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于志强教授认为失眠发生机制在于阴阳失衡,阳不入阴,阴阳不交。而五脏各分阴阳,任何一脏发生阳气偏亢或阴液、阴血不足,皆可导致失眠。故治疗当以五脏辨证为主,明确病变之脏及其阴阳盛衰情况,再以针药结合治疗,采用清肝泻火、补肝养血、养心安神、清化脾胃等方法平调五脏阴阳,以快速有效地缓解失眠症状。  相似文献   

2.
李应存教授认为失眠是由阴阳失调、神不入舍所致,诱因多为情志不遂,肝失疏泄。初则气机郁结,日久阴阳俱损;灵活运用敦煌遗书中的理论、方药,治疗临床各类肝系疾病,大泻肝汤治疗神经衰弱失眠、小泻肝汤合敦煌疗风虚瘦弱方治疗自汗失眠,疗效满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失眠是中医内科门诊的常见病症,其病因复杂。张喜奎教授认为本病病位主要在心与肝,其病理变化总属阴阳失交。脏腑失衡、气血失调均可导致失眠。张喜奎教授详细辨证后遣方用药,疗效确切。现将张喜奎教授治疗失眠的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贾斌教授从事中医临床、教学工作50余年,擅长诊治内科疾病,尤其在治疗失眠有独到之处,现将其治疗失眠的经验介绍如下。1病因病机贾斌教授认为失眠的病因病机为阴阳失衡,阳盛阴衰,阴阳失交。一为阴虚不能纳阳,一为阳盛不得入于阴。病位主要在心,与肝、脾密切相关。表现为失眠健忘,心悸,烦躁易怒。心藏神,肝藏魂,脾藏意,故失眠主要为心、肝、脾三脏之阴阳偏盛偏衰或其相互间功能失调。或郁怒所伤,肝郁化火,内扰心神;或思虑太  相似文献   

5.
高燕  马强 《中医药信息》2012,29(1):67-68
失眠症在中医学中属于"不寐"、"不得卧"、"不得眠"等范畴,中医学认为,其病机属于阳盛阴衰、阴阳失调,阳盛不得入阴或阴虚不能纳阳,皆可导致失眠,故治疗上以滋阴清热、宁心疏肝为主,鲜有从肝气虚、阳虚及肺虚肝郁论治失眠症者。从临床来看,运用补肝、温阳及补肺调肝之法治疗失眠,均可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失眠是现代社会的常见病及难治病之一,李浩教授认为,生活、工作压力增大是失眠的常见病因,治疗上提出以下4法:肝脾不和,调和肝脾以安眠;痰热内蕴,清热化痰以利眠;少阳郁热,和解少阳以促眠;阴阳两虚,阴阳并补以助眠。验之临床,收效满意。附验案4则以佐证。  相似文献   

7.
吴群励  杨丹 《北京中医药》2019,38(11):1109-1111
梁晓春教授认为,失眠症虽然病因复杂,但精神心理因素最关键;在脏腑功能失调中,以肝居主导地位,主张从肝论治失眠;肝气郁结是脏腑功能失调的始动因素,肝血亏虚是阴阳气血失和的病理基础,而病程中产生的郁火、痰阻和血瘀可加重失眠。初期以肝气郁结为主;中期可出现肝郁化火、痰热上扰、肝血亏虚、肝肾阴虚;后期可出现肝阳上亢及肝郁血瘀。治疗时依据失眠的病程长短和病情轻重,辨别脏腑之阴阳和气血之虚实的不同,采用疏肝、清肝、养肝、柔肝及平肝五法,根据兼证灵活配伍安神药,或酌情配合化痰和活血之品,使肝之气血调和,肝之阴阳平秘,失眠得以治愈。  相似文献   

8.
中医认为,失眠的病因病机涉及脏腑、气血、阴阳等方面。阴阳失调、营卫不和、心失所主、肝失疏泄,均可因影响人体气机、血脉、阴阳的正常循行,从而出现寤寐规律失常而致失眠。顽固性失眠的临床治疗以通血脉、调阴阳、行气血为法。应用血府逐瘀汤使气血阴阳正常运行,并通过临证化裁、服药方法的变通而增强疗法。  相似文献   

9.
龚墩  邱丽 《河南中医》2013,33(1):139-141
失眠一证,病因繁多,但其病理总不外阳盛阴衰,阴阳失交.神魂相随,由心肝所致神志病尤多.陈国权教授治失眠一证,多从肝胆论治,审证求因,不仅在治疗心虚所致失眠时,灵活运用经方如酸枣仁汤、甘麦大枣汤、一贯煎之类补肝以生心.而且对于由肝都、肝火、胆经痰热等邪气所导致的心实之证也是匠心独运,在临床上均收到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0.
论失眠辨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医关于睡眠的理论有阴阳学说、营卫学说、神主学说、脑髓学说、魂魄学说。《黄帝内经》提出营卫循环的睡眠理论 ,把睡眠功能归于有免疫功能的卫气 ,意义殊深。失眠乃人的机体外受六淫之侵 ,内伤七情 ,以及先天禀赋 ,生理机能失调 ,破坏了心、肝、胆、肾、脾、胃之间正常生理和谐 ,产生了火、虚、痰、瘀的病理变化 ,五脏气血阴阳失去平衡导致失眠 ,因此治疗失眠从火、虚、痰、瘀辨治  相似文献   

11.
中医学对失眠早有记载,在《难经》中首次记载了"不寐"的病名,关于对失眠的辨证论治,历代医家持有不同的观点,但大多人认为失眠与心、肝、脾、肺、肾的气血阴阳失调密切相关。各种原因导致气血阴阳的不平衡都会引起失眠,其发病的病因病机十分复杂,因此临床上的辨证论治也不同,但各代医家的辨证核心都以调节气血阴阳的平衡为主。目前失眠已经成为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病趋势已逐渐趋向年轻化,并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严重者会诱发抑郁等精神疾患,对于失眠的治疗已经成为了人们关注和重视的问题,当前的治疗多以苯二氮卓等镇定类药物为主,其起效快,但不良反应较大,长时间使用会让患者产生依赖性、成瘾性和其他不良反应。应用中医药对失眠进行治疗是当下的发展趋势,也是治疗失眠的根本所在,通过在跟师学习过程中对老师治疗失眠患者的信息归纳总结,从肝脏功能失调角度出发对失眠进行论述。肝藏血,主管气血的运行与疏泄,气血的平衡是保证充足睡眠的基础,气血充沛,行而不滞,心神得以濡养则人体可以保持正常的睡眠状态;肝在志为怒,大怒则气血上攻,扰乱心神,从而产生失眠;肝在五行中属木,其上可调控心肺,下可扰乱肾水,横可侵犯脾土。若肝脏生理功能失调,则会影响各个脏腑的功能而导致失眠,分别在气血阴阳脏腑等方面深入的探讨肝脏对失眠的影响,为今后临床上治疗失眠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人体正常情况下气机升降协调,阴阳相交则可得安眠.由于外邪、内伤、情志等各种病因导致阴阳失衡、气机升降失调为失眠的病机.通过潜相火、滋阴血、温肾阳、固肾精、补中气、温肝寒、解肝郁等治疗方法,使用小建中汤、炙甘草汤、四逆加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温氏奔豚汤、附子理中汤、乌梅汤、柴胡桂枝汤等方剂,运用圆运动理论从不同角度调控阴阳平衡,恢复气机升降协调,从而达到治疗失眠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高原失眠,中藏医称之为"不寐""不得卧",高原地区高海拔、高寒、低氧特殊的环境,很容易就会使睡眠结构发生改变,引起失眠这种症状.中医认为高原失眠的病机是"缺氧"导致的气虚,常累及心、肝、脾、肾等脏腑,导致患者体内阴阳失调,可选用黄芪、西洋参、丹参、炒酸枣仁、夜交藤、生脉饮中成药及甘麦大枣汤等中药进行治疗,同时辅以适当运...  相似文献   

14.
从痰热论治失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代中医文献对失眠的论述主要有营卫阴阳、神主睡眠、脏腑失和三方面,以阴阳消长睡眠理论为指导,病机总属阳盛阴衰,阴阳失交。"痰为百病之母"、"人之诸疾悉出于痰",痰热也是导致失眠的重要病机。痰热内扰、心神不安可致失眠,痰热致阳不入阴而失眠,痰热导致脏腑功能失调而致失眠。故失眠均可从痰论治。温胆汤经历代医家临床应用及现代实验及药理研究也充分被证明了治疗失眠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5.
失眠乃阳不入阴所引起的以经常不易入寐为特征的病症,临床多因肝阴不足,心神不安所引起,但辨证施治应综合考虑,凡能引起阴阳失调,阳不入阴者皆可导致失眠。故临床应辨证论治,把握本质病机,注重内脏的调治,以求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阴阳消长与六经、五脏、睡眠关系的概述,从阴阳消长角度分析“五脏皆有不寐与从肝论治”的病因病机,认为“五脏皆有不寐与从肝论治”体现了失眠治疗的本质,是阴阳消长理论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从天人阴阳关系的角度,对更年期失眠的发病机制以及治疗进行探讨,阐明了人体阴阳失调是更年期失眠发生的内在因素,而其中关键则在于肾气虚衰的总体生理趋势,导致气血、脏腑的失调,并伴随有病理产物等,影响营卫之气的节律运行,使得天人阴阳关系失调,从而引发失眠。因此协调人体阴阳以及恢复阴阳昼夜节律是解决更年期失眠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失眠乃阳不入阴所引起的以经常不易入寐为特征的病症,临床多因肝阴不足,心神不安所引起,但辨证施治应综合考虑,凡能引起阴阳失和,阳不入阴者皆可导致失眠。故临床应辨证论治,把握本质病机,注重内脏的调治,以求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19.
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和工作压力的增大,失眠的门诊患者日渐增多,中医药治疗失眠获得患者的认可。韩丽华综前人所述,结合临床经验,认为失眠的主要病机为七情内伤、饮食失度、劳倦体虚、年迈久病等导致气血阴阳失和,脏腑功能失调,阴阳不交,阳不入阴而致神明被扰,神不安舍。韩丽华认为失眠当从调和阴阳论治,可根据阴阳偏盛、偏衰及阴阳交汇辨证治疗。  相似文献   

20.
<正>失眠多见于青壮年,男女均可发病,女性更多[1]。失眠的病因病机复杂多样,饮食不节、情志失常、劳逸失调、病后体虚等均可导致失眠。病位主要在心,与肝、脾胃、肾、肺、胆密切相关。失眠的病机多为阳盛阴衰,阴阳失交。其中"火热易扰心神"是火邪最重要特征之一[2]。1"火"对人体正常睡眠的影响生理之"火"称为少火,少火是对人体具有温煦、生化作用的阳气,故《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少火生气"。卫气亦属于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