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内镜卢戈染色诊断早期食管癌的作用。【方法】对53例患者行内镜检查,观察内镜 下有无异常,用1.5%复方卢戈碘液对食管黏膜进行染色,对碘不染区多点活检,病理结果回报后进行统计分 析,观察碘染色程度与活检病理结果的关系。【结果】食管癌1例,不典型增生8例(轻度3例,中度2例,重度 3例),食管炎30例(轻度21例,中度2例,重度7例),正常14例。有食管症状40例,碘不染色21例;无食管 症状13例,碘不染色2例。有食管症状者碘不染色区出现率高于无食管症状者(P<0.05)。内镜下碘不染 色23例,其中食管癌1例,不典型增生7例;内镜下碘染色30例,其中不典型增生1例。内镜下碘不染区不 典型增生及食管癌检出率高于碘染区(P<0.05)。【结论】卢戈染色可提高不典型增生及食管癌的检出率, 对诊断早期食管癌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卢戈液染色在早期食管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对比染色前后食管癌和异型增生的检出率。方法对306例35~72岁疑似食管病变的患者进行内镜检查,观察并记录食管黏膜颜色、形态和黏膜下血管纹理,卢戈液染色后再观察其颜色变化,并进行组织活检。结果经活检组织学诊断,发现早期食管癌11例,中度和重度异型增生54例。碘染色前后发现食管癌分别为2例和9例,中度和重度异型增生分别为12例和42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内镜检查中卢戈液染色可显著提高早期食管癌和异型增生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3.
碘染色在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诊治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碘染色对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检出率,以阐明碘染色在食管癌早期诊断与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对323例行内镜检查的患者进行了1.5%卢戈液染色,并在淡染或不染区取活检.结果:323例患者经碘染色后有153例共176处淡染或不染灶,其中重度不典型增生、早癌及轻、中度不典型增生的检出率分别为25.6%(45/176)、24.4%(43/176);不典型增生及早癌的检出率与患者性别及年龄相关;伴有食管进展期癌的患者多发淡染、不染灶及重度不典型增生、早癌的检出率高于不伴有食管进展期癌的患者.结论:内镜下食管黏膜碘染色能提高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检出率,并可为进展期食管癌确定手术范围提供依据,该方法:值得在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应用卢戈(Lugol)液进行食管黏膜染色对诊断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痛变的价值.方法 对该院2005年1月~2006年12月87例常规内镜下观察食管黏膜有轻度异常的患者,予2.5%Lugol氏液进行直视下染色,对病变处呈现碘染色、淡染及不染色区进行活检,结合病理结果 进行统计,探讨碘染色程度与活检病理结果 的关系.结果 87例患者中内镜下碘不染色者47例,病理诊断食管癌19例,异型增生9例.内镜下病变处碘淡染29例,碘染色11例,病理均为食管炎性表现.碘不染色区检出食管癌及异型增生共28例,检出率高于淡染及染色区(χ~2=35.139,P<0.001).内镜下病变不染色区异型增生及食管癌表现为黏膜粗糙8例(31.6%).结节不平16例(63.2%),扁平隆起12例(42.9%),三者占总检出率的78.8%,其他表现为红色黏膜4例、浅溃疡2例、黏膜缺失2例和白斑1例.结论 内镜下Lugol氏液染色有助于食管病变的鉴别诊断,可以提高异型增生及食管癌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5.
内镜下碘染色诊断早期食管癌的临床对照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内镜下碘染色对早期食管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将胃镜下有可疑食管病变的216例患者随机分为染色组和对照组各108例。用复方碘溶液对染色组进行食管黏膜染色检查,并于不染色或淡染色区进行病理活检。对照组不行碘染色,仅根据临床经验进行病理活检。结果染色组不染色或淡染色60例(55.6%),活检发现食管癌12例(11.1%),其中早期食管癌2例,鳞状上皮异型增生6例(5.6%),其中中重度异型增生3例;对照组108例活检发现食管癌1例(0.9%),轻中度异型增生3例(2.8%)。两组食管癌诊断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内镜下碘染色能减少食管黏膜活检误差,提高食管癌诊断率,有助于发现早期食管癌及其癌前病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卢戈碘液染色对提高早期食道癌诊断率的临床应用.方法 将普通内镜下怀疑早期食道癌的214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107例.碘染色组采用2%卢戈碘液约10 mL均匀喷洒于病灶及周围黏膜,在染色异常的黏膜部位定位进行4~6点活检送病理检查;对照组常规内镜检查后对可疑病灶加以活检送病理检查.结果 碘染色组诊断为早期食管癌患者15例,诊断率为14.0% (15/107),对照组诊断为早期食管癌患者3例,诊断率为2.8%(3/107).2组诊断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卢戈碘液染色能使黏膜结构更加清晰、更加立体化、更加明确,对病变定位和目的 性活检有很大的帮助,能大大提高活检的阳性率,且操作简便、安全,在基层医院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复方碘溶液进行食管黏膜染色对诊断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重要价值。方法 用 2 %复方卢戈碘液 10~ 15ml进行直视下食管粘膜喷洒染色 ,视淡染、不染等不同程度的染色情况 ,分别做活组织病理检查。结果 镜下食管粘膜呈正常染色者 15 8例 ,4 8例表现为对碘不染或染色不良。经病理检查证实 ,食管癌 3例 ,食管粘膜不典型增生 19例 ,食管炎 2 6例。结论 碘染色对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早期诊断简便易行 ,推动了食管癌的防治进程。内镜下碘染色结合病理检查已是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主要检查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色素内镜对早期食管癌及非典型增生的诊断价值,我们行美蓝-卢戈液染色。方法:对内镜检查中发现的食管可疑病灶34例,经内镜喷酒美蓝-卢戈液,观察染色情况并活检。结果:34例中发现食管癌5例,不典型增生10例。结论:此法对早期食管癌与不典型增生的发现很有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内镜下碘染色对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筛查及诊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4-7月有食管癌高危因素的患者进行内镜下碘染色检测,观察并记录碘染色前后食管黏膜情况,并对病变部位行指示性活检,获取组织病理学结果并分析。结果 203例患者纳入研究,发现食管病变25例(12.3%),其中食管炎19例(9.3%),低级别上皮内瘤变2例(1.0%),高级别上皮内瘤变4例(2.0%)。碘染色后的淡染区和不染区多出现在染色前粗糙、糜烂、发红、凹陷不规则的黏膜处。白光下早期癌变及癌前病变主要表现为黏膜发红、粗糙、凹陷不规则,而食管炎多表现为正常黏膜或黏膜粗糙、糜烂。食管早期癌变均出现在不染区,且粉红色征均为阳性。结论内镜下碘染色可应用于高危人群筛查食管早期癌变及癌前病变。在内镜检测时,应对白光下发红、粗糙、凹陷不规则的黏膜,碘染色后淡染及不染区的黏膜,以及粉红色征阳性的部位,进行靶向活检,以帮助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  相似文献   

10.
《临床医学》2021,41(4)
目的 比较内镜下窄带成像技术与碘染色技术诊断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10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疑似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患者56例作为研究对象,56例患者均同时予以内镜下窄带成像技术与碘染色进行辅助诊断,将手术病理检查结果 /随访确诊结果作为金标准,观察并比较内镜下窄带成像技术、碘染色技术诊断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精准度与特异性。结果 56例疑似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患者经手术病理检查/随访确诊为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42例,内镜下窄带成像技术检测到阳性病变40处,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灵敏度、特异性分别为85. 11%(40/47)、88. 89%(8/9)、53. 33%(8/15)、97. 56%(40/41),碘染色技术检测到阳性病变43处,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灵敏度、特异性分别为91. 49%(43/47)、88. 89%(8/9)、66. 67%(8/12)、97. 73%(43/44)。内镜下窄带成像技术与碘染色技术对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灵敏度、特异性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内镜下窄带成像技术以及碘染色技术对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临床检出率均相对较高,二者联合检测可进一步提升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临床检出率。而且窄带成像技术结合放大内镜可通过评价病变特性,对组织病理学结果进行预测,从而提高病灶靶向活检的准确性,并在一定程度上了解病变深度,指导下一步的检查或治疗。  相似文献   

11.
食管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早期食管癌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可达90%,而中、晚期仅为10%左右[1],由于内镜设备和相关技术的迅速发展使早期食管癌的检出率逐年提高。本研究通过内镜下碘染色与常规内镜进行对比来研究其对食管非典型增生和早期癌的诊断价值。1对象和方法1·1对象本组128例,均为2003年1月~2004年12月在我院进行内镜检查、年龄在45岁以上、有明显食管癌家族史和(或)常规内镜检查发现食管黏膜有异常表现者(如食道黏膜广泛粗糙或局限性充血、小片糜烂、斑块、小隆起),定为碘染色组,男76例,女52例;年龄46~86岁,平均60·3岁。排除常规内镜…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评价内镜下甲体胺兰和卢戈氏液双重染色在食管早期癌和浅表癌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对108例食管癌可疑患者进行食管粘膜双重染色,对TB染色区和LS不染色区(以下简称为目标区)进行活检病理诊断,癌组织经手术后病理证实。结果染色后病理诊断结果常规内镜检查发现食管进展期癌10例,有粘膜粗糙感21例,小片状粘膜剥脱7例;染色病理诊断后发现原位癌1例,浅表癌5例,10例食管癌发现跳跃灶2例,异型增生15例,单纯增生和慢性炎37例,放疗后复查发现2例;108例患者(48例有症状,60例无症状)总染色阳性率57.4%,其中早期癌阳性率为5.5%,异型增生的阳性率为13.8%,有症状组总阳性率79.1%高于无症状组40%(P<0.01),其中癌的检出率有症状组10.4%高于无症状组1.6%(P<0.05),不典型增生检出率有症状组22.9%高于无症状组6.6%(P<0.05)。结论内镜下双重染色有助于食管早期癌、表浅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并有助于指导食管癌的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内镜下Lugol液染色对早期食管癌及非典型增生的诊断价值。方法112例患者经内镜下将Lugol液喷洒在可疑食管黏膜上,在不着色或淡染区进行病理检查。结果112例患者中有102例呈阳性,其中早期食管癌5例,进展期食管癌2例,均呈完全不着色像;不典型增生56例,呈不同程度的淡染或不染色像,其中重度不典型增生8例,均呈不染色像;慢性炎症39例,呈不同程度的浅染色像。结论内镜下Lugol液染色对诊断早期食管癌及非典型增生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内镜下lugol液染色联合p53蛋白检测对早期食管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将胃镜下有可疑食管病变的120例患者随机分为染色组和对照组各60例。用复方碘溶液对染色组进行食管黏膜染色检查,并于不染色或淡染色区进行病理活检,并行p53蛋白检测。对照组不行碘染色,仅根据临床经验进行病理活检。结果观察组染色组不染色或淡染色38例,活检发现早期食管癌12例(20.00%),中重度异型增生11例(18.33%);对照组发现早期食管癌5例(8.33%),中重度异型增生6例(10.00%)。两组食管癌诊断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53蛋白阳性率重度不典型增生一鳞癌组和正常鳞状上皮~轻度不典型增生组分别为30.51%、10.71%,其中中重度不典型增生~鳞癌组p53蛋白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正常鳞状上皮~轻度不典型增生组(P〈0.05)。结论通过染色内镜对高危易感人群进行筛检,对上述检查结果阳性患者行内镜下取活组织病理检查,同时进行p53蛋白分析,可以提高早期食管癌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色素内镜对上消化道早期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将内镜下216例食管黏膜病变患者分为两组,染色组108例用Lugol氏液对食管黏膜染色,并对不染色和浅染色区进行病理活检;对照组108例食管黏膜患者进行单纯病理活检.将内镜下220例胃黏膜病变患者分为两组,染色组110例用靛胭脂一美兰染色后进行病理活检,对照组110例胃黏膜病变患者进行单纯病理活检.结果 食管染色组不染色或浅染色病例60例(55.6%),病理活检发现早期食管癌12例(11.1%),癌前病变6例(5.6%);胃染色组有69例(62.7%)不同程度染色,病理活检发现早期胃癌14例(12.7%),其中原位癌4例(3.6%),癌前病变9例(8.1%).发现早期癌及癌前病变与对照组的诊断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色素内镜有助于提高上消化道早期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率及病理活检准确率,方法简便安全,值得基层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16.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食管癌前病变的近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应用肉镜下Lugol液染色p53蛋白检测和内镜黏膜切除术序贯切除食管黏膜癌前病灶,从而预防食管癌的发生和发展.方法273例可疑食管癌患者经内镜下Lugol液染色,黏膜不染仓区行p53蛋白免疫组化检测,并对p53蛋白阳性病灶,进行内镜下黏膜切除.结果在85处重度不典型增生的黏膜内,p53蛋白阳性34处(40.0%),9例患者经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治愈1例(11.1%),好转5例(55.6%),总有效率为60.7%.对照组治愈0例,好转2例(8.0%),总有效率为8.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差异性(P<0.01).结论内镜下黏膜切除术能有效切除食管癌前病灶,预防食管癌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碘染色可提高食管早期癌症和不典型增生的检出率,阐明碘染色的临床意义。方法:对两年间行内镜检查的食管癌高危人群进行3%卢戈氏碘液染色,在直径0.5cm的不染区或淡染区内取活组织检查,计算轻、中、重度不典型增生和食管早期癌症的检出率。结果:通过统计内镜下碘染色活组织检查的应用,使食管鳞状上皮不典型增生和原位癌的发现率提高了50%。结论:内镜下碘染色能提高食管早期癌症和不典型增生的检出率,是诊断食管早期癌症和不典型增生的一种安全、简便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窄带成像技术结合染色内镜在早期食管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90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30例.A组:染色内镜组;B组:窄带成像技术结合染色内镜组;C组:普通内镜组.分别对不同方法 下发现的食管异常黏膜病变区域进行活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 A组早期食管癌的诊断率为13.3%,B组早期食管癌的诊断率为26.7%,C组早期食管癌的诊断率为3.3%.结论 窄带成像技术结合染色内镜能明显提高早期食管癌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9.
内镜下卢戈氏液染色普查食管早期癌的应用与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内镜下卢戈氏液染色法在普查食管早期癌的应用。方法:按要求普查257例。先在内镜下观察食管粘膜有无异常后,用1.2%卢戈氏液涂布染色,对呈现碘染色或碘不染色的不同案例,分别做指示性活检送病理检查。并观察分析内镜所见、碘染色有无与活检病理的关系。结果:内镜下正常,碘染色正常,活检正常率占67.32%,而碘不染例中多为食管慢性炎和不典型增生,活检正常率占28.29%,较前者明显低(P<0.01)。内镜下异常且碘染例中,查出鳞癌2例,不典型增生22例,食管慢性炎等81例(39.51%)。后者同碘染色正常10例(19.23%)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2例重度不典型增生,均在碘不染例中发现。结论:卢戈氏液染色法可提高食管早期癌及不典型增生的发现率,值得在临检和普查中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靛胭脂联合美蓝染色在诊断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300例内镜下胃黏膜异常表现患者随机分为2组:染色组150例内镜下先喷洒0.2%靛胭脂染色,发现可疑病灶后,再喷洒0.4%美蓝染色,然后在染色异常部位给予活检并送病理组织学检查;对照组150例不作染色,按肉眼判断,常规活检。结果染色组150例患者中胃黏膜有肠上皮化生38例、轻-中度不典型增生50例、重度不典型增生9例、早期胃癌8例,对照组150例患者中肠上皮化生29例、轻-中度不典型增生19例、重度不典型增生2例。染色组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总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70.0%比33.3%,P<0.005)。结论靛胭脂联合美蓝染色能够指导内镜下上消化道病变的活检,能有效提高早期胃癌和癌前病变的检出率。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