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MRI动态增强联合功能成像在乳腺非肿瘤性病变——微钙化病变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我院收治的、接受乳腺X线检查存在微钙化病变、行MRI动态增强扫描联合功能成像的67例乳腺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手术病理为金标准,根据BI-RADS(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对患者X线检查存在的微钙化病变进行鉴别诊断。结果:病理诊断结果显示32例患者为良性病变,35例患者为恶性病变。MRI动态增强联合功能成像诊断BI-RADS中3级病变和5级病变的准确率与X线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诊断BI-RADS中4级病变的准确性高于X线(P0.05)。结论:MRI动态增强联合功能成像用于乳腺病变患者X线微钙化病变的鉴别诊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能够有效提高BI-RADS中4级病变的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超声剪切波定量参数在优化乳腺结节BI-RADS分类中的价值。方法穿刺或手术前对126例(132个)乳腺病灶行BI-RADS分类,再行剪切波弹性成像检测,获得乳腺良恶性病灶的剪切波定量参数,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比较BI-RADS分类及其结合弹性最大值Emax评价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效能,分析Emax对BI-RADS 4a类乳腺病变的诊断价值。结果 132个病灶中,良性病变82个(62.1%),恶性病变50个(37.9%)。恶性病灶组的剪切波定量参数均明显高于良性病灶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BI-RADS分类结合Emax评价乳腺良恶性病灶时ROC曲线面积最高;以Emax60.97kPa评价BI-RADS 4a类病变,可使92.3%4a类调整为3类,但通过降类后,可使BI-RADS 3类的假阴性率由0上升为4.23%。结论超声BI-RADS分类结合剪切波Emax有助于提高乳腺良恶性病变诊断的特异度、准确度,对于大多数4a类病变,可以减少不必要的穿刺活检或手术,但对于部分BI-RADS 4a类依据弹性成像降类的可疑小病灶,应综合判断,最大化降低假阴性病例。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剪切波弹性成像(SWE)技术联合常规超声对小乳腺癌(最大经≦2cm)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搜集171例,共177个小乳腺病变(最大径≦2cm),术前均行BI-RADS 分类及剪切波弹性检测,获得所有乳腺病变的剪切波定量参数,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Emax的诊断临界值,以病理为金标准,评价SWE联合常规超声的诊断效能并分析Emax对BI-RADS 4a类小乳腺病变良恶性的诊断价值。结果:177例≦2cm乳腺实性病变中,组织病理学检查为良性病变155个(87.57%),恶性病变22个(12.94%),恶性病变组的SWE定量参数均大于良性病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max联合常规超声对评价小乳腺病变良恶性的ROC曲线面积小于常规超声;以Emax 87.5Kpa作为诊断临界值,BI-RADS 4a类病变中71例(75.53%)降为3类,其中包含5例恶性病变,BI-RADS 3类病变的假阴性率由0%上升到3.8%(P<0.05)。结论:Emax联合BI-RADS分类可以显著提高小乳腺癌诊断的特异度和准确度,减少在临床诊疗中4a类病变不必要的穿刺率和手术率,但是对于小于2cm的乳腺可疑恶性病变时,我们应该适当降低诊断临界值的的保守策略,从而降低假阴性率病例的出现。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改良5分法与弹性应变率比值(Strain ratio,SR)联合诊断BI-RADS 4类乳腺病变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应用弹性评分和SR对143例BI-RADS 4类乳腺病变进行分级调整,并与病理结果对照,通过绘制ROC曲线比较BIRADS分类和校正后BI-RADS分类诊断乳腺病变的效能。结果:143例病灶,良性病灶82例,恶性病灶61例,改良5分法诊断乳腺癌的敏感度为80.8%,特异度为75.3%,准确度为77.6%;SR法诊断乳腺癌的敏感度为86.9%,特异度为68.3%,准确度为76.2%。BI-RADS分类诊断BI-RADS 4类乳腺病变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0,校正后BI-RADS分类诊断BI-RADS 4类乳腺病变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9,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5分法与SR法的联合应用可明显提高BIRADS 4类乳腺病变的诊断准确率,增加医师诊断信心,减少不必要的活检或手术。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CEUS对乳腺X线摄影(MG)诊断为BI-RADS 3~5类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120例乳腺摄影诊断为BI-RADS 3~5类病变的患者行CEUS检查,所有患者均于影像学检查后接受病理检查。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计算MG与CEUS的诊断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PPV)和阴性预测值(NPV),并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其诊断效能。结果 120例中,MG诊断为BI-RADS 3类病变37例,其中CEUS诊断2例真阳性,4例假阳性;BI-RADS 4类病变60例,CEUS诊断14例真阳性,33例真阴性;BI-RADS 5类病变23例,CEUS诊断18例真阳性,2例假阳性,3例CEUS诊断阴性者均为假阴性。MG与CEUS对BI-RADS 3~5类病变的诊断敏感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5.12% vs 82.93%, P=0.366),CEUS的诊断特异度明显高于MG(81.01% vs 44.30%, P<0.001);MG与CEUS的PPV和NPV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CEUS应用于乳腺摄影BI-RADS 3、4、5类病变中,可提高其诊断特异度;对于BI-RADS 3类病变,CEUS阴性诊断可增强诊断信心。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穿刺活检与MRI在诊断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4类乳腺肿块(Breast Imaging Report And Data System 4,BI-RADS4)中的诊断效能,为BI-RADS4类乳腺肿块的诊疗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取2021年2月~2023年2月我院收治的90例考虑BI-RADS4类乳腺肿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以超声引导穿刺活检组织最终石蜡病理诊断为金标准,明确肿块病理结果,对比核磁共振成像(Magnetic?Resonance?Imaging,MRI)检查结果在BI-RADS4类乳腺肿块中其亚型病理和诊断效能。结果:在90个疑似BI-RADS4类乳腺肿块病灶中,34例为良性肿块,56例为恶性肿块,良性肿块中67.65%为纤维腺瘤,恶性肿块中80.36%为浸润性导管癌;在MRI检查检查中,BI-RADS 4a中以良性肿块为主,占83.33%,BI-RADS 4c中92.00%为恶性肿块。超声引导穿刺活检阳性检出共55例,阳性检出率为61.11%;MRI检查阳性检出共56例,阳性检出率为58.89%,两种检查方式阳性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χ2=0.138 ,P>0.05)。经MRI检查后,其准确度、敏感度、特异度、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与超声引导穿刺活检诊断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疑似BI-RADS4类乳腺肿块中,BI-RADS 4a、BI-RADS 4c肿块病灶性质分别以纤维腺瘤、浸润性导管癌为主,且MRI检查结果与超声引导穿刺活检均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因此对于MRI检查BI-RADS 4a肿块的患者可选择定期复查并观察肿块变化,而对BI-RADS 4c肿块的患者强烈建议尽早穿刺活检以明确肿块病理性质。  相似文献   

7.
铂靶X线导丝定位下乳腺活检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临床不能触及肿块的乳腺病变进行诊断。方法:对10例相靶x线乳腺投片显示有结节或恶性可能的簇状钙化灶而临床不能触及肿块的患者,手术活检前2h在放射科相靶x线引导下行乳腺细导丝定位,然后在局麻下行乳腺病变活检。结果:10例采用此方法活检者均成功切取病变组织,病理结果为:乳腺癌3例,纤维腺瘤3例,增生2例,囊肿1例,脂肪坏死1例,无并发症发生。结论:钼靶x线导丝定位下的乳腺活检,对不能触及肿决的乳腺病变可增加活检的准确性,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诊断方法,对乳腺癌的早期诊断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8.
刘伟  沈钧康  周丽娟 《华西医学》2012,(11):1652-1655
目的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病变在全数字化乳腺摄影(FFDM)中的影像学表现,提高X线在乳腺癌诊断中的准确性。方法搜集2008年1月-2010年10月313例行FFDM检查、手术和病理证实的乳腺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及乳腺X线片,由放射科医师对患者的X线片观察并分析,参照乳腺影像学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进行分级,以术后病理结果为金标准,评价FFDM检查诊断乳腺癌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并分析误诊和漏诊的原因。结果病理结果显示,313例乳腺标本中,乳腺癌194例,乳腺良性病变119例。在乳腺恶性病变中,X线主要表现为单纯肿块型83例,钙化型95例,结构扭曲6例,不对称致密影8例,乳腺内弥漫性腺体结构模糊2例。X线诊断假阳性18例,假阴性20例。FFDM检查对乳腺癌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约89.2%、84.9%、87.7%、90.6%、82.8%。误诊的主要原因是肿块的边缘形态、微小钙化等类似于恶性;漏诊的主要原因是乳腺腺体致密、不对称致密影及微小结构扭曲。结论数字化乳腺X线摄影在乳腺癌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乳腺X线影像组学辅助诊断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4和5类良性病变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344例乳腺病变患者,包括194例良性病变、150例恶性病变;根据接受乳腺X线检查时间将前70% 归为训练集(n=240)、后30% 归为验证集(n=104).基于头足(CC)位和内外斜(MLO...  相似文献   

10.
目的提高乳腺钼靶摄影对早期乳腺癌的诊断水平。方法40例全部为女性病员,年龄27—70岁,平均45、4岁,均行乳腺钼靶X线摄影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结果术前乳腺钼靶摄影诊断乳腺癌15例,手术病理证实乳腺癌14例和乳腺良性肿瘤1例。术前乳腺钼靶摄影诊断良性肿瘤8例,术后病理报告纤维腺瘤6例、硬化性乳腺病1例及乳腺癌1例。术前乳腺钼靶摄影诊断乳腺小叶增生15例及阴性2例,术后病理证实小叶增生15例、潴留囊肿1例及乳腺癌1例。结论乳腺钼靶X线摄影数字成像是早期发现乳腺癌的首选检查方法,也可作为体检和普查使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于增强磁共振和首次超声检查诊断不一致的乳腺病灶,再次进行超声检查,结合病理结果讨论第二次超声检查的意义.材料与方法:搜集2010年8月-2012年6月在我院先后进行乳腺超声检查和增强磁共振检查的女性患者.对于增强磁共振和超声检查诊断不一致的乳腺病灶,进行第二次超声检查.最后共有14名患者入组,获得18个病灶.这些病灶的确切诊断以手术后病理结果为金标准.乳腺病灶的影像诊断采用BI-RADS分类方法:BI-RADS 3类和4a、4b类病灶倾向良性,4c、5类倾向恶性.计算第二次超声检查和增强磁共振检查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对第二次超声和增强磁共振检查的各个诊断率进行检验,P<0.05(双侧)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8个病灶中最后经病理证实良性病变14个、恶性病变4个.第二次超声检查和增强磁共振检查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5%、92.86%、88.89%、75%、92.86%和75%、50%、55.56%、30%、87.5%.结论:对于增强磁共振和首次超声检查诊断不一致的乳腺病灶,第二次超声检查是有价值的.第二次超声检查的特异性优于增强磁共振.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经乳腺专用磁共振成像(DBMRI)诊断为BI-RADS4类病灶中的良恶性比例,并分析其误诊原因。方法:收集我院经DBMRI诊断为BI-RADS4类的781例患者的资料,参照美国放射学BI-RADS分类标准.结合我院临床经验,认为形态学及血流动力学两项指标,一项表现为非良性.则将病灶归为BI-RADS4类。以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分析诊断为BI-RADS4类病灶中的良恶性比例及“误诊”原因。结果:DBMRI诊断的781例患者的781个BI-RADS4类病灶(BI-RADS4A类301个,BI-RADS4B类226个,BI-RADS4C类254个),病理结果均提示异常.检测灵敏度达100%。其中,病理证实为良性的病灶共457个,恶性病灶共324个。DBMRI考虑为良性fBI-RADS4A类),而病理结果为恶性的病灶(27个)主要为浸润性导管癌(37.04%)和导管原位癌(33.33%);DBMRI考虑为恶性(BI-RADS4B、4C类),而病理结果为良性的病灶(457个)主要为纤维腺瘤(32.24%)、乳腺腺病(27.87%)及导管内乳头状瘤(25.68%)。结论:DBMRI因其较高的空间分辨率及高对比度.能为临床BI-RADS4类亚分类病灶的不同处理提供依据。然而DBMRI仍存在其局限性,对于非肿块样病灶性质的判定仍较困难。建议非肿块样强化病灶.一定要结合乳嚎Y线髓韶亩榆杏棍高苴诊断准确室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超声BI-RADS分级对乳腺肿块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在本院术前经超声检查发现肿块、并行手术活检、病理证实的514例女性患者乳腺肿块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分析其超声BI-RADS分级评估与病理检查结果,计算超声诊断的乳腺良、恶性肿块的恶性肿瘤百分率,并比较不同年龄段乳腺恶性肿瘤的百分率.结果 514例患者中,超声诊断恶性肿块132例,其中78例病理诊断为恶性肿瘤,54例病理诊断为良性病变;超声诊断良性肿块382例,其中8例病理诊断为恶性肿瘤,374例病理诊断为良性病变.计算得出超声BI-RADS分级对乳腺肿块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正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0.7%、87.4%、87.9%、59.1%、97.9%.本研究514例患者中,超声2~5级病变者中恶性肿瘤的百分率分别为:0% (0/58)、2.5% (8/322)、27.8% (20/72)、93.5% (58/62).不同年龄段中,年龄<40岁恶性肿瘤百分率为39.5%,年龄≥40岁恶性肿瘤百分率为60.5%.结论 超声BI-RADS分级能够对乳腺肿块进行较准确的评估,对规范诊断与临床处理有较高的参考价值,对乳腺癌的早期诊断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超声造影特征,构建预测模型,探讨其对乳腺影像报告与数据系统(BI-RADS)4类病变风险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均经手术病理结果证实的乳腺病变患者174例,共180个病灶(BI-RADS 4类)。将其分为模型构建样本(91例,共94个病灶)和模型验证样本(83例,共86个病灶)。对模型构建样本的超声造影增强模式特征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构建出预测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该预测模型对模型验证样本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效能。同时分析不同经验超声医师对模型验证样本判读结果的一致性。结果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特征性危险因素为"蟹足"征或血管扭曲征、增强均匀性及增强后病灶范围扩大(OR=11.308、5.980、3.377,均P<0.01)。Logistic回归方程(即超声造影预测模型):y=-4.239+2.425x8+1.788x3+1.217x5(x8:"蟹足"征或血管扭曲征;x3:增强均匀性;x5:增强后病灶范围);该模型预测乳腺良恶性病变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09,敏感性、特异性、准确率、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5.83%、81.58%、89.53%、86.79%及93.94%。不同经验超声医师判读结果一致性好,Kappa值为0.683。结论乳腺超声造影预测模型对BI-RADS 4类乳腺病变具有较高的风险评估价值,且不同经验超声医师间采用该预测模型鉴别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一致性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基于超声BI-RADS分类的量化评分方法在乳腺结节良恶性风险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86个最大直径>1 cm的乳腺结节,将其超声征象与患者年龄作为评分指标并进行赋值,计算每个结节的总分并根据设定的BI-RADS 3~5类的分值界限进行BI-RADS分类。绘制ROC曲线,寻找最佳诊断分值界限。结果 486个乳腺结节中良性结节368个,恶性结节118个。ROC曲线下面积为0.952,以总分9分作为诊断界值,其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91.52%、83.69%、85.60%。BI-RADS 3、4a、4b、4c、5类的恶性构成比分别为0%、8.06%、29.09%、65.22%、92.54%。结论基于乳腺结节超声BI-RADS分类的量化评分方法可行性大,对常规超声下乳腺结节的良恶性风险评估有较高的准确度,有助于BI-RADS分类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声触诊组织成像定量技术(VTIQ)联合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分类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 方法回顾性选取2016年8月至2017年4月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就诊并获得病理结果的172例患者共172个乳腺病变,172例乳腺病变患者均行常规超声检查及BI-RADS分类,并行弹性成像检查,采用VTIQ模式,获得质量模式图及速度模式图,每个病变记录7组剪切波速度(SWV)测值,取平均值。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绘制VTIQ、BI-RADS分类方法及VTIQ联合BI-RADS分类方法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的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并确定最佳诊断界值,分析比较3种方法取最佳诊断界值时的诊断效能。并对BI-RADS分类、VTIQ联合BI-RADS分类计算得出的乳腺病变活检率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BI-RADS分类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62,最佳诊断界值为BI-RADS 3与4a类之间;VTIQ(SWV平均值)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95,最佳诊断界值为3.13 m/s;VTIQ联合BI-RADS分类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08,显著高于BI-RADS分类法的0.762(Z=5.79,P<0.01)。由ROC曲线得出VTIQ联合BI-RADS分类法的最佳诊断界值为BI-RADS 4a与4b类之间,其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性分别为92.9%、88.8%、80.0%、96.3%和90.1%,与BI-RADS分类相比较,其诊断的特异度提高了32.8%,准确性提高了20.9%,阳性预测值提高了28.6%。116例良性病变中,根据BI-RADS分类计算,需要进行活检的为51例(51/116,43.9%);根据VTIQ联合BI-RADS分类计算,需进一步活检的为16例(16/116,13.8%),活检率较BI-RADS分类法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5.71,P=0.00)。 结论VTIQ技术联合BI-RADS分类对乳腺良、恶性病变具有较好的诊断效能,与BI-RADS分类比较,其有助于提高诊断的特异度及准确性,且可降低良性病变临床活检率,减少不必要的临床干预,可将弹性成像技术作为常规超声BI-RADS分类的有效补充和辅助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7.
剪切波弹性成像在乳腺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应用剪切波超声弹性成像技术测定乳腺良恶性病灶的弹性模量值,评价该技术在乳腺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病变女性患者51例,共67个病灶,行实时剪切波超声弹性成像检查,获得乳腺病变的定量弹性模量值(平均值、最大值、最小值、标准差(SD)),比较弹性模量值与钼靶BI-RADS分级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准确性。结果:良性病灶的弹性平均值、最大值及SD分别为(25.21±16.45)kPa、(39.18±31.20)kPa和(6.19±7.66)kPa;恶性病灶的平均值、最大值及SD分别为(59.05±36.19)kPa、(108.72±45.17)kPa和(20.01±12.27)kPa,良恶性病灶的弹性平均值、最大值及S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弹性平均值及最大值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14、0.908,以40.2 kPa、58.79 kPa作为乳腺良恶性病变平均值及最大值的诊断界值,与钼靶BI-RADS分级比较,弹性最大值的诊断准确性优于BI-RADS分级。结论:弹性平均值、最大值及SD可为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提供诊断依据。弹性最大值比BI-RADS分级在乳腺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中价值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在乳腺非肿块样病变中的诊断价值。 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超声科经超声检查评估为乳腺影像报告与数据系统(BI-RADS)4a类及以上的乳腺非肿块样病变患者93例,共计93个病灶。所有病变均行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并经手术病理证实。应用四格表计算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对乳腺非肿块样病变的诊断效能。 结果手术病理结果提示,恶性病灶47个,良性病灶46个。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结果提示恶性病灶43个,良性50个。穿刺活检漏诊4个恶性病灶,术前超声均提示为BI-RADS 4b,术后病理证实3例为导管原位癌和1例为浸润癌。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诊断乳腺非肿块样病变的敏感度为91.4%(43/47),特异度为100.0%(46/46),假阴性率为8.6%(4/47),诊断准确性为95.7%(89/93)。 结论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对乳腺非肿块样病变的诊断存在一定的假阴性率,但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性均较高,具有良好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价超声乳腺影像报告数据系统(BI-RADS-US)在乳腺超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高频超声对女性受检者乳腺进行检查,经相互垂直的两个切面确认病灶后,依据BI-RADS-US对乳腺病灶的超声描述及超声诊断的评估分类标准对乳腺超声所见进行数据收集,记录病灶位置、大小、形态、边界、内部回声,血流状态、血流频谱,对超声结果进行评估分类,并做出相应的超声报告.结果 经乳腺超声检查并完成评估分类的女性共43 767例,共检出乳腺癌313例(7.16‰),其中类别1有26 699例(61.10%),检出乳腺癌4例(0.09‰),占类别1的0.15‰.类别2有4063例(9.28%),检出乳腺癌1例(0.02‰),占类别2的0.25‰.类别3有11 605例(26.52%),检出乳腺癌9例(0.21‰),占类别3的0.78‰.类别4有1145例(2.62%),检出乳腺癌83例(1.90‰),占类别4的72.49‰.类别5有255例(0.58%),检出乳腺癌 216例 (4.94‰),占类别5的847.06‰.结论 BI-RADS-US使超声对乳腺疾病良恶性的评估更加规范、准确,提升了超声报告质量,有利于与其他影像交流及临床医师对超声提示的理解.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S-DetectTM分类技术鉴别诊断BI-RADS 4类乳腺良恶性肿块的价值。方法 对94例经二维超声诊断为BI-RADS 4类乳腺肿块患者(共104个肿块)行S-DetectTM分类技术检查,以手术或穿刺活检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评价S-DetectTM分类技术、BI-RADS分类及二者联合应用诊断乳腺BI-RADS 4类良恶性肿块的价值。结果 104个乳腺肿块,经病理确诊为良性41个、恶性63个。S-DetectTM分类技术诊断乳腺BI-RADS 4a类乳腺肿块的敏感度(SE)66.67%,特异度(SP)89.29%、阳性预测值(PPV)57.14%、阴性预测值(NPV)92.59%;对乳腺BI-RADS 4b类肿块分别为90.91%、60.00%、88.24%及66.67%;对乳腺BI-RADS 4c类肿块分别为95.83%、66.67%、95.83%及66.67%。S-DetectTM分类技术联合BI-RADS分类诊断乳腺肿块的SE、SP、准确率明显均高于单独运用(P均<0.05)。结论 S-DetectTM分类技术判断乳腺BI-RADS 4a类良性肿块、BI-RADS 4b类及BI-RADS 4c类恶性肿块均有较高价值。S-DetectTM分类技术联合BI-RADS分类可明显提高鉴别BI-RADS 4类乳腺良恶性肿块的效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