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周璇梓  王平 《光明中医》2011,26(12):2405-2407
王平教授长期从事老年病及脑病研究,对于失眠症的治疗有着独特的经验.王教授治疗失眠主要从心入手,以调理肝脾肾为主,调整人体脏腑气血的功能,使脏腑阴阳归于平衡.临证常以酸枣仁汤、归脾汤和天王补心丹为主方随症加减,使心神得养,肝脾肾得调.  相似文献   

2.
综合历代医家对失眠的认识,阐述张永臣教授对于失眠病因病机及辨证论治的认识,总结其运用针刺拔罐配合按摩治疗失眠的经验。张教授根据古代文献记载并结合二十余年的临床经验,认为失眠病位在心,但与肝、胆、脾、胃、肾关系密切,病机关键在于阴阳失和、脏腑失调,故治疗应以调和阴阳脏腑为本。临床运用针刺、拔罐配合按摩的治疗方法,标本兼顾,值得临床推广学习。  相似文献   

3.
邵杰 《江苏中医药》2012,44(5):10-11
癌症患者失眠病情较复杂,采用传统的镇惊安神与养血安神之品很难取得理想疗效。华海清教授认为失眠是癌症的常见伴发症,其病位主要在心,与肺、脾、肝、肾等脏器又密切相关,主要病机为气血阴阳失和,脏腑功能失调以致心神被扰,神不守舍而不得安寐。华师运用交泰丸分型辨治癌性失眠,以交通阴阳,平抑心火,使心神安宁,神能守舍,而使睡眠归复正常。  相似文献   

4.
失眠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长期失眠可引起全身不适,周衡教授认为失眠的主要病因病机是由于“脏腑功能失调引起阴阳失衡”所致,临床上周师运用“调整脏腑功能以调和阴阳”的方法来治疗失眠效如桴鼓,阴阳失衡与肝胆、脾胃、心肾等脏腑的功能失调密不可分,主要有胆胃不和、痰热内扰、心肾不交、阴虚火旺、肝失疏泄、肝郁化火、心脾亏虚、气血不足等证型,这些脏腑功能的失调均会引起阴阳失衡,从而引起不寐,周师通过调整这些脏腑的功能从而达到阴阳平衡,治疗上又分年老幼少而辨虚实,同时重视情志的疏导,本文章通过介绍周衡教授对失眠病因病机的理解及辨证论治,为临床治疗失眠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失眠为常见疾病,现代医学在治疗上多给予镇静安眠药,但可能会带来过度睡眠、精神不振、药物依赖等不良反应,而中医中药在治疗失眠时,具有全面兼顾,辨证论治,不良反应轻,无依赖性等优点。文章总结郑绍周教授运用中医药治疗失眠的临证经验,郑绍周教授认为失眠的病因多以脏腑气血亏虚、情志失调为主,导致心神失养、心虚胆怯,或者上述致病因素同时参与,导致失眠,故在治疗上多侧重补益脏腑气血,同时重视兼证的治疗,强调整体观念及辨证论治。  相似文献   

6.
李小慧 《河南中医》2013,33(3):320-321
心悸主要病位在心,但与肝胆、脾、肾等脏腑功能失调密切相关.心之气血不足,阴阳受损,心神失养,或痰、瘀、火等病理产物侵扰致心神不宁,悸动不安,或肝胆、脾、肾等脏器损伤,不能辅心行令,心神动摇,动悸不安为其基本病机.临证时当从心、脾、肝、肾辨证论治,方可取效.  相似文献   

7.
失眠临床较为多见,心肝脾肾的阴阳失调,气血失和,以致信神失养或心神被扰是其主要病机,治疗原则是补虚泻实,并在平衡阴阳气血的基础上安神定志,重视预防护理,疗效甚佳.  相似文献   

8.
月经失调为妇科常见疾病,可因肝脾肾失衡,脏腑气血失和,阴阳气血失衡所致。调治月经,调肾需调补肾精,重视肾中阴阳调补;调脾重在调和脾胃气血,助其健运,采用补益脾气或运脾化湿之法,恢复正常气机升降;调肝需恢复肝之调达之性,疏肝、柔肝、暖肝结合。肝脾肾三脏密切相关,需同调肝脾肾三脏,虽月经失调可有一脏功能失调为主,亦可巧妙运用脏腑关系,恢复脏腑间的平衡,使气血调和,月事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9.
失眠属于睡眠障碍范畴,中医称之为"不寐"。本病的病因主要是心神不宁,阴阳失交而成。符为民教授认为情志失调,肝失疏泄为失眠之主因。病机当以肝郁为首,肝失疏泄,气血失调,以导致气、火、痰、瘀等病理产物的产生,继而扰乱心神,神不守舍,则病发不寐。治疗分虚实,临床需根据气滞、火邪、痰火、血瘀之病理因素的不同阶段辨证论治,提出在治疗上强调从心肝论治为主,强调合理调护是提高疗效及预防复发的保证。  相似文献   

10.
从调肝理脾论治失眠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张其慧 《四川中医》2005,23(12):9-11
肝脾两脏与心神活动密切相关,亦为气血生化运行之枢机.导致失眠一证产生的诸多病因病机均与肝脾失调有关,肝脾不调可致气血失和,心神失于调养.因此,肝脾调和与否在失眠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中医治疗失眠的理法方药的选择,应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注重调理肝脾.  相似文献   

11.
针灸治疗抑郁症临床思路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20  
脑神失调是抑郁症的主要病理,病变还涉及肝、心、脾、肾等脏腑。由于脑神失调,使脏腑经络气机郁滞、痰浊瘀阻,日久形成气血阴阳亏虚。针灸的治疗方案,重在健脑调神以纠正情志异常,并配合辨证论治以使整体阴阳平衡,对症选穴以缓解多样症状。  相似文献   

12.
失眠亦称不寐,病位在心,与肝、肾、脾、胃等密切相关,为七情所伤、饮食失节、劳倦过度等,病机为痰热内扰。痰既是病理产物又是致病因素。痰热上扰心神可致失眠,亦可致阴阳失衡、脏腑失调从而影响睡眠。治疗当务之急是清痰火;温胆汤具有和胃利胆、理气化痰之效,善清扰乱心神之痰火,通过燥湿、理气、健脾以绝生痰之源,可达理气化痰、宁心安神之功,达安眠之效;作用温和,无不良反应及耐药性,可连续用药,疗效显著,亦可用此方治疗失眠、眩晕、抑郁等由"痰"而引起的各种病症。因成分复杂,现代药理作用机制尚不完全明确,有待于临床实验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刘持年教授治疗失眠的经验。失眠属于中医不寐,多为脏腑功能及内分泌失调,阳盛阴衰,阴阳失交,气血不和,阳不入阴。其病机关键在于心肾不交。病机有虚有实,多见本虚标实之证,实证多由肝郁化火,上扰心神;痰热内扰,心神不宁等。虚证多由心脾两虚,心神失养;心胆气虚,神魂不安;肝肾阴虚,心烦不眠等。但失眠日久没有绝对的寒热虚实,病情变化多端,证型也非固定不变。气血阴阳相互联系,相互转化,临床多以虚实夹杂常见。临证时要用辨证与发展的眼光诊治疾患,整体审察,万不可拘泥保守,故应以整体思维为本,辨证论治为纲,阴阳同治,攻补兼施,各不为过。  相似文献   

14.
失眠中医病名为不寐,由饮食不节、情志失常、劳倦体虚等多种因素引起,致使脏腑机能紊乱,气血失调,阴阳失和,阳不入阴,最终不能正常睡眠。从心血化生不足或心阴耗伤过度导致心神失养所致失眠的角度,以滋阴养心安神为治法,分析中医治疗心胆气虚型、心肾不交型失眠患者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5.
白细胞减少症是由于各种病因引起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可归属于中医学的“虚劳”、“温病”等病证范畴。其病机变化虽多,但不外气血亏虚、阴阳失调,心、肝、脾、肾机能受损,其中脾肾两虚为其发病关键,虚、热、瘀、湿为其主要病理表现。依据临床证候,四诊合参,结合八纲、脏腑辨证,分为气血两虚、脾肾阳虚、肝肾阴虚、毒瘀互结四型辨证论治,气血两虚、阴阳失调,脏腑功能失常为本,正虚不固,六淫外袭而反复发热、感染为标,其中脾肾两虚为其发病关键,故治疗当以扶正兼祛外邪为基本法则。治疗上以补气养血、健脾补肾为本,以虚、热、瘀、湿为标,辨证论治与辨病论治的有机结合,中西医优化选择。  相似文献   

16.
张威 《内蒙古中医药》2013,32(11):119-120
失眠乃为临床常见的睡眠障碍,中医也称为"不寐",为心神失养、神无所主而致,病位涉及主要在心,其次在肝、胆、脾、胃、肾,有虚实之别。病因病机:古今多认为与体虚、七情、六淫、饮食劳倦、内伤、久病及外伤等有关,实证多有火、热、郁、瘀、痰、食、湿等,虚证多见气血阴阳不足,可见忧思太过伤及心脾,心血暗耗神不守舍;阴虚火旺,火扰心神;阴阳不交,心肾不交等。中医通过中药、针灸、耳穴贴压等疗法调整全身脏腑、经络、阴阳、气血,协调阴阳、疏通经络、补虚泻实、交通心肾,增强机体正气、镇静安神,从而达到治疗失眠的目的,无毒副作用,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7.
失眠属于中医学的"不寐"范畴,不寐的主要病位在心,由于心神失养或不安,神不守舍而失眠,且与肝、脾、胆、胃、肾的阴阳气血失调有关。实证者,多因肝郁气滞化火,引起心神不安所致。故治疗当以疏肝理气入手,佐以安神宁心。  相似文献   

18.
刘志龙教授认为,五脏阴阳调和,睡眠方可安稳.心血不足,心火亢盛,心胆俱虚均可扰乱心神,使心神不安而致失眠,治疗以安神定志为本,常用经方黄连阿胶汤、栀子豉汤等.肝疏泄太过或不及,藏血功能失调,导致阴血不足,魂无所居而致失眠,治以疏肝理气或补养肝血,常用经方柴胡加龙骨牡蛎汤、酸枣仁汤、小柴胡汤、四逆散等.脾主运化,为气血生...  相似文献   

19.
中药汤剂治疗失眠疗效好、不良反应少,现将近两年来中药汤剂治疗失眠临床研究综述如下。 1安神汤 刘艳萍认为,失眠多由脏腑阴阳失调、气血失和、心神失养所致。自拟安神汤治疗失眠32例。药用酸枣仁、石菖蒲各45g,茯苓、知母、川芎、远志各12g,夜交藤、浮小麦各30g,甘草6g。烦躁多怒、睡眠不安加牡蛎、白芍、石决明,阴虚加百合、  相似文献   

20.
程成 《吉林中医药》2012,32(10):996-998
糖尿病抑郁症病程普遍较长,其发病存在着阴阳、脏腑、气血、津液等方面的盛衰虚实变化,气滞、血瘀、痰凝、气血阴阳失调均可导致本病发生.初期以气滞为主,兼有血瘀、痰凝,病久则虚,损耗气血阴阳,导致心、肝、脾、肺、肾的不同病变.中医从心、肝、脾、肺、肾入手,治疗上采用疏肝解郁,行气活血,化痰散结,滋阴安神,清热润燥等治疗方法,同时配合针灸、音乐疗法,可显著改善并发症,降低血糖,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