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急救医疗服务体系,将急诊急救与疾病危重期紧密结合起来,体现出很高的效率性。通过创伤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建立,可提高战创伤救治技术水平,搭建平战结合我军卫勤保障任务准备平台,形成军队医院急救医疗优势,促进我军综合医疗水平的提高。创伤救治和以创伤救治为特色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完善,是我军卫勤保障任务的职能要求,应作为部队医院急诊急救工作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2.
野战医疗方舱在地震灾害危重伤病员救治中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自的:探讨我军第二代野战医疗方舱系统的急救方舱在地震灾害危重伤病员救治中的作用。方法:通过对地震灾害46例急危重伤病员的救治,分析抢救成功率与急救方舱设备、人力资源配置及心理干预的关系。结果:野战医疗急救方舱共收治急危重伤病员46例,抢救成功率100%。结论:现代化的急救设备,合理的人员配置和适当的心理干预,是野战医疗急救方舱伤病员抢救成功率高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3.
全国地方和军队大专院校共有1000多所,其中大部分说校设有门诊部或保健站,少数较大的院校设有小型医院,他们既要对全院教职工及家属提供医疗、卫生、保健服务,又要担负突发性、临时性应急医疗救治任务。这对危重病人赢得宝贵的抢救时间,提高最终抢救成功率致关重要。多年来,学院内发生的危重病人,首先送往的就是校门诊部或保健站。我们是借口条件设备差,怕担责任,推给上级医院一送了之,还是积极开展院外急救为患者赢得宝贵抢救时间,这是对每一个医务人员医德优劣的考验。也直接反映了门诊部医疗质量和综合组织管理水平。开展急救…  相似文献   

4.
孙华  司敏 《现代保健》2010,(6):140-143
目的探索急救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及运行的有效模式,创作急救医学影视教材,提高急救医疗质量和水平。方法(1)对国内外急救医疗体系的建设与发展进行调研、分析,总结特点,积累资料;(2)充分利用有效资源,创建急救医学运行模式;(3)制作现代急救医学影视教材;(4)运用实践。结果按新模式运行后各急救医疗指标均明显提高。结论该项目成果能规范急救医疗服务行为,提高急救效能,提高对危重患者救治和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灾害事故的应对能力和水平,具有可推广性。  相似文献   

5.
“120”是医疗急救的代名词。1240年,意大利怫罗伦萨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以伤员救护和转运为主的急救医疗服务组织,从那一刻起,“白衣天使”的身影便出现在世界各国的大街小巷里:从那一刻起.死神不再轻而易举地夺去美好的生命……随着“120”救护车的急救铃声,一个个危重病人被医务人员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  相似文献   

6.
院前急救护理中潜在的安全隐患及应对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院前急救是指危重病人进入急救中心(站)以前的急救医疗。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城市规模的扩大,生活节奏的加快,社会意外事件增多。而且人们生活水平和文化素质的提高,对生命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医疗卫生事业和院前急救的医疗服务技术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加强急救护理管理,为急危重症患者在最短时间内得到有效的院前救护、途中监护,赢得救治的黄金时间,提高急救效率。同时也给后续救治工作的成功奠定良好的基础,有效避免安全隐患及纠纷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重症呼吸疾病患者的院前急救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鲍志萍 《现代医院》2008,8(1):74-75
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健康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院前急救作为急诊医疗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一门独立的集医学和社会性相对统一的综合性边缘学科,分阶段急救护理模式在临床实践中也得到不断完善和发展。院前急救护理由于其工作的特殊性:社会性强、时间紧急、随机性强,作为急诊医疗的首要环节显得尤为重要。及时的院前急救,有利于对重症呼吸疾病的抢救,减少临床的死亡率发生。增强护理人员的急诊急救意识,提高急救水平,时刻牢记“病人第一,时间就是生命”这一理念。及时与呼救者联系,了解病人情况,指导患者作必要的现场自救。危重病人及时与科室联系,让病人得到及时的进一步救治。  相似文献   

8.
急救转运出车571例统计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公亮 《中国医院统计》2002,9(2):122-122
本院重症儿童救治中心作为广州市 2 1世纪工程优先项目正在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而急救转运出车是重症儿重救治中心 (下称“救治中心”)重要组成部分 ,是抢救危重儿童的第一线 ,关系到危重儿童的抢救和后期治疗〔1〕。本文对1999— 2 0 0 0年的急救转运出车 5 71例进行统计分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了提高突发疾病和突发事故中对猝死者的救治率,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将突发现场的病人有关数据传送到医疗单位,尽早作出救治方案及救治前的准备。方法:利用现有移动公司CDMA无线通讯系统网络,将所采集的病人生理参数通过移动网络传输到相关医院急救室,为救治工作争取更多的时间。结果:监护系统建立后,医院的急救救治率逐步提高,救治成本有所降低。结论:移动急救监护系统的建设,可以明显改善急救效力,提高病人的救治成功率。  相似文献   

10.
王玉琴  白琳  王宇 《工企医刊》2010,23(5):82-82
随着医院的整体医疗水平的提高,急救医学的发展趋势逐渐演变为院前急救一急诊室急救一ICU救治这一完整体系。而院前急救及护理亦是急诊医疗服务体系的最前沿阵地,因此认真掌握院前急救中现场及转运途中的护理措施,及时采取紧急而正确的急救措施和护理,能够为重症创伤病人院内急救赢得宝贵时间,提高救治成功率,为医院的后期治疗打下良好的基础。现将我院重症创伤病人院前急救中的护理体会汇报如下。  相似文献   

11.
急诊科作为每个医院窗口科室,不但担负着一般急诊病人的救治,更担负着危重病人的救治工作。危重病人在急诊科救治过程中,由于突发疾病病情不稳、诊断不明确往往死亡率高,风险大,医患矛盾多。为了提高危重病人的抢救成功率,本文提出建立“危重病人一站式流动救护技术平台”,树立抢救室随病人移动的理念,实现急诊危重病人的抢救一明确诊断一进一步专科治疗这一流程的无缝衔接,缩短病人在绿色通道中的救治时间。有望提高危重病人救治水平,减少死亡,提高急诊急救水平。  相似文献   

12.
急诊医学是近年兴起的一门救治涉及各个专业急性病的临床学科,贯穿于院前急救、院内急诊及危重病监护的全过程。随着经济和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大批先进的急救医疗设备不断地进入各级医院,应用于临床,在抢救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强化了急诊科安全、快速、有效、连续地诊疗服务,帮助很多危重病人脱离了生命危险。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介绍亚洲发达国家日本急救医学的现状和进展,包括危重医疗转运系统的组织和结构、院外救护系统和医院分级、对院外救护提供者进行各种救护水平的训练和教育等。供我国急救医学的发展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院前急救护理体会。方法: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1938例现场接回急救患者的急救护理。总结:院前急救护士不但要有过硬的急救技术,还要有强烈的责任心,较强的反应水平,管理好院前急救护理工作,抓好“院前急救-急诊科急救-ICU救治”生命抢救链第一关,可以尽可能地使部分危重、濒死患者和严重创伤患者得到迅速救治。  相似文献   

15.
江萍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27):4187-4190
目的:确保孕产妇发生危重急症时能得到快速、专业的救治,从而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方法:在全区范围内搭建以区产科急救办公室为中心的产科急救网络,将11家产科执业机构全部纳入。结果:强化了医疗机构对产科急救工作的重视,全市危重孕产妇抢救成功率95.83%。结论:产科急救网络建设与运行对危重孕产妇救治起到了积极作用,但仍需加大对产科急救的投入以及产科人员的培训,建议在全市范围内成立产科危重急救中心。  相似文献   

16.
日本是发达国家之一,由于经济的高度发展,物质及丈化水平较高,人们对急救医疗也有较高的要求,而且由于日本是一个多地震国家,人口密集,国家十分重视急救医疗的建设.有一套覆盖全国、设施完备、层次分明的急救医疗服务网.近年来,日本多次发生医院拒绝收治导致病人死亡的事件,显示日本急救医疗系统已陷入困境,亟待改革.  相似文献   

17.
急救医学将急救过程分为院前急救、急诊处置及ICU观察三个阶段。院前急救是指将急、危、重伤病者送入医院前所施行的医疗急救。院前急救对挽救伤者生命意义重大。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院前急救的要求越来越高。我院通过加强急救管理,在提高急救反应能力方面效果显著。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研究对象为2010年1—12月间我院急救病人96例,其  相似文献   

18.
院前急救技术规范培训的实践与探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院前急救队伍是院前急救3大要素之一,而急救技术是决定院前急救能力和急救质量的关键环节。我国的急诊急救事业起步较迟但发展迅速,在急救体系架构建设完成后,急救队伍的建设和急救技术规范培训将是今后急救急诊管理层的主要工作内容。为了实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体系建设规划,加快医疗救治队伍能力的建设,中南院前急救珠海培训中心针对指挥调度型急救模式和院前急救队伍构成的特点,开展了院前急救技术规范培训的实践和探索工作。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引入信息技术优化危重新生儿转运服务模式,降低转运过程中新生儿病死率。方法 建设基于5G技术的危重新生儿急救转运协同平台,实现与医院系统的数据实时交互对接。结果 采用协同转运平台转运的325例次患儿中,案例耗时均减少了4 min,实现了“上车即入院”的转运目标。结论 危重新生儿急救转运协同平台有效提高了危重新生儿的救治质量,提升了医疗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基层医院转运危重患者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调查分析,从而采取有效的措施,提高基层医院转运危重病人的安全性。方法回顾性调查分析2010年1月2012年12月基层医院转运1 120例危重病人,进行急救质量效果评价及原因分析,同时针对原因提出了相应的措施。结果基层医院转运危重病人存在的隐患主要有医患缺乏有效沟通、医疗设备与药品配置缺陷、急救技能不够熟练、转运途中监护不严等四个主要方面。结论重视基层医院的急救质量,规范危重病人的转运与救治流程,能有效提高基层医院转运危重病人的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