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端粒、端粒酶与肿瘤关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端粒是一种DNA-蛋白质复合体,位于真核生物染色体末端,维持染色体的稳定,保证线性DNA完整复制。端粒酶是一种特异的染色体末端转移酶,近年来研究发现,端粒酶活性及端粒的稳定与恶性肿瘤发生相关。恶性肿瘤是由破坏细胞正常生长调控的多种基因突变引起,是一个多步骤、多阶段的过程。近年研究发现,在大多数人体恶性肿瘤细胞中可检测到端粒酶活性,而在正常体细胞中一般端粒酶阴性(生殖细胞、造血干细胞等除外)。端粒酶与肿瘤之间的高度相关性使之成为目前肿瘤研究的新热点。端粒酶抑制及检测可能有潜在的临床治疗及诊断价值。本文就此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端粒和端粒酶是近年来生命科学研究的热点。细胞分裂过程中,因其染色体末端(端粒)DNA不能完全复制而缩短,使细胞逐渐失去增殖能力而衰老,端粒酶可延长染色体末端DNA,端粒酶的活化使细胞获得无限增殖能力。在永生细胞系及绝大多数的恶性肿瘤(85%)细胞中有活化的端粒酶。本文综述了端粒的结构与功能,端粒酶在端粒合成与稳定中的作用,介绍了端粒酶活性的测定方法,细胞永生与端粒酶激活的关系,并讨论了通过抑制端粒酶活性来治疗癌症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3.
端粒是染色体末端独特的蛋白质———DNA结构 ,在保护染色体的完整性和维持细胞的复制能力方面有重要的作用。端粒酶则是由RNA和蛋白质组成的能够延长端粒的一种特殊反转录酶 ,激活端粒酶可合成DNA并将其加入到染色体末端 ,使细胞获得不死性。近年来研究发现 ,端粒酶活性的表达是大多数恶性肿瘤细胞无限增殖的必要条件 ,端粒酶有成为恶性肿瘤标记物的趋势 ,本文就端粒酶和胃癌 ,胃癌前病变及幽门螺杆菌 (HP)关系综述如下。1 端粒酶和胃癌胃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由于胃癌早期无特异性的临床表现 ,中晚期疗效不佳 ,预后差 ,…  相似文献   

4.
端粒是染色体末端的一种特殊结构,为DNA与蛋白质的复合体、端粒随细胞的增殖缩短。端粒酶是目前发现的唯一能够延长端粒的一种DNA依赖性DNA聚合酶。端粒酶的激活可维持端粒的长度和功能并在细胞的增殖及癌变的调控上起着重要作用,肿细胞中有端粒酶的表达,并可在不同肿瘤不同期级有不同程度的表达。研究端粒酶的活性表达及其调节,对阐述细胞癌变、肿瘤演进和肿瘤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端粒酶与肿瘤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怀深 《医学综述》2001,7(1):17-17
端粒是真核细胞染色体末端的特殊结构 ,它能防止染色体发生降解、端 端融合、重组和染色体丢失 ,因而起到稳定染色体的作用。端粒酶是一种由RNA和蛋白体组成的复合体 ,能从头合成染色体末端的端粒DNA ,弥补细胞分裂时端粒DNA的丢失 ,维持端粒的长度 ,保持染色体的动态平衡。有很多报道认为端粒酶与恶性肿瘤有关。现就端粒酶与肿瘤研究综述如下。端粒酶是RNA依赖的一种特殊的DNA多聚酶 ,为核糖核蛋白复合物 ,主要由RNA和蛋白质组成 ,它能以自身RNA为模板反转录合成端粒DNA序列添加至染色体末端 ,以补偿细胞分裂时染…  相似文献   

6.
hTERT与端粒酶活性的关系及其调控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路  罗金燕  程晋 《医学综述》2001,7(6):332-334
1 概 述端粒是位于真核生物细胞染色体末端的特殊结构 ,由DNA和蛋白组成。组成端粒的DNA为TTAGGG的简单重叠结构。端粒的存在可以阻止基因DNA被降解或发生有害的重组。在正常的人体细胞 ,端粒末端随周期性复制逐渐缩短 ,当缩短至一定程度 ,细胞发生衰亡。故其缩短被喻为细胞的“分裂时钟”。端粒酶是核糖核酸 (RNA)和蛋白质的复合体 ,是一种特殊的RNA依赖性DNA聚合酶 ,它能识别端粒 3′的引物位点 ,并依靠逆转录机制以自身RNA为模板重复复制端粒序列 ,以维持端粒的稳定性。与正常细胞相反 ,恶性肿瘤细胞中端粒…  相似文献   

7.
人类端粒是位于染色体末端的重复DNA序列 (TTAGGG) ,具有维持染色体稳定的重要作用 ,端粒长短变化和稳定与细胞的衰老和癌变密切相关。端粒酶 (telomerase)是一种特殊的核糖核蛋白聚合酶 ,它能以自身的RNA作为模板合成端粒弥补端粒丢失 ,对维持端粒长度 ,使细胞获得永生化起重要作用。根据目前已检测的癌组织标本的统计结果分析 ,恶性肿瘤组织端粒酶检出率高达 84%~ 95 % ,而良性肿瘤及正常组织的端粒酶检出率仅 4%左右 ,端粒酶与肿瘤之间的高度相关性使之成为目前肿瘤治疗研究的新热点 ,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肿瘤的…  相似文献   

8.
近有研究发现 90 %的肿瘤细胞都呈端粒酶阳性 ,而大多数正常人体组织细胞中却无端粒酶阳性表达 ,提示端粒酶可能在肿瘤的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并有可能成为一种肿瘤标记物[1] 。肿瘤细胞永生化的“端粒 -端粒酶假说”也为越来越多的研究结果所证实。本文就端粒、端粒酶的现状、临床意义进行综述。1 端粒、端粒酶的结构与生物学特性端粒是真核细胞染色体末端富含G的DNA重复序列 ,由DNA及其相关蛋白组成 ,人类端粒序列为平均长度 12~ 15Kpb的 (5′ -TTAGGG - 3′)n。端粒的重要功能在于维持染色体稳定和DNA的完整复制…  相似文献   

9.
端粒和端粒酶是近年来生命科学研究的热点。细胞分裂过程中,因其染色体末端(端粒)DNA不能完全复制而缩短,使细胞逐渐失去增殖能力而衰老,端粒酶可延长染色体末端DNA,端粒酶的活化使细胞获得无限增殖能力。在永生细胞系及绝大多数的恶性肿瘤(85%)细胞中有活化的端粒酶。本文综述了端粒与端粒酶的结构与功能,端粒酶在端粒合成与稳定中的作用,介绍了端粒酶活性的测定方法,并讨论了通过抑制端粒酶活性来治疗癌症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肿瘤的端粒-端粒酶假说已被越来越多的实验所证实。而几乎所有的恶性肿瘤都存在端粒缩短及较强的端粒酶活性,正常组织(除生殖细胞,造血细胞等除外)则呈阴性。端粒酶可作为肿瘤的标记物,抑制端粒酶治疗肿瘤病,又为恶性肿瘤的治疗开辟了新思路及新途径。本文将对端粒、端粒酶与肿瘤的关系及临床应用方面作一综述。1 端粒的结构与功能 早在三十年代,遗传学家Mullert发现染色体末端结构对保持染色体的稳定十分重要,于是把这个特殊结构定名为端粒(telonereTLM)[1]。但是直到1978年Blackburn首先在四膜虫中发现并证实了端粒结…  相似文献   

11.
端粒酶与肿瘤关系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5  
自 1994年Kim[1] 等建立了端粒酶活性检测的TRAP法。并以此方法检测发现端粒酶活性与多数人类恶性肿瘤密切相关以来 ,有关端粒酶与肿瘤关系及其临床应用的报道连年增长[2 ] ,成了国际上肿瘤学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迄今 ,几乎没有一种恶性肿瘤没有被做过端粒酶活性研究。以下就端粒酶与肝癌、乳腺癌和膀胱癌的关系及其临床应用研究进展作一综述。1 背景梗概端粒 (Telomere)是真核细胞染色体的末端结构 ,端粒DNA由短的碱基序列多次重复而成。端粒具有稳定染色体结构 ,维持细胞正常寿命或决定细胞分裂次数等功能。1972年 ,…  相似文献   

12.
周礼圆 《微创医学》2006,25(1):133-134
端粒是染色体的末端基本结构,保护着染色体的末端并确保其复制的完整.端粒酶是维护端粒的核蛋白复合体,在端粒酶缺乏时,端粒随着细胞的分裂而缩短.两者共同调节染色体的稳定性和细胞的增殖及寿命.目前端粒及端粒酶的研究多数在肿瘤细胞的发生及分化领域,但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端粒及端粒酶在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端粒是真核细胞染色体末端特有的重复结构,由(AATGGG)n组成,能够防止染色体发生降解及端一端融合,在细胞分裂时,由于染色体自身缺陷,随着细胞分裂次数的增加,其端粒逐渐缩短,最终使细胞进入危险期,并导致细胞死亡。而在许多恶性肿瘤及其相应的细胞中,当端粒酶星阳性表达时,则肿瘤细胞能够逃脱衰老死亡,并成为永生化细胞。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端粒酶的激活是肿瘤发生的多基因参与,多阶段变化过程中关键的一步。然而,有关不同食管病变组织中端粒酶的研究很少报道。本文采用端粒末端重复序列扩增技术(TelomericRepeatAmpliffieationProtocol,TRAP)分别检测食管癌组织、不典型增生及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的端粒酶活性,以探讨端粒酶表达在食管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及意义。  相似文献   

14.
周礼圆 《医学文选》2006,25(1):133-134
端粒是染色体的末端基本结构,保护着染色体的末端并确保其复制的完整。端粒酶是维护端粒的核蛋白复合体,在端粒酶缺乏时,端粒随着细胞的分裂而缩短。两者共同调节染色体的稳定性和细胞的增殖及寿命。目前端粒及端粒酶的研究多数在肿瘤细胞的发生及分化领域,但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端粒及端粒酶在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端粒、端粒酶及其与肿瘤的关系是当今分子生物学研究的热点之一。端粒酶是一种核糖核蛋白 ,主要由RNA及蛋白质组成。端粒酶抑制剂被人为是一类高选择性抗肿瘤药物 ,有关端粒酶抑制剂的研究为抗肿瘤药物开辟了一个新方向[1] 。1 端粒的结构与功能端粒 (telomere)是指真核细胞染色体末端的特殊结构 ,即染色体末端DNA多个重复序列。端粒的生物学功能是保护染色体的稳定。早在 30年代 ,两名遗传专家Muller和Mcclintock分别在不同的实验室不同的生物发现染色体末端结构对保持染色体的稳定十分重要。端粒给染色体…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 3 0年代 ,McClintock和Muller分别在玉米和果蝇中发现并命名了“端粒” ,它是真核生物染色体的天然末端 ,长度缩短可导致细胞恶变 ,端粒酶是一种核糖核蛋白酶 ,在大多数正常人体细胞中没有活性 ,在几乎所有恶性肿瘤中被检测到 ,它们与癌症的关系已成为分子生物学、临床医学等多个学科共同关注的热点。1 端粒的结构、功能1978年 ,Blackbum发现一种单细胞池塘生物四膜虫的染色体端粒DNA为一种简单核苷酸序列的大量重复 ,即(TTGGGG)n ,后来证明人和脊椎动物的端粒均为含有丰富鸟嘌呤 (G)的重复DN…  相似文献   

17.
端粒和端粒酶是近年来肿瘤基础研究的热点课题之一 ,端粒酶的激活与端粒长度的维持是细胞永生化和无限制增殖的基础。最近的研究提示 ,细胞染色体端粒行为和端粒酶表达的异常在肿瘤发展中起重要的作用 ,现就白血病的端粒行为、端粒酶表达异常及其意义作一综述。1 端粒端粒是位于真核生物细胞染色体末端的特殊结构 ,它由DNA和蛋白质组成[1,2 ] 。人类端粒含有几千拷贝的六聚体重复序列 ,是一个简单重复的富含鸟苷酸 (G)的DNA序列[3 ] ,重复单位是 ( 5’ -TTAGG -3’)n ,端粒对染色体的稳定及其基因组的完整非常重要 ,为染色体…  相似文献   

18.
端粒酶与肿瘤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早在 30年代 ,Muller和Meclintock等就已发现了端粒结构的存在 ,直至近年来才有了较大进展。端粒与端粒酶已成为国际医学生物学界高度重视的研究热点之一。1 端粒和端粒酶端粒 (telomere)是真核细胞线形染色体末端的一种特殊结构 ,由端粒DNA和端粒蛋白质构成 ,端粒DNA是富含G的高度保守的重复核苷酸序列。人的端粒DNA序列由 5′→ 3′方向的 (TTAG -GG)n反复串联组成 ,约 2~ 15kb。虽然端粒序列不含功能基因 ,但是如果端粒 ,保护染色体末端免于被化学修饰或被核酶降解 ,染色体之间就会出现端 …  相似文献   

19.
谷化平  周翠玲 《医学综述》2000,6(7):320-321
<正>端粒(telomere)是染色体末端的一种特殊结构,为DNA与蛋白质的复合体,具有稳定染色体并使其免受末端降解酶影响及调节正常细胞生长的功能,被喻为细胞的“分裂时钟”。端粒酶(telomerase)是催化合成并维持端粒一定序列的核糖核蛋白。端粒酶通过合成端粒DNA,阻止端粒丢失,维持端粒长度而使肿瘤细胞获得永生化。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85%以上的人类恶性肿瘤组织具有端粒酶的过度表达,提示其在肿瘤发生发展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因而引起众多学者的关注。现就端粒酶在胃肠道肿瘤研究中的意义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0.
端粒 (telomere)是真核生物细胞染色质末端的一种特殊结构 ,由端粒DNA和端粒蛋白构成。人端粒DNA序列是由5’ - 3’方向的一段高度保守的d(TTAGGG)n组成的简单重复结构。此结构类似染色体的帽子 ,能防止染色体发生降解、端一端融合、重组和染色体丢失 ,因而起到稳定染色体的作用。在正常机体内 ,细胞每分裂一次 ,端粒将丢失 5 0~ 15 0个碱基对 ,随着细胞的分裂 ,端粒DNA逐渐缩短 ,最终使细胞进入危机期 ,并导致细胞死亡 ,这就是所谓的“末端复制难题”。端粒酶 (telomerase)是一种核糖核蛋白 ,由RN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