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经股动脉或是桡动脉进行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或介入治疗越来越普及.由于经桡动脉诊治时桡动脉容易发生痉挛,或是头臂干血管迂曲使导管不易到位,仍有不少患者需要经股动脉穿刺途径完成诊治.血管穿刺后止血是经股动脉径路突出的问题,常用的手法压迫止血费时费力,压迫力度不易控制,出血、血肿、栓塞及腰酸背痛等并发症仍然常见,有时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经股动脉和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的优缺点。方法将我院2004年7月到2006年8月住院期间冠状动脉造影患者436例,按股动脉途径和桡动脉途径分为两组,比较其穿刺时间、穿刺成功率、x线照射时间、制动时间、穿刺部位并发症。结果股动脉血管穿刺成功率高于桡动脉组,穿刺时间小于桡动脉组,股动脉组术后并发症高于桡动脉组。结论经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造影安全可行,并发症少,适合于择期造影者及老年人。经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穿刺时间短,成功率高,适用于急诊患者。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老年女性患者经鼻烟壶处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和PCI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行冠状动脉造影和(或)PCI的老年女性患者100例,根据穿刺部位不同随机分为鼻烟壶组50例(穿刺鼻烟壶部位)及经典组50例(穿刺常规桡动脉)。观察2组穿刺时间、穿刺成功率、手术时间、手术成功率、置入支架、穿刺部位出血、血肿、动脉瘤及桡动脉闭塞率等情况。结果 2组血管内径、穿刺时间、穿刺成功、手术成功、手术时间、置入支架、术后血肿、动脉瘤和动静脉瘘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鼻烟壶组桡动脉痉挛、闭塞和总并发症发生率较经典组明显降低(2%vs 8%,2%vs 10%,6%vs 20%,P<0.05)。结论老年女性患者经鼻烟壶桡动脉途径的桡动脉痉挛发生率及闭塞率更低,安全性好,可以作为常规桡动脉的替代途径应用于冠状动脉诊疗。  相似文献   

4.
经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造影失败原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经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造影失败的原因.方法 应用Seldinger法穿刺右桡动脉,使用5Fr桡动脉造影导管进行造影.结果 共456例患者,其中最终成功434例,失败22例,失败率4.8%.结论 失败的主要原因有桡动脉痉挛、上肢动脉严重迂曲、冠状动脉开口异常、主动脉严重扩张等.  相似文献   

5.
老年冠心病患者不同介入途径行介入治疗的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股动脉途径是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经典途径,近年来桡动脉途径渐为介入医师掌握,并在临床上应用日益广泛.桡动脉途径适宜于股动脉迂曲、狭窄及闭塞者,且桡动脉穿刺部位局部并发症少,术后患者可即刻自由行走,无卧床痛苦,患者乐于接受.近年来国外经桡动脉穿刺途径的冠心病介入治疗逐渐增多[1,2],老年冠心病患者桡动脉硬化较重,穿刺较困难,需要较为熟练的穿刺技术,国外一些研究表明老年冠心病患者经桡动脉穿刺行介入治疗安全有效,而国内有关老年冠心病患者经桡动脉途径行血管成形术的临床研究尚不多见.本文旨在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经桡动脉穿刺行PCI术的安全性及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1958年Sones通过切开肱动脉逆行插入特制的尖端呈弧形的导管,置入左右冠状动脉开口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到1967年Judkis和Amplatz相继采用经股动脉穿刺途径,插入预成型导管,进行冠状动脉造影,使该方法在临床得到广泛应用.1989年加拿太Campeau及同事首先报道了经皮穿刺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技术,1995年Kiemeneji再次报道了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及冠脉腔内成形术,此后经桡动脉介人(PCI)术逐渐普及.我院自2001年1月至今已开展了冠状动脉造影540例,为患者的诊断提供了一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70岁以上老年冠心病患者急诊经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动脉介入治疗(PCI)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97例冠心病患者男性66例,女性31例,平均年龄(76.44±6.20)岁。经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动脉介入治疗。结果:93例患者均取得穿刺和介入治疗成功。1例桡动脉穿刺失败改行股动脉穿刺,3例患者桡动脉穿刺成功但头臂干迂曲、升主动脉扩张,在造影后改行股动脉途径经皮腔内冠状动脉动脉介入术(PCI)成功。扩张病变血管包括右冠状动脉32支,前降支52支,回旋支13支。97例患者靶血管植入支架共221个。21例患者术中须更换导引导管。术后股动脉穿刺局部较大血肿2例,桡动脉闭塞2例,前臂皮下淤血2例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比止血贴与止血气囊对经桡动脉冠状动脉影患者的止血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5—6月在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行经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160例,根据止血方法分为A组和B组,每组80例。A组患者采用止血贴进行止血,B组患者采用止血气囊进行止血;两组患者均于造影后6~8 h解除。比较两组患者穿刺点压迫时间、住院时间、疼痛发生率、止血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穿刺点压迫时间、住院时间、疼痛发生率、止血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压迫点皮肤损伤及压疮发生率低于B组(P0.05);两组患者压迫背侧皮肤损伤及压疮、急性桡动脉闭塞、出血及血肿、拔管迷走神经反射、皮下瘀斑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止血贴与止血气囊对经桡动冠状动脉影患者的止血效果相似,但与止血贴相比,止血气囊所致压迫点皮肤损伤及压疮发生风险较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经桡动脉径路对行选择性冠状动脉和脑动脉联合造影(心脑动脉联合造影)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6年3月~2019年1月重庆市涪陵中心医院老年科行心脑动脉联合造影的老年患者482例,按不同入路随机分为经桡动脉径路组(桡动脉组)241例和经股动脉径路组(股动脉组)241例。比较2组穿刺成功率、造影剂用量、手术时间、射线暴露时间、导管超选到位成功例数、穿刺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患者对此次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满意度。结果 2组患者全部穿刺成功,桡动脉组有3例因右侧桡动脉环至径路严重纡曲,改穿刺左侧桡动脉成功。与股动脉组比较,桡动脉组造影剂用量、手术时间、射线暴露时间有增加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导管超选到位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8.3%vs 99.2%,P0.05)。桡动脉组血管穿刺总并发症比例较股动脉组明显减少(2.5%vs 12.9%,P0.01)。桡动脉组DSA检查临床满意率明显高于股动脉组(81.3%vs 64,3%,χ~2=20.418,P0.01)。结论经桡动脉径路对老年患者行选择性心脑动脉联合造影安全可行,并能提高患者行DSA检查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经桡动脉(或尺动脉)冠状动脉造影成功率和并发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9年加拿大Campeau[1]首先报道了经皮穿刺桡动脉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技术.经桡动脉径路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可行性和优越性逐渐被认同[2].与股动脉径路比较,桡动脉径路具有穿刺损伤小、血管并发症少、术后止血方便、患者术后早期即可下床活动等优点,而得到广大医师的认可.要对该技术完全掌握需要娴熟的操作技术及对并发症的处理经验.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宛经股动脉、桡动脉和尺动脉三种不同路径对冠状动脉介入的诊治方法,探讨经尺动脉径路行冠状动脉造影或介入治疗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 入选行冠状动脉造影及介入治疗的患者284倒,其中经尺动脉途径32例,经桡动脉途径168例,经股动脉途径91例,观察其手术成功率、失败原因和并发症.结果 冠状动脉介入诊治成功率,股动脉组100.0%,桡动脉组6.4%,尺动脉组96.9%.血管并发症发生率,股动脉组为(8.425±6.395)%,桡动脉组为(2.282±1.971)%,尺动脉组为(3.125±1.975)%.失败原因:3倒是因经桡动脉穿刺失败改尺动脉径路成功,3例桡动脉痉挛改尺动脉径路成功,1例尺动脉痉挛穿刺失败改股动脉穿刺成功.结论 经尺动脉路径行冠脉造影及介入治疗和经桡动脉径路一样是一种安全可行的介入诊疗路径.不仅可作为部分患者的首选穿刺血管,也可作为经桡动脉或股动脉途径的补充.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与右桡动脉径路对比,探讨经左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共选择2007-10至2010-03我院住院行诊断性冠状动脉造影的连续性患者908例,分成左桡动脉组(456例)和右桡动脉组(452例),所有患者均符合Allen试验阳性(桡动脉与尺动脉之间存在良好的侧支循环),使用5F或6F桡动脉专用穿刺鞘组穿刺桡动脉,使用5F左右共用型冠状动脉造影导管(TIG造影管)或Judkins型造影导管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对比两组造影完成率、导丝导管交换率、X线曝光量、血管并发症和患者接受度。结果:两组908例患者行左、右桡动脉原位穿刺成功率均为99.3%。与右桡动脉组比较,左桡动脉组超滑导丝更换率、X线曝光时间降低(P0.001),而主要表现在X线曝光时间3 min的患者比率左桡动脉组显著高于右桡动脉组(P0.001),X线曝光时间6 min的患者比率左桡动脉组显著低于右桡动脉组(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经左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是安全可行的,值得临床选择性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新型大腔4F造影导管与5F桡动脉鞘导管在经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造影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桂林市妇女儿童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拟行冠状动脉造影患者427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F组214例和5F组213例。4F组患者采用新型大腔4F造影导管进行经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造影,而5F组患者采用5F桡动脉鞘导管进行经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造影。比较两组患者造影成功率、导管打结率、手术时间、压迫止血时间、对比剂用量、图像质量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造影成功率、导管打结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对比剂用量、图像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4F组患者压迫止血时间短于5F组(P0.05)。4F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5F组(P0.05)。结论新型大腔4F造影导管与5F桡动脉鞘导管在经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造影中的应用效果相当,但新型大腔4F造影导管可有效缩短压迫止血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4.
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30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皮冠状动脉造影目前常用的穿刺路径为股动脉和桡动脉,经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技术已广泛应用,然而,对于年龄大、腰部疾患或不习惯卧床排尿的患者极为不利,而且压迫止血时,血管并发症发生率高,患者住院时间长,同时冠心病患者的抗血小板制剂的使用加大了经股动脉术后的出血[1-3].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TR-Band桡动脉压迫装置在冠心病介入诊治中应用的优越性.方法 选取2009年1月-2011年6月185例在我科接受经桡动脉穿刺冠状动脉造影或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患者,其中97例采用TR-Band桡动脉压迫装置止血(观察组),88例采用纱布绷带压迫止血(对照组),对患者术后局部渗血、皮下血肿、发绀情况、迷走神经反射及自我舒适的发生率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观察组皮下血肿及迷走神经反射发生率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渗血、手指发绀与肿胀及患者舒适发生率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使用TR-Band桡动脉压迫装置止血操作简便、全透明结构、可调节性强、止血效果较好、舒适度高、并发症少等优点,宜于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经肱动脉和股动脉途径冠脉造影的优缺点。方法选择我院行冠脉造影的患者60例,均为Allen试验阴性患者,随机分为肱动脉组和股动脉组,每组30例,比较两组的穿刺成功率、造影成功率、手术操作时间、曝光时间、术后压迫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结果与股动脉组比较,肱动脉组术后平均压迫时间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患者无需卧床。而两组在穿刺成功率、造影成功率、手术操作时间、曝光时间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对于Allen试验阴性不能经桡动脉穿刺的患者,包括桡动脉痉挛或闭塞的患者,经肱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是安全可靠的替代方法,避免了股动脉穿刺后长时间卧床。  相似文献   

17.
经皮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及冠状动脉成形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评价经皮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术与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PTCA)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有选择性的对 37例患者行经皮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造影及冠状动脉成形术 ,观察其疗效和血管并发症。结果 :1 桡动脉穿刺成功率为 93 8% (有 2例失败 )。 2 14例冠状动脉造影正常 ,17例冠状动脉造影显示 2 6处存在≥ 70 %的狭窄病变 ,适合行冠状动脉介入手术。 2 6处病变有 4处PTCA疗效满意 ,2 2处行PTCA +支架术 ,植入支架 31只。狭窄从 (81± 12 ) %降低至 (10 6± 7 4 ) % ,最小血管直径由 (0 86± 0 12 )mm增加至 (3 0 8± 0 32 )mm。 6例病人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3 所有患者术后即拔导管鞘 ,局部压迫 4h。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 3 3% (1例术后的桡动脉闭塞 )。结论 :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及冠状动脉成形术安全可行 ,其具有穿刺部位出血少、住院时间短的特点 ,可选择性的应用于某些冠心病患者。  相似文献   

18.
经桡动脉径路行冠状动脉造影,由于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等优点,越来越为人们所采用.但因桡动脉直径细小,经桡动脉径路进行冠状动脉造影会引起桡动脉痉挛,导致穿刺困难及导管操作不便.我们采用小直径造影导管经桡动脉入径施行冠状动脉造影以探讨该方法的可行性、安全性及影像效果,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Allen试验在经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造影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对照试验,选取2010年8月~2014年1月在我院进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共1332例,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669例为未行Allen试验而直接穿刺桡动脉者,对照组663例,其中Allen试验阳性者591例,Allen试验阴性者72例。记录2组桡动脉穿刺成功率、桡动脉置管成功率、造影总成功率及术后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桡动脉穿刺成功率(99.25%vs 98.94%)、桡动脉置管成功率(98.95%vs 98.64%)、桡动脉造影总成功率(98.51%vs98.94%)无显著差异(P0.05)。2组术后相关并发症(桡动脉闭塞、假性动脉瘤、皮下出血、血肿、前臂肿胀、手部缺血症状、脑梗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主要并发症的转归:对照组桡动脉假性动脉瘤1例经外科手术治愈;观察组股动脉假性动脉瘤1例经超声引导下瘤内注射凝血酶后治愈。2例脑梗死均系股动脉途径导致,经过积极的药物治疗,1例完全康复,1例病情明显好转;前臂严重肿胀1例,考虑系导丝致桡动脉中段穿孔可能,经压迫肱动脉及应用止血药物后完全恢复。结论 Allen试验在冠状动脉造影中的临床意义有限,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前Allen试验阴性不能作为绝对禁忌证。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经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操作失败和产生并发症的原因. 方法回顾2000年1月至2003年7月3098例,准备进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其中3005例穿刺成功.记录临床和造影过程失败以及并发症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