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村已婚育龄妇女避孕选择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分析农村已婚育龄妇女避孕现状及避孕选择影响因素。方法:在全国按省、县、乡、村分层整群抽样,调查发8个省20~50岁育龄群众的家庭和个人情况。结果:农村已婚育龄妇女避孕率为87.1%,已育者避孕率90.7%,未育者避孕率15.1%。可逆性方法如宫内节育器(IUD)、避孕套等占避孕方法构成的3/4以上。高龄、务农及文化水平低者绝育比例较高;低龄、非农职业及文化水平高者使用可逆避孕方法比例较高。不了解避孕方法副作用使用者占21.6%,由医生决定避孕方法比例最高(40%)。结论:年龄、工作、生育史、文化水平、避孕决定者等因素影响农村育龄妇女的避孕选择。农村避孕服务应加强可逆性避孕方法的服务能力建设和供应品种的多样化,为不同特征和需求的对象提供个性化服务。  相似文献   

2.
已婚育龄妇女避孕节育方法知情选择调查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调查农村已婚育龄妇女接受避孕方法咨询服务及避孕节育知情选择知晓率,分析开展避孕节育知情选择咨询服务的前景及必要性。方法:对湖北省潜江市1479例已婚育龄妇女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农村已婚育龄妇女接受过避孕方法咨询服务和避孕方法知情选择咨询服务的比例很低,并与年龄呈负相关,与文化程度呈正相关;多数调查对象对避孕节育知情选择咨询服务持肯定态度,认为非常有必要开展避孕节育优质服务;育龄妇女对避孕节育知情选择的知晓程度与妇女接受避孕咨询的状况、对避孕节育知情选择所持的态度及自主选择避孕方法的能力直接相关。结论:避孕节育咨询服务在农村有很大的空间,对提高农村育龄妇女自愿、自主选择合理有效的避孕方法及积极配合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山东农村育龄妇女避孕节育知情选择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山东省农村已婚育龄妇女避孕节育知情选择开展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对4024名20~29岁的农村已婚育龄妇女避孕节育知情选择开展现状及其影响因素进行调查,采用χ2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1)调查对象中,能够知情选择避孕节育方法的人占71.92%(2894/4024),不能者占28.08%(1130/4024);(2)影响避孕节育知情选择的因素为年龄、文化程度、避孕知识得分、是否听说过避孕节育知情选择、是否知道“选择”的含义、服务站技术人员向调查对象介绍避孕节育方法的种类等。结论应加强管理层认知,改善技术服务人员的业务水平,提高育龄妇女的自身素质。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已婚有偶育龄妇女避孕方法应用趋势,探讨落实长效避孕方法影响因素,为避免非意愿妊娠、减少人工流产提供决策依据。方法:以2017年原国家卫生计生委生育状况抽样调查数据库中15~49岁已经采取避孕方法的已婚有偶育龄妇女为研究对象,采用卡方检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结果:111 799例已婚有偶育龄妇女应用长效不可逆避孕方法、长效可逆避孕方法、避孕套、其他短效避孕方法、传统避孕方法的占比分别是23.5%、40.6%、29.6%、2.3%、4.0%。2014年以来避孕套应用构成比例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年龄大、受教育程度低、现在子女数、少数民族、非流动人口、农业户口、居住在农村地区、务农的已婚育龄妇女更有可能采用长效避孕措施。结论:已婚有偶育龄妇女避孕套应用呈现迅速增长趋势,应加强避孕节育咨询、宣传及网络队伍建设,针对重点人群倡导高效避孕方法,避免非意愿妊娠。  相似文献   

5.
已婚流动人口避孕节育服务利用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近年来流动人口避孕节育服务利用情况及变化趋势,以期为提升流动人口避孕节育服务质量提供依据。方法:从2013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中选取年龄在16~49岁且首次外出时间在2007年以前、现用避孕方法始于2008年1月~2013年5月的已婚女性共17429人,分析其避孕节育措施利用状况及相关影响因素。结果:宫内节育器、避孕套、绝育术是该人群最主要的3种避孕措施,从2008年~2012年,在流入地获得服务的比例从49.24%上升到了69.21%,选择避孕套避孕的比例从37.14%上升到了52.11%。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现居住在城镇、非农业户口、低年龄、文化程度较高、亲生子女数量少、未持婚育证明和未报告避孕节育状况、跨省流动的已婚育龄妇女更可能选择避孕套避孕。结论:越来越多的流动人口在流入地获得避孕节育服务,避孕套成为流动人口首选方式;应提升流入地避孕节育手术服务的可及性,并加强生殖健康宣传教育,促进避孕套的正确使用。  相似文献   

6.
城镇已婚育龄妇女避孕方法选择现状及影响因素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城镇妇女避孕方法选择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调查辽宁省皇姑区、山东省临淄区和陕西省灞桥区部分社区20~50岁育龄群众避孕方法选择情况。结果:共调查已婚育龄妇女1807人,平均年龄39.7岁,高中及以上文化71.9%;现避孕率为82.4%;避孕方法构成以宫内节育器(IUD)为主(75.6%),避孕套使用率为18.6%,其它避孕方法使用比例少;高龄、低文化程度、职业人群、有一次活产史及无人工流产史者使用IUD的比例较高;育龄妇女选择避孕方法主要关心有效性、安全性和便捷性,卫生机构、计划生育机构及超市等商业机构为避孕方法的重要获取渠道。结论:参与调查城镇育龄妇女的避孕率较高且以IUD为主,不同特征对象的避孕率及避孕方法构成不同。今后应加强对重点人群的避孕宣教与指导,根据不同对象的特点提供个性化计划生育服务,提高群众对计划生育服务的信任度与利用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两孩政策"下江西籍育龄妇女避孕方法使用情况,为提高计划生育公共服务质量提供依据。方法:利用2017年全国生育状况抽样调查结果,通过SPSS20.0软件,以江西籍4678名在婚或同居,年龄≤49岁且有避孕措施的育龄妇女为研究样本,分析不同特征妇女避孕节育措施。结果:育龄妇女以绝育术和放置宫内节育器为主(46.8%和30.6%),使用避孕套占20.7%,采取放置皮下埋植剂、注射避孕针、口服避孕药等占1.9%。避孕方法选择与妇女年龄、文化程度、生育子女数、户口性质、就业状况、家庭月均收入有关(P0.05)。再婚家庭选择可逆避孕方法(63.4%)高于初婚育龄妇女12.2个百分点;文化程度低的妇女避孕措施多为绝育术和放置宫内节育器,文化程度高者绝育比例较低;农村育龄妇女采取绝育措施比例高于城镇;低收入家庭妇女倾向于选择绝育术和宫内节育器,高收入家庭妇女采取避孕套比例更高。结论:加大宣传,大力提高育龄妇女避孕节育知识;丰富内容,充分保障育龄妇女避孕节育措施的选择权;创新方法,着力扩大免费避孕药具的覆盖面和获得度;科学倡导,提高男性在避孕节育中的接受度和参与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调查分析日照市已婚育龄妇女避孕节育措施知情选择情况。方法:采取整群抽样方式,调查2004年1月1日零时日照市常驻户口、22~44周岁已婚育龄妇女,对其采取的避孕节育措施种类、使用时间及知晓情况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日照市已婚育龄妇女的综合避孕节育率为93.70%。14种避孕节育措施的群众知晓率以宫内节育器、男用避孕套、输卵管绝育、输精管绝育、口服避孕药等最高,均超过85%,其中宫内节育器的知晓率高达98.09%。避孕节育措施的知情选择情况较好。结论:已婚育龄妇女应根据不同的生育阶段,采取适宜的避孕节育措施。应加大避孕节育措施的宣传普及力度,提高知情选择效果。宫内节育器仍是目前最为常用的节育措施,应大力开发安全、有效、简便的新品种,提高避孕有效率,降低副反应。  相似文献   

9.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已婚育龄妇女人工流产状况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已婚育龄妇女人工流产情况。方法:采用分层、四阶段、整群、概率比抽样方法,共调查已婚育龄妇女7026人,用单因素和多因素的方法对妇女人工流产水平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兵团已婚育龄妇女的人工流产发生率为47.34%,居住地,民族、生育年龄、文化程度及曾生男孩或女孩数是妇女妊娠后是否做人工流产的影响因素。由于未避孕、避孕失败导致人工流产的比例分别占57.44%和40.68%,避孕失败的主要原因是节育器移位和避孕套破裂。结论:兵团已婚妇女的人工流产发生率较高,发生非意愿妊娠的主要原因是未避孕和避孕失败,提示应进一步加大避孕相关知识的宣传力度,同时保证有效避孕药具的供给,并加强随访,以降低人工流产发生。  相似文献   

10.
农村育龄妇女生殖道感染现状及相关因素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农村育龄妇女生殖道感染(RTI)现状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在门诊面询可能影响RTI患病率的相关因素;现场询问有关病史、妇科检查、病原体检验、B超检查明确诊断;全部资料采用SPSS软件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结果:农村育龄妇女RTI患病率为36.66%,家族经济状况、卫生习惯良好、文化程度高的育龄妇女RTI患病率低;使用避孕套避孕,实施节育、分娩手术单位级别高者RTI患病率低;结婚生育次数多、从事服务业和商业者RTI患病率高。结论:RTI患病率与文化程度、家族经济状况、卫生习惯、使用避孕套避孕、实施节育、分娩手术单位级别、RTI知识知晓情况等因素呈负相关关系;而与婚姻、生育次数等,从事服务业和商业工作等因素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外来已婚育龄妇女的避孕现状及对避孕节育相关知识的知晓率,为这一特殊人群提供针对性保健服务,降低重复流产,保障外来已婚育龄妇女的身心健康。方法:采用自制问卷,以自填方式为主,选择2011年1月~2011年8月在4所二级医院计划生育门诊要求人工流产的外来已婚育龄妇女进行调查分析,问卷内容包括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人工流产的次数、人工流产的原因、避孕节育相关知识等方面。结果:外来已婚育龄妇女重复人工流产占比55.51%;人工流产的首要原因是避孕失败占56.75%;避孕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使用安全套避孕占42.35%;未避孕的首要原因是侥幸心理占50.32%;大专及以上的文化程度对相关避孕知识的知晓率得分均数最高。结论:外来已婚育龄妇女重复人工流产比较高,对避孕节育相关知识匮乏。加强对外来已婚育龄妇女避孕节育的指导和宣教,提高这一弱势群体的自我保健意识,降低重复人工流产率,保障他们的生殖健康。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山东省已婚育龄妇女人工流产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在4个县市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对2005年1月1日~2006年6月30日接受人工流产的1 146例和未行流产的1 094例已婚育龄妇女进行结构式问卷调查,用SPSS15.0进行单因素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以OR值和95%CI作为评价指标。结果:在单因素分析中,与人工流产有关的因素有文化程度、避孕方法、人工流产史、引产史、丈夫对避孕的重视程度、发放药具是否及时、有无随访等;多因素分析显示,控制文化程度因素后,以前有人工流产和引产史、未采用宫内节育器(IUD)、使用短效避孕药具等因素仍然增加意外妊娠和流产的危险性。结论:应加强避孕方法知识的宣传及行为干预,提倡以长效避孕方法(如IUD)为主,降低妇女意外妊娠导致人工流产的风险。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已婚育龄妇女避孕现状。方法:采用分层、四阶段、整群、概率比随机抽样方法,共调查已婚育龄妇女6823人,对影响避孕方法选择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兵团已婚妇女的避孕率为86.57%,避孕方法使用比例居前3位的依次是宫内节育器(51.92%)、避孕套(21.35%)、女性绝育(17.56%),妇女居住地、年龄、民族、文化程度、活产生育次数等是避孕方法选择的影响因素。结论:进一步加大对基层计划生育工作力度,推行避孕节育优质服务,坚持以人为本,合理选择避孕方法,促进生殖健康。  相似文献   

14.
深圳市育龄妇女避孕状况调查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对深圳市 3个人群共 4744例育龄妇女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 :深圳市育龄妇女避孕措施使用率较高 ,一般人群中 94.8%的人采取过各种避孕措施 ,其中采用宫内节育器方法最多 ;高危人群避孕套的使用率最高 ,但也仅达 49.9%。在一般人群中 ,有 51.7%的妇女有人工流产史 ,2 0 .3 %多次人工流产。文化程度较高的妇女选取避孕方法种类较多 ,平均妊娠次数较少。但高的避孕措施使用率并没有导致意外妊娠率的下降。提示 :应进一步提高避孕节育措施的效果 ,开展知情选择 ,做好节育手术后的咨询指导 ;应关注高危人群的避孕节育 ,推广避孕套的使用 ,防止性传播疾病的流行 ;应关注婚前同居现象和青少年的生殖健康问题。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本地区已婚育龄妇女的避孕现状,为规范避孕服务提供依据。方法:对本地区2019年末的已婚育龄妇女采用知情调查问卷,根据年龄、受教育年限和居住地等分组进行避孕措施调查,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本地区已婚育龄妇女避孕率为76.39%,主要措施为IUD、避孕套、口服药、女扎和外用药;年龄≤35岁组使用IUD和女扎低于年龄36岁组,使用避孕套增加,受教育年限9年组的使用避孕套、口服药和外用药的显著高于≤9年组,城镇组的使用避孕套、女扎和外用药高于≤9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地区已婚育龄妇女的避孕措施落实率处于正常水平,但选择低效避孕措施比例较高,应加大宣传力度、提高避孕服务的规范性,提高育龄妇女的生殖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6.
徐月红 《药物与人》2014,(12):318-318
随着我国医疗技术的发展,避孕节育的方式也多种多样,例如:避孕套、输卵管结扎、避孕药、宫内节育器等.鉴于每个人心理、生理不同和受其它外在因素影响,使用者所提出的要求也是不同的,再者,经济的迅猛发展加上自身观念也不断更新,多子多福的传统理念也逐渐被取代.本文致力于了解影响农村已婚育龄妇女避孕选择的因素,根据参考相关文献,从年龄、受教育程度、职业等为切入点深入分析农村已婚育龄妇女对避孕方式的选择,同时也为农村地区提供避孕节育奠定深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目的全面了解深圳福田区育龄妇女短效避孕措施使用情况,为最大限度调动育龄群众节育主动性、减少因避孕方法失败导致的意外妊娠提供参考。方法以深圳福田区的9个街道计生服务站和福田区计生服务中心对20~49岁使用短效避孕措施的育龄妇女进行短效避孕措施使用及意外妊娠情况的问卷调查。结果 2 048名对象中现正使用的避孕措施为避孕套1 819例占88. 8%、安全期/体外排精115例占5. 6%、口服避孕药73例占3. 6%、外用避孕药41例占2. 0%。多数人认为避孕套、IUD或结扎最安全,比例分别为63. 1%、29. 6%。高年龄组认为避孕套最安全的比例较低,而认为上环结扎最安全的比例较高(P0. 01);随着文化程度的升高认为避孕套最安全的比例升高,而认为上环结扎最安全的比例下降(P0. 01)。因避孕失败导致流产的负面因素有年龄和生育子女数,而文化程度是保护因素。宣传材料、电视录像广播和网络是最受欢迎的宣传教育方式。结论有必要对不同年龄、文化程度、子女情况等特征的育龄妇女开展有针对性的避孕节育知情选择宣传教育,提高避孕药具质量,提高育龄人群获取免费避孕药具的主动性和易得性,以降低避孕失败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农村已婚育龄妇女生殖道感染疾病的患病情况及影响因素,为开展生殖道感染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多阶段整群抽样方法选择河北省农村已婚育龄妇女,采用面对面的问卷调查方法,对农村已婚育龄妇女进行生殖道感染情况调查,应用Logistic模型对影响其生殖道感染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近1年中有47.7%妇女患有各种妇科疾病,患病后92.2%妇女进行了治疗,在治疗的方式选择上,60%的人选择去医院治疗。影响生殖道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为文化程度、初婚年龄、人工流产。结论农村已婚育龄妇女生殖道感染的患病情况严重,生殖道患病率高与育龄妇女文化水平低、初婚年龄小及人工流产史等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河南农村已婚育龄妇女知情选择避孕方法的能力。方法:于2002年1月对2004名已婚育龄妇女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农村已婚育龄妇女对"知情选择"的概念、含义的了解完全正确者占26.0%。能主动说出的避孕方法平均为3.4种,经提醒后说出的避孕方法为1.6%,对常用避孕方法的如何使用、避孕原理、优缺点了解不多,对自身现用避孕措施知情程度平均得分最高者为避孕套80.1分、宫内节育器和口服避孕药分别为63.8和50.0分。结论:农村已婚育龄妇女对"知情选择"的含义了解不够,对避孕知识的了解少。建议计划生育干部与技术服务人员在避孕节育的知情选择推进的过程中,要加强宣教与交流,在宣教计划生育政策的同时要加强避孕知识的讲解,向广大育龄群众提供广泛、正确、全面的信息、以提高她们的生育健康知识水平和保健意识。从而实现避孕节育知情选择。  相似文献   

20.
河南农村已婚育龄妇女知情选择避孕方法的能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河南农村已婚育龄妇女知情选择避孕方法的能力.方法于2002年1月对2 004名已婚育龄妇女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农村已婚育龄妇女对"知情选择"的概念、含义的了解完全正确者占26.0%,能主动说出的避孕方法平均为3.4种,经提醒后说出的避孕方法为1.6%,对常用避孕方法的如何使用、避孕原理、优缺点了解不多,对自身现用避孕措施知情程度平均得分最高者为避孕套80.1分、宫内节育器和口服避孕药分别为63.8和50.0分.结论农村已婚育龄妇女对"知情选择"的含义了解不够,对避孕知识的了解少.建议计划生育干部与技术服务人员在避孕节育的知情选择推进的过程中,要加强宣教与交流,在宣教计划生育政策的同时要加强避孕知识的讲解,向广大育龄群众提供广泛、正确、全面的信息、以提高她们的生育健康知识水平和保健意识,从而实现避孕节育知情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