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对比不同顺序应用血栓抽吸及替罗非班对预防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治疗(PCI)术后冠状动脉慢血流或无复流的影响。方法 97例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被计算机随机分为治疗组(49例,先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后行血栓抽吸)和对照组(48例,先行血栓抽吸再行冠脉内替罗非班注射),支架植入术后分析两组发生慢血流或无复流的发生率,另外比较患者出院前左室射血分数(LVEF)、住院期间心血管事件(MACE)及住院期间出血事件的发生率。结果两组在慢血流和无复流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前左室射血分数、住院期间心血管事件及出院期间出血事件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与先行血栓抽吸再行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相比,先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后再行血栓抽吸,在预防急诊PCI术后慢血流或无复流现象的效果相当。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直接PCI术中出现无复流时,冠脉内推注血小板GP Ⅱb/Ⅲa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和硝普钠的疗效.方法 替罗非班组为2009年2月至2012年10月STEMI患者行PCI术中出现无复流现象后给予冠状动脉内注入替罗非班的患者54例;以同期急性STEMI患者行PCI术中出现无复流现象后给予冠状动脉内注入硝普钠患者(硝普钠组)52例为对照组.观察2组患者注射药物后冠状动脉造影图像,测定PCI时梗死相关动脉TIMI血流,计算校正TIMI计帧数(cTFC),观察术后30 d心绞痛、主要心脏事件(MACE)的发生率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 冠状动脉内注射药物后冠状动脉造影显示:替罗非班组TIMI 3级血流比例明显高于硝普纳组(62.96% vs 42.31%,P<0.05);替罗非班组cTFC明显少于硝普钠组[(38.6±7.2)vs(49.4±9.5),P<0.01];替罗非班组术后30 d心绞痛发生率(5.56% vs 21.15%,P<0.05)、MACE的发生率(7.41% vs 23.08%,P<0.05)低于硝普钠组,LVEF高于硝普钠组[(58.2±6.3)% vs (50.4±9.7)%,P<0.05].结论 对于急诊PCI治疗术中出现无复流,应用替罗非班优于硝普钠,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可以增加STEMI患者PCI术中发生无复流现象后冠状动脉血流和心肌组织灌注,减少术后心绞痛及MACE的发生率,改善远期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实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时,予以血栓抽吸以及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进行联合治疗的效果.方法 对自2009年11月至2012年11月,于巩义市人民医院心内科治疗的330例AMI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治疗方法分为A、B两组,A组172例PCI时予以血栓抽吸以及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联合治疗,B组158例单纯予以PCI,对两组患者术后心肌梗死溶栓(TIMI)的血流改善率与ST段的回落率,以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心脏不良事件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A组患者在术后其TIMI的血流改善率与ST段回落率,以及LVEF同B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A、B两组均未出现心脏不良事件.结论 AMI患者实施PCI时,予以血栓抽吸以及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进行联合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冠脉血流,并降低无复流的现象,同时也能改善急诊PCI效果,不仅方法简单,而且安全可靠,能够有效提高临床治愈率,同时对患者预后也可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PCI术中血栓抽吸联合替罗非班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中的疗效。方法 2010年8月至2012年8月住院治疗的急性STEMI患者11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PCI+血栓抽吸联合替罗非班)62例和对照组(直接PCI)56例。观察PCI术后即刻TIMI血流分级、无复流发生率、球囊使用率、支架置入率、ST段回落率、肌钙蛋白T(TnT)峰值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峰值、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6个月内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的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后TIMI 3级血流发生率明显增高(P〈0.01),无复流发生率明显减少(P〈0.01),球囊使用率明显降低(P〈0.01),两组支架植入率相当(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TnT及CK-MB峰值显著降低(P均〈0.01),心电图的ST段回落率、LVEF值明显增加(P〈0.01,P〈0.05),6个月内的心衰发生率、再次AMI发生率显著降低(P〈0.01,P〈0.05)。结论 PCI术中血栓抽吸联合替罗非班能明显降低急性STEMI患者冠脉内血栓负荷,改善冠脉血流,减小梗死面积,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5.
血栓抽吸联合替罗非班治疗血栓负荷病变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DiverCE导管血栓抽吸与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联合治疗急性心肌梗死血栓负荷病变的疗效。方法32例经冠脉造影证实为血栓负荷病变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为血栓抽吸 替罗非班组24例、标准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组8例,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期间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的发生率、手术前后的心肌梗死溶栓(TIMI)血流变化和出血性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血栓抽吸 替罗非班组住院期间的MACE发生率低于标准PCI组(P<0.05),术后即刻TIMI血流改善率高于标准PCI组,而且无致命性出血并发症。结论DiverCE导管血栓抽吸与替罗非班联合治疗急性心肌梗死血栓负荷病变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同方法经冠脉介入治疗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的远期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5年1月于我院行冠脉介入治疗(PCI)的STEMI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各50例。参照组行梗死相关动脉PCI治疗,实验组于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联合血栓抽吸后行梗死相关动脉PCI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病变血管TIMI血流分级及术后10 d LVEF、BNP水平,两组冠脉慢血流发生率、术后2 h ST段50%回落率、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实验组病变血管TIMI血流分级、术后10 d LVEF水平明显高于参照组,BNP水平低于参照组(P<0.05);实验组冠脉慢血流发生率低于参照组,术后2 h ST段50%回落率高于参照组(P<0.05);两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联合血栓抽吸后行梗死相关动脉PCI治疗可明显改善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ST段回落情况及心肌功能,缩小心肌坏死范围,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
狄红彦  陈欣  卢成志  徐建强 《新医学》2012,43(10):722-725
目的:研究血栓抽吸联合冠状动脉内替罗非班对接受急诊PCI术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89例接受急诊PCI术的急性STEMI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比较支架植入前行血栓抽吸后冠状动脉内注入替罗非班(A组,53例)与常规PCI后静脉应用替罗非班(B组,36例)两组的冠状动脉造影、UCG及心电图结果.结果:两组PCI术后冠状动脉造影显示的TIMI 3级血流、UCG所示的左心室舒张末期直径(LVEDd)、LVEF、术前及术后1h心电图所示的总ST段回落≥50%比率、梗死相关血管(IRA)无复流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的住院期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急性STEMI明显血栓负荷的患者,血栓抽吸联合冠状动脉内替罗非班后PCI术的治疗方案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替罗非班联合不同时间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冠脉血流的影响.方法 连续入选符合入选条件的412例STEMI患者,根据是否应用替罗非班分为替罗非班组(n=195)和常规组(n=217),两组患者均根据指南和实际情况进行急诊PCI、补救PCI、易化PCI、溶栓后PCI和单纯PCI.所有患者均进行PCI术前、术后TIMI血流和校正的TIMI帧数(cTFC)计算及比较.结果 虽然术前两组患者各种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替罗非班组cTFC术后即刻明显小于常规组(P<0.05),尤其是在急诊PCI时,替罗非班组cTFC与常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替罗非班联合介入治疗STEMI可以有效改善梗死心肌区微循环,提示替罗非班治疗STEMI安全、有效,尤其是对急诊PCI获益更大,值得临床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血栓抽吸导管联合冠脉内推注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疗效。方法 22例AMI患者行直接PCI术中,应用血栓抽吸导管联合冠脉内推注替罗非班治疗为观察组,以单纯行PCI患者30例作为对照,观察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在直接支架植入率,血流TIMI分级,无复流或慢血流发生率,术后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峰值,ST段回落幅度,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AMI患者应用血栓抽吸导管联合冠脉内推注替罗非班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直接经皮腔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前应用替罗非班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无/慢复流的影响及安全性。方法行直接PCI术并且静脉应用替罗非班的STEMI患者296例,根据替罗非班的用药时机分为术前用药组和术中用药组。分析两组术前与术后梗死相关动脉(IRA)血流情况,术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住院期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出血及严重的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生率。结果术前用药组PCI术前及术后IRA前向血流达到心肌梗死溶栓治疗(TIMI)3级比例均高于术中用药组,分别为(74.7% vs 47.2%、98.9% vs 93.2%,P<0.05)。术前用药组PCI术后LVEF高于术中用药组(58.31±5.35)% vs (52.93±6.01)% (P<0.05)。两组术后住院期间MACE、出血及严重的血小板减低症发生率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术前应用替罗非班可以减少无复流及慢复流发生率,保护心脏功能;此外,术前应用替罗非班不增加STEMI患者PCI术后出血等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应用血栓抽吸导管对相关血管无复流的疗效及安全性观察。方法将40例急性心肌梗死(AMI)PCI术中发生无复流(或慢血流)TIMI≤1级的患者分为两组,两组均在支架植入前应用血栓抽吸导管行血栓抽吸,并且均成功植入支架,支架植入后均发生无复流,其中试验组无复流发生后应用血栓抽吸装置行抽吸处理,对照组应用血栓抽吸装置在血管远端推注替罗非班与硝普钠,比较两组无复流处理后TIMI血流分级及住院期间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和出血并发症等。结果试验组TIMI血流分级优于对照组(P<0.05); 两组住院期间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MI急诊行PCI术中无复流应用血栓抽吸导管抽吸可以改善冠状动脉血流和梗死区域的心肌再灌注,减少住院期间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其方法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在老年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中,Diver CE血栓抽吸导管与替罗非班对心肌再灌注水平的作用、安全性和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76例接受急诊PCI术的老年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造影证实病变处有明显血栓负荷,将患者随机分组,抽吸组39例患者应用Diver CE血栓抽吸导管抽吸血栓后行PCI治疗,替罗非班组37例患者造影后给予替罗非班+PCI治疗。比较两组心肌灌注水平、并发症发生率和随访6个月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抽吸组和替罗非班组术后无复流现象发生率、罪犯血管TIMI血流帧数(TFC)、心肌呈色分级、2h内ST段回落率分别是2.6%vs.16.2%、48.1±10.3vs.63.2±14.3、2.59±0.48vs.1.68±0.43,84.6%(33例)vs.62.2%(23例),抽吸组心肌灌注水平明显优于替罗非班组(均P<0.05)。替罗非班组出血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抽吸组。随访6个月,两组心血管事件(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心因性死亡)发生率分别为14.7%和3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接受急诊PCI术的老年患者中,对血栓负荷重的病变应用Diver CE血栓抽吸导管,与替罗非班相比更安全,并能明显改善患者的心肌再灌注和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手术中应用血栓抽吸导管联合经抽吸导管与经指引管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和硝酸甘油的疗效。方法选择因STEMI行直接PCI并于术中应用DiverCE血栓抽吸导管联合经抽吸导管冠状动脉内推注替罗非班和硝酸甘油的患者34例作为抽吸管组,以基础临床资料和冠状动脉影像特征相似并直接PCI中应用血栓抽吸导管联合经指引管冠状动脉内注射上述药物的33例患者作为指引管组,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抽吸管组在注药前后血压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指引管组血压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肌钙蛋白、血BNP值、CK-MB峰值、CK-MB峰值时间、TIMI3级血流及梗死相关血管(IRA)慢血流发生率均优于指引管组(t值分别为3.92、4.70、3.39、7.17,P均〈0.01;X2值分别为3.877、3.876,P均〈0.05)。两组术后l周时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术后1个月抽吸管组LVEF、LVEDd、LVESd均优于指引管组(t值分别为5.99、4.53、8.12,尸均〈0.01),而术后2hST回落率、1个月MACE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STEMI患者行直接PCI过程中与经指引导管冠状动脉内注药相比,应用血栓抽吸导管联合经抽吸导管冠状动脉内推注替罗非班和硝酸甘油可减少慢血流的发生,改善心肌再灌注水平及左心室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经ZEEK血栓抽吸导管注射硝普钠对急性心肌梗死(AMI)介入治疗中梗死相关动脉(IRA)无复流现象的影响.方法 选择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AMI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再通的IRA存在无复流现象者43例.所有病例均给予血栓抽吸导管抽吸血栓,其中21例患者入选硝普钠组,经ZEEK血栓抽吸导管抽吸后超选择性IRA内注射硝普钠100μg,2秒内"弹丸式"快速注射完毕,22例患者梗死相关冠状动脉内注射生理盐水5 ml,10分钟后复查冠状动脉造影,评定冠状动脉血流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分级及校正TIMI帧数(cTFC).结果 两组均可明显改善急诊PCI后的无复流现象,硝普钠组所有患者IRA血流恢复TIMI 3级,cTFC帧数由用药前的(83.7±7.0)帧降至(26.5±5.8)帧,而对照组从(84.5士6.5)帧降至(39.8±10.7)帧,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ZEEK血栓抽吸导管联合超选择性IRA内快速注射硝普钠100 μg能更有效地改善AMI急诊PCI中无复流现象,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5.
替罗非班联合急诊PCI对急性心肌梗死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急性心肌梗死(AMI)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时,应用替罗非班改善冠状动脉血流和临床预后的疗效。方法所有确诊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并于发作6h内行急诊PCI手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A组)和控制组(B组)各40例,两组均给予急诊PCI术及氯吡格雷、阿司匹林、肝素和低分子肝素、他汀类、β受体阻滞剂等治疗,A组另给予替罗非班静脉内使用,观察两组在病变性质和术后即刻靶血管TIM/血流分级、术后心电图改变(ST段回落幅度)、术后30d内心脏不良事件(MACE)及出血事件发生率,并随访出院后MACE发生情况。结果A组PCI术后即刻靶血管TIMI血流分级明显高于B组,使用替罗非班治疗期间,A、B组出血事件及血小板减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ST段回落幅度较B组明显、30d内MACE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随访期间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A组明显低于B组。结论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治疗的基础上,ACS患者急诊PCI术中应用替罗非班比单纯PCI术及常规药物治疗,能进一步改善心肌灌注,从而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早期应用替罗非班对急诊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炎症反应、血管造影和临床结果的影响。方法将123例STEMI行PCI患者分为观察组(n=65)和对照组(n=58)。观察组应用替罗非班,对照组未应用替罗非班。比较2组患者入院时和治疗3 d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和降钙素原(PCT)水平;比较2组患者术后TIMI 3级血流恢复率、校正TIMI帧数及术后90 min的ST段回落高于75%、30 d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和住院期间出血事件的发生率;对MACE的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治疗3 d后,观察组hs-CRP、IL-6、PCT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后梗死相关血管的TIMI 3级血流恢复率较高,校正TIMI帧数较低,术后90 min ST段回落高于75%的发生率较高,30 d的MACE发生率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MACE组患者糖尿病患病率、Killip心功能分级和血肌酐高于非MACE组,收缩压低于非MAC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入院时心功能分级、收缩压和早期应用替罗非班是MACE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早期应用替罗非班可减轻急诊STEMI行PCI患者术后炎症反应,改善血管造影和临床结果,且是MACE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