(r—IFN-2b)治疗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探讨该病的更安全方便的治疗方法。方法将113例0—2岁儿童分为三组:正常对照组、治疗对照组、干扰素治疗组,其中正常对照组为本院儿童保健体检健康儿童20名,余为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收住院的93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对照组45例,采用常规治疗并加用特布他林雾化液压缩雾化吸入;干扰素治疗组48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重组人α-2b干扰素压缩雾化吸入。用ELISA法分别检测血浆干扰素γ-IFN、白介素-4(IL-4),观察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时间及治疗前后γ-IFN、IL-4的水平变化。结果在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时间上,干扰素组明显优于治疗对照组(P〈0.01)。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血浆IL-4水平在急性期即治疗前明显升高而γ-IFN水平明显降低(P〈0.01)。治疗后:干扰素组血浆γ-IFN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而IL-4水平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较正常对照组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对照组血浆γ-IFN水平较治疗前也升高,IL-4水平较治疗前也下降,但变化程度不如干扰素组明显;治疗对照组与正常组比较,IL-4水平增高而.γ-IFN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压缩雾化吸入α-2b干扰素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疗效好,且痛苦小、副作用少。  相似文献   

19.
陈广斌  叶中绿  陆羡 《实用医技杂志》2005,12(21):3131-3133
目的:探讨γ-干扰素联用α-细辛脑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方法:对确诊的120例患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为4组,每组30例。γ-干扰素治疗组应用γ-干扰素0.5×105IU/次,加入生理盐水10 ml中雾化吸入;α-细辛脑组应用α-细辛脑4 mg/次加入生理盐水10 ml中雾化吸入;γ-干扰素联用α-细辛脑组联用以上两种方法,先吸入γ-干扰素。生理盐水对照组仅雾化吸入生理盐水10 ml,以上治疗均每日2次。结果:4种治疗方案中,γ-干扰素联用α-细辛脑组疗效最好,γ-干扰素组及α-细辛脑组均有效,优于生理盐水对照组,患儿气促、肺部音的消失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缩短。结论:联合α-细辛脑及γ-干扰素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效果好。  相似文献   

20.
防哮灵胶囊对哮喘大鼠血清IFN-γ和IL-4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观察防哮灵胶囊对哮喘大鼠血清γ-干扰素(IFN-γ)和白介素-4(IL-4)含量的影响,探讨防哮灵胶囊治疗哮喘气道炎症的作用机制.[方法]清洁级雄性Wistar大鼠84只,随机分为7组,每组12只,采用卵蛋白制作大鼠哮喘模型.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IFN-γ和IL-4的水平.[结果]B组血清中IFN-γ的含量明显低于正常组(P<0.05),而IL-4的含量明显高于前者(P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